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不稳定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本源,透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反复爆发的来龙去脉。
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它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金融不稳定论”的主要思想,试图阐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如此容易波动,以及显而易见的不稳定性在经济中如何存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美)海曼·P.明斯基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探究金融不稳定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本源,透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反复爆发的来龙去脉。 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它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金融不稳定论”的主要思想,试图阐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如此容易波动,以及显而易见的不稳定性在经济中如何存在。 内容推荐 经济学家们将此次金融危机定位为二战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它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对于危机的成因,人们多将矛头指向诸如华尔街的鼓噪、格林斯潘长期积极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对此早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精准的预测。 明斯基是一位非主流经济学家,他早年研读过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对当今的经济秩序秉持批判态度。在本书中,他对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刻画,深入分析了经济泡沫发生的一般模型,经济泡沫由开始到最后爆破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displacement(正向冲击)、boom(乐观的繁荣)、euphoria(非理性疯狂)、profit-taking(获利抛售)及panic(大恐慌)。 目录 第Ⅰ部分 概 论 第1章 经济进程、行为和政策 第Ⅱ部分 经济危机回顾 第2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大政府的影响 1973—1975年的经济衰退年表 1974—1975年的经济事件 大政府的影响 收入和就业效应 大政府对现金流的影响 解读资产负债表 第3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最终贷款人干预的影响 最终贷款人操作的本质 详述融资关系 最终贷款人功能 银行业惯例 最终贷款人概念 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1973—1975年的银行破产:作为最终贷款人的“中央银行”机制 使用的技术 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破产 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和作为最终贷款人的巨型商业银行 1974—1975年的典型情况 天还没有塌 第4章 战后金融不稳定的出现 题外话:一些组织原则 银行头寸融资工具的演变 战后时期的部门数据 1966年的信用危机 1970年的流动性不足 危机的教训 第Ⅲ部分 经 济 理 论 第5章 理论透视 理论的重要性 当前的主流理论:前凯恩斯主义的衣钵 连贯性和政策 新古典综合理论的根源:价格作为决策依据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以前凯恩斯理论为基础 货币数量论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总结 第6章 当代主流理论:后凯恩斯综合理论 凯恩斯理论的演变 劳动力市场:决定总需求还是由总需求决定 汉森-克莱因理论:初级教科书中的凯恩斯理论、计量经济学预测和政策模拟 希克斯的观点 帕丁根的改革:劳动市场决定论的胜出 第7章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格和利润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最简单的案例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考虑政府因素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考虑对外贸易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来自利润的消费和来自工资的储蓄 利润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意义 供给价格 税收和政府支出 企业支出的融资 资本密集度、多元化市场和多样化产品 结论 第8章 投资和融资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两套价格体系和金融 与帕丁根方法的决裂 准租金和资本资产价格 投资 第9章 融资承诺与不稳定性 现金流的分类 运营现金流和债务 对冲性融资、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 各种融资类型的权重 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 结论 第Ⅳ部分 制度动力学 第10章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银行业 银行业的业务 银行的利润等式:杠杆、资产收入、债务成本 银行的利润等式:作为成本的准备金和融资业务的演化 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利润等式 融资供给对融资需求作出的反应 银行业是一种内生的不稳定因素: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 第11章 通货膨胀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 工资的融资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发动机 加价的构成 工会和通货膨胀 作为福音和祸水的大政府 通货膨胀的控制 第Ⅴ部分 政 策 第12章 政策简述 议程的重要性 可采用的方法 第13章 改革议程 大政府 就业战略 金融改革 产业政策:大公司主导情况下的其他选择 结论 附录A 融资体系 对冲性融资 投机性融资 庞氏融资 附录B 消费价格和实际工资 索 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