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类生命与健康面临着最具威胁的三大疾病或称“三大杀手”、“三大元凶”,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其发病之众,危害之大,为万病之最。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也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怎样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秉承传播医学知识,普及健康的理念,组织编写了“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这套名医问答丛书。这是一套健康科普读物,其实用性、指导性均强。丛书编写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全民健康知识的普及,以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已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元凶”,我们当如何应对?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潘朝曦教授,浓缩40年医学教学与临床经验,精心为您编写了这套“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名医问答丛书。书中以问答和讲故事的形式为您详细讲述这三大疾病防治与康复方面的知识,让您实现智慧人生,尽享康乐和谐的生活。
大医者,愿天下无病;大医者,愿人间生活更美好。
肿瘤检查方法面面观
目前检查肿瘤有哪些手段?
如何看肿瘤的体检报告单?
医生说的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常见的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是阳性,一定是癌症吗?
是否每个肿瘤病人都要做CT检查?
什么叫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肿瘤诊断有何帮助?
在肿瘤检查中,核磁共振(MRI)比CT好吗?
什么是ECT检查,在诊断肿瘤方面有什么优势?
超声波检查可以诊断肿瘤吗?
为什么要抽胸水、腹水进行检查?
做到肿瘤早知道,体检要查哪些?
哪些自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
女性应该常做哪些自我检查来早期发现妇科肿瘤?
基因技术诊断早期恶性肿瘤是怎么回事?
PET检查可发现哪些肿瘤?
为什么说肿瘤确诊要靠活体组织检查?
放射性检查对肿瘤诊断有什么作用?
肿瘤高危人群检查须知
哪些人容易被肿瘤“盯”上?
中医学认为什么体质的人更易患癌症?
根据现代医学,什么样的体质易患肿瘤?
哪些人需要参加防癌普查?
不明原因的消瘦会不会是癌症的先兆?
哪些恶性肿瘤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掉牙是肿瘤先兆吗?
痒也是癌症的先兆吗?
与饮食明显有关的癌症有哪些?
淋巴结肿大是长肿瘤了吗?
各类肿瘤的检测与诊断
颅内肿瘤
脑癌的前期征兆是什么?
颅内肿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说CT和MRI检查是首选方法?
怎样诊断颅内肿瘤?
鼻咽癌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鼻咽癌?
鼻咽癌的常用检查有哪些?
EB病毒滴度在鼻咽癌中的诊断有何价值?其检查适应症是什么?
什么叫隐匿性鼻咽癌?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超声波检查如何诊断甲状腺疾病?
活体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癌是如何进行的?
X线与CT检查如何诊断甲状腺癌?
肺癌
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肺癌如何能做到早期发现?
肺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哪些疾病易被误诊为肺癌?
痰中带血是肺癌吗?肺癌病人治疗后出现咯血是不是复发?
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脱落细胞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地位重要吗?
为什么肺癌疑似患者都需要进行浆膜腔穿刺和胸膜活检?
纤支镜在肺癌检查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判断肺癌对纵膈的侵犯?
在诊断肺癌时,CT、MRI、PET较X线检查有何优点?
胸部病灶穿刺的穿刺部位包括哪些?
肝癌/54
肝癌早期有什么症状?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晴雨表”吗?
乙肝变肝癌的几率有多大?
AFP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拥有怎样的地位?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用哪种影像学方法检查肝癌更灵敏?
为什么说超声检查是肝癌定位检查首选之检查方法?
为什么说肝脏组织活检是肝病诊断的金标准?
胃癌
胃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当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胃癌?
胃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呼气试验和X-钡餐检查能代替胃镜检查吗?
血液学检查可以诊断胃癌吗?
胃溃疡会转化为胃癌吗?
如何鉴别胃癌和胃溃疡?
常用于诊断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胃癌的内镜检查包括哪些?
胃镜检查对于胃癌有多重要?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比普通造影更容易诊断胃癌吗?
