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巽昌编著的这本《毛泽东的艺术情怀》采撷了毛泽东谈论艺术的文字,以及记录毛泽东本身的艺术活动实践,全方位地展示毛泽东的艺术造诣。本书史料记述严谨翔实,论述全面,具有很高的可读性,适读于对文史类书籍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本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的艺术情怀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盛巽昌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盛巽昌编著的这本《毛泽东的艺术情怀》采撷了毛泽东谈论艺术的文字,以及记录毛泽东本身的艺术活动实践,全方位地展示毛泽东的艺术造诣。本书史料记述严谨翔实,论述全面,具有很高的可读性,适读于对文史类书籍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本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推荐 《毛泽东的艺术情怀》比较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在艺术文化领域中的活动和事迹,全书主要从戏剧、电影艺术、古典诗词艺术、书画以及其他艺术等几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爱好、理解和心得,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所拥有的高雅的艺术素质和文化情趣,展示了毛泽东非凡的人格魅力。 《毛泽东的艺术情怀》由盛巽昌编著。 目录 毛泽东的艺术家风采(代前言) 一、戏剧电影艺术 毛泽东的京剧情结 《哭秦廷》 《将相和》 《荆轲刺秦王》 《追韩信》 《霸王别姬》 《捉放曹》 《辕门射戟》 《古城会》 《长坂坡》 《群英会》 《借东风》 《卧龙吊孝》 《逍遥津》 《定军山》 《火烧连营》 《失空斩》 《七星灯》 《铁笼山》 《西域行·宫廷辩诬》 《花木兰》 《雁荡山》 《大闹天宫》 《悟空借扇》 《宝莲灯》 《白蛇传》 《独木关》 《西厢记(红娘)》 《贵妃醉酒》 《泗州城》 《红鬃烈马》 《斩黄袍》 《贺后骂殿》 《李陵碑》 《辕门斩子》 《破洪州(穆桂英挂帅)》 《赤桑镇》 《断太后》 《醉打山门》 《野猪林》 《林冲夜奔》 《乌龙院(坐楼杀惜)》 《武松》 《打渔杀家》 《岳母刺字》 《挑滑车》 《风波亭》 《潞安州·王佐断臂》 《六月雪》 《游龙戏凤》 《法门寺》 《四进士》 《贩马记(奇双会)》 《二进宫》 《苏三起解(玉堂春)》 《荒山泪》 《朱耷卖画》 《十三妹》 《恶虎村》 《盗御马》 《逼上梁山》 《三打祝家庄》 《唐赛儿》 《海瑞罢官》 《闯王进京》 《六离门》 《红灯照》 《节振国》 《刘巧儿》 《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沙家浜》 《龙江颂》 《海港》 《奇袭白虎团》《红嫂》 《游园惊梦》 《十五贯》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汾河湾》(《打雁回窑》) 《牡丹对课》 《中国魂》 《打金枝》 《太君辞朝》 《张二女推车》 《生死牌》 《搜书院》 《珍珠塔》 《白毛女》 《江姐》 《小刀会》 《虎符》《屈原》 《日出》 《万水千山》 《霓虹灯下的哨兵》 《红色娘子军》 《兄妹开荒》 秧歌舞 《满江红·寄怀》 侯宝林相声 《歪批三国》 马季相声 《乌鸦与麻雀》 《武训传》 《翠冈红旗》 《南岛风云》 《自有后来人》 《创业》 《难忘的战斗》 《云中落绣鞋》 二、古典诗词艺术 从《诗经》屈原到鲁迅——毛泽东与诗词艺术 三、书画及其他艺术 毛泽东与书法艺术 王羲之书法 怀素书法 宋徽宗赵佶书法 于右任书法 郭沫若书法 沈尹默书法 舒同书法 毛泽东与国画艺术 齐白石书画 徐悲鸿国画 何香凝国画 漫画艺术 人体模特儿艺术 工艺美术 木刻艺术 印章艺术 石碑文化 楹联文化 春联和年画文化 民歌民谣 民间故事和传说 文字改革 附编一、毛泽东与传统习俗文化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生日文化 婚礼习俗 红白喜事 追悼会 历史古墓保护 佛经文化 庙观文化 附编二、毛泽东与饮食娱乐文化 茶文化 酒文化 辣椒文化 武昌鱼 火焙鱼 毛氏红烧肉 《红楼梦》中的胭脂米 趣话麻将 主要参考书刊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讲故事,于话题中见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各地,走遍大江南北,在和群众的接触中,也时时以幽默的语言,说些人们喜闻乐知的民间故事,增添和煦融洽的氛围。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韶山家乡,有一次宴请乡亲友朋,见会宴者都相当拘谨,客气,就即席讲了一个故事: 古代有个皇帝,很威严,老百姓都怕他。