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晓梦斜阳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淘气。

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足够的好奇心,会用自己幼稚的方式去探询新事物,不懂得既定的规则,难免会犯错。

笔者亲眼看到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小故事:一个6岁的孩子,吵着要跟大人玩牌。当他明白牌的大小之后,如大鬼最大,然后是小鬼,这个孩子于是争着要洗牌,而且把大鬼和小鬼都放在恰好自己可以拿到的顺序,于是他满手都是好牌。大人批评孩子作弊,耍赖,孩子不解,无辜而委屈地抗辩道:“我没有耍赖!”大人居然大声说:“你就是耍赖!”孩子委屈地掉泪了。

这其实是多么聪明的一个孩子,他按照自己的理解,设法让自己赢得游戏,从他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懂得既成的游戏规则,不知道洗牌必须是随机的,而不能有意把好牌留给自己。

容若也是极其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会在不知情的时候犯错,但他从不犯第二次错误。

容若的老师徐乾学在《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写道:

余阅世将老矣,从我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出句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尤喜为词,自唐五代以来诸名家词皆有选本……容若数岁即善骑射,自在环卫,益便习,发无不中其扈跸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其料事屡中,不肯轻为人谋,谋必竭其肺腑。

这样一个聪明俊秀的孩子,我们不难揣想他的童年。

容若自小锦衣玉食,被呵护得细致有加。加上他聪明懂事,人人夸奖。随手写个字,众人赞叹;随口说句话,众口相传;真是被宠爱得无以复加。不过,明珠深知严是爱的道理,会不时抓住容若的错处来惩罚他。

让我们来假想一次容若受罚的情景。

某一天,小容若受罚了。

他被罚跪两个小时,跪在院子里的沙地上,而且不准吃晚饭。

原来这天明珠难得地早早回家,回到家里独自休息,等着开餐,太阳还没有下山。他突然想问问儿子的功课,看他学问是否有长进,于是差人去找容若。家人在府里找了半天,连容若的影子都没见着。想来是趁人不备,容若偷偷跑了出去。  后来才知道,那容若果然是偷偷跑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嬉戏、玩水、抓鱼,玩得高兴,忘了该赶回家吃饭。

容若跪在地上,低着头,脊背挺得直直的。

对容若来说,受罚是偶尔才会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一直比较听话。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再懂事的孩子都有淘气的时候。

明珠对他的惩罚并不重,做错了事,比如说没按规定完成老师的作业,比如说不小心失手打碎碗碟甚至家里的贵重之物,就得受罚。罚跪、打手心、抄写诗文、罚扎马步。

起初,小容若觉得自己如此受罚很委屈。偶尔一个人出去找小伙伴玩玩有什么要紧甲一天到晚像被关在笼子里的乌儿一样,一点自由都没有,多没劲。

但他相信每次父亲惩罚他,其实是关心他、为他好。

比如这一次,他一个人偷偷跑出去,而且是去不熟悉的地方,可能会走丢,或者可能遇到什么危险。惩罚他是为了让他懂得,不可以一个人偷偷跑出去。小孩子离开家,必须大人陪同,至少获得大人批准。

两个小时之后,容若才被允许站起来,他的腿都跪麻了。说是不准他吃饭,但已经有丫环嬷嬷悄悄留了东西给容若。容若起初不肯吃,但后来毕竟饿了,而且经不住好言相劝,好歹还是吃了些点心。

幼时的容若,对父亲敬畏有加,不敢有任何违抗。

光阴荏苒,容若慢慢长大了,渐渐知事起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和父亲的观念有相悖之处,他也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跟父亲交流了。

自从明珠升职之后,容若见家门前总是车马声喧,而且总有人肩扛手提地把许多好东西送到家里来,他明白那是有人求父亲帮忙,因而上门行贿。而明珠对此居然来者不拒。

十几岁的少年容若很为父亲担心,他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

乘险探王阳,叱咤来王尊,

委身置歧路,忠孝难并论。

有客赍黄金,误投关西门,

凛然四知言,清白贻子孙。

诗写好后,他特意把诗稿放在父亲的书桌上。

容若在这首诗里,引用了一个明珠非常熟悉的典故,也就是《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的杨震拒不受贿的故事: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一]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这个故事是说,杨震的—位老朋友想请杨震帮忙,夜里拿着金子想贿赂杨震,遭到断然拒绝时,老朋友不以为然地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大义凛然地回答:“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明珠认真地读了容若这首五言律诗,有所动容。他一方面为儿子的才华和见识感到骄傲,小小年纪,就能够写出这么好的诗,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正义感,让人震撼;另一方面,明珠自己很清楚,贪污受贿之事,他已深陷其中,实在难以自拔,不是儿子一首诗就能改变什么,他深感无奈。P22-25

