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跟随兔子的笔尖和镜头,从城镇古堡到乡间村庄从欢腾的节日到历史的遗迹,由朝霞至黄昏,从自然到人文,一同游历英伦,一路天马行空。
文字很真诚,不做作,不小资,不掩饰脾气中的调侃与莽撞。
写的是大不列颠的所见所闻,信手拈来,却很符合这片土地的气质——慵懒,丰富而新鲜。
兔子在文中倾注了自己的人文关怀或哲理阐释,她对历史文化的探询,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耐人寻味的评说,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甚至让人掩卷遐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伦晓风(兔子游学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闰旻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让我们跟随兔子的笔尖和镜头,从城镇古堡到乡间村庄从欢腾的节日到历史的遗迹,由朝霞至黄昏,从自然到人文,一同游历英伦,一路天马行空。 文字很真诚,不做作,不小资,不掩饰脾气中的调侃与莽撞。 写的是大不列颠的所见所闻,信手拈来,却很符合这片土地的气质——慵懒,丰富而新鲜。 兔子在文中倾注了自己的人文关怀或哲理阐释,她对历史文化的探询,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耐人寻味的评说,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甚至让人掩卷遐思。 内容推荐 八月英伦,煦而微凉,午后雨过,夏花犹绽。 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活跃的思维,记述了她那与众不同的游学经历,一次美好而甜蜜的异国之行。 目录 Chapter Ⅰ 旅行概况 1.时间安排及行程 2.出游信息及交通 3.英国概况及特点 Chapter Ⅱ 完全攻略 1.大型城市娱乐观光 2.小镇信步休闲对策 3.完美领略自然风情 4.体验别样异国节庆 5.营造饮食浪漫情怀 Chapter Ⅲ 整理回味 1.建筑风格与英国的王朝更替 2.地理环境与英国的人文特点 3.感受教堂带来的时代震撼 4.想象城堡昔日的战火硝烟 5.体验“行宫”营造的安逸奢华 6.聆听天籁般的神圣与和谐 Chapter Ⅳ 满载而归 1.伦敦购物之牛津街 2.瞄准目标各地淘宝 3.漫无目的寄予邂逅 4.源于物质高于物质 后记 试读章节 北部——城市的海 在爱丁堡是不会看到“宽阔”的大海的。那里,是城市的海。 作为首府,爱丁堡在整体的气势上要胜过那另外三个地方。城市的车水马龙带给你的是海的欢呼雀跃,少了些安静祥和之美,活泼嬉闹也是海的一面。 城市的海。整个海岸线都是被城市中的建筑“包围”的,你会觉得这里的海好像很小。高楼自然是不会少的,简直有争宠的势头,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建筑日益增多,这里的海也跟着改变性格。虽说爱丁堡是很有自然情调的城市,但是从欣赏大海的角度来说,它就是最有现代化气息的地点。 城市的海。被我们人类训练得很乐于为人类服务。这里显然一派繁忙景象,不知道每天要有多少的鱼呀虾呀什么的从这里上岸,最后落到我们的盘子里。海产品的丰富是爱丁堡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或者我甚至认为,没有海,这里的人简直就不能活,没的吃了该。 城市的海。无论它有怎样活泼的一面,它还是深沉的。爱丁堡的发展是离不开海的,任凭我们人类怎么折腾,大海就是那么默默地支持我们。现在固然是看不到的,但是我觉得在那些过去的时日里,污染应该是相当严重的。不过人家海就是“胸襟博大”,忍了,现在依然支持着人类的种种活动。没有什么能媲美了吧,我觉得。 中部——贸易的海 在利物浦,海是以“港湾”的身份出现的。那里,是贸易的海。 作为港口城市,利物浦在贸易上绝对是无敌的,当年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遗迹随处可见,都是沿海而建的。如今留下的是多种多样的帆船,停靠在岸边,向你诉说着当年港口的繁荣景象。这里的海是平静的。繁忙的贸易让人们忽视了海的浪潮。 贸易的海。著名的阿尔伯特码头现在已经“荒废”了,但是当年的物品还都保留着。以前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码头的,所以像这里这样有代表性的就更让我兴奋了。这里的海是平静的,就好像是一位老者,经历了当年的征战沧桑之后,安详地看着现在的人们进行又一轮的自由贸易,不过它已经“功成名就”了。 贸易的海。在离码头远一点的地方,是正在改建的沿海漫步通道。利物浦在今年正迎来绝好的发展机遇,很多的商贸会议、谈判都在这里上演,城市面貌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里的海平静地迎接着所有的变化,看着利物浦在全新的贸易竞争中,整装出发,把欧洲的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贸易的海。