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作者龚稼农亲撰从影生涯回忆录,周详记述了龚稼农将近50年的电影表演生涯,再现了中国电影业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他拍摄的100多部电影之经历。《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这部回忆录文笔通俗流畅,故事性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回忆录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龚稼农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作者龚稼农亲撰从影生涯回忆录,周详记述了龚稼农将近50年的电影表演生涯,再现了中国电影业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他拍摄的100多部电影之经历。《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这部回忆录文笔通俗流畅,故事性强。 内容推荐 《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作者龚稼农)引进于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传记文学丛书之九十九),系龚稼农亲撰三册本从影回忆录之合编。回忆录以作者从影近五十年,拍片百余部的经历,用二百六十二篇文字再现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发展历程。《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下)》叙述平实、文笔流畅、故事鲜活,是电影工作者及电影爱好者了解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史,以及早期电影演员艰辛演艺生涯的宝贵史料。 目录 开场白 外国电影输入我国 我国摄制影片开始 我国第一家影片公司 故事长片开始 上海影戏公司 张石川与明星公司 中国第一位女明星 童星郑小秋 雨后春笋 临场配乐 向往银色王国 又一个机会出现 一封令人兴奋的来信 阵前走马换将 孤愁难遣 热情的生活插曲 初人摄影场 水银灯下 只有一本剧本 寸片寸金 第一个滑稽明星、第一张照片 电影业的生力军民新公司 竞争热潮的攻势 《玉》片选角 初试镜头 波折重生 改名与老辈儿 艳星张织云 情海风波 劳燕终于分飞 情深恨愈深 美人迟暮 滥造与诈骗 临时演员 马立斯打武班底 转入明星公司 拓荒英雄郑正秋(一) 拓荒英雄郑正秋(二) 拓荒英雄郑正秋(三) 影坛彗星阮玲玉 胖子明星黄君甫 武侠明星张慧冲 学士明星王献斋(一) 学士明星王献斋(二) 成名与成功 才华横溢的宣景琳 少奶奶的小风波 宣景琳东山再起 影业巨子周剑云 风流小生朱飞 王先生与汤杰 《一脚踢出去》 悲旦丁子明 奠定了重要演员地位 豪富千金杨耐梅 艳名远扬 杨耐梅随片登台 《湖边春梦》 西子湖畔丽人行 专门制造艳闻 济南行 耐梅影片公司 最后的旅程 明星公司迁厂 成家立业 天一公司 中华电影学校 天一公司时代的胡蝶 儿童电影与卡通片 万氏兄弟与万氏卡通 新闻片与纪录短片 明星公司招兵买马 早期的日本影业 好莱坞影星访沪 童年贫苦的夏佩珍(一) 童年贫苦的夏佩珍(二) 明星舞女梁赛珍 《火烧红莲寺》 通力合作《火烧红莲寺》 繁难的准备工作 特殊技巧 终成过去 废旧影片与赵静霞 首创分身术摄影技巧的董克毅 陈查礼与徐莘园 徐莘园挣脱苦海 朱孤雁与朱秋痕 黄宗霜首度访沪 大中华百合公司的出品 罗明佑与联华公司 声势浩大的联华公司 联华阵容与出品 阮玲玉跳槽“联华” 联华首席小生金焰 联华时代的陈燕燕 《渔光曲》与王人美 联华台籍小生罗朋 联华作曲者聂耳 明星公司新计划 明星写实片《黄陆之爱》 明星向美采购有声摄影器材 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 明星新星徐来 第一个有女秘书的影星徐来 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有声片 天一女星陈玉梅与叶秋心 明星第二部声片《自由之花》 外景队准备北上 明星外景队在北平 中央公园拍外景 谭志远与袁世凯 北海拍外景 萧英与关寿峰 颐和园、西山拍外景 梅兰芳的晚餐 《啼笑姻缘》双包案 北平假日 《啼笑姻缘》纠纷内幕 杜月笙出面调解双包案 胡蝶初唱《良辰美景》 《良辰美景》作曲者严工上 