CT检查能确诊胃癌吗?
食道癌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疑似食管癌要做什么检查?
食管癌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食道癌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早期食管癌与食管炎有何异同?
钡餐透视前应注意些什么?
大肠癌
哪些人易患结肠癌?
结肠癌能通过自查来预防吗?
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为什么肠癌难以早期发现?
贫血也是结肠癌的首发症状吗?
经常便血是肠癌还是痔疮?
结肠癌与直肠癌有什么区别?
大肠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肛门指检对于肠癌有何意义?
肠癌需要做CT检查吗?
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癌胚抗原(CEA)对于大肠癌的诊断有何意义?
大肠癌的病理学检查包括哪些?
胰腺癌
胰腺癌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胰腺癌易“盯”上哪几类人呢?
胰腺癌为何很难被早期发现呢?
如何分清胰腺癌和“小胃病”?
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关吗?
胰腺癌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哪个是诊断胰腺癌的最佳检查方法?
疑似胰腺癌,但常用的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可选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
化验单上癌胚抗原(CEA)和血清糖类抗原(CA19.9)高是胰腺癌吗?
B超检查可以诊断早期胰腺癌吗?
与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胰腺癌患者实验室检查中哪些指标可能发生变化?
乳腺癌
如何进行乳腺的自我检查,什么时候检查最好?
哪些男人会患乳腺癌?
为什么男性乳腺癌易被漏诊?
为什么未生育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会比较高?
乳腺有肿块可能是患有哪些疾病?
哪些人更容易被乳腺癌“俘获”?
常规体检能查出早期乳腺癌吗?
为什么乳腺癌患者都要做HER2病理检测?
乳腺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有哪些典型表现?
乳腺超声可以代替钼靶吗?
乳腺外科治疗前一定要做乳腺的病理学诊断吗?
前列腺癌
哪些人容易得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常用的较简单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如何能分清患的是前列腺增生还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会发展成前列腺癌吗?
常见的前列腺癌检查包括哪些?
诊断前列腺癌的理想标尺是什么?
肾癌
肾癌的早期信号是什么?
疑似肾癌可以做哪些检查?
诊断肾脏肿瘤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膀胱癌
哪些人群易得膀胱癌?
哪种血尿要警惕膀胱癌?
膀胱癌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膀胱癌的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如何诊断膀胱癌?为什么膀胱癌容易复发?
x线造影检查、膀胱镜、B超检查、CT检查对于膀胱癌检查各有何优势?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阴道出血与女性生殖道癌症有何关系?
哪些女性更应警惕子宫肌瘤的发生?
腹腔镜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治中的价值如何?
活组织检查对妇科肿瘤诊断有何价值?
阴道细胞学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有何意义?
阴道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妇科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吗?
宫腔镜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治中有何意义?
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可能是癌症吗?
为什么医生要进行分段诊断性刮宫?
血性白带一定是癌症吗?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怎样进行?
如何阅读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什么要进行宫腔镜检查?
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有何意义?
卵巢癌
卵巢癌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疑似卵巢癌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哪些肿瘤标志物与卵巢癌关系密切?
卵巢癌什么情况下需要剖腹探查?
外阴癌
如何做自我检查发现外阴病呢?
外阴癌的诊断包括哪些辅助检查?
睾丸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宫颈癌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宫颈癌能被早期发现吗?
宫颈糜烂会发展为宫颈癌吗?
为什么说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是发现早期宫颈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疑似宫颈癌可以做哪些检查?
宫颈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确诊宫颈癌一定要做阴道镜检查吗?
白血病
什么样的人群易得白血病?
年轻人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早期会有什么症状呢?
白血病有潜伏期吗?
儿童白血病为什么易被误诊为感冒?
如何看血常规检查报告发现白血病的踪迹?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有何异常?
白血病的血液生化检查有何异常?
诊断白血病为什么要做骨髓穿刺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有何异常?
