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岛登陆战打响,盟军参战兵力达47.8万人,出动各种舰艇、登陆船只约3200艘,作战飞机4000余架。
北非战场一败涂地,墨索里尼为何又入侵希腊?“赫斯基”计划出台,海空控制权争夺激烈,最后的墨西拿海峡哪里还有希望?
“魔鬼的杰作”拯救墨索里尼,德军上演疯狂反击!安齐奥“屠宰场”再现一战堑壕战,诺曼底登陆如何成功?激战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迎来伟大胜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西里大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王志强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岛登陆战打响,盟军参战兵力达47.8万人,出动各种舰艇、登陆船只约3200艘,作战飞机4000余架。 北非战场一败涂地,墨索里尼为何又入侵希腊?“赫斯基”计划出台,海空控制权争夺激烈,最后的墨西拿海峡哪里还有希望? “魔鬼的杰作”拯救墨索里尼,德军上演疯狂反击!安齐奥“屠宰场”再现一战堑壕战,诺曼底登陆如何成功?激战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迎来伟大胜利!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国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目录 第一章 进军巴尔干 1.意大利正式参战 2.失败:从埃及到希腊 3.希特腊被迫介入 4.巴尔干的最后一役 第二章 兵指西西里 1.“赫斯基”计划出台 2.海空权的激烈争夺 3.盟军的指挥失误 4.最后的墨西拿海峡 第三章 意大利危机 1.墨索里尼下台 2.“魔鬼的杰作” 3.意大利退出战争 4.德军的疯狂反击 第四章 挺进罗马 1.处决齐亚诺 2.安齐奥的“屠宰场” 3.一战式的堑壕战 4.哥特防线的顽抗 第五章 曙光初现 1.意大利的解放 2.希腊的解放 3.南斯拉夫的解放 4.阿尔巴尼亚的解放 试读章节 1.意大利正式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欧洲,除了德国外还有个国家也在扩军备战,这就是意大利。意大利是第一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早就有建立新罗马帝国的野心。 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对巴尔干半岛诸国、多瑙河流域和地中海东部沿岸都有领土要求,妄图把整个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湖。在这些地区,意大利斗不过德国、英国和法国,无法取得进展,只好把扩张的方向改为非洲。 意大利第一个扩张的对象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位于红海南端,是意大利向非洲扩张的战略要地。 一旦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就能把意属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兰连成一片,并在英国的东非殖民地上插进一个楔子,占领英国通向东方的战略要地。自1934年起,意大利就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4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新的法令,规定每个18岁到55岁的意大利男子都要服兵役,所有国民都参加军事训练。意大利政府按照发动战争的需要,全面改造国民经济。政府在工业生产中强行卡特尔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格控制工业,快速增强国力。 然而,意大利资源奇缺,在34种必需的军事原料中只有8种能自己生产。70%-80%的煤,95%的石油,99%的棉花,都必须进口。军事原料的短缺严重限制着意大利的军备水平。因此,意大利加紧储备军事原料。 这时,德国开始充分利用英法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成功地挑拨意大利与英法盟友的关系,利用战争拉拢意大利。 起初,希特勒大力扶持奥地利纳粹党,利用他们在奥地利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的理想。 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法西斯暴徒闯进维也纳总理府,杀死了总理陶尔斐斯。一些法西斯暴徒攻下了广播电台,宣布奥地利驻意公使林特伦为总理。很快,这些叛乱分子被镇压了。 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出动的四个师到达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电报,承诺意大利将全力维护奥地利的独立。当时,意大利是欧洲惟一敢向德国动武的国家,因为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德国。 得知意大利出兵了,希特勒连忙否认德国与奥地利叛乱分子有任何关系,暂时夹起了尾巴。此后的一段时期,希特勒多次主张与奥地利和平友好。与此同时,德国正在大肆扩军备战。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两国谴责意大利,但国际联盟无法制裁意大利。1936年2月,意大利军队靠狂轰滥炸和施放毒气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 看到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能够逃脱惩罚,希特勒认为,德军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也不会招致太大的麻烦。再加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6年1月6日声明美国今后对欧洲事务持中立态度。希特勒于是对部下说:“这些年来的国际政治气候,再没有比现在更有利于德国的了。” 希特勒接着说,应该尽早解决莱茵兰问题,否则意大利一旦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英国就更不愿意在莱茵兰问题上妥协了。同时为了减少占领的危险性,在进军当天应该向英法意三国提出几项和平与互不侵犯的建议。 1936年2月22日,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向希特勒保证,如果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意大利不会反对。至此,意大利与英法盟友关系全面瓦解,通往莱茵兰非军事区的道路向德军开通了。 2月27日,法国国会批准了《法苏互助条约》。3月1日,希特勒认为时机已到,决心出兵进驻莱茵兰。3月2日,他下达了进驻莱茵兰的正式命令。 3月19日,国联通过决议,谴责德国重占莱茵兰,破坏了《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英法比宣布,在签署新协定前,当德国发动侵略时,相互保证领土完整。但是,只要看一看英国对莱茵兰事件的态度,就会知道这些“保证”只是说说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欧本来又弱又分裂,经过波兰帝国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和马其顿的恐怖主义,东欧进一步分裂,这为德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法国本来为应付德国的扩张在东欧设计了法国联盟体系(小协约国),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外交攻势使得欧洲局势动荡起来,这场攻势迫使苏联代替波兰抗衡德国。波兰发现自己突然被苏联和德国包围了,开始百般讨好德国。罗马尼亚解除了来自苏联的压力,南斯拉夫解除了来自意大利的压力,法国联盟体系瓦解了。最后,意大利追随德国,东欧与西欧被德国隔绝了。 看到德国越来越强大,英法两国政府软弱无能,奥地利不得不向德国妥协。1936年7月11日,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与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冯·帕彭签订了秘密协定和一份公报。在公报中,德国宣布承认奥地利的全部主权;两国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纳粹党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德意志国家。 秘密协定要求奥地利根据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大赦,释放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纳粹党成员进入内阁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同时也打消了意大利政府的疑虑。 1936年8月,英法美三国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中立政策。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战争中消耗很大,在西班牙内战中投入更大,由于西班牙共和国的坚强抵抗,意大利深深陷入西班牙内战,这样就没有能力阻止德国合并奥地利。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