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拥有大度量、大信心、大智慧与大利益,以此成就完美人生?
领导者如何拥有大视野、大胸襟、大思路与大格局,以此赢得事业成功?
《坛经》的智慧,为您阐释事业与人生的圆满境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坛经的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徐文明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普通人如何拥有大度量、大信心、大智慧与大利益,以此成就完美人生? 领导者如何拥有大视野、大胸襟、大思路与大格局,以此赢得事业成功? 《坛经》的智慧,为您阐释事业与人生的圆满境界。 内容推荐 体会《坛经》的奥妙,分享六祖的心法,可以获得放眼世界的大视野,胸怀全球的大气度,兼济天下的大利益,实现圆满的人生,和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坛经》给你一个成就自我的大智慧,让你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世为伟人,出世为大师,发大心,立大志,明大理,行大道,得大果。 以《坛经》修身,人必正直;以《坛经》齐家,家必和谐;以《坛经》治国,国必大治;以《坛经》平天下,天下大同。 目录 第一章 摩诃般若妙法大 第二章 虚己容物度量大 第三章 高度自信信心大 第四章 功德无量智慧大 第五章 在家修行成就大 第六章 和合无诤爱心大 原文·注释 附录一 法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 附录二 令韬《坛经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如何做到心如虚空? 一方面是清净无边如虚空,要做到心中没有任何杂染的想法。没有贪欲,没有欲望,没有过分的追求,只有这样你的心才能真正地变得无限大,只有达到无私无我,把我慢我见,把对自我的那种执著全部破除掉,把我们心中这些不清净的东西,把我们自身的弱点都克服掉,我们的心才能变得像虚空一样大。没有自我,自身是空的,这样心才能够变得无限的博大。只要是有形有色的,只要一产生我念,心马上就变小了。 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地狱天堂也在虚空里边,这是因为虚空并不只选择喜欢的东西,它能容纳万法,它没有分别心,不是说我只容纳对我好的或者我认为好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就是说要真正地能够容纳万物。容纳万物,就是说所有的存在你都能容纳,对所有的事物不要有分别心,不管它是好的坏的,不论它是善的恶的,不论它是美的丑的都能容纳。这里体现出了无分别不执著的精神。另外空心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容易使人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我喜欢的东西我都要,这个东西我喜欢搬我家来,那个东西值钱拿我家里来,那个东西对我升官发财有好处我也拿进来,这就属于执著心特别强:另外一个极端是有的修行人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喜欢,怕外在的事物影响了自己的心,所以就只说空,什么都不要,这又陷入空寂和断灭这一极端。陷入这一极端的人往往修行的时候只是在那闭门打坐,不接触外界事物。这么一来也会产生很大的弊端,因为你是自我封闭,是陷入类似自闭症的状态,这样你所谓的空其实是假的,一旦你接触外在的世界以后,这种空就很容易被打破。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说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出家,跟着老和尚在山林里修行,长到十五六岁了,还从来没见过世面,没看过外边的世界是怎么回事。老和尚想应该带小和尚去见见世面,于是他带着小和尚就下山了。来到山下,集市中人山人海,各色人等都有。这个小和尚看来看去眼睛都看花了,看这新鲜,看那也好奇,老和尚也不管他,想我这弟子出来一次不容易,让他尽情地看吧。突然老和尚发现小和尚的眼神不对了,小和尚正盯住一个方向使劲看,眼睛都不眨。老和尚顺着他的目光一看,看到一个美艳动人的绝色少女,长得跟西施似的,特别美。老和尚一看这不行,这不能让他再看了,赶紧拉了就走,也不买东西了。回到山里,老和尚就问弟子:徒弟,咱们这次出山你可能长了不少见识,看到外边的世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最喜欢什么?这个小和尚一想,说老师我最喜欢刚才那个老虎。原来刚才在小和尚看那个美女的时候,老和尚个白他有分别心,就说了那是老虎,咱千万别看,赶紧走。这时候小和尚回忆起刚才的所见,于是就说老师我最喜欢那个老虎。 这个故事表明什么呢?要想化掉人的本性,要想改变它,要想转移它是很不容易的,光在山里边修行通过逃避来回避人对外在世界的欲望,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回避只能是暂时的,只有你真正认识到了外在世界美好的背后所隐含的阴暗的那一面,可怕的那一面,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才能真正去除分别心。 逃避与独修,是小乘的做法,不是大乘。大乘佛教要求什么呢?就是既要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又不受外界世界的干扰诱惑,认识到外界世界的空。