后记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用生命写作。

我可不愿意用生命去写作。任何人都不可能愿意。

可我在写《纳兰容若传》这本书的时候,又情不自禁前所未有地拼命。而且这期间,我差点可能要丢掉小命。

容若的经历太坎坷也太精彩,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废寝忘食、欲罢不能。我常常看完一段材料就写,每每写得忘了吃饭,尤其在夜里,常常一眨眼就过了自己规定的深夜零点(我特别讨厌熬夜,规定自己零点前休息),好些日子,都会写得直到头晕眼花精力耗尽才肯停下来。

2014年5月23日,一个噩梦般的日子,对我而言。

这时候《纳兰容若传》刚刚完成初稿,还需要大量修改、增补,纳兰词也还只解读了前48首。

可是我拿到一份体检报告,显示我极可能身患鳞状细胞癌。这,怎么可能?我平常身体是非常好的,连感冒都少有,怎么会有这种可能性?

不过说来也怪,这些日子我确实总觉得自己的身体总会这里那里有些不舒服。我感觉不妙,才特意去体检。当医生问及要不要做癌症筛查时,我毫不犹豫地说要。但没想到居然真被怀疑癌症。

这仍然是一个闻癌色变的时代。

难道我刚届不惑、依然年轻的生命历程,真的就要走到尽头了吗?难道我也会像容若一样盛年身亡吗?就像著名演员陈晓旭扮演林黛玉,结果她自己像林黛玉一样得了绝症,难道晓梦斜阳写纳兰容若结果晓梦斜阳也恰好夭亡吗?命运不会如此残忍吧?这是巧合还是天意?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对自己如此无知如此不能自我控制?

我自己死了,倒也没什么。毕竟人死如长眠,不见得有多么痛苦;人死如灯灭。自己是没有知觉的。如果真有什么不测,我才十二岁的孩子怎么办?我那刚满七十岁患了肺癌动过手术已经两年的老父亲、我六十多岁的老母亲,他们能够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吗?一直跟我感情非常深厚的两个弟弟,他们都在而立之年,又会受到多大的打击呢?想到这里,我泪涌如泉。

对于癌症,我当然已经有了一点点初浅的认识,比如一定要心态好,注意营养、合理休息、适当运动,就能提高免疫力;还比如,前一阵子恰好看到一本书,书名好像是《癌症只是慢性病》,也就是说,癌症其实没那么可怕。

可是,事到临头,可能患癌的噩梦降临到自己身上,就没有那么理性了。

我的生命究竟还可以有多久?我还有时间把这本书写完吗?

这样的日子,我真的很悲观,以至于停笔了一段时间,不能集中精力写下去。

亲爱的读者,当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请祈祷晓梦斜阳依旧健康,还能听到你对这本书的看法和感觉吧!

“要是真的能够穿越,跟纳兰容若面对面交流就好了。这样,写他的人物传就能写得更真实更丰满。”就在大约十天前,我还发出过如此感叹。

“你不能跟纳兰容若当面交流。因为如果见了他,你会爱上他。”当时湖南诗人远人开玩笑这样接我的话。

这是2014年5月中旬的某一天夜里,跟几位长住长沙的诗人——韦白、远人、苦茶、汤凌——在长沙市湘春路聚会的时候,我有意谈起正在创作的《纳兰容若传》,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没想到这几个平常动不动就因为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诗人,居然一致喜欢纳兰词。远人还脱口吟诵了一首他在十五岁时就已经倒背如流的容若的一首词: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于是觉得自己这些天努力为容若写传是值得的。这次的努力真不是一般程度的努力,确实是全身心投入,以至于从来没有写过古诗词的我,因为熟读纳兰词,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某日突然兴起,填了一首词:

浣溪沙

晓梦斜阳

人间五月花凋残,东风已远不堪念,何故无语倚阑干?

