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黄帝内经》传说是黄帝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典籍,是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千年圣典,也是一本蕴含中国生命哲学源头的大百科全书。让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惊讶不已的是,他们刚刚兴起的如医学地理学、医学心理学、气象医学等先进学科,在这部2500年前的医学圣典中已有了极为完善的表述。可见,《黄帝内经》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应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下去。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方面知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要想解除这些困扰,确保人体的健康,离开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圣人的医学理论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文字古奥,专业术语众多,人们很容易与《黄帝内经》这样的宝典擦肩而过。尽管近些年许多讲解《黄帝内经》的养生类畅销书不断涌现于市场,也得到人们的追捧,但毋庸讳言的是,真正能够把这本医学巨著的养生理念准确无误地普及的图书仍然太少。这本传统中医圣典如一座蕴藏极为富有的金矿,等待我们去挖掘。
本书参考了数千年来人们对《黄帝内经》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但将原有经文翻译成了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白话文,而且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中或隐或显的思想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全方位解读。本书可以为你扫清阅读中的外围障碍,解读更深入、更透彻,力求使您轻松读懂每一句话。编者还对内文中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提炼,使您一目了然,轻松把握每一章乃至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您的阅读负担。
本书不仅对经文的翻译力求尊重原文,而且图解部分别具一格的画风,将具象与抽象结合起来,使本书除了具有知识性外,还具有艺术性、欣赏性。总之,本书成功地用艺术的图解形式、生动的画面,使原书中艰深的哲学和中医原理,变得人人都能理解践行。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证让您轻松读懂《黄帝内经》中的每一句对话,品味原汁原味的经典,并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主编
赵庆新 著名中医内科医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审订专家
陈飞松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医生》《北京中医》杂志等期刊编委。
于雅婷高级药膳食疗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世健联首席养生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
长刺节论篇
医道精通的针灸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除了依照所切按的脉象外,还听取病人自诉病情,病人说病在头部,且头痛厉害,于是便对头部穴位进行针刺,当针刺至骨时,头痛病就可治愈了。注意针刺的深浅要适度,不要伤及骨肉和皮肤,因为皮肤是进针和出针的通道。
阴刺,其方法是中间垂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四边各刺一针,这种针刺方法可用以治疗寒热病。若寒热邪气向体内深入至五脏,就应当针刺背部的五脏腧穴。邪气侵进五脏而针刺背部的理由是,背部是内脏之气的会聚之所,针刺背部的五脏腧穴可清除迫近五脏的邪气,直到腹中的寒热之邪消除为止。针刺的要点是,出针时针孔稍微出点血,让邪气随血流出为好。
针刺治疗痈肿病时,应直接在痈肿的腐软部位上进针。根据痈肿的大小来决定针刺的深浅,大的痈肿脓血较多,部位较浅,所以浅刺使其出尽脓血即可。小的痈肿,一般部位较深,应当针刺深一些,但都以垂直进针和深度适可为准则。
病人小腹有积聚的疾病,应当针刺从上腹部至小腹部皮肉较厚处的穴位,再针刺夹着第四椎两旁的穴位,还可针刺两髂骨旁的居穴和季胁间的京门穴,引导腹部中的热气向下行,则积聚的疾病就会痊愈。
疾病发生在小腹部,表现为腹部疼痛,大小便不利,这种病名叫做“疝气”,是受到寒邪侵袭所形成的。治疗时应针刺小腹两侧和大腿内侧的穴位,再在腰及踝骨之间取穴针刺,要针刺多个穴位,待小腹部有发热感时,病就会痊愈了。
病变发生在筋,其表现为筋痉挛拘急,关节疼痛,无法行走,此病名叫“筋痹”。治疗时,应针刺发病部位的筋,因为筋是肌肉相接之处,同时筋又与骨相连,因此针刺时应注意不要刺伤到骨。针刺后发病部位的筋有发热感时,即表明此病已有好转,直到病痊愈就可停止针刺。
病变发生在肌肤之间,致使肌肉和皮肤都产生疼痛感,此病名叫“肌痹”。此病是由于身体感染了寒湿邪气所形成的。治疗这种病时,应当针刺大、小分肉之间的穴位,且多刺几针,针刺也要深一些,以穴位局部有发热感为准则,但注意不要伤到附近的筋骨,假若伤及筋骨,寒邪发作,就会产生痈肿并引发其他病变,待分肉之间有发热感时,就表明此病已有好转,待到病痛痊愈即可停止针刺。
病变发生在骨,其表现为骨骼沉重不能举动。若病人感到骨髓中有酸痛感,是由于寒湿之气深达到骨所引起的,这种病名叫“骨痹”。治疗时应当深刺,以不伤及脉和肌肉为准则。针刺取穴的部位应在人体大小肌肉之间,待骨有发热感时,就表明病已痊愈应停止针刺。
病变发生在人体各个阳经内,全身就会有时寒时热的感觉,大小肌肉也出现时寒时热之症状,此病名叫“狂”。针刺治疗时应用泻法以泻其病邪。仔细观察,若病人大小肌肉之间有发热感时,就表明病即将痊愈,应停止针刺。有一种病在刚产生时,每一年会发作一次,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就将发展为每个月发作一次,若此时仍未进行治疗,就将进一步发展为每个月发作四次到五次,这种病名叫“癫病”。治疗时,应针刺人体大、小分肉和全身各个经脉上的穴位。倘若身体没有出现寒冷感,就应当用针刺调补其气血,直到病痊愈时方停止针刺。
……
《图解黄帝内经》初版问世于2009年,至今,畅销已经累计突破100万册!已经以八种语言销售到了十几个国家,这是让我们欣慰的。在出版后这四年时间里,我们结合读者反馈以及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改版更新,每一次改版都是更精进更准确更符合读者需求。本次修订堪称专业专家审订畅销版,综合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精华,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优化了一看就懂的图解式风格,真正达到让读者“一次就读懂的完整版白话读本,一次就能读懂《黄帝内经》的精华”的编辑理念。
不仅如此,本次改版我们还邀请了中医领域专业专家耗时一年之久全盘审订,大程度地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度。
《黄帝内经》图解版本,全新修订,忠于原著,中国人必备一册的中医养生经典,重塑中国人养生保健的国医绝学!读懂、用会第一部生命智慧百科全书。破解生死迷津,掌握健康根本,阴阳调和看四季!汲取智者千年养生精华,百病从此不再生!
本书尽可能呈现原著风貌的同时, 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 用图解的形式对其思想进行全方位解读, 使原书艰深的哲学和中医理论, 变得人人能够理解、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