淋巴瘤
淋巴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早期淋巴瘤可以摸到吗?
疑似淋巴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疑似恶性淋巴瘤是否一定要做淋巴结活检?
骨肿瘤
如何看骨肿瘤患者的生化检查化验单?
疑似肿瘤骨转移可做哪些影像学检查?
青少年关节疼痛要警惕骨肉瘤
如何看骨肉瘤检查的X线片?
老人骨折需排查骨髓瘤
老人骨痛并伴随哪些症状,需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皮肤癌
皮肤癌应该如何自查?
出现哪些情况后需要警惕皮肤癌早期恶性病变并进行活检诊断?
什么是“结构不良”的痣?
哪些痣可能恶化为黑色素瘤?
如何区别痣和黑色素瘤?
儿童肿瘤
常见的儿童肿瘤有哪些?如何早发现?
儿童肿瘤的早期征兆是什么?
教你看懂化验单
化验单上的(+)、(-)表示什么?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大便常规化验单该怎么看?
如何看尿常规化验单?
乙肝检查结果解读
怎样看风湿5项化验单?
如何看检测肾功能的化验结果?
术前检查肿瘤标志物有何意义?
术后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是肿瘤复发吗?
为何每次要检查好几项肿瘤标志物?
怎样看肿瘤化验单?
对AFP阴性的肝癌有哪些辅助性的检查指标?
胰腺癌相关的癌基因检测有哪些?
患了甲状腺癌后应注意哪些实验室指标?
放射性免疫测定和实验室测定对于前列腺癌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最多见为咽下食物尤其是固体食物时有哽咽感,可自行消失和复发,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但并非持续发生,而是间歇性或在劳累后及快速进食时加重。这是因为食管本身随时都在蠕动,只有当蠕动到病变部位时才会出现症状。
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咽食过程中食物(特别是干硬食物)经过病变区可能产生一种异物感,而且常固定在一个部位,有的病人描述为“像有永远咽不完的东西的感觉”。因症状轻微并呈间歇性发生,也易被疏忽。
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胸前部始终有一种闷气感,似有一物体堵塞,使胸内呈紧缩的感觉,在吞咽食物时尤为明显,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其他,包括胸骨后闷胀不适、背痛和嗳气等症状。后期症状主要为咽下困难。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此时已有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数月内病情逐渐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不能咽下液体食物,并可能出现食物反流,反流的食物中可含有血液和脓液。
故事链接
69岁的老谭,退休工人,平时嗜酒、嗜烟,酒龄40年,烟龄50年,早年曾以高粱米饭和玉米饼做主食。半年前进食馒头时有梗阻感,未介意。3周后每餐必出现吞咽受阻症状,喝汤后即可下咽。此后逐渐加重,及至喝稀饭或牛奶有时也不能下咽,偶有呕吐黏液,但咀嚼花生米后能下咽,故终日咀嚼花生米。后来又发现自己的体重好像减少了很多,一称后发现竟然减少了15千克,于是被家属催促到医院检查。因为他有冠心病,心功能严重代偿,因此医生未行食管镜检查。采用了x线钡剂检查,检查时候发现老谭的食管中段有蕈状隆起长达3厘米,环食管周长约2/3。为了确诊,医生继续给他做了经食管拉网细胞检查,诊断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老谭的发病根据他的生活史来看,决非偶然。一般认为进食过烫、过快、过粗燥或过辣,均易刺激食道导致食道癌变。所以凡是有和老谭类似生活史的人均应定期做健康检查,可通过查血检查一些与食道癌有关的血中指标,以早期发现,不要等到食道不畅、进食有些不便时才去检查,那时食道癌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
疑似食管癌要做什么检查?
