闪烁世纪光彩的家族回眸;震撼心灵深处的历史回响!
清末明初,福建沿海村落黄家、李家、赵家三家的青年男女走上追求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本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父子、母子、恋人间的情感纠葛,悲情激楚。作者以诗兴抒情的笔法塑造人物,铺叙情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昨夜群星陨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世中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闪烁世纪光彩的家族回眸;震撼心灵深处的历史回响! 清末明初,福建沿海村落黄家、李家、赵家三家的青年男女走上追求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本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父子、母子、恋人间的情感纠葛,悲情激楚。作者以诗兴抒情的笔法塑造人物,铺叙情节。 内容推荐 本长篇小说艺术地反映了福建沿海村落黄家、李家、赵家三家的青年男女走上追求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父子、母子、恋人间的情感纠葛,悲情激楚。作者以诗兴抒情的笔法塑造人物,铺叙情节。 目录 序曲 (一)离乡 (二)灵峰歧海 (三)李家 (四)黄家 (五)赵家与何家村 (六)三家闺秀 卷一 村野恋人 第一章 村野柳林情 (七)寒食日上头 (八)情窦初开 (九)今生只许你一人…… 第二章 阻滞 (一〇)疑虑 (一一)试探提亲 (一二)母亲的侦问 (一三)想到出走 第三章 有人暗窥 (一四)讲古带出的事 (一五)守候黑影 (一六)圆智庵查证 (一七)诱骗和出墙 第四章 黄雀在后 (一八)要挟和把柄 (一九)不争气的女儿 (二〇)挑明了也好 (二一)先发制人 (二二)难关初度 第五章 人生三种路 (二三)手札泄密 (二四)成亲成仇陌路人 (二五)这样的亲情让人痛苦 (二六)上紫云观找去 (二七)玄关内耗斗 (二八)紫云收徒 (二九)苦行过后就心平 第六章 上了贼船 (三〇)恶作剧 (三一)春香楼遇海盗 第七章 登程之前 (三二)权宜之计 (三三)鸡虫得失 (三四)儿女情长 (三五)谁有口福? (三六)纯正的读书人 (三七)可遇不可求 第八章 欲新中国必先新女子 (三八)解除后顾之忧 (三九)经世致用之学 (四〇)桃花马背之梦 卷二 侠骨柔肠 第九章 走出灵峰溪谷 (四一)耻守妻孥 (四二)船旅巧遇 (四三)把舵工水手都换了 (四四)风雨同舟 (四五)就当泰山 第十章 香山石歧 (四六)珠江上遇疍户 (四七)陆路?水路? (四八)南梅山边 第十一章 伶仃洋上 (四九)浮云游子意 (五〇)商定尾随 (五一)从伤心处走出 (五二)山河风景原无异 (五三)江水呜咽…… 第十二章 归宿 (五四)一封发不出去的信 (五五)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五六)寻到了归宿 (五七)孝感巷江南客栈 第十三章 庚戌首义 (五八)赴广州 (五九)绣文斋事件 (六〇)就在牛王庙旁 第十四章 苍松有幸吊英魂 (六一)一十八会员 (六二)歧海初探 (六三)证实报上消息 (六四)南福医院福音堂 (六五)泪迸荒天 (六六)青草丛墓 卷三 悲辛离合 第十五章 历史沧桑 (六七)悬济世壶 (六八)留洋归来 (六九)桃花运 (七〇)难免酸腐 (七一)历史沧桑与现实的可哀 第十六章 闺中密友 (七二)改换收件人 (七三)对床夜话 (七四)在爱俪园 第十七章 相约相伴 (七五)不是蝼蚁 (七六)执戈王前驱 (七七)送行 (七八)借酒论道 (七九)到了杨桥巷 (八〇)我们相约…… 第十八章 冲出灵歧古镇 (八一)善良的谎话 (八二)到沪上 第十九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八三)把头颅扔出去 (八四)再干一杯! (八五)在透堡棋盘堂 第二十章 海盗?义盗? (八六)我们兄弟都参加 (八七)还能算这账! 