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具有一定水平的茶文化书,可谓集茶文化之大成,荟茶文化之精萃,既有实用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很好的茶文化普及读本,既可供大中学生阅读,又可供社会知识青年浏览消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瑞草之国(中华茶文化随笔)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王旭烽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具有一定水平的茶文化书,可谓集茶文化之大成,荟茶文化之精萃,既有实用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很好的茶文化普及读本,既可供大中学生阅读,又可供社会知识青年浏览消遣。 内容推荐 这是一条绿色的文明之河,源是茶,尾亦是茶。 一个茶人徜徉在茶世界中,与茶有关的一切她都尽其所能娓娓道来。因为茶是美的,叙述茶的历史也就不能不真实。是史话还是随笔?是散文还是诗?是一个作家笔下的茶还是一个茶人笔下的梦?且翻开这瑞草之国的片片香叶,让世界充满茶的馨香…… 目录 序言 巴山峡川生瑞草 ——茶之故乡 自从陆制生人问 ——茶与茶圣 巧夺天工凭造化 ——茶的制作 人间相学事新茶 ——茶的煮品 水为茶之母 ——茶与水性 器为茶之父 ——茶与器皿 禅房花木深 ——茶禅一味 寒夜客来茶当酒 ——茶与礼仪 柴米汕盐酱醋茶 ——茶与习侣 琴棋书画诗洒茶 ——荼与文艺 中国人的沙龙 ——茶馆文化 青枝绿叶走天涯 ——茶的传播 何须魏帝一丸药 ——茶与健康 茶之味清性易移 ——茶的识藏 跋 十年一杯工夫茶 试读章节 采茶叶也是个穷讲究的活,虽然现在全世界茶叶高产国采摘茶叶都在实行机械化,但在中国老百姓眼里,什么机械都比不上手工摘采来得地道。 采茶还是个有观赏价值的劳动过程,在成片齐腰高的茶园中,忙碌着采茶的女子们,她们健康活泼,双手像蝴蝶般翻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采茶的天气必须是阳光明媚的,露水一散,茶香就溢出来,但阳光太盛也不好,阴天和黑夜是不宜采摘的。“凝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但我细细观察,在实际劳动中,茶农哪里还有这样的讲究。特别是我们江南一带,一到春天,阴雨连绵,若非要等到阳光明媚,那茶叶也就等老了。所以这都是理论上的界定,实践中还是要结合实际,不能教条主义的。 从前有传统茶人以为,用手指采茶还是用手指甲掐茶是极不一样的,老茶客能品出这中间细微的区别。因为手指会出汗,嫩芽浸汗后就会蔫了,所以前人说: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连断不柔,以指多温易损。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传说,某一种茶叫“含茶”,必须少女去采,采一枚,就吻一下,处子的香气就会感染它。江苏太湖有一种名茶叫“碧螺春”,据说它的乳香来自摘采的妇女们,她们把自己的胸脯当作了茶篓。当然,这只是美丽的传说罢了,我从来没见过采完茶放到女了胸乳中的采法,真要那样做,荼就捂损了,那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P25 序言 茶树是属于占生物的植物种类之一,它是我国人民首先发现和利用的,迄今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有文字的记载也有四五千年了。从文化视角而言,茶文化是很古老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对世界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是可以被多种利用的珍异植物,其叶子可以制作成各种茶类,以供消费者多种的要求,其种子可制作油料及多种工业所需,最为可贵的是,茶可用来作为治病的药品,帮助人类益寿延年。从精神上来说,饮用茗茶,可提神益思,修心养性,给人以爽快,喜悦,舒适。这无上的珍品,不但是我们日常的必需品,社会公共关系的桥梁,而且在宗教上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宗旨。茶有这么多的功能,是经过长期艰苦历程遗传变异所形成的,因此,茶值得我们欢呼和赞扬。 浙江青年女作家王旭烽女士,起初在中国茶叶博物馆资料窒工作,搜集阅读了一些有关茶和茶文化的资料,引起了她对茶的热爱,近两年来到产茶地作实地考察研究,很受茶工作者的欢迎。