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傅家瑞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冯双//武少新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双、武少新所著《傅家瑞传》主要介绍傅家瑞教授的家世传承、少年光阴、大学之路、初为人师、并入中大、文革岁月、科教之春、作育英才、国际交流、退休生活等情况,系统地呈现了傅家瑞教授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此书,可以让读者系统地了解与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辛、爱国为民、爱岗敬业、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献身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

内容推荐

为庆祝傅家瑞教授九十寿诞暨回顾傅家瑞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六十六周年所取得的成就,特著此书。

傅家瑞教授出生于教育世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造就了一代著名的科学家。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傅家瑞教授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冯双、武少新所著《傅家瑞传》可以让读者系统地了解与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辛、爱国为民、爱岗敬业、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献身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传承

 祖籍珠海前山

 父亲傅保光

 母亲何蕙芳

 姨妈何凤坚

 三姐妹

 入住三家村

第二章 少年光阴

 出生广州西关

 父亲病逝上海

 就读岭大附小

 求学岭大附中

 逃难广州

第三章 大学之路

 入读广东大学

 转学岭南大学

第四章 初为人师

 入职岭大

 广州解放

 在职读研

第五章 并入中大

 院系调整

 首发论文

 婚姻殿堂

 “规划”发展

 风雨渐作

 出任教研室主任

第六章 “文革”岁月

 打入“牛栏”

 天堂山干校

 新会办班

第七章 科教之春

 晋升副教授

 加入共产党

 加州大学访问 学者

 论文首发国际期刊

 晋升教授

 出版著作

第八章 作育英才

 创建博士点与研究生培养

 引领教研发展

 父爱无垠

 从教50周年

第九章 学术交流

 出席港澳地区及国际学术会议

 顽拗性种子研究国际领先

第十章 退休生活

 光荣退休

 金婚之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颐养天年

 卓越服务奖

附录

 附录1 傅家瑞主持的各类基金项目

 附录2 傅家瑞到中国香港、澳门及国外参加学术交流与国际会议的情况

 附录3 傅家瑞课题组获得的各在科技进步奖

 附录4 傅家瑞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及完成的学位论文

 附录5 傅家瑞负责为国家选拔保送到中国香港或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名章

 附录6 傅家瑞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及完成的学位论文

 附录7 傅家瑞指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完成的论文

 附录8 傅家瑞论著简介

 附录9 傅家瑞论文简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去世后,傅家曾得到岭南大学的特准,可以有一子一女在岭南大学免费读到大学毕业,也好在这个约定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依然有效。因此,傅家瑞最佳的选择是到岭南大学,随校入读。

香港沦陷后,1942年1月22日,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历尽艰险,抵达韶关筹备复校。教务长朱有光坚守在香港,帮助中国教师进入内地,给学生签发学业证明,方便学生转到其他大学继续学习。师生离港,傅家瑞不能也不敢再去香港寻找岭大,只好等待岭大复校后,直接赶赴韶关。

李应林校长决定将大学迁往粤北韶关,择定曲江仙人庙大村作为复校校址。该提议是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提出的,并得到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的声援。那里原是军队的训练场地,有60多间茅屋和一些临时性的房子。余汉谋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岭大很低的地价,并拨给岭大数十支枪成立自卫队,又从湖南调给岭大一批大米。

有了房子和吃的,但是没有办学经费。当时美国已经卷入战争,这使得美国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不足,对岭大的经费支持很难做到一如既往。李应林如果坚持办学,就必须白筹大量经费。为此,李应林于3月21日经桂林抵达重庆,请求国民政府教育部拨款,国民政府有人乘机要求岭南大学改为“国立”,李以不介入国民党内派系纷争、坚持教育独立而拒绝,只好另觅发展道路。

战乱导致岭大学子分散各地求学,这种乱状也给傅家瑞的求学带来了巨大纷扰:想找到岭南大学,可是岭大在哪里呢?为了让傅家瑞回到岭大,身困日占区广州的母亲曾设法多方联系北上的一些亲友,希望他们能把傅家瑞带去传闻北迁韶关的岭大,但多次尝试均未能如愿。其实,岭大自从在香港结束办学后,尚未在韶关复校,找也找不到。

傅家瑞的愿望也一次次落空,更糟的是时问在一天天流逝。

书是必须要读的,同时也是遵从父亲遗愿。可年龄一天天大了,继续等下去总不是办法。无奈之下,傅家瑞只好选择就近报考汪伪政府在广州新开办的省立广东大学农学院;但是,广东大学的招生是每年5月份才进行。为了熟悉学校情况,同时避免知识生疏,傅家瑞在3月份选择了先行进入省立广东大学农业专修班,一边学习以熟悉农业知识,一边准备考试。

在5月份举行的省立广东大学入学考试上,傅家瑞顺利通过,并考取了农学院植物生产系。广东大学为了顺利招到学生,将每一门考试的题目都出得十分简单,可以说,只要有一点基础,只要参加考试就能通过。加上傅家瑞是在岭南大学附中打下的根基,这种考试对他来说简单容易。

从3月傅家瑞入读省立广东大学农业专修班开始至今,岭大在做什么呢?一直在艰难筹备复校。5月,复校终于有了眉目,岭大教师司徒卫等人开始到粤北曲江仙人庙大村布置校舍。6月21日,学校开始在韶关市进行学生登记。8月7日至8日,学校分别在韶关坪石、桂林、赣州、梅县、台山等地招生。9月7日,学校正式开课,有488名学生。其实,奔赴粤北韶关只是部分岭大学生的选择。由于战乱的影响,岭大学生分散在多地求学。农学院学生在坪石求学,理工学院学生到南昌国立中正大学借读,医学院高年级学生在曲江求学,低年级学生则在江西国立中正医学院借读。