长恨此生知事晚,梅开时节掷流光,秋月春风等闲看。写作过程中,我也曾发微博说:

有朋自远方来,被荒废、一个字都没写的一天过去了,这是前天。

只完成一半任务,茫然写不下去的一天也过去了,这是昨天。

今天虽然也偷偷懒,也拖拖拉拉,可是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其中一段,写得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却又泪流满面。我是个疯子。  这是2014年5月6日,我在创作纳兰容若传的时候,发的一条新浪微博。不知你,亲爱的读者,能否猜出我在写哪段的时候,如此又哭又笑?

容若的才华横溢和武艺高强在这里就不用赘述了。

在我眼里,容若是一个既理性又感性,既成熟又非常孩子气的一个男子。他既具备阳刚之气又温柔乖巧,所谓侠骨柔肠。这种男人现实生活中确实非常少见,接近完美,无论成为他的亲人、恋人还是朋友,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在容若写给张纯修的信中,有这样一封,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此日未奉教诲,何仁思幕。前所云表贴张庆美,幸致其过荒斋。奚汇升以遣其过莪。秋色满阶,忽有讯雷,斯亦奇也,不知司天者亦有占验否?此上。不尽,不尽。九月十三日,成德顿首。《从友人乞秋葵种》一绝呈教:空庭脉脉夕阳斜,浊酒盈樽对晚鸦。添取一般秋意味,墙阴小种断肠花。

想想看,从朋友那里讨来秋葵种,当然是用来种花的。通常情况下,这真是小孩子或者女子才会做的事情,很难想象高大孔武、骑射皆精的大男人会有这种举动。然而容若偏偏就去做了,而且还因此赋诗一首,请诗友指教。容若的可亲可爱之处,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真的很遗憾手头掌握的资料太少,而且,所有资料都是对容若的正面肯定,数不尽的赞美和怀念。可我却想找到容若犯过的错。

事实上,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人,不但要看他做对做好了哪些事、说对说好了哪些话。还要看他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的口误理论,他提醒我们:口误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因为口误其实并非偶然,恰恰相反,口误的内容往往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的反映和写照。

关于口误理论,我在我的第一本小说《你内心的小纸人》当中,阐述得非常充分,而且借女主角——电视台美女记者安惟楚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一丝不挂》把一个口误事件演绎得非常生动。(当然,短篇小说《一丝不挂》其实也是我自己创作的,不然就涉嫌侵权了。)

最近在我身上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笔误事件:

我在转发—位企业家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文章时,写了一段说明,但却把“六十年代出生”错写成“六十年代出书”。  “出生”和“出书”,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一个错误绝非偶然。

那些日子,我和这位企业家正在谈给他写书的事情,但没有完全谈妥。加上转发他文章的时候,我没有休息好,注意力不是太集中,这个时候,有些行为一不小心是由潜意识接管的,因而,在恍惚状态下,把“出生”错误地打成“出书”,是因为潜意识里,我对这位企业家的经历有兴趣,希望他决定委托我写书。

谁能说这样一个笔误只是偶然,只是巧合呢?

我想说的是,在所有的资料里,我都看不到纳兰容若做错过什么、说错过什么,假如能够找到他犯过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可是,没有。这样一来,对容若的了解就更不够全面了。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头时不时会浮起一位有笑容也有愁容的英俊男子,他既能弯弓射大雕,又能花间吟妙句;他既英勇盖世又温柔多情。

恍恍惚惚中,似乎总是会见到容若不自觉地微微锁眉,为自己惆怅的处境,为心底深深爱着的女人。所谓“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语出纳兰词《临江仙·寒柳》)。

而此刻的我,经历过许多事,容易看透事,容易读懂人。容若也一样,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已经经历生老病死,应该是能够把人生看得更透的。可是他一样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放不下。

其实把人、事、物真正看透,有时候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宁愿入迷、沉迷、痴迷于某些东西。

不是说人生如梦吗(7乖乖地待在梦里,不要醒来。

禁不住一声叹息。

应该说,我的写作确实很认真很努力,这些日子绞尽脑汁,努力阅读资料,也用心思考如何根据有限的史料还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容若。每天心力交瘁,却因此对历史、对容若有更多了解,内心充满喜悦。

但,限于本人的学识,加上资料极少,无论是这本传记还是随后对部分纳兰词所作的简要解读,谬误之处肯定难免。

其实到底要不要把我对纳兰词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我是有犹豫的。纳兰词那么唯美,每一个字,每一处典,都是精雕细刻的,加上古诗词特有的平仄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我的解读,却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加上解读不可能还遵循平仄和音韵,只能是东施效颦;更何况,肯定还有误读(当然,词被误读,只要不是硬伤,倒也无妨。有道是,对于诗词,所有的解读都是误读)之处,如此辛辛苦苦加以解读,岂非费力不讨好?

