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文化
水族婚俗的文化渊源
论苗族祭祖仪式的审美特征
水族马尾绣绣纹图案的巫文化探究
民族民间文化
《过山榜》与华南瑶族的山民身份建构——兼论汉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作用
“三位一体”的火神——生活世界中的神话记忆模式研究
天津水西庄研究三则
中国古代招魂习俗源起考
略谈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反常婚配现象
女娲神话的产生及其成因
汉代画像石中的女娲形象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民族观
中国传统文化
“三统并建说”与“综合创新论”——牟宗三与张岱年之中国文化构想比较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诗画传统与中国古代文艺的精神价值
论《庄子·至乐》所见佛教文化因子——兼谈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佛日契嵩《诗经》政治辩论
——以《镡津文集》为中心
高氏统治者的文化取向与东魏北齐时期重“笔”的文学观念
《山海经》中“死生”现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叙事”语源小考
“灵犀”考辩
《庄子》中的戏笔与优语
梅冲生平著作考——兼论对其子梅曾亮的影响
张祜作品流传及创作情况考论
“北京三杰”及其作品考
《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明代《庄子》书目匡补
《永乐大典》辑佚易学著述相关问题考论
外国文化与文化比较
《万叶集》与《诗经》对比研究——以采集文化为中心
人治与贤人政治——董仲舒与柏拉图的德治比较
《存在与时间》中“畏”的概念浅析——兼论克尔凯郭尔在这一概念上对海德格尔的影响
现代文学与文化
“诗化”概念辨析——兼论梁占先的《谈(红楼梦)二十七回的诗化艺术》
艰难的自我追寻——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女性文学中女性身份的自我建构之路
白马湖作家文化个性阐释——基于“白马湖”的文学地标分析
时代·阶级·民族——论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
《废都》查禁的原因分析
历史之真与心灵之诚——从自传视角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和《多余的话》的风格差异
试析诗歌《弃妇》中的视觉意义
现代传媒与文化
社会边缘性的影像写真——电影《十七岁单车》中符号与身份认同探讨
新闻美育融入教学实践探索
酒类广告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交流
《南华真经直音》的体例、校勘——兼论其文献价值
论“俎”与“机(几)”
江西高安方言研究概述
浅析汉字构形研究的历程——从“六书”到“汉字构形学”
文言文教学文化训诂例释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材美质略论
论苏教版小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印尼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以印尼慈育大学中文系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