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兵家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海霞//闫燕秋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夏代进入了阶级社会之后,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改变彼此间的地位和差异,便经常发起战争,并极力争取战争的胜利。于是各阶级想方设法于战前谋策、战中筹划,这个过程便产生了“谋”。然而,“谋”只是战争过程中一种求胜的主观手段,并不完全合于客观实际。为了使“谋”更接近于客观现实,人们不断地从战争的实践中探索并反复求助于实践来验证,逐步总结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能指导战争的方法上来,它包括对战争问题及性质的探讨、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原则,以及战略战术等等,这就是中国兵家思想产生的一般过程。

到了商朝,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兵家思想也随之发展。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兵家思想逐渐完善,当西周走向衰落之时,中国兵家思想已趋于初步形成。

(2)发展和成熟期

中国兵家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一前221年),大体经历了550年。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大国争霸战争的加剧,兵家思想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在轰轰烈烈封建兼并战争的战国时期,兵家思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因为从社会形态来讲,当时已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战争的社会性质来说,已从奴隶制社会的战争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战争;从作战形态即兵种上来看,已由原来单纯的车兵发展为步兵和骑兵。

车兵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步兵和骑兵是封建社会的作战主体。从春秋中后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相继出现了步兵(指建制步兵)、骑兵,已经完善了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三大基本兵种。到战国时期,诸兵种以它本身所具备的作战形式和战术特点争奇斗艳,活跃在这个时代上,也正是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又形成了冷兵器时代的作战特点,限定了整个军事形势,由此而来的一切军事理论都植根于这个平台上,无不根据它而引起变化和发展。因此,一些睿智的军事家都是透过这些作战特点和规律,加以探索总结,产生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如《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是孙武对他以前的战争规律和作战形式的总结,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但由于它产生于春秋末期,难免受到时代的局限。当时,由于骑兵刚刚萌芽,或者说骑兵的作战和战术特点尚未充分展现出来,孙武自然也就未能加以研究和总结。之后,经过吴起、孙膑等人的总结,产生了《吴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以及其他兵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孙子兵法》的不足。值此,使中国兵家思想发展到战国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3)丰满和适用期

这个时期起于秦代至清代,历时2000余年,是中国兵家思想的充实与适用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五个较大的阶段,即东汉以前、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等。中国兵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运用,在运用中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就是说,这一时期,尽管时间较长,但基本的兵种没有变,基本的作战形态也没有变。虽然有一些战略战术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也是在原兵种及其作战形态上的进一步科学化、艺术化,是在运用过程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完善。

P200-201

目录

第一章 兵家文化的历史沿革

 兵家文化的发端

 兵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兵家产生的阶层基础

 兵家产生的理论背景

 兵家的发源地

 兵家的始祖

 战国时期的兵家特征

 秦汉时期的兵家思想

 西汉时期的兵书整理

 三国时期的兵家韬略之学

 魏晋南北朝的兵法注解

 隋唐兵家战略思想的发展

 两宋时期兵学的复兴

 元代时期的兵家概况

 明代兵家与儒家的融合

 明末清初的兵家文化飞跃

 清末期兵家的转变

 民国时期的兵家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兵家文化发展

 改革开放后兵家文化新气象

第二章 兵家的主要派别

 齐系和魏系

 正兵家与政兵家

 兵权谋家

 兵形势家

 兵阴阳家

 兵技巧家

 司马派兵家

 孙氏派兵家

 吴氏派兵家

 太公派兵家

 稷下派兵家

第三章 兵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管仲与《管子》

 晏婴与《晏子春秋》

 阖闾

 伍子胥

 孙武与《孙子兵法》

 范蠡

 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吴起与《吴子兵法》

 孙膑与《孙膑兵法》

 商鞅与《商君书》

 尉缭与《尉缭子》

 赵武灵王

 姜太公与《六韬》

 王翦

 张良与《三略》

 韩信

 周亚夫

 卫青

 霍去病

 王符与《潜夫论》

 曹操

 诸葛亮与《便宜十六策》

 李世民、李靖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筌与《太白阴经》

 郭子仪

 李光弼

 陈规与《守城录》

 岳飞

 成吉思汗

 刘基与《百战奇略》

 俞大猷与《正气堂集》

 戚继光与《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郑若曾与《筹海图编》

 揭暄与《兵经百言》

 努尔哈赤

 蔡锷与《曾胡治兵语录》

第四章 兵家的战争观

 兵者,国之大事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兵不血刃而天下亲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行不合道,患必及之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师直为壮,曲为老