早期的电影宣传 球赛风波 早期影人的待遇 艾霞初演《旧恨新愁》 第一个留美的摄影师王士珍 郑正秋晚期力作《姊妹花》 晚境堪怜的李萍倩 张石川与铁道部合作拍片 外景队抵曲阜 曲阜孑L庙拍外景 泰山拍《泰山鸿毛》 外景队抵济南- 外景队在青岛 外景队小留连云港 外景队初临开封城 洛阳龙门拍外景 徐来、胡萍双流泪 外景队抵华阴 落雁峰上 “标准美人”大请客 《到西北去》与泾惠渠 营业竞争展开序幕 《渔光曲》与《姊妹花》 竞争花样百出 《渔光曲》竞争幕后 狂放诗人陈凝秋 湘江美女胡萍 独身主义者王征信 银幕小丑韩兰根 国片制作趋于正途 出身震旦的程步高 程、谈之恋 廿一年时代的徐来 《狂流》 《春蚕》 《狂流》与夏衍 严月娴的影迷来信 两封怪信 沈西苓初导《女性的呐喊》 “一片明星”王莹 王莹首演《赛金花》 众星合演《女儿经》 大力士合组艺华公司 严春堂招兵买马 艺华红星袁美云 艺华影片公司出品 《人伦》、《再生花》 张织云、胡蝶和《空谷兰》 被骂出来的高占非 艾霞服毒香消玉殒 徐来主演《落花时节》 影剧双栖小生赵丹(一) 影剧双栖小生赵丹(二) 影剧双栖小生赵丹(三) 尽瘁影业的吴村 《乡愁》 《峨嵋山下》 民国廿三年的影业概况 发行总站华威贸易公司 《热血忠魂》 早期的电影批评 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 国营电影事业的诞生 中央电影摄影场首部巨片《战士》 《密电码》 西北影业第一家 温松康苦撑“西北” 王元龙北方创业 银坛霸王 以《迷途羔羊》起家的沈浮 《春之花》 花残花落严月娴 电通与《桃李劫》 昙花一现的电通 张善琨与《洪羊豪侠传》 《夜半歌声》 《长恨歌》出现新人 荒凉影国出《貂蝉》 张善琨与新华出品 我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影展 黄浦江畔美人行 胡蝶抵莫斯科 人性的感动 胡蝶离俄赴德参加影展 依依惜别赴巴黎 胡蝶访巴黎 胡蝶伦敦行 香港影迷迎胡蝶 美人载誉归来 胡蝶续拍《夜来香》 彗星陨落震惊影坛 一代艺人香消玉殒 影迷争瞻遗容 奇闻处处 银海悲欢 禁毒、贩毒、《翡翠马》 顾兰君脱颖而出 徐来再演《船家女》 徐来退出影坛 《劫后桃花》 青岛中秋开桃花 《劫后桃花》小插曲 《兄弟行》 沈骏、梁开元、《兄弟行》 众星合演《大家庭》 明星与广告 《桃李争艳》 桃红李白春满天 电影清洁运动 各省成立电影巡回放映区 小统计(一) 小统计(二) 明星新面貌 《新旧上海》 《金刚钻》 《金刚钻》创造银幕英雄 白玉霜初演《海棠红》 《卡通集锦》 “黑眼圈女郎”演《小玲子》 国防电影 张季鸾法庭辩驳 谢添初演《夜会》 《女权》 姚克初写《清明时节》 祖孙三代同演《清明时节》 《生死同心》 阴森、混乱、恐怖、狂欢的交织组合 应云卫与《生死同心》 李清初露光辉 胡蝶的《永远的微笑》 三十年前的电影界购机祝寿 《十字街头》 我们的小天使——蓉蓉 《社会之花》 借周璇演《马路天使》 《生龙活虎》 苏州横山拍《生龙活虎》 谈瑛两部新作 《古塔奇案》杂谈 忘不了的“明星” 试读章节 张石川在当时上海娱乐界可算是知名人物。他所主持的新世界游艺场更是老少必游的好地方。这所游艺场开设在英租界大马路(即南京路)南北两面,南面游罢再过马路到北面游逛,可消磨不少时间。游艺场不但占地甚广,内部设备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了,如平剧、电影、沪剧、西洋杂耍,以及风行一时的文明戏、宁波戏等等,只要花一角钱买张门票进去,那你可随意选择所爱好的去观赏了。可是马路一隔,南北对峙,于游客总是诸多不便,因此,在马路底下打通一条隧道,贯通南北两面,这样就连接在一起,使游客方便不少。张氏对娱乐事业全力以赴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当张、郑二氏合组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杀子报》等几部短片盈利甚丰之后,于民国十一年便约新民公司旧友创立明星影片公司,这一年当中除了拍过棕榄香皂广告片及《霞飞将军莅沪记》的纪录片之外,只拍了三部滑稽短片《大闹怪剧场》、《劳工之爱情》、《卓别林游沪记》,内容虽比前几部趣味化,但对社会教育却毫无价值可言。技术的改进固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对出品影片在内容上提高品质是可以做到的,但这就又非全力以赴不可了。 基于此,张石川与郑正秋和郑鹧鸪(介诚)、周剑云诸人几经磋商筹备,结果由郑正秋提出非拍故事长片来争取观众不可,于是他便写出《孤儿救祖记》故事,描述一个孤儿受着良好母教与义务教育的陶养,把他祖父从一个无赖的叔父的刀下救出来。