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时金融(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唐润明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润明主编的《战时金融(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资料全面系统,且尽量保持文献原貌,就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抗战陪都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政府迁都定都还都、战时社会状况、战争动员、轰炸与反轰炸,主要讲述的是战时的金融等内容。

内容推荐

唐润明主编的《战时金融(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记录了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首都重庆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内容包括银行、钱庄、信托等行业的内迁、发展和衰落,以及与这些行业员工生活状况相关(如工资表)的档案文献。书稿资料翔实,内容真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录

总序

编辑说明

凡例

第一章 战时金融政策与施政

 1.《总动员计划大纲》中之财政金融部分(1937年8月30日)

 2.改善地方金融机构办法纲要(1938年4月28日)

 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第二期战时财政金融计划案》之金融部分(1939年1月28日)

 4.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调剂地方金融办法案》(1939年1月28日)

 5.《国民公报》关于中中交农四总行布置内地金融网的报道(1939年3月17日)

 6.《财政部第二期战时行政计划》之金融部分(1939年)

 7.《川康经济建设大纲》之金融建设部分(1939年)

 8.金融三年计划1940年度实施计划(1940年4月9日)

 9.徐堪:战时金融(1940年7月)

 10.四联总处负责人谈1940年度的金融施政(1941年1月26日)

 11.孔祥熙:抗战四年来之财政金融(1941年7月7日)

 12.《大公报》:财政部制颁检查银行规则(1942年4月24日)

 13.《大公报》关于政府当局加强管制银钱业的报道(1942年6月27日)

 14.抗战时期之金融施政(1943年11月)

 15.十年来我国的金融措施(1943年11月)

 16.财政部1943年度管理银行工作之检讨暨1944年度加强管理办法(1944年5月)

 17.《大公报》:加强银行监理办法(1944年11月29日)〖JY。〗

 18.《国民公报》:俞鸿钧报告财政金融施政方针(1944年12月29日)

 19.《大公报》:主管机关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管制(1945年2月21日)

 20.国民政府抗战时期之金融政策(1945年)

 21.宋汉章:我国银行制度之演进(1947年)

第二章 战时首都金融概况

 1.抗战爆发初期重庆的金融近况(1937年8月)

 2.抗战初期重庆银行分布表(1938年12月31日)

 3.抗战前期重庆市钱商业同业公会所属各行庄概况(1939年11月)

 4.张润苍:抗战以来的四川金融(1940年4月)

 5.康永仁:论重庆市银钱业及银行管理(节录)(1942年1月)

 6.抗战中期重庆银钱业概况(1942年7月)

 7.康永仁:重庆的银行(1944年6月)

 8.陈晓钟:十年来重庆市银行业鸟瞰(1944年6月)

 9.杨泽:四川金融业之今昔(节录)(1944年6月)

 10.抗战后期重庆银钱业概况表(1945年1月)

 11.董幼娴:重庆保险业概况(节录)(1945年)

 12.1945年的重庆金融回顾(1946年)

第三章 战时首都的金融市场

 1.抗战爆发初重庆组织贴放委员会及当时贴放押品的规定(1937年9月)

 2.《国民公报》报道:政府不准银楼收售金条及原金(1938年11月20日)

 3.1939年重庆内汇及其问题(1939年11月)

 4.康心如:几家商业银行资产的运用(1942年2月7日)

 5.1937年至1941年国家行局收兑金银情形(1942年)

 6.抗战中期重庆昆明两地商业银行业务比较(1942年7月6日)

 7.1942年上半年重庆内汇动态(1942年)

 8.四行贴放四十一年度分析及四十二年度之修正(1943年)

 9.抗战中期四行贴放情形(1943年7月)〖JY。〗

 10.1943年上半期重庆市金融动态之分析(1943年9月)

 11.1937─1944年10月重庆成都内江雅安利息行市(1944年10月)

 12.1944年10月重庆成都等五城市内汇行市(1944年12月)

 13.重庆市银行界对于财政部限制银钱业汇款业务办法的意见(1944年)

 14.1944年重庆市金融动态分析(1945年1月)

 15.骆清华谈重庆黑市利率与游资问题(1945年2月9日)

 16.康永仁:再论重庆的银行(节录)(1945年)

 17.1937─1945年重庆成都等城市内汇行市(1946年4月)

 18.1939─1946年重庆汇往各地内汇行市(1946年6月)

 19.1937─1946年重庆成都等地利率变动情况(1946年)

 20.1937─1946年重庆等七大城市黄金市价及其指数(1947年)

 21.1937─1946年四川各重要城市利率指数(1947年5月)

 22.朱祖晦:抗战期中我国金融之流动情形(1948年)

 23.李荣臣:我国后方之战时金融(1948年)

第四章 战时首都的金融组织

 1.重庆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章程(1939年11月28日)

 2.重庆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39年11月28日)

 3.重庆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第一届当选委员名册(1939年11月28日)

