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视野宏大,通过中西现代观念差异的比较研究,总结出不同于史学界公认的另一种划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思想史分期方案。此外,通过数据库的应用,突破了过往思想史研究以代表人物或著作为分析依据的局限,开启以例句为中心的观念史研究新方法,使研究结果变为可以验证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前辈王尔敏先生称这一研究方法是“当今哲学界的统计学派”。
本书根据讨论的十大基本观念,整理出十余万字近一百个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意义演变词表。可以说,本书既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政治哲学的重要研究著述,也是十分有用的参考工具书。
《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汇集了金观涛、刘青峰十年来在一系列大型研究计划支持下完成的主要研究论文。作者建立并利用含一亿两千万字文献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以关键词如「权利」、「个人」、「公理」、「民主」、「社会」、「科学」、「经济」、「革命」等政治术语的统计分析为基本素材,各辅以相关的统计图表,探讨它们对应的西方现代政治观念在中国的引进、演变以及定型过程。不了解这些重要政治观念,就无法理解支配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政治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的建构和变迁方式。
致谢
导论:为什么从思想史转向观念史?
上篇:理论探索
一 “天理”、“公理”和“真理”——中国文化合理性论证以及正当性标准的思想史研究
二 试论儒学式公共空间——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思想史研究
中篇:观念变迁和术语
三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起源和演变
四 中国个人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形态初探
五 从“群”到“社会”、“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公共领域变迁的思想史研究
六 从“天下”、“万国”到“世界”——兼谈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
七 从“共和”到“民主”——中国对西方现代政治观念的选择性吸收和重构
八 从“富强”、“经世”到“经济”——社会组织原则变化的思想史研究
九 从“格物致知”到“科学”、“生产力”——知识体系和文化关系的思想史研究
十 革命观念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
下篇:方法论
十一 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重大事件与观念变迁互动之研究
十二 “科举”和“科学”——重大社会事件和观念转化的案例研究
十三 历史的真实性——试论数据库新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附录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文献目录
附录二 百个现代政治术语词意汇编
附录三 有关统计分析的讨论
附录四 导论及各篇文章的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