他的一位朋友,在一个县当县太爷,他们过去的关系很密切。有一次,县太爷和一个老百姓去京城里见皇帝。皇帝赐他们御宴。但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端碗,手抖得厉害。皇帝问他们怎么了。那老百姓说:我怕皇帝。皇帝又问县太爷:我们是老朋友,难道你也怕我吗?县太爷抖得更厉害,说:我不怕你,就怕你身上那件龙袍!为了友谊,皇帝本来应该脱下他的龙袍。但皇帝拉不下架子不脱。于是,他的朋友和那位老百姓,就根本没有动筷子,饿着肚子回去了…… 毛泽东问大家:这个皇帝是谁,那个县官和老百姓又是谁,是哪个朝代的。没有人回答得出来。他本人也没有作回答。(《故国行》,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210页)但会宴者都听懂了,再不会有拘谨,就喝酒举箸,热闹起来,毛泽东的目的也达到了。他就是这样恰到好处地讲故事,应用故事。 毛泽东讲故事,有时听了或很有趣、有味,其实不少是含有教育的成分,于话题中见精神。196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与亲属和工作人员谈到人须要有压力才会有进步的辩证法则时,又讲了一个言简意赅的短故事: 从前有个八岁的小孩子,到了阎王老爷那里。阎王要把他下油锅,油烧得滚滚的,一丢进去,结果没有什么动静。阎王到油锅跟前一看,那个小孩子在油锅里游过来游过去,看样子倒舒服得很。阎王就问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我是汉口人。阎王一听,说:怪不得,你是汉口人噢,不怕油锅烫。原来汉口的夏天是很热的,汉口人是热惯了的,经受了锻炼。阎王拿他没有办法,只好说:算了吧,放他回去。看来人就是要锻炼,不要怕。 毛泽东经常是通过讲故事,寓教育于趣味。故事里常含有哲理。有如在他晚年,某日所讲的两只小故事。 (一)“有一个人,从自己脖子上捏下一个虱子,害怕别人嫌脏,赶忙扔到地下说:‘我当是一个虱子呢,原来是个虱子!’” 毛泽东说:这只故事就是说,要讲实话,虚伪的人真是可笑。 (二)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迎面是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了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那大臣笑呢,于是便又问那大臣:“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毛泽东说这出故事,显然是说那大臣对上拍马,投机取巧。 在“文化大革命”期问,毛泽东听军队文工团演员谈起那儿正在搞“红海洋”。他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听吧,鲁迅先生是思想家,他的作品值得人们去思考,他有一篇小寓言真是既好懂,又深刻呢。”毛泽东讲了:“这个故事叫《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而鲁迅先生又加以发挥。老乌鸦和老狐狸都已经死去,但它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有一天小乌鸦得到了一块肥美的肉,飞到一棵树上,正准备美美地饱餐一顿,没想到小狐狸跑过来,在树下对小乌鸦说:‘乌鸦小姐,你的羽毛多么美丽啊,你的歌喉也很迷人,如果你能为我们唱一支歌,那一定是很动听的。’小乌鸦听了小狐狸的赞扬,心里想,我父母就是上了你们的当,你今天又想来欺骗我,休想,滚蛋吧。小狐狸看小乌鸦不动声色,于是就把脸一拉,愤愤地说:‘谁不知道你们乌鸦是扫帚星,你们飞到哪里,哪里就有灾难降』临,大家都讨厌你们。’没等小狐狸说完,小乌鸦早已沉不住气啦,它要立刻给予回击,但刚一张口,那块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便立刻叼着那块肉跑掉了。”“当你千方百计地注意一种倾向的时候,却从相反的方面犯了同一种错误。” 毛泽东讲完了问:“这个故事好听吗?”什么‘红海洋,,过了头了嘛,回去说:不必要这么搞…(《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72—73页) P259-261 序言 毛泽东的艺术家风采 毛泽东是一部百科全书,研究毛泽东是一门显学。 在政治、军事领域,毛泽东是巨人,在文化、艺术领域,毛泽东也是巨人,有很多的创造性的建树,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宝藏。 实践出真知。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艺术中学习艺术、创造艺术。 人民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是多才多艺的。他的文采风流,别开生面,中华五千年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罕见能有像他那样鉴悬日月、辞富山海,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有那么真挚、执著的情结,那样深邃、宏丰的造诣。