第二十一章 枫叶初丹 (八八)稳妥的处理方案 (八九)士绅三条路 (九〇)在这里立住脚 (九一)有心上人吗? 第二十二章 择址 (九二)结业归来 (九三)合隆大厝 (九四)涂楼 第二十三章 天大的事 (九五)偷吃禁果 (九六)天大的事我来顶 (九七)监狱遭盗? (九八)船过桥墩自会直 第二十四章 姐妹重逢 (九九)暂借李树一枝栖 (一〇〇)梅子李荫 (一〇一)荷风梅雪 (一〇二)了断尘缘 (一〇三)直了,化解了…… 卷四 落日红花 第二十五章 登天前夜 (一〇四)槟城会议 (一〇五)如何避开巡检? (一〇六)两个重要消息 (一〇七)苍龙就要登天了! (一〇八)天不清地不明 (一〇九)歧海沉渊 第二十六章 风涌云集 (一一〇)杀了兀术跑了秦桧 (一一一)遇难赴雷州 (一一二)干枯犹可作篱 (一一三)云集小东营 (一一四)老骥伏枥 (一一五)面临生死 (一一六)如此分歧! 第二十七章 晓雾沉沉 (一一七)死亦为鬼雄 (一一八)怒发冲冠 (一一九)铁碗,铁腕! (一二〇)死了!他是谁? (一二一)没有白布标记 (一二二)落日沉山 (一二三)晓雾茫茫 第二十八章 宁可枝头抱香死 (一二四)面貌如玉肝肠似铁 (一二五)竹林深处赵公坟 (一二六)禀父书 (一二七)与妻书 (一二八)谁的枪弹? (一二九)江边荒祭 (一三〇)寂寂黄花 (一三一)第七十三位烈士 第二十九章 人天阻隔 (一三二)永远的谜 (一三三)疑窦丛生 (一三四)柳林分外凄清 尾声 (一三五)李家 (一三六)黄家 (一三七)赵家与何家 (一三八)四位女性 (一三九)丁香花祭 (一四〇)开到酴醾春事了 后记 试读章节 清宣统元年己酉(1909),李文清十五岁。按中国传统,女子这一年算是成年了,必须行“上头”的仪式。灵歧古镇习惯在寒食这一天,给女孩子“上头”;今日,正是寒食节。李夫人赵淑一早就起来准备。她先唤醒三个女儿。吃了早点,便吩咐道:“今天文韵、文心都不准出去玩。”说着让厨娘陈妈赶紧把碗筷洗了,就将三个女儿都叫进自己房间,说了又说,吩咐了又吩咐,一脸正经地说: “你父亲说,上午大家先去花园里荡一会秋千,然后三姐妹都到文心阁去。”赵淑说了,又转向小女儿,“都到你房间去,听到了吗?” “为什么?”文心问。 “你姐今天要梳洗上头。为什么?你父亲说,三个女儿上头仪节都安排在文心阁。上头,知道吗?女孩子上头,就是把披肩的散发梳上头去,在脑后绾成髻,成了大人,懂吗?” “那姐姐今天起就是大人了?” “小丫头,你问那么多……本来昨晚就要告诉你们,你父亲说要按古礼,今天早上说,还要先荡了秋千,然后上头。” 文韵笑笑说:“我们平时打秋千,父亲常不让我们蹴,说是怕掉下来,今天又叫我们去荡?我知道什么意思了。” “什么意思?这是女孩子一生的大事,从今天起,就是大人了。”赵淑笑着回答。 “不光是这个意思,荡秋千,就是上头日子,祝福父亲、母亲千秋万寿……”文韵说。 “嚯,鬼丫头,还真精灵,这也懂得;是了,秋千不就是千秋吗!好,我们一起到花园去。” 文清当然知道父亲的意思,她不想多说话,因为今天起自己是大人了。母亲早几天就唠叨,说什么“上头以后就是大人,可以嫁人了,要稳重”什么的。想着,就在前面,带两个妹妹一起往花园里走。 李开先已经叫门房头叔把秋千索换成新的,三个架子也已经换了两个,正在换第三个。三姐妹走近一看,全都是用牛皮制成的,手一摸,就知道特别坚韧。 “文清来了!你看,这是父亲在南江府叫皮件店特别加工做的,专门为你们三姐妹上头用。文清是大姐,父亲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就是文清……” 文心抢着说:“下一次有什么好事情,首先考虑的是我!” “好呀,你们看,不是三副吗?一人一副,姐姐上头,文心不也就有新的皮索了吗?” “为什么用皮的索子?”文清不大说话,但就是好学好思,爱提问题。 李开先最喜欢大女儿这种沉静多思,认为文清这一点很像自己;只要文清一提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释。 “对呀,为什么要用皮的呢?”文韵也问了。 “皮的坚固。”文心说。 “我们小文心就是聪明,说对了。”李开先看了看三位“千金”,心情无比的好,他又要借此机会传授给孩子们知识了。他说: “‘秋千’两字的正体写作‘鞦韆’,你看左边都是‘革’,说明它最早就是用皮革做绳索的。秋千是北方山戎族的一种游戏;山戎是游牧族群,出产皮革,所以连秋千索也用皮的做。