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早,刚入3月,便风和泥软,疏雨过处,就冒新绿了(图1)。
去年冬风劲,凋树辞花,归云隐霞,不复江南旧景。金陵的冬日,若无雪降,则只可凭天阴色暗,枝苍风啸了。这样的光景自然生气全无,因此人们多囿于暖室,尽量避开那屋外的凛凛霜风,且冬天又近于年末,一年工作的总结任务都积压在这些日,所以人们也就更无暇留心屋外的风物了,这倒显得这里的冬天较其他季节要短而易逝些,基本上待春节过后,就能见莺飞了。
这已经是我在南京过的第二个春天了。来宁之后,我便一直寓于城东,这里虽是偏于东隅,已近城墙,但毕竟属古城之内,于这十朝古都而言,古迹自然是不缺的。当年太祖朱元璋命刘基等为明皇宫选址时,刘基就卜得此处“钟阜龙蟠”,为“帝王之宅”,便奏请在此构筑宫城。然而,当时这里还是湖光一片(属燕雀湖),无以筑城,于是朱元璋便遣工匠20万,塞湖立桩,上筑宫殿。后来这些建成的殿宇多毁于咸丰兵火,又加上民国以来的城市建设,城东旧貌已是无存,明宫故址也仅剩下些石柱础了(图2)。
古城多风雨,历经沧桑而后才见历史的厚重,每每信步明宫旧址,能见到的虽只有几处高出地面丈许的平台,但往往思绪所及的却是6()()年前的恢弘壮阔、朱家春秋。这里东风已来,百花未发,然明墟宫草的秋黄却正在退去,已复入轮回了。此处建筑颇少,所植树木也疏,原来宫殿的旧址俱敷以浅草,一见如平川,不知这是规划者的有意为之,还是天使之然——每当我立于此地,面对此景总会想到她往日的殿宇峥嵘,而现在目光到处却只见石柱础,如此强烈的对比,使人不胜唏嘘。
出城向东,沿城墙蜿蜒的是旧时的护城河,几经变迁,现已成带状如月牙的水洼了,于是便有了个极尽秀气之名——“月牙湖”。湖畔多植垂杨柳,这些柳树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墨色的长枝均已逸出了不少青黄的芽苞,也有些都已长全如短刀了。每株柳树差不多都长出了一半的柳叶,一眼望去,虽无堆烟笼沙似的幻象,但柳条临湖摇曳,也别有一番味道。这里虽无明清的遗木,却也不乏品异色殊之株,且又杂陈闲置得恰好,自然也就提升了此处的格调了。公园的四季也是相宜的,即便是有夏日里骄阳的烘晒,这儿的树下也能有大片的阴凉,因此,在南京最难熬的夏天,这里也算是好的。这几日,老城刚遇着几丝东风,这里的樱花就已全开放了,赤如朱点,白胜雪堆。到此,我才真正地感受到江南已春顾了。
湖水依着古城墙静淌着,因其未通大江,故不现春潮。每有春阳泻下,湖面即是粼粼金光。湖的两岸尽是大片的浅草低花,高树也不多,建筑更少,闲步其间,如临坝上。湖面不广,竟有水鸟低翔,赤喙白羽,比翼凌波;湖岸虽窄,也铺石板成阡陌,陌侧有桃红,微雨时纷纷。待到四月天气,梅熟桃胜,再看这里的花叶相映,落红化泥,又该是另一番风味儿吧!湖畔耸立的城墙,虽是后来重修的,但大部分砖石仍是明初的旧物。当年明太祖为保证京师城砖的质量,敕令在每块砖上都刻上烧制此砖窑匠的名字,所以每块明城砖都有一列某某府、州、县等内容的文字,极具历史感,蔚为壮观。
这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悲壮之城:从太平天国天京城破,到倭寇的铁蹄与屠刀,每一次都使城中无辜百姓受害,玄武湖畔冤死鬼,江东门前万人坑,都未随北襟的江流出城而去,江南却依旧是江南。但若真将那覆在这老城上的血痂一层层揭开,那句盛誉“六朝佳丽地,千古帝王州”终成一腔悲歌。月牙湖畔的湖水高墙,六百余载的默契相依,经历了旧时的苦难,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目睹了城市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的欣荣,岂不伟大!