“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不愧为中华五千年文才武略第一人。 山高水长,千载心在。毛泽东很早就与中华传统艺术结下因缘。1918年,青年毛泽东在北京时就欣赏京剧名角的演艺,以后,每到一地,就对当地的地方戏曲发生无限的兴趣,如江西的赣剧、陕西的秦腔,等等。 毛泽东也非常喜欢书法艺术。1910年在湘乡东山学堂求学,就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学校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湘乡清书法家萧礼容碑,就此走上临帖的起步。此后从井冈山、瑞金、长征到延安,随身总带有一部晋唐小楷拓本。他在战火纷飞、军务位偬之际,在运筹帷幄之余,仍醉心于阅览、临摹。 毛泽东一生热衷于京剧、书法和其他形形色色的文化艺术。他在艺术海洋里邀游,寻求情趣,开拓胸滕,表现出一代领袖放眼五湖四海、高屋建瓴的恢弘气势。 毛泽东欣赏戏剧,尤其是被誉为国剧的京剧。他欣赏京剧艺术的各家流派,熟悉各家流派的艺术精粹如数家珍。京剧的流派众多是其一大特色,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是京剧得以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强调各流派要充分保持和发展自己的长处。他说:“这是艺术发展所应该具有的多样性原则”,“艺术上的多样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也热衷于评论京剧故事,身体力行演唱京剧曲调,经常翻阅《大戏考》,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常请京剧演员进中南海演唱,精心收集京剧唱片。不薄此剧爱它剧,对其他地方剧种,如湘剧、粤剧、晋剧和越剧等,毛泽东也都有广泛的爱好。 毛泽东对京剧有至理的评述和很高的赞赏。说“京剧的写意性、虚拟性、综合性、艺术技巧,是自己的特长,外国戏是比不了的。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好东西,但首先要爱护自己的好东西。中国戏曲总会有一天闯入世界艺术之林,成为毫无愧色的世界性戏剧文化”。还提出京剧要走向世界,说:“以后出国演出,不要只带武戏,低估外国人的鉴赏水平是不对的,要全面介绍京剧,《白蛇传》、《将相和》之类的文戏也可以带出去嘛!”他把京剧文化提高到世界文化的高度,从政治教育的视角作批判的继承,因而提出京剧要发展要改革,让现代京剧占领传统的舞台。 毛泽东观剧,很注意它的政治内容和时代精神。文为时而作。如创导将革命进行到底、教育干部发扬民主的京剧《霸王别姬》;提高警惕,团结对敌的《古城会》,多做自我批评、正确处理家庭矛盾的晋剧《打金枝》和对敌狠对友善、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都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观剧甚为精细,对剧目的优缺点洞察至深。他对京剧有些细节,比如若干违反历史文化背景、有悖于时空的情节,常常提出中肯的批评,如汉朝出现有唐初的“凌烟阁”、诸葛亮身佩“佛珠”,以及《空城计》、《苏三起解》中某句唱词不合等。 传统京剧是国宝,是三四百年来中华文化沉积和十几代艺人的创造,它饱含文化、音乐、历史、民俗种种因子,是时代脚步的记录。这些就是为毛泽东终身喜爱和关注的原因吧。 中华书画艺术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中国人对人类世界的一个较大贡献。 毛泽东对书画艺术,包括木刻、漫画、印章等都有兴趣,尤其是古今各家的书法。 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非常重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这是他对传统中国书法睿明而精确的定位。 毛泽东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在中华书法的艺术王国里打造了自己的丰碑,乃得益于他精熟书法流派,数十年如一日地观摩各家法帖。他对待传统书法,如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张旭、怀素等的草书百倍赞赏。他非常重视临帖,晋唐法帖以及1937年找到的《三希堂法帖》,每逢外出随身必带。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虽然已收藏有多家法贴,但还是多多益善,常向图书馆和私人藏家借阅。1964年,要汇看古今各书法家的《千字文》字帖,设法竟读了三十余家。但毛泽东读帖、临帖而又不受帖的束缚,在现见的毛泽东四五百件书法作品中,都能见有书家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他说得好:对字帖要学它,又不全学它。