平静,但是时刻带给利物浦人发展的动力。不论当年维多利亚时代是辉煌还是“故国不堪回首”,它都已经过去了。就像海水一样,不会在你眼前有丝毫的停歇,“纵然留恋,依旧要走”。正是有着这样的老者,利物浦人在稳步发展着,没有丝毫的张扬,奢华是一个绝对用不到的形容词。海,是那种有思想的平静。 西部——休闲的海 在卡迪夫,海是和那里的人们一起享受的。那里,是休闲的海。 作为新兴的休闲胜地,卡迪夫湾(Gardiff Bay)的轻松是让人透彻心扉的。卡迪夫湾在市中心的南面,沿比特街走到底就是,路标很明显,而且空气中咸成的味道越来越浓。以前这里是威尔士的码头集散地,从南部矿厂运来的煤炭都集中到这里,现在呢,已经改造成了新的文化休闲中心了。这里最有名的是威尔士千禧中心(Wales Millennium Centre),整个广场最显眼的地方,是最“庞大”的一座建筑。在傍晚的时候它的功用体现得最为明显,它的内部是新建的威尔士剧院的表演大厅,旁边设有情调咖啡馆,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但是又没有丝毫的浮躁。 休闲的海。不知道是威尔士人的性格影响了海呢,还是海的性格造就了有个性的威尔士人,我更支持后一种观点。这里的人们好像每天都在“过周末”一样,每天都有精彩的娱乐节目上映,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前来观看,还兴致颇高。整个广场在傍晚就灯火阑珊了,小孩子们就都出来在他们有海有天的世界里嬉闹,大人们就在咖啡的陪伴下谈论一天的苦乐酸甜。那样的轻松休闲,让我白天累到死都值。 P75-79 序言 注定是繁忙的一天,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说到繁忙,繁忙是中国人的主旋律,切莫论及为事业奋斗的一族,单是学生一族。 ——浩如烟海的必修课、五花八门的考级、社团、人际、日常的琐事,感觉处在一个巨大的、琐事的漩涡里,不能自拔。因此,我们的古人和现在的我们都在感叹人生的苦短,命运的多舛。我们身上太多的是忙累。包袱与浮躁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标签。 当去年从作者的手上拿到这篇充满异域风情游记的电子版,迫不及待地跑到我所能触及的最近的电脑打开来看。读着游记,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悠闲的多佛尔,庄严肃穆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奇幻莫测的尼斯湖。作者用带着历史的深沉积淀而又不乏俏皮的调侃、满满的都是悠闲而又不少自我反思的笔触向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浩瀚奇幻的王国,这就是大不列颠群岛的英吉利王国。在游记里,美丽奇幻的岛国似乎触手可及,描写细致且惟妙惟肖。 我最喜欢说的还是她的悠闲。因为悠闲之于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曾几何时,心目中的英国人很慵懒,他们喜欢享受自己眼前的生活,止步于既得的功绩,从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到日不落的殖民帝国。读完游记,昔日对英伦的偏见抛之脑后。慵懒也是一门艺术,奋斗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慵懒的悠闲是他们的存在。有时候我也在想,奋斗的终极目标难道不是可以置身于慵懒的悠闲,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吗? “这里的生活节奏就是这样的,很慢很慢的,但是,很现代,很有活力,很summer”。这是作者对坎特伯雷的概括,一种很小资的描述,也是用一种悠闲的笔触来描述悠闲。这句话是我读完游记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像是一句很经典的歌词,不仅可以引起心中潜伏已久的共鸣,还可以在闲下来的时候不断哼唱。我想,作者所谓的“很现代”,不会是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代,而是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一种丰衣足食不问明天的坦荡荡。而至于很summer,是不是有很阳光、很亮丽、很斑斓的意蕴呢?我想这个需要我们读完游记去耐心地品味了。 当然,除了读到我所追慕的悠闲和慵懒,还有很多受益匪浅的东西。 先说历史,我想作者是怀抱着英吉利的历史去游览英国的,在这篇游记中,作者试图向我们展现一个立体化的大英帝国,而不是单纯的停滞画面。对于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国家来说。即便它的每一个单纯的名字都会向我们勾勒出一副长长的历史画卷。坎特伯雷、爱丁堡、牛津、多佛尔、威尔士、苏格兰……当这些名字在我的眼前跳动的时候,已经意义非凡了,再加上作者独辟蹊径的视角,入木三分的刻画,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作者用心去搭建的一个历史博物馆。 