 4.重庆市钱商业同业公会章程(1939年11月30日)

 5.重庆市钱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39年11月30日)

 6.重庆市钱商业同业公会第一届当选委员名册(1939年11月)

 7.重庆市银楼商业同业公会章程(1942年8月31日)

 8.重庆银钱业联合准备委员会成立情形(1943年10月25日)

 9.重庆市银钱业联合准备委员会章程(1944年2月1日)

 10.重庆市银楼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44年3月)

 11.重庆市银楼商业同业公会理监事名册(1944年3月19日)

 12.抗战后期的重庆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44年6月24日)

 13.重庆市银钱业联合准备委员会的任务(1944年7月)〖JY。〗

 14.四联总处的组织沿革与业务概况(节录)(1948年9月)〖JY。〗

第五章 战时首都的主要银行

 1.钱永铭:战时之交通银行(1940年)

 2.陈清华:战时中国农民银行之农村放款(1940年)

 3.朱通九:我国四大国家银行的演进(1941年11月17日)

 4.抗战时期的中央银行(1943年10月)

 5.顾翊群:十年来之中国农民银行(1943年)

 6.四川美丰银行简历(1943年)

 7.施复亮:四川省银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944年6月)

 8.宫廷璋:聚兴诚银行三十年来概况(1944年6月)

 9.川盐银行简史(1946年11月)

 10.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概况(1946年11月)

 11.《中央银行简史》(节录)(1948年10月)

 12.中央银行重庆分行简史(1948年)

 13.重庆金城银行沿革简述(1950年)

 14.和成银行沿革及历年业务概况(节录)(1951年4月9日)

试读章节

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第二期战时财政金融计划案》之金融部分(1939年1月28日)

财政与金融相为表里,欲谋财政基础之巩固与调度之灵敏,必先谋金融机构之完整与资金之活泼,此现代国家之定例也。我国财政在近数年中本抱定财政金融双管齐下之方针,而于发展金融,改革币制,尤为注意。自整理金融及施行法币政策以来,全国金融统一,社会经济渐趋繁荣,财政上已树立稳固之基础,方冀集中财力,积极从事建设,跻国家于富强之域,曾由本部参照中央五年经济计划,关于财政金融事项,拟具五年进行方案,呈候核定施行。不幸战事发生,前项方案,未能见诸实施,非另行通盘筹划,改定办法,不足以应付非常。爰就已经树立之基础上先作战时三年计划,第一期一年半中虽遭遇种种困难,尚能勉力推行,支持危局。现在第二期抗战开始,情势不无变迁,同时西南西北各省之交通经济建设事业,更须积极推进,计日程功,财政上应付之艰苦,必将更甚于往日。兹特于此第二期内仍先就此后一年半之财政金融具体计划,重行检讨,再加厘定,以期切合实际,便于施行。并将第一期一年半之设施,略述梗概,以供参照。

关于第一期之财政设施:以言收支,则因战费需用之浩繁,后方建设之筹办,难民救济款项之支应,支出陡增,而战区日广,工商凋敝,税收日形短绌,亏短之数,约计25万万元,全恃内债以资弥补,而大部分则仰给于各银行之借垫。以言税务,则以整顿旧税为主,如扩张海关转口税,推广统税区域,并变通就厂征税办法,颁行非常时期征收印花税办法,增加土酒税,举办土烟丝税,扩充所得税课检税范围,虽增收之数,不敌因战事损失之数,亦可稍资抵补。以言地方财政,则凡战区省份,均力予补助,以资推持,在后方各省,则督促调整地方税务,划分国地收支,并酌量困难情形,分别加以协济。以言财务行政,则厉行会计独立制度,划分稽征与经收权限,调整战区财政机构,实行税务督察办法,改进人事管理,训练专门人才,均已进行无懈。以上各端,或以环境变化,未尽能如其所预期,而于战时财政上亦不无相当之效果。

关于第一期之金融设施:(一)为颁布安定金融办法,并于上海地方施行汇划制度,金融赖以安定。(二)加强银行之监督与联络,如制定中中交农四行内地联合贴放办法,由四行在各处分设贴放委员会,办理当地贴放事宜,俾农矿工商各业均得随地通融增进生产,并规定各区金融处理办法,因地制宜,以免敌人利用,而抵制其种种破坏之计。(三)收集金银,吸收外汇,以充实法币发行准备,维持法币信用,制定金类兑换法币办法,并分别函令四行设立收兑金银办事处,对于侨胞汇款便利事项,则督促中央中国两行积极办理。(四)颁布购买外汇请核规则,指定中央银行办理外汇请核事宜,并限制携带法币出口数目,以防止资金之流出,一面制定商人运货出口及售结外汇办法,以增进外汇之收入。(五)制定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设立农产工矿贸易三调整委员会,以扶助公私企业,或自营物资之收购储备销售,并委托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以保障战时物资运输之安全。以上种种措施,不仅稳定法币,使财政基础未曾动摇。且限制外汇,调整物资,吸收侨汇诸项,足以集中资金,亦裨益金融不少。而银行协助政府举募债款,以及借垫款项,尤为得力。故处此非常之局,以极少之税收,而能担负巨额之军费支拨,随时供应,无稍贻误。其他经济建设教育文化救济补助各款,亦均按时支付,而同时并收金融稳定之效,是财政金融相为表里之功用,业已昭然在人耳目矣。