然而—转念,觉得至少可以做个尝试。把部分解读附后,至少有几个意义:可以帮助比较忙碌的读者对纳兰词的大意有个了解;精通纳兰词的人也许能从我的解读里有新的发现;整理出来之后,还能与各位纳兰词研究者一起学习,改正错误认知。

由此看来,解读纳兰词倒也并非一无是处。于是,决定先解读前面50首,与读者分享。假如读者们确实有需求,此书再版时,再解读余下的词。

我当勉力为之。

期待大家共同探讨,不吝指教。

2014年6月6日下午,我在湖南湘雅附一医院拿到的活检结果显示,我被确诊为高中分化鳞癌。真得了癌症!悲伤、恐惧汹涌而来。

唉!这本《纳兰容若传》,我本来可以修改得更完美一些。但是可能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了。如果我自己不是心理咨询师,不懂得使用精神力量,现在已经倒下了。去医院之前,我镇定地把稿子传给黎靖主编,再给他发一条短信告之。而后,我悲壮地、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命运。

我会尽可能乐观,努力,活得更久一些。

祝福每—位读者,也请大家为我祈祷。

晓梦斜阳

2014年6月7日晨

于长沙

目录

自序 我是人间惆怅客

第一章 锦样年华水自流

第二章 羽旗豹尾映龙鳞

第三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

第四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五章 莫为繁花又断肠

第六章 澄海楼高空极目

第七章 多情自古原多病

第八章 一生一代一双人

第九章 共君此夜须沉醉

第十章 绝塞生还吴季子

第十一章 三载悠悠魂梦杳

第十二章 古今幽恨几时平

第十三章 一往情深深几许

第十四章 欲问江梅瘦几分

第十五章 而今才道当时错

第十六章 西风吹老丹枫树

后记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晓梦斜阳简单解读纳兰词前50首

附:

纳兰词

纳兰容若年谱

纳兰容若书简

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

序言

我是人间惆怅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仿佛被施了魔法,这些清丽哀婉的文字会自己穿越时空,四处飞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清代才子纳兰容若的诗词,不知不觉飞落在千千万万人的眉间心上。

与此同时,却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虽然市面上有不少以纳兰词为主题的纳兰容若词传,然而纳兰容若的人物传记却并不多见,即使偶尔看到,质量大抵不过尔尔,随意编造之处甚多。估计是因为容若生前留存的历史资料太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德鸿先生写的《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1997年出版)算是权威读本,在旧书网上这本书卖价逾干,几十元一本的复印本都有不少人订购。可见人们非常渴望了解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纳兰容若。

受北京博中阳文化公司主编黎靖先生委托,我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立志写一本侧重文学和心理学视角的纳兰容若传。纳兰容若的一生仅短短31载人世游,更兼御前侍卫一职并不遂他本人心意,他还来不及有更大的建树,因而除了纳兰词,介绍容若本人生平的存世资料确实比较少,幸亏其父纳兰明珠曾经权倾朝野,又多了一些线索。总之,我已尽力而为,翻遍相关史料,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纳兰。

我有一个梦想:真心希望这是迄今为止大家所能读到的一本最好的纳兰容若传。

多情如幻,哀感蚀骨,艳绝人寰,这是人们对旷世奇才纳兰容若及其词作的统合感觉。有人特意做过统计,在容若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中,“愁”字出现过九十次,“泪”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被使用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伤心”、“凄凉”、“惆怅”等字眼,也触目即是。

人们禁不住要问,出自将相门第被称为“满清第一才子”的纳兰容若,究竟为何如此多情,如此伤感?他的生命中经历了什么样的起落沉浮?他的内心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请跟随我的脚步,穿越一段旖旎的时空之旅。