她日夜辛劳撰写了这本有一定水平的茶文化书,可谓集茶文化之大成,荟茶文化之精萃,既有实用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很好的茶文化普及读本,既可供大中学生阅读,又可供社会知识青年浏览消遗。 青年作家能写出这样有价值的茶文化专著,值得推崇。青年应该珍惜今天,珍惜今天才能开拓未来,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这本书是很难能可贵的,我很高兴为此本书作序。 八五茗叟庄晚芳 1992.6 后记 现在,当这部通俗和简约的茶文化随笔,从我手中脱稿时,古往今来一代代中国茶人的面容,却渐渐地从历史的深处凸现出来。 茶人,似乎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族类,由于他们的大默如雷,在以往的岁月中,他们心甘情愿地被历史淹没在深处,只有当你注视着他们的时候,你才发现茶人的品质是属于永恒的。 我们已经在这部书的字里行间认识了那么多的茶人:从远古时头生牛角的神农,到明清以茶香解瘾的张岱,从古代茶圣陆羽,到当代茶圣吴觉农……你寻找一片茶园,你便会发现培育它的茶人,你不寻找,他们便隐去了。 虽然现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全人类有二分之一饮茶,但对中国人而言,茶,绝非仅仅是包括咖啡、可可在内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这一评价可以囊括的。茶,因其和人类特有的亲和关系,尤其是和中国人特有的血缘关系,形成了独具的广泛而又深邃的精神观照。因此,茶于我们而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她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灵魂的一个过程。 由于近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在发达国家眼里变得遥远了,它的高深的形而上的思想也随之而成了某种难以破译的古怪符号。如何通过茶这个朴素自然的媒介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交融和对话,这正是中国茶人的使命所在。 茶人的品质,一代代的被茶缘连脉,继承下来了,他们的劳动和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初,在杭州龙井茶园所在地——双峰村得以全面地展现——中国茶叶博物馆建成开放。我的这部随笔,正是在茶叶博物馆布陈展出的集成研究基础之上,得以完成的。 我们知道,中国茶的漫长历程,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意气风发的脚步开始疲软,国力的虚弱导致茶的虚弱,在南亚诸国茶业的发展中,华茶这片鲜绿的叶子却日益凋零。 茶人仍在埋头跋涉,1905年,第一个中国茶叶考察团出国考察。随团人员中有个不起眼的小秘书,名叫陆渫。十年之后,他在安徽祁门创建中国最早的茶叶试验场。生不逢时的年代并未使茶人放弃他们昔日心中对茶的光荣梦想。1897年,中国近代茶业奠基人吴觉农先生诞生在浙江上虞,事茶七十余年,伴随华茶振兴,直至1989年逝世。 1989年底,我调人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该馆的筹建与布展工作。在筹建茶博馆的日子里,我结识了许多与我共同工作的茶人,他们正是那种具有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品格的优秀的中国人。1990年我开始构思小说“茶人三部曲”,而这部茶文化随笔,就是为工作之需和为小说创作作文化准备的。1992年完成初稿后,庄晚芳先生为我作了序,此书后来并未完整出版,只是被引用过一些节选,因此,先生的序也一直未发表,倒是在庄晚芳先生鼓励关注下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首卷本《南方有嘉木》先期出版。1996年4月底,我把《南方有嘉木》给先生送去,庄先生放置枕边,谁知三天后他便仙逝,我的小说便是他临终前最后的读物,也随着他的骨灰一起葬入了南山,入土为安。 这部原本二十余万字的书稿默默地在书橱中压了近十年之后,经过整理删改,遂以今天的面貌终于出版——庄晚芳先生,愿您能够看到,彼岸也有茶。 愿世界充满茶的馨香。 200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