P4-P5

序言

总序

章开沅

我对四川、对重庆常怀感恩之心,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从1937年冬到1946年夏前后将近9年的时间里,我在重庆江津国立九中学习5年,在铜梁201师603团当兵一年半,其间曾在川江木船上打工,最远到过今天四川的泸州,而启程与陆上栖息地则是重庆的朝天门码头。

回想在那国破家亡之际,是当地老百姓满腔热情接纳了我们这批流离失所的小难民,他们把最尊贵的宗祠建筑提供给我们作为校舍,他们从来没有与沦陷区学生争夺升学机会,并且把最优秀的教学骨干稳定在国立中学。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真挚的爱心!2006年暮春,我在57年后重访江津德感坝国立九中旧址,附近居民闻风聚集,纷纷前来看望我这个“安徽学生”(当年民间昵称),执手畅叙半个世纪以前往事情缘。我也是在川江的水、巴蜀的粮和四川、重庆老百姓大爱的哺育下长大的啊!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当然,这八九年更为重要的回忆是抗战,抗战是这个历史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抗战涵盖一切,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记得在重庆大轰炸最频繁的那些岁月,连许多餐馆都不失“川味幽默”,推出一道“炸弹汤”,即榨菜鸡蛋汤。……历史是记忆组成的,个人的记忆汇聚成为群体的记忆,群体的记忆汇聚成为民族的乃至人类的记忆。记忆不仅由文字语言承载,也保存于各种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之中。历史学者应该是文化遗产的守望者,但这绝非是历史学者单独承担的责任,而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对《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出版寄予厚望。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与华人)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自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政府主导的片面战争,由于反动统治者的软弱媚外,不敢也不能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每次都惨遭失败的结局。只有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由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长期内战的国共两大政党终于经由反复协商达成第二次合作,这才能够实现史无前例的全民抗战,既有正面战场的坚守严拒,又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英勇杀敌,经过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壮烈抗争,终于赢得近代中国第一次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完全同意《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评价:“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抗战,不仅是反抗日本侵华战争,而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方针的误导下,逐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经过甲午战争,日本首先占领中国的台湾省,随后又于1931年根据其既定国策,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野心勃勃地以“满蒙”为政治军事基地妄图灭亡中国,独霸亚洲,并且与德、意法西斯共同征服世界。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中最早在亚洲发起大规模侵略的战端,而中国则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及至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通过政变正式成为法西斯国家,两年以后更疯狂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日本已经与德、意法西斯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中国的全面抗战实际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并且曾经是亚洲主战场的唯一主力军。正如1938年7月中共中央《致西班牙人民电》所说:“我们与你们都是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前线上。”即使在“二战”全面爆发以后,反法西斯战争延展形成东西两大战场,中国依然是亚洲的主要战场,依然是长期有效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军之一,并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2002年夏天,我在巴黎凯旋门正好碰见“二战”老兵举行盛大游行庆祝法国光复。经过接待人员介绍,他们知道我也曾在1944年志愿从军,便热情邀请我与他们合影,因为大家都曾是反法西斯的战士。我虽感光荣,但却受之有愧,因为作为现役军人,未能决胜于疆场,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但是法国老兵非常尊重中国,这是由于他们曾经投降并且亡国,而中国则始终坚持英勇抗战,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最后胜利。尽管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毕竟分量与地位有所区别,我们千万不可低估自己的抗战。

重庆在抗战期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二战”全面爆发以后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因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历史地位。然而由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对于抗战期间重庆与大后方的历史研究长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至少是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当时完整的社会历史原貌。现在经由重庆学术界倡议,并且与全国各地学者密切合作,同时还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外国学者的关怀与支持,共同编辑出版《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堪称学术研究与图书出版的盛事壮举。我为此感到极大欣慰,并且期望有更多中外学者投入此项大型文化工程,以求无愧于当年的历史辉煌,也无愧于后世对于我们这代人的期盼。

在民族自卫战争期间,作为现役军人而未能亲赴战场,是我的终生遗憾,因此一直不好意思说曾经是抗战老兵。然而,我毕竟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仍愿追随众多中外才俊之士,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略尽绵薄并乐观其成。如果说当年守土有责未能如愿,而晚年却能躬逢抗战修史大成,岂非塞翁失马,未必非福?

2010年已经是抗战胜利65周年,我仍然难忘1945年8月15日山城狂欢之夜,数十万人涌上街头,那鞭炮焰火,那欢声笑语,还有许多人心头默诵的杜老夫子那首著名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以此为序。

庚寅盛暑于实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