世事难断,傅家瑞在局势不明、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无法苦等岭大复校。如果真要等,需要一直等到9月才能入学。

傅家瑞之所以选择农学,其缘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农学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是在当时最为实用的学科之一;二是继承父志,父亲对岭大农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对傅家瑞的人生选择有很大影响。专业选择是一位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开端,也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不管是自身的兴趣,还是生活所需和家庭影响,都决定了傅家瑞与农学结缘是必然的。多年后,他成为名扬国际的植物生理学家与种子生物学家,是与当初选择学习农学一脉相承的。

P32-P33

序言

傅家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种了生物学家,数十年来在植物生理学领域扶犁耕耘、倾心尽力,对中山大学植物生理学学科的发展员献良多。

傅家瑞教授生于1925年。他1948年毕业于岭南人学并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中山大学生物学系教师,直至2003年退休,连续为中册大学服务了55年,是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的获得者。傅家瑞教授一直从事植物生理学和种了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过植物生理学、植物发育生理学和种了生理学等多门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傅家瑞教授的研究重点是黄麻、化生等植物的光周期与开花生理;进入80代后,他对种了活力、劣变、种质资源保存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顽拗性种子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地位。他还通过广播、办班等形式,为全国培训了数千名农业技术人员。这些工作对推动种了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傅家瑞教授先后承担过多个基金项目,发表论文360篇,出版论著近十本,获得多项奖励。他在中山大学创建了植物生理学博士点,是中山大学第一位植物生理学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50余位研究生,其中近30位为博士生,这些博士生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内植物学科科研和教学的骨十力量。

傅家瑞教授虚怀若谷、善气迎人,在治学上慎思笃行、精益求精,是一位年高德劭的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傅家瑞教授及其直系亲属人多与岭南人学和中山大学有着不解之缘:父亲傅保光,1919年从美国密歇根农业学院(今密歇根州立人学)硕士毕业后落户岭南大学,先后担任岭南大学农艺系主任、蚕丝学院院长、广东省蚕丝改良局局长等职,为广东蚕丝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岳父梁粤翘毕业于岭南大学商学院;妻叔梁溥教授牛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曾任中山大学地理学系主任;姐姐、姐夫在岭南人学、中山大学工作;妻了、妹妹、妻妹、儿了、外孙女等人先后毕业于岭南人学、中山大学……细数详计,傅家瑞教授及其直系亲属有近十人是岭南人学及中山大学校友,与中大的关系可谓河同水密。

我1950年到岭南大学读书,与傅家瑞教授同为岭南大学校友,同为中山大学同事,同获中山大学第一届卓越服务奖,工作生活交集超过一甲子。今年适逢傅家瑞教授从教66周年,生命科学学院将为此举行学术研讨会,并将出版《傅家瑞传》。这将使老一代科学家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治学精神得以弘扬远播、激励后学,这也将鼓舞师生为把生命科学学院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学院而勠力同心、努力奋斗!

是为序。

林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后记

书稿终于付梓,心里如释重负。

时间长河,流淌不息。2009年11月10日那天,美丽的康乐园,紫荆绽放,莺雀欢鸣,我前往梁銶琚堂参加授予傅家瑞教授中山大学首届卓越服务奖的颁奖典礼。典礼后,黄上志教授邀约,冀望我能为傅老师写一本传记;当时我大马金刀、不假思索地就应承了。答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感念傅老师的为人,这一代科学家普遍有着颠沛流离、千磨百折的人生经历,他们敬业奉献,一秉至公,典身报国,理应修辞立传,教育后人;二是我的140万字专著《邹鲁年谱》刚刚封笔,似有时间。但是承诺过后,工作繁忙依旧,生活堪似陀螺,何以完成书稿?一度踌躇,悔念曾生。

要感谢黄上志教授的多次催醒!更要感谢傅老师的爬梳整理,提供了四万余字的底稿。借书留真,正是在这份底稿的基础上,我查阅文献,分章析句,补史充实,镂金错采,秉笔直书至近43万字,完成了写作任务。累并快乐着!

要感谢许多人:

首先,要感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兼生科院党委书记武少新老师、学院办公室同人。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才能抽出业余时间,滴露研珠,遣言措意,忙就书稿。

其次,要感谢我的家人,妻子张海惠、儿子冯博士,去年除夕与今年春节期间,我都与笔墨为伴。除夕之夜,修改书稿直至凌晨两点多才休息,家人毫无怨言,但自己内心歉疚不已。平日忙于写作,教育儿子的重任只能交给妻子,幸其画荻和丸,儿子在五年级上学期进步明显,不安之心,聊以慰藉。

再次,要感谢傅家瑞老师和他的家人及弟子,编著期间,通过电话与见面,进行了无数次联系、沟通和采访,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于成书起到春风夏雨的作用。记得扫描照片时,我和傅庆军等人,忙了大半天时间,午餐只能以快餐解决;还记得宋松泉教授、黄上志教授及弟子等人逐字逐句修改书稿,其仰屋着书的认真程度让人佩服。

最后,要感谢中山大学出版社同人,徐劲社长、周建华总编辑、王尔新副社长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嵇春霞副编审、林绵华美编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读与加工,体现了出版人对出版业的高度责任感。在他们的勤恳工作下,汗水凝为珍晶,稿件终可成书。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耕耘史实传记,虽经字斟句酌,但书中仍难免有词不逮理、鲁鱼帝虎、乌焉成马、别风淮雨之处,敬请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