所以六祖惠能讲心如虚空,不是回避的态度,他要求以中道的方式来看待外面的世界。中道就是说既不执著又不逃避。不执著就是看到外面世界所谓的美好的方面,不产生执著之心,不产生向往之心。不要抓住不放,要认识到这所谓的美好的事物并不是真正美好的,这个美好只是个表象而已,不要为这种表象,为这种外相所迷惑。大家都知道虚空是不会因为事物的美好而喜欢它,也不会因为其所谓的丑恶而厌弃它,这么一来就能够做到心如虚空。不执著和不逃避,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够真正达到心灵的自在,真正的像虚空一样无所分别。 P8-10 序言 说不尽的《坛经》 再一次为自己有关《坛经》的著作写前言,我的心中依然生起难以言表的感动。 想起二十多年前,在我的身上还流淌着少年的热血的岁月里,在我的心中还充满着青春的梦幻的时光中,在经过了一个震荡的春夏之后的岁末,在无边的黑暗和寒冷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冬夜,我把自己关进了西八间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象牙塔,在传说中古代王公的坟墓(六公坟)的旧址,捧起了《法宝坛经》。 《坛经》是智慧的明灯,扫除了无尽的黑暗,也扫清了我心中的迷蒙。 《坛经》是温暖的火炉,驱散了浓重的寒冷,也燃起了我熄灭的热情。 《坛经》是希望的慈航,冲破了生死的激流,也给予了我久违的平静。 《坛经》是清冽的甘泉,倾注了曹溪的活水,也温润了我干枯的心灵。 我为六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感动,也为后世相互矛盾的记载而困惑,于是,我决心将这一团乱丝理清。 我为《坛经》四大类许多种版本的流传而鼓舞,也为学者们众说纷纭的见解而迷惑,于是,我决心找到最初、最好的原本《坛经》。 我为六祖丰富高超的思想理论而心醉,也为大师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而击节,于是,我决心找到这辆大白牛车的“引擎”。 这就是我的硕士论文《六祖惠能的生平和思想》的三大部分,是我研究《六祖坛经》的“始作之俑”。 此后,我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土前期禅学思想研究》,后来又增补修订,以《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为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有关六祖惠能和《坛经》的部分依然是这部著作的中心内容。 近年来,应中州古籍出版社之邀,我出版了《六祖坛经注释》,将其译为白话,并加了简明的注释,此书也多次再版,这表明六祖的思想在现代同样得到了大众的响应。 就在今年,我出版了《顿悟心法:六祖坛经导读》一书,这是一部对《坛经》各品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的著作,篇幅并不很长,却足以体现作者的心声。 除了纸质著作,我还出版过音像作品《和谐圆满的人生智慧:佛学》,分为《佛法精要》、《中国佛学》、《完美人生》三部,其中《中国佛学》篇有一集专讲《坛经》。 本书也是在音像作品《坛经与人生》的基础之上加工补充而成,虽然不算厚重,却突出了《坛经》的核心即“摩诃般若波罗蜜”,特别强调一个“大”(摩诃)字,因为这是六祖大师对佛法全体大意的彰显。只此一字,凝结了三藏十二部经,浓缩了五部三乘,是禅宗人生智慧的纲领,体现了六祖对万法实相与生命真谛的大彻大悟,对六道众生的大慈大悲,对佛祖父母的大孝大敬,体现了随机说法的大智大权,包容万有的大心大量,度脱一切的大愿大行,这里是体会六祖心法的画龙点睛。 由此一字,可以生起大信大志,可以获得大慧大解,可以行步大道大径,可以得到大果大证。 体会《坛经》的奥妙,分享六祖的心法,可以获得放眼世界的大视野,胸怀全球的大气度,兼济天下的大利益,实现圆满的人生,和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六祖虽然在岭南一隅传法,却对天下大事了然于心,对世界佛教的大格局、中国佛教的大趋势了如指掌,他断然打破了对印度、对西方的迷信,发出了代表东方、代表中国的最强音。他向世界宣布,东方才有大乘气象,佛教的未来在大唐,佛教的核心技术已经转移到了中国,正法眼藏、佛祖心印和达摩一起来到了东方,他就是第三十三代持法者,他的开示就是最高层次的“经”。 六祖思想是人类文化和人性魅力的展现,凝结了印度佛法的精神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他的身上体现了作为世界强国的大唐气象,展示了泱泱大国的大家风范,作为大唐大中华的大思想家,他屹立在人类精神世界的巅峰。 大国之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科学进步、技术领先、文化繁荣等等。为了保证国力持久强盛,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我们需要更先进更合理的体制的建立,更优秀更博大的文明的支撑,需要各方面大量的人才的涌现,需要惠能这样的千年一遇、独步千古的大贤大圣。 人要大量,国有大度,佛重大乘,一个大字,体现了佛法的核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一个大字,保证了禅宗理论的领先;一个大字,引领了中国佛教的千年繁荣。 除此之外,我多次在各种场合讲说《坛经》,《坛经》是我上佛学课程的必选内容,虽然经常讲解,但至今乐说不穷。 或许会有读者愤然出来:“打住吧,烦不烦呀!你就不会讲点新鲜的东西,说说别的经?”对此我只能回答:“我不烦,而且永远也不会烦,也奉劝不耐烦的朋友不要烦,《坛经》是说不完的。