学得又像又不像,要发挥你自己的特点。如果每个人写的都和字帖或是某人的字一模一样,那书法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了。世界上的东西如果全都一样,那叫什么世界呀?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因为钟情书法,他也非常重视汉字,喜欢汉字,说:“孔夫子,留下的方块字是很有用的,一定要把它学好。”又说:“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是任何字母也无法取代的。”也是因为和书法有关,毛泽东也喜欢观摩石碑、楹联以及绘画艺术。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毛泽东书法神韵所在,写真了一个中华文化巨人的气概。 毛泽东的艺术视野辽阔,观察深邃,知识宏富,几十年勤奋的书写,广泛的观摩,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思考和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语只字,而且很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插曲,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巨人如何运用历史、运用哲学,界定和鉴赏艺术的睿智。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研究和记叙毛泽东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是一门大学问,古今中外还很少有一位国家领袖,能像他那样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认真而又潇洒、严肃而又不失幽默,涉及面广泛而又有专长,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而又易于贯通、理解。今天的人们仍可以从他对戏曲、书法和其他文化艺术的认知里,受益博大精深的知识、睿明聪颖的智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毛泽东对艺术的种种精辟论述始终是中国人的一份精神财富,一份能传诸后代的文化遗产。 盛巽昌 二O一一年五月 后记 《毛泽东的艺术情怀》付梓了。 这是环绕着毛泽东的艺术和文化兴趣,即包括戏曲、书画和习俗、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爬梳、编写的。 多年前,我应南方的一家出版社之邀,先后撷取、编辑了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一套丛书,行行十余年,时过境迁,出版文化市场岁岁年年图书层出不穷,而毛泽东和有关毛泽东的书籍却仍是热点,所见的著述且多有新意、多有新材料披露于世,这充分表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巨大魅力,同时也引起我的注意,即将原是有关毛泽东和艺术文化的折子、段落,梳理成章,蔚为有系统或较有系统的篇目。虽然平凡但真实。这是一笔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一位引领时代风云的伟人对艺术文化的自我感悟。一滴水见大海,从中也可窥见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喜乐哀怒,有个人情趣和嗜好,而更多的是与人民群众有相近相同的生活习性。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由于毛泽东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伟大领袖,即使他与民众对艺术文化有相通的认知言行,这些认知言行也具有十足的含金量,自然而然会在人民群众中引发极大的兴趣,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 我把这个理念与许仲毅先生讲了,承蒙他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先生的青睐,以高票通过列入选题出版计划,并帮助提出写作框架和构建,由我编章成文,作为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一瓣心香。 华严瀑布高千尺。《毛泽东的艺术情怀》的写作本应是部大书,一部20世纪中国人大写的百科大书。谈现代中国离不开毛泽东,谈艺术和文化,也需要有毛泽东的多维的文化视野,和广袤深邃、辞理并茂的精辟思想。于兹近年来多有专家学者名山大作问世,因此本书写作重点只能是从另个侧面叙述毛泽东的艺术生涯,即使如此,也因限于材料,只能取其部分,不可能作全面深入的叙述和研究。全面研究毛泽东艺术风采的精深博大的著作将有待于来者。 盛巽昌 2013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