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奇的过程全写在了寻奇的故事里头,至于寻到的奇物是什么货色,单凭说怎么也是说不清的,读故事的人自有眼力,在所附的照片上可以分辨其中之奇,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剩下能说的,或许也是不能不说的,就是超于故事之上的人情人心。往往情心之重,重于手中之奇。笔者有感于几件寻奇所获,每每抚摩,竟也会悟感到当初收藏之人得之不易的喜悦,以及与之割舍之际的不忍,欲借此序引之机告知他们,珍惜所遇,善待所寻之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外寻奇/文心藏趣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蔡苏津//谢舒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寻奇的过程全写在了寻奇的故事里头,至于寻到的奇物是什么货色,单凭说怎么也是说不清的,读故事的人自有眼力,在所附的照片上可以分辨其中之奇,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剩下能说的,或许也是不能不说的,就是超于故事之上的人情人心。往往情心之重,重于手中之奇。笔者有感于几件寻奇所获,每每抚摩,竟也会悟感到当初收藏之人得之不易的喜悦,以及与之割舍之际的不忍,欲借此序引之机告知他们,珍惜所遇,善待所寻之奇。 内容推荐 [文心藏趣],其一是[文心],其二自然是[藏趣]。[文心]是[文人之心]、[文化之心],但首先是[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收藏类图书也一样首先要让读者读下去,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阅读的过程。本丛书和一般收藏图书的最大不同在于作者多是知名作家。说收藏,讲故事,话文史,谈人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妙笔生花、文采飞扬更是他们的独门秘籍。[藏区]侧重在趣味。一件藏品出身未必显赫,可能也上不了拍卖目录,但其中自有乐趣,藏品清新可玩,可以陶性情,养[文心],就会进入作者的法眼,也一专会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启发。 目录 序 贵人童先生和天球瓶 凤仪轩 在纽约找个古董店 一、小眠斋和麦先生 二、玉清堂 一个祭蓝碗引出一段收藏故事 走进佳士得 东九公路上的露水古玩店 “怀古堂”的变迁 有道是:收藏也有伤心泪 神秘的金山客 总统牙和总统夫人牙 雾里看花,巧买成化青花盘 热闹的法拉盛古董拍卖会 出师大盘 野花庄——葛洪炼丹的地方 跳蚤市场 烟灰缸里的灵感 阁楼上的绢丝人像 犹太人家中的水晶观音 红消香断——纽约长岛的旧宅子 狸猫换太子 巧追万历青花五彩六楞瓶 Local 刘女士和她的成化小酒杯 宣德青花高足杯 郑先生和他的道光瓷 宣德青花鸟食罐 庭院深处的出口瓷 清代大型组合件 《世界是平的》——在eBay中淘宝 重访“露水古玩店” 蓦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明嘉靖方斗碗 西班牙“桃瓷” 父亲的留赠 跋 试读章节 二零零五年秋,佳士得在英国伦敦拍卖会上,拍出一个元代鬼谷下山青花罐,以一千五百万英镑、合两亿多人民币落槌,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记录,使得原来不知道佳士得的人也知道了这家拍卖公司。可是对一个收藏古董的人来说,不知道佳士得恐怕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因为除了博物馆,许多稀世珍宝都曾在那里出入,现身,拍卖。我收藏界的朋友这么说,要收藏好的古董,就必须上拍卖会,特别是佳士得、苏富比那样声名卓著的拍卖公司。 我们这群热衷收藏古玩的朋友的共同经历都很相似:刚开始,收藏主要考虑的是价值,一心想捡漏,所以多半是去淘跳蚤市场,去赶家宅拍卖,慢慢地,也会去逛一逛古董店。经过多年的洗礼历练,收藏的东西多了,对于价值的考虑就产生了变化,收藏品从一般平凡上升到了稀罕珍奇,想着法子收藏一些好的精美的古董,而这些精美的古董往往在佳士得这样的拍卖公司里。