《坛经》常读常新,越讲越明,别的经我也会讲,但《坛经》会一直讲下去,直到终生。” 有关六祖和《坛经》的学问无穷无尽,我以后还想出一部甚至多部专门研究《坛经》的学术著作,我想写一部有关六祖的评传甚至小说,我想把六祖的故事搬上荧屏。 我希望中国会有更多的佛教大师,更多的思想家,更多的玄奘,更多的惠能。 关于六祖,关于《坛经》,我有很多很多梦。 徐文明 2010年4月 后记 本书的整理已经进入尾声,我却没有轻松的感觉。这些天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在梦里都想着如何整理文稿。 本书的底稿是去年与中智信达公司合作出版的音像作品《坛经与人生》的文字稿。我对《坛经》和六祖思想的研究二十年来一直在进行中,虽然不是用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但一向都是我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这也是我在佛学研究中下功夫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最有心得的一个专题。 六祖思想就像一潭清水,一方面清澈到底,一方面深不可测。六祖说法,从来都是单刀直入,一目了然,不故弄玄虚,不拐弯抹角,是简明扼要、容易让人弄懂的,这和时下的学风正好相反。如今有些人的文章和著作却是有意让人看不懂,或许作者自己也不知所云,好像不如此就体现不出作者的水平。所以,《六祖坛经》人人能读懂,个个有心得,这恰恰是六祖最为高明、最为深刻之处。 然而,《坛经》能读懂,却无法读透,这不是六祖的本意,他本想让人人都读透,人人能成就,但由于种种机缘,至今无人能够参透。六祖思想,至简至明,至高至深,上通诸佛觉源性海,下达宇宙万象百态,仰之始知其高,钻之方见之坚,虽极尽心力,难以明其万一,是故穷之不能,舍之不忍,徘徊反侧,徒唤奈何。 在我前期的探索中,我认为“自性是佛”是六祖心法的根本,六祖闻五祖讲《金刚经》而悟道,以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等自呈,得到五祖认可,付以衣法,传之祖位,是故六祖后来亦常说“我所说法,不离自性”,以自性为根本。 然而本书的核心,则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重点在“摩诃”(意思是大),在一个“大”字,以此一字,来次第展开全部佛法,这是六祖大师非凡的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我对六祖思想的最新体会。 然而当然前后两种理解并没有矛盾,一是抓住自性,强调内在性,二要把自性放大,大才是自性,大才是佛。修行不能“自大”,必须“大自”,必须把自我发展到最大,成就一个大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世为伟人,出世为大师,发大心,立大志,明大理,行大道,得大果。 以此修身,人必正直;以此齐家,家必和谐;以此治国,国必大治;以此平天下,天下大同。 知达于行,理见于事,好的思想也必须成为产品,才能发挥作用。在去年录像之时,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核心框架,并未有书面文稿,虽然需要偶尔看一下电脑,读一段经文,但大部分时间全靠现场发挥,灵光一现。一天录六个小时,不能出错,无暇返工,精神集中,高度紧张,工作量相当大。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录完回家之后,我便照例爬山,本来劳累一天,不吃晚饭,应该觉得疲惫才是,结果出乎意料,我反而精力极其旺盛,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比平时精神百倍。这大概是佛菩萨保佑,亦或六祖大师显灵,我想可能自己讲的并未离谱,所以才有此感应。 然而,这次书稿的整理也并不容易,主要是将口语变成书面语言,工作量不小。先是不断做减法,让文旬尽可能精练,把习惯的口头禅去掉(我发现自己爱说“这个”,常用人称代词如“我们”、“你”等,这可能是口头表达的需要),但我也不想全都改了,因为口语有口语的风格和价值,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容易与交流对象拉近距离,不是说书面语一定胜过口头语。再是做加法,将原来未尽之处尽量补足,使文句更完整,意义更清楚,增加必要的内容,使之更加丰满,更具有可读性。补充的内容当然是书面语言,或许和主流的口语不尽协调,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离完善还有很大的距离。“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一本书,诸多内因外缘决定了我只能有十几天的时间,所以能够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本不完善但已经尽力的作品。然而,不论本书有多少缺点错误,多少不足之处,但其中的核心思想绝无问题,只要抓住纲领,只要记住各章题目,甚至只要明白一个大字,就已经足够了。 书末所附《坛经》,乃是以明代泰仓禅师刻板、憨山德清校勘重印的曹溪原本为底本,参照宗宝本(流布本)、德异本和另一种曹溪原本等所成,供读者参考。附录中的法海《坛经略序》和令韬的《坛经附录》是《坛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坛经》的头尾,去之则不完整,有心的读者当细细寻味。 法不孤起,本书的问世乃是各种善缘的积聚。感谢诸方为此书出版做了辛勤努力的善知识,也感谢因为我置身学问而付出牺牲的家人,更要感谢各位读者朋友。 徐文明 2010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