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诵读的国学经典,点亮童年!
精辟的导读、优美的图画、趣味盎然的故事,引人入胜;内容分类编排,附录作者索引,检索轻松自如!
王帼英、李美昆编著的《读故事赏词曲》精选了80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并进行分类。全书通过注释、赏析等栏目,对难解字句进行注音和解释,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并帮助其深入体味作品内涵。而相关的趣闻轶事及互动小游戏,则可增加小读者对国学的兴趣。另外,书中精心选配精美插图与词曲文字交相辉映、相辅相成,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必会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本书堪称少儿自学及家长辅导子女提升文化艺术修养的称心帮手。
美妙的中国词曲,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王帼英、李美昆编著的《读故事赏词曲》在多种优秀选本的基础上,兼顾知名度和美誉度,寻找经典、优美和好用、实用的平衡,精选了80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篇目,并进行分类。
全书通过注释、赏析等栏目,对难解字句进行注音和解释,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并帮助他们深入体味作品内涵。与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可增加小读者对国学的兴趣。书中精心选配的插图,则与文字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①。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②。别是一般滋味③在心头。
导读赏析
无法言说的痛
虽然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是由于每个人禀赋不同、际遇不同,人生中有许多感受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能为外人道,只有独自品味,独自消受。亡国之君李煜将他误国误民的悔恨、去国离乡的哀愁、阶下囚徒的屈辱都倾注在了这首《相见欢》上。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以叙事起笔,勾勒出词人无法排解的愁容。“无言”的神态,既是因为心中的痛苦无法言表,也是由于身为囚徒时时处处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不能直抒胸臆。“独上”的动作,刻画出词人孤身一人登楼的身影。神态与动作相结合,揭示了他内心深处隐寓的无法倾诉的孤寂与凄婉。词人抬头仰望夜空,残月如钩,怀念故国;低头俯视庭院,桐叶深锁,秋风萧瑟,暗喻囚徒的身份——俯仰之间,他百感交集,高墙深院锁住的不仅是满院秋色,还有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上片用残月、梧桐、深院、清秋摹画了朦胧、孤寂、哀愁的意境。
下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语道破这样的情感是离愁。以丝喻愁,十分形象,切合了愁绪的悠长和细腻。但是这种愁绪较丝更进一筹,因为它剪不断,理还乱,千丝万缕缠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这样深沉纠结的情感,仅仅是离愁别绪吗?当然不是。李煜从唯我独尊的南唐天子,沦为亡国奴、阶下囚。这样的际遇,常人不能经历;其间的痛苦,常人也无法理解。所以,李煜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的滋味是什么?悲伤?悔恨?李煜无从说起,也无人可说。他只有长歌当哭,将一切情感压在心底,付诸笔端,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趣闻轶事
三寸金莲的始作俑者
我国古代汉族女性以小脚为美,最初仅仅是个别女孩子把脚缠起来凸显纤巧的美感。但从明末开始,这种审美倾向变得极端而畸形,当时如果没有一双小脚就不能嫁一个好人家。因此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得把足弓折断,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扭曲变形,裹成所谓的“三寸金莲”。
相传李煜就是裹足陋习的始作俑者。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他没什么政治和军事才干,就喜欢吟诗作赋和宴席歌舞。在李煜的后宫里,美人如云,其中有一位女子容貌秀丽,体态袅娜,能歌善舞,很得李煜的欢心。李煜为了让她跳舞时尽显婀娜多姿的风韵体态,专门为她修了一个特别舞台:一朵六尺高的大莲花,并在上面镶嵌了各种宝物,用细带缨络装饰。此女将自己的双脚用锦缎裹起来,使足尖像月牙一般,在莲花舞台上凌波起舞,引得众人称绝,她也因此宠冠后宫,于是其他女子也纷纷效仿,缠足之风渐渐从宫中传遍整个京师,以至风靡南唐。后来,虽然南唐灭亡了,但是女子缠足的陋习却流传下来,而且越缠越紧、越缠越小,到了清代,无论贫富贵贱,汉族所有女孩子都要缠足。
事实上,脱下小鞋,所谓的“三寸金莲”不但不漂亮,还非常恐怖,而且裹脚的过程痛苦万分,女子裹脚后双足几乎成为半残状态。这种摧残女性身心健康的陋习,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被人们抛弃。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