所以,参加大型拍卖会成为了收藏古董的一个高境界。 佳士得和苏富比,是两家国际规模的拍卖公司,它们的总部都设在纽约,主要拍卖世界各国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古董珍奇,也拍卖当代名画、名酒、名宅、名人的衣衫鞋袜,等等。与其他拍卖公司相比,这两家的拍品质量更为上乘,可信度更高,因此成交价也高。每年两季——春拍和秋拍,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实力的藏家和买家参拍。拍卖之日,没有主客先后,免谈地位高低,也不论高矮胖瘦,唯举牌之手马首是瞻,举牌之手也就是举钱之手,所以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很难想象在那里能有所作为。如此说,能走进佳士得和苏富比参加竞拍就不是单单为了炫耀,而是实实在在的要出钱,拍实实在在的东西。一般来说,若干年后,人们会记得什么地方拍过什么物件,多少钱拍的,却不一定会想起是什么人拍的。古董这一行,重要的是东西,不是人。但是像“鬼谷下山”元青花那样的极品瓷器,是个例外,人们会将这件珍品的买家和东西本身连在一起,尽管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卖主的真实身份。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一天路过洛克菲勒中心的佳士得总部,看着这坚固厚实的大楼,高阔明亮的橱窗,身穿礼服的门卫,感觉佳士得是个十分遥远奇妙的世界。报纸电台也时常有关于佳士得、苏富比拍卖的稀奇事儿,听上去都是空中楼阁世外桃源,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和我的生活不可能发生任何关系。至于后来怎么竟然就走进了这个大楼,竟然也举起了手上的牌子,自己是糊里糊涂恍若一梦。 我的收藏梦始于跳蚤市场里的小巧银器,这与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对财富的记忆有关,所谓金银财宝,银子就置身其二,足见纯银的价值不菲。买银器就好像买银子,怎么买都不觉得吃亏。水浒里拿一两碎银子能叫上一坛好酒、切来三两斤精肉的故事曾令我痴迷,有若身临其境。一两碎银子能有多少,一坛好酒三两斤肉又是什么概念?毫无疑问,银子值钱,是个好东西。 很奇怪,在美国金子贵,银子则便宜,用银子做的茶具和餐具非常普遍。这些生活用品多半都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前半叶制作的,它们大都造型优雅做工精良,价钱却不是很贵,尤其在跳蚤市场里,往往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好银器。银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由于银器的表层容易氧化发黑,这里五金店和超市的货架上都能找得着专门用于擦银器的粉。 银器到底是银器,大量收藏银器有点儿像往银行里存钱的味道,这种味道与收藏古董的感觉到底不是一码事儿,渐渐地我便开始摸索着涉足一些字画,青铜器,瓷器以及其他杂件。 我的字画收藏经历坎坷道路崎岖。起先我买一些看上去老旧价钱不高的古画,以买外国人店里的为主,后来胆子大了也买这里中国人手上的画。买字画前前后后也认真研究仔细参照,没买下来的时候尚有点儿犹豫,一旦买下了就怎么看怎么好,以至于买画的道儿越走越偏远,当也越上越多越上越大。一九九九年夏,我从一个旅美的浙江藏家买一幅宋徽宗赵佶的纸本花鸟画,卖家明说了这是后仿,原作在博物馆。我打电话回国问行家,后仿宋徽宗值不值收藏。行家大声呼喊,值!只要不是现在人仿的就值。我看这幅画,画纸已经发黄变脆,少说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将这幅画买下。几年后这位行家来纽约访问,我拿出这幅画请他过目,他问,是你打电话问的那个宋徽宗吗,我回答是。 他告诉我,我上当了。 他的话令我沮丧,不过想想他也是对的,收藏古董隔行如隔山,古字画的学问深奥,不容易入门。这位行家侃侃而谈起现在社会上古画的仿制作假,说了不少趣闻。“也难怪你上当,”他说,“你一个新手,对宇画的研究什么没有底子,主要凭个感觉,多半会上当。