先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说起。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起初只有前八十回,因为嫌疑刻意影射大清朝盛极而衰、子弟一代不如一代,当时被列为禁书,却在民间暗暗流传,风靡一时,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一时之间,坊间热议《石头记》。

大官僚和珅看过之后,为了讨好皇上乾隆,于是请满腹经纶的学者高鹗续写完后面的四十回,再进呈给圣上。乾隆读后喟然长叹,掩卷沉默良久随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大家知道,纳兰明珠,即纳兰容若的父亲,曾为乾隆之祖父康熙一朝之宰相,可谓是康熙朝无法绕过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就是说,一代君王乾隆皇帝认为,纳兰容若即是《红楼梦》中男主角贾宝玉之原型。

我们试做比较:贾宝玉与纳兰容若最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富贵门第公子,都善诗文,也都是容易伤感的痴情人。在小说中,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相亲相爱却没能终成眷属;历史事实中,纳兰容若也和被选入皇宫成为妃子的表妹劳燕分飞。

纳兰容若和贾宝玉,一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是虚构的文字幻影;一个在真实残酷的红尘俗世中以清丽、哀伤的词作名垂青史,一个在满纸烟霞中经历繁华富贵儿女情长却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但他们都令人生出感叹:公子为何如此多愁多情?

来看看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卷二《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贾雨村之口所说的一段话:

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亦断不至于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

这段话中,曹雪芹认为男子多情的缘故,是因为天生清明灵秀,且生于公侯富贵之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康熙皇帝的銮仪殿当差,和时任御前侍卫的纳兰容若交往甚多,两人都是大儒徐乾学的弟子,既为同事,又是文友,彼此志同道合,难免惺惺相惜。曹寅后来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曹寅既然这么写,那么说明他自己是知晓纳兰心事的。

由此看来,乾隆皇帝认定纳兰容若是贾宝玉的原型——至少是原型之一,完全是有根据的。作为曹寅的嫡孙,曹雪芹完全有可能从长辈那里听说纳兰容若的传奇故事。  纳兰容若,生于1655年1月19日,卒于1685年7月1目,三十载寒暑,他的一生,短暂而绚丽,有如流星划过苍穹。这个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的相门翩翩公子,能文能武,内心柔软,极为重情。令人唏嘘感叹的是,他生命中三段极为重要的感情——和表妹倾心相恋却只能生别离,与妻子卢氏情深意笃而妻子却早早辞世,和江南才女沈宛彼此爱慕却为纳兰家族不容最终劳燕分飞,总之,多情的容若非常看重的三段感情都没能善终,屡屡和心爱的人生离死别,这样的痛苦惆怅,非有过亲身体验的人不能懂得。

生命中的许多悲情时刻,纳兰容若无法遣怀。作为康熙皇帝身边亲近的侍卫,他异常忙碌辛苦、少有自由,偶尔得闲,只有诗词带给他些许寄托和安慰。纳兰容若锦心绣口,诗词字字珠玑,感人至深,赢得万人传唱,名噪一时。

据说纳兰明珠读到儿子的一首词时,忍不住老泪纵横。这首词是这样的: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首词遣词造句风格清新,明白如话;有些句子的文字组合独此一家,前无古人;更兼调动了视觉听觉,情景交融,“惆怅”、“断肠”之类的词语如同利剑,直指人心。

据说明珠读后,怆然涕下,哽咽不能自已,沉默良久方才叹息着说:“这孩子,他什么都有,想要什么都可以有,怎么就这么不快乐!”

只能说,明珠啊,你虽然腹有良谋、贵为宰相;你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你真的不懂自己的孩子。

好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

几年以前,已经记不起确切的时日,总之,正是那时无意中读到这一句,让我爱上纳兰词。

这些年来,我偏爱现代诗歌,也喜读古典诗词,曾经一度以“我是人间惆怅客”为昵称,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与网友、诗人们酬唱应答,持续了大约一年时间。后来好像是论坛消失,这个昵称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现象,为什么有的人会特别地多情、重情甚至痴情?为什么有的人容易伤感、惆怅甚至痛不欲生?  我也是一个多情人,以“湘女多情”为荣;我也曾经多愁善感,常常会没有缘由地情绪低落,甚至莫名其妙就会忍不住要大哭一场方能抑制悲情。不过,随着时光缓缓流逝,加上连续多年刻苦研修心理学,我渐渐疗愈了自己,已经能够自如地控制和调整自己过于起伏的情绪。

