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的骨盆在形态上具有较大的差别,在骨盆的正前方,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这个区域开角的大小能直观地反映出死者的性别,男性的开角比较窄,而女性的开角较宽。同时通过对骨盆具体形态的测量,还能得出这些死者大致的年龄信息。
金莲山墓葬群出土的骨骼数量同样让这些体质人类学专家们感到震惊,在距离金莲山不远的地方,曾经有石寨山和李家山两个大型的古滇国墓葬群被先后发现,在地图上,它们与金莲山构成了三角形的关系,但是,在这两处同样年代的墓葬群中,人体骨骼却基本没有发现,为什么金莲山会有这么多的入骨保存着呢?仔细研究后他们认为,这是由于金莲山所采取的不用棺木直接埋葬的方式。
在对出土的大部分骨骼进行完个体识别之后,人类学专家们勾勒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死者群体。整个墓葬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致相当,但是,其中有大量的青年和中年,还有一部分儿童。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针对这么一个反常的年龄结构,考古专家们觉得,其中的很多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而他们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发生了战争。
据《汉书》记载,在汉武帝赐给滇王王印23年之后,在古滇国的核心地带,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叛乱,之后,汉朝派来大军进行镇压。这段记载成了考古专家战争推测的重要根据。
当年的古滇国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具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那些已经出土的精美青铜器给我们揭示出了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形态。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考古发现能和《汉书》中这段叛乱的记载相对应,但是,自这一小段文字之后,关于古滇国的一切在史书中就再也找不到任何痕迹了。如果当时确实发生了叛乱,汉朝大军镇压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伤亡。而更关键的是,专家们怀疑,历史记载中的这次叛乱平定,会不会只是汉朝的一个借口呢,面对一个如此富裕的西南小国,汉朝会不会假借平定叛乱的机会,将古滇国彻底纳入统治之下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次所谓的叛乱,很可能就是古滇国最终神秘消失的原因。
他们回忆起了当年滇王之印的出土过程,这个由汉武帝颁发的王印,应该属于古滇国的最高权利象征,按照常理,它应该像传国玉玺一样世代传承,保管在一代又一代的古滇国统治者手中。但是,当年它竟然在墓葬中被发现,会不会是由于这个政权已经消亡,从而滇王之印已经失去了传承的价值呢?
要证实这一系列的推测,关键的问题就是金莲山埋葬的这上万人是否确实因战争而死。为了搞清楚这个重大的谜团,超过半数的骨骼标本被送到了吉林大学的人类学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于这些人类学专家来说,这是第一次集中面对如此众多的骨骼标本,同时也意味着这次的研究工作将异常繁重,如果这些人确实是死于战争,那么就将和历史记载相契合,也很可能为古滇国的神秘消失之谜提供线索。
考古专家们关于战争的假设并非空想,在现场发掘的过程中,他们就发现了一些疑似刀砍斧削的痕迹。但是这些痕迹并不多见,要是这些人确实死于战争,类似的痕迹应该大量被发现才对。
在吉林大学的人类学实验室,对这些死者死因的探索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骨骼进行仔细地清理,去除上面附着的泥土和其他杂质,同时寻找相关的线索。考古专家们觉得,在发掘现场这些战争痕迹没有大量发现的原因,正是由于没有进行仔细清理,在后期的这个清理过程中,就应该能发现大量的线索。不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马上发现,这次虽然发现了大量的入骨,但是这些骨骼标本的保存状态非常不好,甚至用他们的话说,都拿不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从骨骼上面得到有用的信息无疑非常艰难。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得出这批死者的死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批骨骼上面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 人类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的,就是那些明显的兵器砍伤的痕迹,只要大量找到这种痕迹,这些人是死于战争的假设就毋庸置疑了。这种兵器的痕迹有着明显的特征,在他们前几年的工作中,就曾经在其他地区墓葬中出土的一些儿童的锁骨部位,发现了兵器砍削的痕迹,是一处明显的刀伤,而且伤口并没有愈合的痕迹,可见受伤之后不久这个儿童就离开了人世。那么在金莲山骨骼的清理中,类似这样的外伤痕迹会有发现吗?
虽然这次的骨骼清理工作异常精细,清理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但是专家们失望地发现,类似的兵器痕迹却很少,难道是这些墓主人的死因和战争没有关系吗?还是由于两干多年的掩埋磨灭了这些痕迹呢?
骨骼的清理并没有带来任何的新线索,专家们决定,对这批骨骼进行一次拼接复原,把这些凌乱的骨骼标本,按照人体骨骼的正常形态,复原成一个个完整的个体。然后针对每一名死者的骨骼形态,进行更加详细地观察和测量,在这个过程,金莲山墓葬群主人们开始一个一个以完整的骨骼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两干多年前的古滇国时期,这些死者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事件,让他们如此年轻的生命就此长眠于金莲山呢?
在这次系统的筛查工作中,一些明显创伤痕迹开始被陆续发现,然而能和战争中兵器砍削的痕迹联系起来的却少之又少。他们不仅开始怀疑,金莲山埋葬的这些人确实是死于战争吗,他们的死因会不会另有玄机呢?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