就连我一个不小心也能买几幅假画,搞字画的在字画的阴沟里翻船是经常有的事情,你手上的画能出手吗?能出赶快出。” 他如此说,基本上熄灭了我收藏字画的信心和热情。可是我怎么出手呢,不是假画么。 “是呵,”行家笑眯眯地点点头,“可是怎么办呢,这世界上总得有人做冤大头,也永远有人会做冤大头。” 字画的困惑,并没有使我放弃收藏的梦想。既然我不能再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也可以另辟它径。 其实早在收藏字画之前,我已经开始注意瓷器,买了书读,也去博物馆看,我觉得瓷器除了它的特殊之美,还有它相对比较容易学。纽约有个世界驰名的大都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将中国瓷器陈列在二楼醒目的地方。进了正门,走上大理石台阶,整个宽大的回廊上都是中国瓷器,它们陈列在靠墙的玻璃橱柜里,以各个朝代先后顺序排列,不同窑口色泽各异,每次去看,要花费整整半天才能看完。这么长年累月认真读书仔细观赏博物馆里的展品,我便慢慢地对瓷器有了一些认识,开始敢于收一些瓷器。 开始收藏瓷器的道路并不顺畅,往往瓷器在外地,只能先发几张照片,照片上看着好,便急着买,买来摸在手上就不是那么另一回事儿了,即使有的瓷器能先上手摸,乍一上眼还不错,就是愈摆愈经不住看。开头的几年上当多,买了不少打眼的东西,买了就不能退,自认倒霉,交了不少学费。好在我尚知认错,错了就是错了,不认也不行呵。P38-42 序言 写这个序引之初,觉得有话要说,可是等坐下来提笔写了两行之后,却自觉什么也不用说了,寻奇的过程全写在了寻奇的故事里头,至于寻到的奇物是什么货色,单凭说怎么也是说不清的,读故事的人自有眼力,在所附的照片上可以分辨其中之奇,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剩下能说的,或许也是不能不说的,就是超于故事之上的人情人心。往往情心之重,重于手中之奇。笔者有感于几件寻奇所获,每每抚摩,竞也会悟感到当初收藏之人得之不易的喜悦,以及与之割舍之际的不忍,我欲借此序引之机告知他们,我们会珍惜所遇,善待所寻之奇。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五日 蔡苏津 纽约 后记 这本书写了很多年,纽约开始,南京告成。开始写第一个字时,只是为了给藏品整理资料,编号拍照。但是难道它们仅是号码,仅有一个品名?它们各自有身世遭逢,经过千奇百怪的途径,在远离中国的美国,忽然一天走进我们的视线,走进我们的家门,没有天大的缘分,怎么会?于是起意为它们写一本书,记录它们和我们的这段相逢。 曾在南京跟山谷先生聊天,提到正在记录古玩收藏的经历,他一听即十分欢喜,说这故事好听,要帮着找地方出版。不久找到一家出版社,但在签合同的前一天,被告知合同撤回。半年之后,还是山谷先生,联系了百花文艺出版社,终好事玉成。 感谢山谷先生。 这本书,也像一件古玩,写好了,封存;取出来又写,又封存;再取出来写,改。好几年过去,这本书与我们不间断的收藏一道绵延出去,丰满起来。这次在南京定稿,滤过每一篇故事,是为这些古珍拭去最后的灰尘,让它们散发光芒。它们的光芒不是我们的文字叙述,而来自它们自身。不知何年何月,它们离开中国,消失在海外,便无人知道它们的下落。它们在英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美国人手中辗转;在异国他乡的地下室、阁楼、卧室、小镇上的古玩店、拍卖会,度过沉默漫长的日子,有过惊心动魄的艰难历程,也见识过华贵富丽的大场面。终究,它们葆住了完整的丰容,重现江湖。现在从照片中走出来,与你素面相对。 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在它们面前惊讶万端,沉思良久,心底起了惊痛,沧桑感慨如烟升起。它们沉默不语,但正在向你讲述中国瓷器工匠们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技艺,讲述它们回家的路。 感谢每一件流落海外多年的中华瑰宝,没有它们顽强生命力的坚持和等待,没有它们在天意的指引下从尘埃中飘然而至,这本书是不可能的。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四号 谢舒 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