食管癌的检查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X线透视下可观察食管的蠕动状况、管壁的舒张度、食管黏膜的改变、食管充盈缺损及梗阻程度。食管蠕动停顿以及逆蠕动,管壁局部僵硬不能充分扩张,黏膜紊乱、中断和破坏,管腔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溃疡或瘘管形成以及食管轴向异常等,均为食管癌的重要x线征象。此项检查方法简便、廉价,病人无痛苦。
CT检查。可以较清晰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膈器官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壁厚度不超过5毫米。如食管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提示食管病变存在。此外,CT检查可指导医生决定治疗方式。但CT不能显示食管黏膜的改变,难以发现早期食管癌。它与X线检查相结合,有助于食管的诊断和分期水平的提高。
纤维内窥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食管黏膜的改变,肿瘤部位、大小与形态,同时还可以做活检,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它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检出率,是食管癌理想的诊断方法,但有一定的痛苦。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由食管细胞采集器通过与食管黏膜接触摩擦,将采集物涂片检查,其准确率在90%以上。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大多数病人能接受,但食管有出血及出血倾向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禁用,有食管深溃疡或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晚期妊娠者应慎用。
食管超声内镜检查。近年来,食管超声内镜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病变在食管壁内浸润的深度;可以检测出壁外异常肿大淋巴结;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病变在食管壁的部位。P71-73
今年是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lO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而美好的重要内涵就是“和谐”,天人的和谐,国际的和谐,国家的和谐,社会家庭的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文化核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理念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总概。早在东方哲学源头《易经》的卦象与爻辞里就已借泰卦、否卦阐述了万物交感为泰、为吉;万物背离凝固为否、为害的尚和理念。周代史伯及其后的孔子、老子、孟子、苟子等先哲曾提出“和实生物”、“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冲气以为和”、“地利不如人和”、“万物各得其和”等论述。这些论述分别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和”的内涵及重要性作了充分的阐述。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对中国古代的哲学研究和重视不力,“和”作为一个文化的重要核心受到冷落。在倡导“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今天,重申“和”的重要性,继承“和”的大智慧则显得尤为重要与及时。只有做到社会发展与秩序、精神与物质、生存与环境方面的平衡与和谐,才能重建美好的未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依然没有摆脱各种病魔的困扰,这是现代人类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生活中所显露出的不和谐之音。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实现“天人之和”、“身心之和”,一刻也没有停息研究探索,在这个方面也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疾病顽强作斗争的历史。
当前,人类生命与健康面临着最具威胁的三大疾病或称“三大杀手”、“三大元凶”,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其发病之众,危害之大,为万病之最。这类疾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们生活方式的原因,也有外在物质环境方面的原因。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由于这些疾病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也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怎样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秉承传播医学知识,普及健康的理念,苏州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编写了“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名医问答丛书。这是一套健康科普读物,其实用性、指导性均强。阅读书稿时我发现,该丛书编写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全民健康知识的普及,以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无论是从推行我们民族的核心文化理念,还是从健康世博来说都是一件实事和大好事。健康即美,美必健康;和谐即美,美必和谐,这也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精神与主旨。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此套图书主编的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潘朝曦教授。潘朝曦教授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尽得心传,学养宽博深厚,以擅治各种疑难重危病症且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潘朝曦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等职,近4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科研积淀,为这套丛书的成功编写提供了保障与前提。潘朝曦教授早已医名广被,临床与教学工作又特别繁忙,何以能投入大量精力,甚至放弃春节假期来编写此书,这本身就是一种以民族兴旺为己任的学者良知和对人民大爱情怀的体现。这种以民族兴旺和解除人民疾苦为己任的精神,我觉得很值得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提倡和发扬。
科普读物的编写往往费时费力,需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要做到既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要把握好学术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非易事。潘朝曦教授凭着深厚的中西医学研究的积淀,又有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加之他流畅活泼的文笔和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来从事这套极具实用性的健康科普著作的编写,对于广大读者和国家民族来说,自然是一件幸事。相信本套丛书的编写,定会为人们在健康养生方面提供丰富有益的知识营养和有效的指导,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故乐为之序。
周汉民
2010年4月18日于上海
(周汉民为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