我逐渐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格外多情,格外容易伤感。

根据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一个天资聪颖而性情敏感的人,如果在生命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怀,他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去追逐,直到让自己获得弥补、得到救赎。若身为男人,他会竭尽全力去寻找一个像母亲一般疼爱他关心他的女人;而若为女人,她会耗尽所有去寻找一位“精神父亲”,直至找到为止。此所谓“恋父情结”、“恋母情结”。如果一直找不到,他们内心就如同形成了一个黑洞,一直无法填满,他们的一生,会一直心事飘零,落落寡欢。除非,他们终于能够自我觉察,并设法获得完整的精神成长。

在这些容易伤心失意的人眼里,世间无论多少荣华富贵,都微不足道,都是过眼云烟,因为那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苦苦寻找的,是一段倾其所有的爱情,得到一种无条件的宠爱。其实这哪里只是爱情呢?他们渴求的,是生命早年缺乏的、而在成年之后又将之化了妆的亲情。但这样的寻找非常难以如愿,需要很大的运气。想想看,世间会有几人肯如亲生父母般爱你?纵然有这样的人,时空渺渺,你们如何能够在恰好的时间将彼此找到?所以世间多有伤心人。

纳兰容若就是如此。即使文武双全,精诗文善骑射,即便出生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富贵之家且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但由于成长岁月里一些无法补足的缺失,加上命运多舛,他即使看起来非常富足,却依然伤心伤感伤情,一不小心,就罹患寒疾,英年早逝,魂断天涯。

正如纳兰容若自己写的词,“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

从崇文尚武的翩翩少年,到温雅多情的成熟男子;从紧随康熙皇帝四处巡视的御前侍卫,到以京师侍卫身份深入唆龙侦查。容我细细解读纳兰容若的一生中,娓娓讲述一段原本是花柳繁华,却不料总被风吹雨打的烟云往事。  这段往事,会从纳兰容若被忽略的内心需求开始,直至如日中天的岁月,他的呼吸在刹那间无法逆转地终结。

在纳兰容若的生命过程中,我们要解读他精明能干、人称“相国”的父亲纳兰明珠,了解被疑为善妒且残暴的母亲爱新觉罗氏,接近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还会接触容若的老师徐乾学、同事曹寅、忘年交顾贞观,以及几个异样美丽的女子——表妹惠儿、妻子卢氏、才女沈宛等等,在容若的一生,他们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参与或者折射了纳兰容若非凡的人生。

而你,恰好看到或者特意拿起这本书的你,必定是喧嚣年代依然有所坚守的读书人,此刻你准备好了吗?

请准备一杯暖心的香茗,一盒也许用来拭泪的纸巾,一份温柔而安宁的心境,一段闲散且不被打扰的时光,和晓梦斜阳一起,与纳兰容若——那肉身早已了无痕迹、灵魂却依旧低徊在文字里的旷世才子,进行一场关乎心灵的深度交流,包括诗词,包括生命际遇,包括爱情。

你将读到纳兰容若被诸多细节真实还原的个人传记,包含着一段风云变幻的家国历史。

晓梦斜阳

2014年6月10日于长沙

内容推荐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全面讲述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短暂却又精彩一生的人物传记。纳兰容若的诗词近年来不断升温,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他的诗集或者对他的诗词进行解读的图书种类不少,而且大都畅销。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像本书这样人物传记却少之又少。

本书作者晓梦斜阳光是研究与纳兰容若相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就花了五年。本书所展现的纳兰容若,真实、全面,许多故事闻所未闻。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笔触去体会、描写纳兰容若,文辞优美,读来美不胜收。绝对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编辑推荐

他是大清第一才子,一身兼通史、地、算、乐、文、书,尤以诗词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卫,英姿勃发、文武双全;他出身于宰相府第,却厌倦权力争斗、名利枷锁;他寄情诗词,侠骨柔情,却天妒英才,三十即逝。乾隆看过《红楼梦》后断言: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作为一代权相明珠公子的纳兰容若,毕生的精彩,满腔的惆怅,至深的感情,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听《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慢慢道来。本书后面的部分是作者晓梦斜阳对纳兰词的解读。既是优美的人物传记,又附赠诗词解读。内容绝对超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