右边的‘秋’表时令,古时候秋千一般要在秋寒以后才蹴……” 文心又抢话了:“我知道,夏天天气热,打秋千一身都是汗。” “我说呢,我们文心就是聪明。”李开先继续说,“‘韆’字右边的‘遷’,是迁移、移动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叫你‘秋寒以后,挂在皮索上多多运动’就是了。” “父亲,可我还不明白,现在为什么在寒食和清明时候蹴秋千呢?”文清问。 “文清提得好!否则父亲今天要你们来打秋千就没有依据了。”李开先高兴地说, “打秋千是西戎的一支叫山戎的种族,是他们的习俗。山戎大约居住在今天京城燕山南北。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从东方的临淄发兵征服了山戎,也将这种习俗带回齐国,后来就传遍了全国。” “那是不是齐桓公改到清明、寒食的呢?”文韵问。 “那也不是,是刘邦,是汉高祖刘邦以后逐渐改变的。汉高祖刘邦生于东周赧王五十九年三月初三。晋文公为了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定那前后三天寒食,以后演变成清明前一天寒食,恰好就是刘邦的生日。汉宫里的妃嫔、宫女打秋千比赛,庆祝皇上生日,开始叫‘秋千节’,后来由于祝汉高千秋万岁,就改叫‘千秋节’。再后来皇帝的生日就都称‘千秋节’了,好像唐明皇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宫中庆祝时也叫‘千秋节’。” 文清一听,就想起父亲曾教她读的一篇文章,说: “对了,我想起来了。那年父亲第一次教我蹴秋千时,教我背诵唐朝高无际的《汉武帝后庭秋千赋》,说‘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千秋之乐’。我们三姐妹,今天也要祝父亲千秋之寿!” 文清说着,就拉着文韵、文心在秋千旁边跪了下去,向李开先叩了三个头。李开先非常感动,赶紧将三个女儿一个一个扶了起来,说: “等你们母亲一来,我们就蹴秋千。” 文韵问:“姐姐好记性,我都忘了高无际的《秋千赋》了。” “那时你还小呢。” “不过,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秋千的词我还记得……” “好呀,二姐吟一遍我听听。” 李开先今天分明兴致特别高,就说:“文韵,你就吟给小妹听一听。” 文韵笑着吟道: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哈哈,让我骗了,其实我会念,只是不会吟诵,我是想让二姐吟一遍我听的。” “好呀,我来考考你们,看谁记性好。‘袜划金钗溜’出自谁的词?”李开先问。 文清、文韵都想让妹妹回答,可文心一下子想不起来。文韵看着姐姐,文清说:“你来答。”文韵答道: “出自李后主《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李开先连连点头,笑了一下,又说: “下面‘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典出何处?文清来说。” 文清笑笑回答说: “出自韩冬郎韩偓的《秋千》诗: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我觉得李清照后面三句,虽然从韩偓诗脱化而来,但胜过韩偓:‘和笑走’不如‘和羞走’符合实际,而且‘羞’比‘笑’更传神;其次,李清照加上‘倚门回首’这个动作,整首词就活了。请父亲教正。” “好好好,比我说得好。文韵、文心要好好向姐姐求教!” 正好头叔把第三架皮索也装好了,叫了声:“老爷试试看!” 李家的秋千安装了三架座椅,所以比普通秋千要宽,左右大约有一丈二尺,平均一架占四尺,高也是一丈二尺。中间分别用磨平的石材筑了三个高台,离地三尺六寸。高台后面砌有六级石阶。蹴秋千,或者平时不蹴而坐上去摇摇摆动,都必须从台后的石阶走上去。P23-26 后记 我的专业主要是唐宋诗词研究,偶尔涉足中国思想史。诗文、小说只能算是“副业”。 韩昌黎云:“余事作诗人。”然诗文,在古代还算被重视,至于小说,顾名思义,所言在“小”者,先唐即与稗官野史为伍。