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苇所著的《同伴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十六章,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介绍。尤其是,在下篇实践篇中加入了参加过世界银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青年同伴教育师资培训的20多位同伴教育者的故事,以文本的方式向大家叙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同伴教育经历,以一种独特的质性研究视角供大家观察、讨论、研究和评鉴,这在国内类似专著中尚不多见。书中设计了专门章节为同伴教育者、社区工作者、青少年管理者、人力资源主管和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呈现同伴教育实务操作案例,为使用方便,每个操作模板都单独成章,开展同伴教育时,可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将单独章节裁剪下来,无论供同伴教育者做培训指南还是作为同伴教育者的学习资料都方便易行、低碳环保,这种设计不但体现了书稿的人性化,而且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
任苇所著的《同伴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国内第一部同伴教育专著。同伴教育是国际非正规教育领域广受欢迎的参与式教育方法,在古代英格兰,“同伴”(peer)仅指地位相仿的贵族、领主以及其他显贵之人,当代逐渐演变为伙伴、平等、相像、同僚等同义词。
广泛的实用性。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最早起源于澳大利亚,现已成为国际项目培训频繁使用的术语,是参与式方法最早、最突出、典型的范例。作者数十年的研究及实务经验,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扎实的功底,使本书兼具研究及实务双重价值,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除艾滋病防治、校园暴力预防等外,同伴教育已扩展至企业内训、青少年心灵成长、亲子、夫妻、老年空巢等多个社区工作领域,极大地延展了教育空间。
突出的环保特色。本书设计新颖,结构性强,特别将每个活动方案独立成章,无论专业研究者还是企业主管,社工人员还是教师、辅导员,都能从中找到开展活动的思路和具体方案,即使进行野外拓展,也能将单张内容拆下,这一细节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方便性和环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