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冲基金经理回忆录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拉尔斯·克罗耶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对冲基金经理回忆录》是关于一家对冲基金的兴衰史。从2002年成立霍尔特基金起,到2008年2月将全部外部投资返还给投资人,这6年的经历将作者的精神和忍耐力都拉扯到了极限。拉尔斯·克罗耶想通过这本书将管理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酸甜苦辣呈现给世人,尤其是在这段时间里,对冲基金已经从一个相对晦涩的专业名词逐渐变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内容推荐

虽然对冲基金行业已经从主要投资于美国资产的小众投资工具,演化至全球万亿美元的投资舞台,但它却依旧不公正地被世人描绘成一个充斥着这各种投机取巧者和麦道夫式骗子的土匪窝。

但请大家先忘记那些道听途说而来的东西,因为下面作者拉尔斯·克罗耶在《对冲基金经理回忆录》要讲述一个有关一家对冲基金的真实故事。

《对冲基金经理回忆录》记录了2002年~2008年问——那是整个对冲基金行业最繁荣的年头一——家设在伦敦的对冲基金从诞生、到获得表面上的繁荣、再到最终关闭的全过程。拂去笼罩在对冲基金上的光环之后,这实际上是在一个泡沫的年代,一个充满泡沫的行业在一个虚浮的城市中的传说。其中的故事讲述了一群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如何去达到一项似乎不可能完成目标——战胜市场。虽说随失败而来的代价是非常痛苦的,但成功后的巨大奖励却是难以估量的。

目录

致谢

第一部分 霍尔特基金的诞生

 第1章 化蛹成蝶

 第2章 放手一搏

 第3章 基金成立

 第4章 漫漫征途

 第5章 艰难起步

第二部分 事业从此起步

 第6章 米奇基金

 第7章 实现飞跃

 第8章 拜见大佬

 第9章 初具规模

 第10章 公司扩张

 第11章 积极投资

 第12章 寻常一天

第三部分 奋斗在 第一线

 第13章 背景调查

 第14章 伦敦喋血

 第15章 独门秘技

 第16章 成功人士

 第17章 亦友亦敌

 第18章 锱铢必较

 第19章 物非所值

第四部分 快速沉沦之殇

 第20章 寒意来袭

 第21章 糟糕一天

 第22章 连遭厄运

 第23章 归去来兮

 第24章 审视失败

给业余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试读章节

第1章化蛹成蝶

祝你好运吧,劳伦斯!

1998年,那时我还在哈佛大学的商学院读2年级㈢。那时候“对冲基金”这个名字还不像现在这样为世人所熟知,但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大潮却风头正劲。对于当时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既然可以在轻松地享受加州阳光的同时改变世界,又为什么要终日埋头于枯燥的现金流分析和盈利预测之中呢?我对职业方向的选择似乎毫无新意,但毕竟整个暑假我都在一家名为Permira@的私募股权(PE)投资公司实习,所以对我来说,继续做这个行当在当时似乎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当然,我以前也在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工作过,但是我并不认为咨询工作适合自己。正当我懂憬着能够进入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时候,我的朋友丹(Dan)告诉了我几家他知道的对冲基金的名字,建议我去尝试一下。后来丹本人也创立了一家资产规模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位曾给我上过课的教授也给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我可能会喜欢跟一些列冲基金常用的金融工具打交道。

我及时地依照丹的建议,向那几家对冲基金递去了个人简历。然而,我当时并不知道对冲基金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懵懂地感觉为对冲基金工作的那帮人既龌龊又好斗。这份记忆来自我22岁那年在瑞德(〔azard)公司@工作的一段经历,当时总有几个口气咄咄逼人的投资人会给我打电话,想更多地了解我正在做的一个项目。每次挂断了这类电话之后,我的老板总会跟我说:“都是些对冲基金的家伙。”并让我不要再搭理这帮人了。我从他的语气中,感觉就像这些人得了什么传染病似的,他希望离他们越远越好。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的投资风格属于一种并购套利的交易,他们只不过想比别人更多地了解一些信息罢了。