《庄子·外物》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汉书·艺文志》且以为“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唐代诗人愿意作小说(传奇),那是为了应举“温卷”,以显示自己诗、文、笔三样皆通。宋元明清,小说成为重要文体。然而正史中,诗文大家可入《文苑传》、《文艺传》,小说家却没有他们的地位。连今人称之为“伟大小说家”,如施耐庵、罗贯中、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正史中也找不到他们的列传。 自五四西风东渐以后,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小说的重要作用。梁启超云:“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且言“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这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氏三十岁时所言。几乎同时,我的福建老乡林纾林琴南正在翻译域外小说,成为“叫旦之鸡”。其言曰:“纾已年老,报国无日,故日为田LI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 自梁任公倡言,林琴南等身体力行,晚清谴责小说之推波助澜,至鲁迅,则小说之成就,直凌驾于新诗、散文和戏剧之上。 然家父以为“中国自古重学术,轻文艺;诗与文,小道也,何论小说。经学、史学可入《儒林》,诗人、文人则只能进《文苑》、《文艺》传,即为高下之分”。此吾所以重学术而学史也。半个世纪以来,有《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李商隐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考证与解读》、《唐诗与道教》、《钗头凤与沈园本事考略》等论著十数种。然自小酷嗜至情之文字,禀性难以移易。虽遵父命,却时时在日记、笔记中写诗作文,亦曾撰中、短篇小说若干,然只在摅怀写意,并不拿去发表;惟为了纪念某事,于江西《百花洲》刊一中篇《沈园泪》。 前年移居美国,家中藏书无法带出,学问一途,暂告段落。空闲无事,就写起小说来了。 余于国史,特服膺岳武穆、文信国、史忠靖、孙逸仙。临行数日,翻箱倒柜,于家中藏书,专门寻捡此四人之史料。由于孙中山距离今日为近,且2010—2011为庚戌新军起义与黄花岗、武昌起义百年纪念,于是先作此《昨夜群星陨落》约六十万言。通读史料,酝酿构思,费时约三阅月,至2008年9月23日,一边学电脑打字,一边写此小说。2009年8月23日初稿完成。又修改了约三个星期,始于9月15日定稿。不算构思酝酿,从开始打字至完成,用去355天。 在美国,轮流住马里兰和特拉华两个女儿家。虽分属两个州,而相距并不远,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即可到。每次往返,即带走史料和电脑。355天,除两次赴华盛顿,一次到大西洋城,五天未曾动笔外,其间费时350天。平均每天约在六个小时以上;少则两三个钟点,多时不下十二小时。 写长篇小说和做学问,都是很有兴味的事情,而写小说更是别有情趣。余之一生,与买书、读书、教书、写书、藏书结下很深的缘分,至于一日不读书,不摸摸书本,就没法过日子。人或云:如此不也苦了自己?曰:非也,此兴趣、习性所致。当一个人的劳动,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一种兴趣和爱好,人便摆脱了物役,进入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 按原来打算,下面应该写宋末文信国的小说。后来改变主意,想接下去,从辛亥年写到二十年代,不知能否写成?姑妄言之,作为鞭策。 至于《昨夜群星陨落》写得怎样?应该留给读者去评说。 祝文善先生、李华女史对本书部分章节提出修改意见,祝先生还为封底的设计制作联语,特此敬致谢忱! 笔者初学电脑,打字、编排、扫描、传邮等等技术工作,经常得到张强、贺甲敏两位先生的帮助,在此表示谢意1 2010年1月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