大家通过后即由郑正秋负责编剧本,一方面筹资,一方面物色人选。那时上海的女子虽然比内地的开通,但有勇气去拍电影的,仍是凤毛麟角。经多方面物色,女主角找到王汉伦,她虽是一双改良派的脚,脸形却生得秀丽漂亮,气质外形都很适合故事人物的要求。男主角“孤儿”由郑正秋的儿子小秋担任,张石川认为是非常理想,小秋那时年纪很轻,人长得很活泼可爱,一副胖胖小面孔,顶逗人喜爱。祖父由郑鹧鸪饰演,父亲由邵庄林饰,此外还有王献斋、王吉亭、黄君甫、马徐维邦等,《孤》片的“卡斯脱(cast)”可以说相当的硬了!经过大半年的辛苦奋斗,于民国十二年完成了,试片后成绩卓著,轰动整个电影圈。在上海营业收入空前,南洋片商纷纷来购拷贝。此乃算是真正上轨道的中国第一部家庭伦理文艺悲剧长片。许多企业家这才注意到电影这玩意儿在中国将有辉煌的前途。 张石川是宁波书香世家的后裔,在上海接受现代文明较早,以后由于个人事业的开展,故在当时被视为洋派人物。当我进人他所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忝列为明星末座时,所见他在工作时,经常穿着短袄一袭,鸭舌帽一顶,整洁挺括,实是地道的中国绅士型人物。心直口快,脾气火爆,具有事业家雄心,加上性格豪放,这些条件都得说是他在中国电影这行里,成为开疆拓土功臣的基本因素。加之,经他造就了这么多的而且极有成就的男女演员,实在可说是厥功至伟。 《孤儿救祖记》正式在九重戏院放映后,王汉伦、郑小秋、郑鹧鸪、邵庄林诸人真是一夜成名,变成妇孺皆知的人物了。电影明星亦由此时成了观众们所向往的时代偶像。 上海虽较早披上西洋近代文明的外衣,但社会风气仍旧很保守,干了这一行业的人,究竟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之徒。在这种保守风气之下,男人还无所谓,女孩子们可就很痛苦了!记得早期的FF女士、AA女士,用这种近于不伦不类的艺名出现在银幕的情形,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未免觉得可笑,但在当时,电影演员在社会尚无所谓地位,其苦衷非今天的女明星们所能想象的。 王汉伦女士,法文根底很不错,当明星公司成立时,她是第一批正式录取的演员中的唯一女性,人公司就担任《孤》片的女主角,也成了中国第一位女明星。 王汉伦进明星公司后仍旧用她的真名,在那时保守的风气之下,不仅是有很大的勇气,而且是对电影艺术有相当的认识了。 王很懂得化装术,亦加上她雍容的姿色和蕴含的悲剧气质,所以她饰《孤》片中鹧鸪(饰祖父)的儿媳妇一角,演来真令人有“画里真实”之感!因此不知赚了观众多少同情的泪。 《孤》片的文艺气氛很浓,且又富社会教育意义,所以它不但能把原来看滑稽戏的观众吸引住,还更扩展到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中去。因此,《孤》片可称为当时的第一流影片。 王的影龄并不长,前后约只四五年的光景。她二十二岁考入明星,到二十六岁只拍了四部片子。我进明星后,曾与她合演过《一个小工人》。《一个小工人》拍竣不久,她就嫁给了一个法国人,在法租界开设汉伦美容院,即告别了影坛。 说起那时的电影票价,仅只是一角钱一张,不过,那时的一角钱便可以进馆子吃一顿高级客饭。若是这样按照物价的指数比起来,可也不算太便宜了。如照现在看一场一流电影院的片子,只需十多块钱票价来论反而是便宜的。P10-13 序言 我在孩子时代里,便认识了龚稼农这位“电影明星”。想不到的,时逾三十余年之后,我竟然和这位老明星碰到一个屋子里办公,这真叫做“人生何处不相逢”了。 三十年前的龚稼农,给我的印象比郑小秋英俊,比金焰文静,比高占非细致,比刘琼老练。而三十年后的龚稼农,则给我的认识——简直完全不像个演电影的人,尤其不像个曾演过几十年“小生”的人。因为,就现在说话:凡是演电影的人们,看上去多似超人;特别是演小生的,那动作,那声音,说不出的那股味儿,都好像受过什么“特别训练”似的;何以龚稼农就连一点儿都没有——也许是老了?因之我对他有了较仔细的观察: 就现在的龚稼农说,如果说他是位老电影明星,则毋宁说他是位忠厚长者;如果说他是位忠厚长者,又毋宁说他是位老好人。他,一无半点儿油腔滑调,二无丝厘毫分的流里流气。他仔细、负责与热诚,因此他“落伍”了…… 龚稼农是光绪年间的人,我则迟至五四运动之后才出生。也许就是有了这么点儿出生的时代之不同,所以他比我的经验就多了那么一小段儿。也所以他有每天于黎明便爬山的精神与毅力,我则宁愿在被窝里再多躺五分钟。 人们常说:“你们这两位老头子——”他则默认,我则笑笑,似乎我们两人都不以人说“老”为忤,反以为荣。不是?刘石庵曾加解释:“大而无上谓之老,头为六阳之首,子者,男子之美称也。”故乐为之序。 田航 留台第十九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