自然,更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着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岛国的风貌,在这里,有着说风就是风说雨便来雨的神幻天气,怪兽出没的湖泊,鲜花灿烂到叹为观止的寂寥草原,劲风吹拂的岛屿。当然,还有作者亲近过的那四个海——北部爱丁堡城市的海、中部利物浦贸易的海、西部卡迪夫休闲的海、东部多佛尔自然的海,最喜欢的是作者用四种心情来勾画四个风格各异的海,字里行间流露着异域的情怀,读起来恰恰是在满足我这个没有走出过华北平原的入的猎奇欲。 生活,迥异于我们的生活方式。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而慵懒的英国人却坚持在享受着美妙的茶歇,这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当说到公交车上又当售票员又当导游的司机时,作者提到了在北京的公交车上既有自动售票机又有售票员,不失时机地调侃了一番。中国人总是出现在工作岗位上,而英国人却总出现在度假的海轮上,即使在工作,很给人一种以一当十的感觉。 感谢我们的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了我们放松身心去领略异域风情的机会,也让我享受到了一段丰富的“茶歇”时间。 时隔一年,在秋风秋雨秋意浓的时候,从电话里得知了游记要正式在出版社付梓的消息,心中先是兴奋,在钦佩作者的执着和文采的同时,更多的是厚厚的惊叹。此时路旁正放着爱乐团的《死而无撼》,大学做成一件事,一生成就一件事,便可以死而无撼!而又能有多少人可以死而无撼呢!? 去年也是金黄时节,我们的作者收获了一份厚厚的游记初稿,后又小规模不带书号地印刷。这对于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写几十万字的游记,是很了不起的伟业。在忙忙碌碌的大三,我所以为的是,游记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巅峰,甚至是告一段落,此事便在心中尘封。 人常说,生存不是生活,但我们却把365天过成了一天,日重一日地重复着碌碌无为。在大学生活将要告一段落的时候,又有几人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在大学里生活,而不是生存?我是在享受多姿多彩的日子,而不是在重复的日子里蹉跎?倘若老之将至,闲暇时念想起自己的大学生,也许没有任何别致的回忆。 我们的榜样——游记的作者,做到了。她没有重复千千万万大学生走过的路,而是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标签。也许,在她的耄耋之年翻看这本游记时,她会觉得她的大学是有形的,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引以为豪的。 我想,除了分享她的喜悦,享受她的游记,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生活,让自己死而无憾。 盖森(班长) 后记 写游记的初衷,只是为了总结一下假期的生活。打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20世纪电脑诞生以来,就经常的在这项最伟大的发明前面承受辐射……写起来不免有些自言自语的成分在,同志们谅解啦。 后来是答应了同去交流的好朋友,团里除我外大家都是“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就都按照学校的行程安排来行动。我就说,会把我见到的好玩的新鲜的事情记录下来,让你们的心灵去旅行好了。正因为此,这里就没有介绍集体活动的游览地点:包括有伦敦国会、剑桥大学、莎士比亚故居。现在觉得挺好笑的,写了很多牛津的东西,剑桥却一点都没有提及,就跟我多“鄙视”人家似的……没啦没啦,怎么敢呐,而且我可是很喜欢那里的呢,照了很多的相片,还把所有学院基本都转了个遍,连明示有private的地方我居然都硬着脸皮闯进去了……嗯嗯嗯,这是不对的。以上集体活动的内容,就留在记忆里等聚会的时候谈笑风生吧,享受分享的快乐。 我邀请了刘智慧老师为我的游记写评论,居然没有秉承客观的传统,评价好得简直就是在说另一个人……看过之后估计大家不免“愤愤”,这个,只要不来打我就好。这里表达一下我对智慧姐姐的感激之情,没有刘老师的教诲,可能我的大学会在混沌中走过,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 另外评论的两位,一位是随我一起去交流的赵文婷师姐,经常照顾我,也帮我打点了很多的事情,算是在行程中最了解我的人啦。另一位是我大学生活中起“照明”作用的吴琼师姐,留在北京想念我来的,心有灵犀不点则通。希望她们的评价能使得更多的同志们喜欢我的游记吧,嘿嘿。 谢谢所有我应当感谢的人,呵呵,大家都有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