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让女孩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精英的昨天
张英是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有一天,他收到一封家书,是老管家写来的。原来,张家和邻居叶家因为三尺房基地打起了官司,老管家希望张英能凭借自己做宰相的地位,找找关系,治一治不讲理的邻居叶秀才。张英看了信后只是一笑,提笔写了封回信,只有四句话:“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接到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就把墙退后了三尺。而叶家看到这种情形,也把墙退后了三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六尺巷”。
谦让是一种美德,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让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让周围的气氛更和谐。生活中,要培养孩子学会谦让,也并非简单之事,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商量,学会等待。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孩子很少关心别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自利”。父母要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养成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的习惯。否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指导他们学会分享,就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自私的行为方式。其实,只要父母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多为女儿创造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的机会,鼓励女儿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借给小朋友,学会与小朋友分享,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第二,淡化、消除女儿“众人为我”的心理。现在,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做“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同“地球”一样,不停地绕着“小太阳”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样,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形成一种“众人为我”的心理优势,往往认识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也喜欢吃,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别人也想得到,从而导致在家庭中,出现孩子独占而不考虑长辈需要的现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让女儿意识到好吃的东西大人同样喜欢吃,很多东西不是她一个人的,需要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看电视时,孩子往往喜欢独占电视,父母可和女儿轮流看自己想看的节目,不要一味地迁就她。总之,在孩子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要提醒她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这是培养女儿谦让品质的关键环节。
第三,鼓励女儿学会谦让。培养女儿的谦让行为,应时刻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女儿生日时要有意识地让她把切开的蛋糕先送给爷爷奶奶吃;家里有小朋友来玩时,提醒女儿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公交车上有人给女儿让座时,让她观察一下,周围还有没有比她更需要座位的人……当女儿有谦让行为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你真懂事,学会照顾别人了!”“做得真棒,真是我们的好孩子!”通过父母的语言强化,女儿会逐渐懂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受人欢迎的。
第四,培养女儿在集体中的谦让意识,让她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让女儿从小懂得,大家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学习,她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不能一人独占,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女儿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如家里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东西,一定要互相谦让。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女儿幼小的心灵中就会进一步增强了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 第六,适时让孩子反观自己的行为。比如说,你的女儿和小伙伴因为玩具发生争执,并且她一定要把玩具抢到手,否则就哭闹不停;而且独占心理很强,自己用过的东西不准别人动,连碰都不许碰。如果父母劝说之后还不见效果,就可以找到合适的机会,用她的行为反过来教育她。有这样一个事例:妈妈坐在沙发上打毛衣,女儿想拿毛线球玩,妈妈就立刻把她手里的毛线球拿走,然后用女儿平时拒绝别人的话对待她,并且让她意识到这都是学她的样子做的。于是,女儿很难过地低下了头,然后妈妈就趁热打铁,告诉女儿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想到别人。后来,女儿懂得了这个道理,逐渐改正了原来的“霸道”做法。
第七,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女儿学会“谦让”的语言和动作,促进女儿的谦让行为,引导女儿懂得体谅他人。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促使女儿学会谦让。如练习跆拳道,很讲究礼仪,能让孩子懂得谦让;也可以给女儿讲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孔子让路的故事等,让女儿从中领悟谦让的意义。
第八,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父母可以从女儿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父母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女儿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父母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父母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父母可以在家庭内部营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氛围,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把孩子排除在外。当然,家庭的分享也包括精神的分享,如家庭某个成员得了奖、发表了文章等诸如此类的好消息,都要与孩子一起分享。这都有利于孩子“谦让”、“分享”品德的养成。
第九,父母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要帮助女儿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女儿在玩耍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第十,做到赏罚分明。对待女儿当罚则罚,绝不心软。如果你的女儿总是把自己爱吃或爱玩的东西霸占在手里,跟她讲道理也不管用,那就可以告诉她:以后再独霸东西就不给她买了。而一旦女儿真的霸占一样东西之后,一定要惩罚她,无论她怎样请求都不要再给她买那样东西。而一旦发现女儿愿意分享和谦让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并坚持让她将这种行为继续下去。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形成谦让的品德。
十一,欲擒故纵,父母可以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举一个例子:两个妈妈每次聚会前都要与孩子约定,让孩子做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的思想准备,才带孩子出门。一次,女儿要跟着妈妈一起出门,妈妈就说:“你和哥哥在一起既不团结,也不谦让,还是呆在家里算了。”女儿立刻保证说:“那我这次不抢玩具了,也不争电视看了。妈妈,带我去吧。”而另一个妈妈也在教育儿子:“把玩具收好吧,我没请妹妹来玩,因为你不分玩具给她玩。”儿子立刻反驳:“谁说我不欢迎?帮我请妹妹来,我什么东西都给她玩。”这一次,两个孩子在一起刚想为玩具争吵时,就立刻想起了自己的“保证”,便开始谦让起来。这种方法其实对很多孩子都有效果,父母们不妨多多借鉴。
十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如果生活中遇到别的孩子对女儿有谦让的行为时,首先要让女儿道谢,然后再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比如说,女儿想玩秋千,可是秋千上有人。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孩子给自己的女儿让了位置,你就可以说:“宝贝,小姐姐(哥哥)对你好不好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小姐姐(哥哥)也想玩,但听见一你要玩,就主动让给你玩了。这是因为小姐姐(哥哥)懂得谦让,她(他)是在做好事呢。谦让是一种美德,大家都喜欢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你也要向小哥哥、小姐姐学习呀!”
教子箴言
谦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真正的谦让是看到别人享用自己的好东西而自己却有一种幸福感。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如果孩子能做到真心谦让,并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欢心而委屈自己,这种品质会让她一生都受益无穷。
P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