我第一次去面试的对冲基金是佩里资本公司(PerryCapital),地点是在它的老板理查德·佩里(RichardPerry)位于纽约的办公室。理查德·佩里可是对冲基金行业的巨头,他管理的好几个基金都达到了上百亿美元的资产,而那时候他本人也早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但我以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而且在面试时还带着一种典型商学院学生的傲慢态度——我想看看这个家伙到底能说出什么有趣的东西,才能让我觉得不枉此行。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在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中非常普遍,因为我们总是臆想面试官会完全无法抗拒我的优秀之处,并因此立即奉上一份报酬优厚的工作。

因此,我对能够有机会见到佩里这种事完全不在意。而且在瑞德工作时的经历也告诉我,并购套利者跟令人讨厌的小报记者一样,成天总是无休止地像些寻找鸡蛋上缝隙的苍蝇。所以我想像这次面试可能会发生在一问地毯上满是破洞的办公室里,那里会充斥着各种的污言秽语,其中工作的人们不是对着电话筒喷口水,就是在冲着附近的某人大喊大叫。而佩里先生在我的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一个身材矮胖、头发稀疏的老烟枪。但是事实与我的想象却相隔十万八千里,在我最终被领到位于长长的走廊另一端的会议室之前,我看到了很多装修得相当有品位的办公室。色非常健康,显然他将自己保养得很好。

佩里先生非常健谈,而且态度相当随和,他也对我的背景、来自丹麦的出身和业余高尔夫选手的生涯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我讲到事先精心准备的笑话时,他总是适时地露出笑容,仿佛以前从未听到过类似的段子。但是,没过多久我的缺点就暴露了,我对他以及整个冲基金行业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佩里在展示完初次见面所应表达出的礼貌和善意之后,便直入主题:“请问你对我们有多少了解?”

“坦白地说,我了解得并不太多。我才刚开始知道一些有关对冲基金行业的信息,但我的一个朋友和我的老师都认为,你们正在做的事情与我的未来职业道路之间,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佩里看上去似乎被我搞糊涂了,继续发问道:“难道你非常清楚我们所做的工作?”

“当然,我知道你们的投资目标是创造绝对收益,所以投资范围主要限定于上市交易的证券,像股票和公司债券之类的。我觉得你们可能会使用少量的金融……

P2-4

序言

本书的第1版发行于2010年秋,书中记录了我在对冲基金行业的亲身经历。我希望通过讲述自己从一个创业者开始,伴随一只对冲基金从诞生到终结的第一手经历,能够驱散笼罩在这个行业上的迷雾和误解——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我决定梳理第2版的时候,我意识到虽然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想法和感情在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化,但我认为自己对许多问题比过去看得更加透彻。所以,第2版虽然保留了第1版中的绝大部分文字,但我还是在原有的故事中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还增加了一些关于特定交易方面更为详尽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我对最后一章的内容做了较大的改动,更多地去讨论一般性的投资原则,使得这部分内容能够更好地被没有任何伟大投资判断力或知识的普通人所理解。

在2011年年末,本书的第2版即将完成之时,对冲基金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似乎还依旧是整个世界金融体系中最不容易为世人了解的部分之一。伴随着全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历史以来的高点(大约2万亿美元),对冲基金行业繁荣依旧,而且许多成功地掌管着大型基金的人,每年还可继续获得高达11位数的收入。这一切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对冲基金行业作为一个严格的优胜劣汰的精英世界,她依旧能吸引到整个金融界中最聪明的头脑。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有才能总有机会脱颖而出,但滥竽充数之徒终将被无情的淘汰。

书评(媒体评论)

对冲基金行业原本是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复杂世界,但本书通过精细而引人入胜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了一家对冲基金内部那些讳莫如深的工作。

——石川哲也《我是怎么造成信贷紧缩的》的作者

我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其全部内容。众所周知,对冲基金行业并不出产平庸之辈,而这本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描述也恰恰是这一点的很好证明。

——安德鲁·施莱弗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不需要什么煽情的内容,拉尔斯用行云流,水般的描述,实事求是地记录了成立并运行一家对冲基金的全部体验。

——尼尔·威尔森 《欧洲对冲》杂志编辑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对冲基金的发展史及对冲基金经理的奋斗史,它揭开了笼罩在二者上的神秘面纱。虽然拉尔斯的个人经历在这个行业中算不上出众,但他的视角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德鲁·迪克林迪克森资本管理公司的执行合伙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