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中国大学开始收取学费以来,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着人力资本的顺利形成和积累,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助学贷款是学生资助中最重要的政策,从1999年正式推行,至今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其中经历了多次反复,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政策制度设计。
那么,当前的助学贷款政策的效应如何?政策的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哪些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适应的地方?如何对其进行修正?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冯涛著的《助学贷款政策的效应评价及修正》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试着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为中国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提出些许建议。
今夏注定是中国高等教育一个标志性的时期,多省大学学费较大幅度上调和随之进行的助学贷款额度的提升,使得1999年实行至今的助学贷款政策越发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现有的助学贷款政策是否真正发挥了效应?政策的受众——借款学生对哪些政策要素不太满意?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是怎幺样的?现有的助学贷款政策应如何改革?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
冯涛著的《助学贷款政策的效应评价及修正》从机理和实证方面检验了助学贷款政策的宏观和微观效应;通过对助学贷款借款学生、高校贷款经办人员和商业银行贷款经办人员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掘现有的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度设计中哪些制度要素是最应该改进的.然后使用Vensim仿真软件对助学贷款政策修正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以测试何种助学贷款政策修正方案能够为借款学生、政府和商业银行接受,并最终确定了助学贷款政策的修正方案。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度设计及相关研究
二、助学贷款政策制度设计的各国和地区比较研究
第三节 本书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 助学贷款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高等教育投资的内在收益率计算
二、男性本科借款学生高等教育投资模型
三、女性本科借款学生高等教育投资模型
四、助学贷款实际年利率与商业贷款年利率的换算
五、高等教育投资内在收益率与助学贷款实际年利率的比较
第二节 助学贷款政策的公共物品理论分析
一、助学贷款的物品界定
二、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的助学贷款的提供方式
三、助学贷款的准公共物品地域属性分析
第三节 助学贷款政策的金融产品理论分析
第四节 助学贷款政策的营销理论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分析
二、借款学生的营销分析
第五节 助学贷款政策的教育机会公平理论分析
第六节 助学贷款政策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分析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助学贷款政策的宏观效应
第一节 国家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一、国家创新能力的测度方面的研究
二、国家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三、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 助学贷款影响国家创新能力模型的知识基础
第三节 基于制度变迁和资本替代的助学贷款影响国家创新能力模型
一、模型的假设
二、模型的构建
三、模型分析及条件求解
第四节 普通高校学生与国家创新能力的Granger因果检验
一、实证检验变量的选取
二、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三、模型估计与检验
第五节 助学贷款政策改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一、中国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指数的度量
二、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度改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助学贷款政策对毕业借款学生的微观效应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已有文献总结和理论基础
第五章 助学贷款政策对在校借款学生的微观效应
第六章 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度设计满意度的影响要素研究
第七章 助学贷款政策评价的案例研究
第八章 按照国别和地区区分的助学贷款政策比较与借鉴
第九章 按照制度要素区分的助学贷款政策比较与借鉴
第十章 助学贷款政策修正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第十一章 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借款学生对助学贷款影响工作表现的访谈提纲
附录2 助学贷款对在校借款学生微观影响的调研问卷
附录3 借款学生对助学贷款政策制度要素偏好的调研问卷
附录4 借款学生对助学贷款政策制度设计偏好的访谈提纲
附录5 学校经办人员对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度设计看法的访谈提纲
附录6 商业银行经办人员对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度设计看法的访谈提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