一座城市要待得久了,才能与其共呼吸,我来此时日不多,共呼吸是远远及不上的。总觉得这里有太多的故事,自古在此定江山的虽多,但守住的少,败掉的多,然而今春的早来,面对这座城市沧桑背景之下的蓬勃生气,心生感慨,如久冬后之望春一般。这既是对美好未来的一份憧憬,也是对苦难历史的一份负责任的祭奠。
P12-14
国内篇
金陵帝王州——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侧记
金陵醉秋
秋日二三语
望春
梧桐情
荷园听雨
月牙湖赏月记
灵谷松深处幽境琵琶街
钟山拥翠亭
紫霞湖
走在清溪路上
美哉青山
南京的红色地标——渡江胜利纪念馆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高淳桠溪“国际慢城”游
无想山山无想
灵山胜境尽国宝
灵岩山下觅旧踪
姑苏新景
金秋蟹正肥
细雨霏霏游角直
濠河灯影
洋口港畅想曲
瘦西湖的桥
苏中行
黄淮故道行
洪泽湖
明祖陵与泗州城
旖旎水乡一南浔
故乡杭州行
汪庄
一抹茶香品杭州
竹海美景天下秀
情系天一阁
琅琊山游记
黄山遐想
漫话皖南石牌坊
我终于去了那个地方——池州霄坑大峡谷
婺源印象
雾里三清
初识庐山真面目
仙人洞前忆旧游
故乡的倩影
不同的风光,一样的美一海西野外掠影
故乡小镇的风水宝地
佛教禅宗祖庭南华寺
“勾心斗角”与“无孔不入”——曲阜“三孔”中的成语故事
金秋赏菊
心醉龙进溪
慕田峪长城游记
故地重游逛北海
北京三人行-
苏尼特左旗花岗岩巨石阵印象-
游长白山随笔
徜徉在绿色的海洋里
中华第一水塔——若尔盖湿地
游运城关帝庙
冬风不度雅江岸
魂牵梦绕九寨沟
天上瑶池降人间
风花雪月话大理
圣洁的玉龙雪山
高原水乡——丽江
大美抚仙湖
台湾掠影
鲁阁幽峡——“台湾八景”之首
奇丽的野柳地质公园
大海的灵魂——美丽的太平洋
记鹅銮鼻和鹅銮灯塔
海峡两岸一家亲
巧遇
水泥厂、摩托车和狗狗
特别有意义的生日
境外篇
游世界奇迹——美国黄石公园
尼亚加拉瀑布
世界自然遗产洛矶山公园
游波士顿
波士顿博物馆中的神奇展品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故事
纸醉金迷不夜城——拉斯维加斯掠影
多瑙河上的明珠——布达佩斯
在欧洲旅游看“宫堡基厅”
匈牙利值得一游
度假胜地琉森
美丽的日内瓦湖畔
奢华的凡尔赛宫
匆匆一瞥不来梅
瑞典印象
莱茵河畔
走出国门——赴澳洲探亲
造访澳洲的图书馆
巧遇陆克文——参观老议会大厦
游墨尔本大洋路
圣诞花絮
微小的责任
内陆之城芒特艾萨
畅游下龙湾
上寮印象
日本云仙火山考察小记
土库曼斯坦一瞥
南非见闻
考察秘鲁Pierina矿山安检记
“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树立单位(行业)形象,增强内部凝聚力,促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
行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仅包括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如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版展览、演出、交流比赛等活动,还应包括文明正气的形成,舒心环境的创造,良好习惯的培养,崇高道德观念的树立和一切有关树立单位形象、体现行业特点、反映集体精神面貌以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的思想文化活动。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地质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地质文化建设的氛围更加浓烈。在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普及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质量,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成果喜人。如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百人合唱团”曾获中央各部委驻宁单位合唱比赛一等奖;《踏遍青山》艺术团多次赴京参加“两会”汇演,均获好评;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所)的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在地矿系统内外比赛中屡屡获奖。《踏遍青山》报创刊十年,现已成为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知名品牌,在地矿系统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踏遍青山》艺术团的宜昌之行,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单位之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先河,对地质文化建设、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艺术创作是地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所)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方兴未艾,硕果累累。许多作品都曾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仅《踏遍青山》报就刊发过150位作者约1500件逾130万字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全都是单位新老职工、离退休人员的习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不乏短小精悍的好作品,读来生动有趣,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为集中展示地质文化建设成果,适应不断扩大的宣传、交流的需要,趁此《踏遍青山》创刊100期之际,我们决定编辑出版《地质文化建设系列丛书》。从该报所载的1500多篇文学艺术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分类集结成册。本次辑录出版的是该系列丛书的前三册:第一册《大地风采》,入编的100多篇游记、观感等文章,热情地讴歌了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第二册《青山文苑》,收入了散文、杂谈、感想、随笔、评论等短文200多篇;第三册《青山诗画》,集中展示了大量精美的诗词歌赋、书画影印作品。
我们今后还将创造条件,陆续编辑出版其他分册,以飨读者。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任
2014年2月20日
邢文臣、姚湛一主编的《大地风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作品集由100多篇描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的游记、散文、随笔、杂谈等文章组成,是南京地质调查中心50多位作者的业余习作。本书以地质人的独特视角,满腔热情地赞美大好河山,讴歌古老灿烂文化,具有较好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为展示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地质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邢文臣、姚湛一主编出版了这套《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地质文化建设系列丛书》。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大地风采》篇,收录的这些文学作品选自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踏遍青山》报的文学副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具有较好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