 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

第五章 兵家的战略原则

 上兵伐谋,先计后战

 谋大局,定大略

 知己知彼,料敌定谋

 伐交结盟,强己弱敌

 五间俱起,必成大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先胜而后求战

 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贵胜,不贵久

 持久以待其衰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兵胜在气胜

第六章 兵家的战术原则

 示形诱敌,兵不厌诈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奇正相生,以奇制胜

 避实击虚,因敌制胜

 以迂为直,出其不意

 专我分敌,以众击寡

 选择地形,因地制胜

第七章 兵家的治军思想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择将之道,唯审其才

 用人之道,全在于信

 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将有五危,必死可杀

 明法审令,以治为胜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教以礼义,明以廉耻

 严格训练,讲究方法

 使忿怒而后出战

 谨养勿劳,并力积气

第八章 兵家的法治思想

 兵家法治思想的认识基础

 兵家法治思想的演变

 兵家的法治观

 兵家的法治论

 兵家的法治术

 兵家与儒家的法治思想关系

 兵家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关系

第九章 兵家文化与传统文化

 兵家文化与儒家文化

 兵家文化与道家文化

 兵家文化与法家文化

 兵家文化与墨家文化

 兵家文化与阴阳家文化

第十章 兵家文化与人文精神

 兵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诡诈与仁义的有机统一

 重天道,更重人道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第十一章 兵家文化与当代应用

 兵家文化是中国军事科学的源头

 兵家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

 兵家文化与国民素质

 兵家文化与养生之道

 兵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应用

第十二章 认知中国兵家思想

 中国兵家思想的分期

 中国兵家思想的特点

 研究中国兵家思想的意义

 研究中国兵家思想的方法及要求

序言

兵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颇为重要的一派,是传统智慧之园中的一朵奇葩。兵家是指我国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和人物。它诞生于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孙武、孙膑。兵家文化是兵家学派思想和主张的汇总。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的兵家就已形成了群星荟萃的局面:春秋末年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期有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有张良、韩信。此后,我国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更是层出不穷,星汉灿烂。

我国古代的兵书也很多:汉初张良、韩信奉命整理兵书,共得182家;东汉《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53家、790篇;唐代官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133部、512卷;宋代的《新唐书·艺文志》著录60部、319卷;宋明以降,有增无已。如果非要把握一个总体状况,近代陆达节曾汇编《历代兵书目录》,共著录兵书1304部,其中存世者288部。这是一个不尽齐备的兵书目录,但尽管如此,中国兵书之庞博浩繁可以概见。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汇辑、颁行的《武经七书》,精选了当时武学(军校)必读的七部兵书,包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南宋时,高宗曾钦定《武经七书》为遴选将才考试的主要内容。可以说,这部兵书基本上囊括了北宋以前我国古代兵家著作的精品,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艺术和军事哲学思想的结晶。

当然,在我国古代,言兵者不止于兵书。在诸子百家、历史典籍中都有不少论兵的文献。如:道家名著《老子》历来也被视为兵书,法家名著《商君书》中有《战法》、《兵守》二篇专门谈兵的作品,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荀子》中有专题讨论军事的《议兵》篇,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也有《诫兵》一篇垂世。至于历史著作中描述战争、指陈战略、议论兵机的内容更是不胜枚举。总之,兵家的思想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古人所说的“其为书,处则充栋字,出则汗牛马”,亦不足以形容其内容之博、其数量之多。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兵家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有着极其宝贵的文化价值:

首先,兵家文化是谋略文化。一般认为,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主干,治世用儒,乱世用道,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交互作用。但是,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兵家文化都在起作用,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在中国文化生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有“重道轻器”的特点,兵家文化也没能摆脱这一规律。兵家多注重思想的表述,而较少注重科技的运用;多注重以谋取胜,而较少注重以技术取胜。因此兵家文化的主要特质就是“谋略”。兵家在谋略上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审时、度势、料敌、示形、用奇、攻心、用间、贵柔等权谋的运用,强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奇用兵,以巧取胜。因此,兵家文化是除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之外最具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谋略文化的渊源。

其次,兵家文化是哲学文化。中国古代兵书中提出的极其丰富的矛盾对立范畴,如敌我、众寡、主客、攻守、强弱、进退、奇正、虚实、勇怯等等,促进了人们对事物矛盾本质的认识,推动了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特别是《孙子兵法》,开创了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优良传统。所以说,兵家文化已经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种学说和思想,更是一种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最具哲学价值的文化之一。

再次,兵家文化是历史文化。兵家文化中所包含的兵器、旗鼓、服饰,军制、阵法、战法等等都是古代一定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那个时代人民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其实用性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淡化,但仍然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参考资料。

历史的巨轮驶入21世纪,今日中国与古代中国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兵家文化依然有着极为珍贵的参考价值:一方面是它的军事价值。兵家文化是先人智慧的凝结,是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结晶。随着时代的推移,其中有些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已经过时,但是古代兵家所揭示的某些战争规律、战争指导原则、军事指挥艺术,至今仍具有真理性的光辉。另一方面它有着很强的管理价值。中国古代兵家重视信息、注重调查的思想,权衡利害、决定对策的思想,上下协同、知人善任的思想,法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都是现代企业成功管理的不二法宝。

当然,兵家文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还在于其采集了百家之长,兼收并蓄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因而要想从更深层面上掌握兵家文化思想,仅仅阅读兵法原文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其中精彩、经典的部分筛选出来,以便指导工作和生活。

基于此,本书所选内容涵盖了兵家文化的方方面面,集知识性、思想性、应用性于一体,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国兵家文化,从中撷取智慧的浪花,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充实和有益。

内容推荐

张海霞、闫燕秋编著的《兵家文化》全面、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兵家文化的产生发展、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重要典籍,深入挖掘了兵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包括军事思想、战争思想、法律思想等,详尽展示了兵家文化中的重要知识点,并第一次实现了兵家文化和普罗大众生活智慧的结合,是有关兵家文化的通俗百科读本。仙子阿,让我们与兵家之会牵手,赴一场知识盛宴,来一次思想之旅吧!

编辑推荐

兵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颇为重要的一派,是传统智慧之园中的一朵奇葩。张海霞、闫燕秋编著的《兵家文化》总结了兵家文化的特点和精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兵家文化所蕴涵的深厚文化积淀,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知识性的兵家通俗读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