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大师范本,再塑国民素质。
本书分为华工学校讲义、中学修身教科书、国民修养散论这三个部分,介绍了合群、舍己为群、修己、家族、美育与人生、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义务与权利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的修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蔡元培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重读大师范本,再塑国民素质。 本书分为华工学校讲义、中学修身教科书、国民修养散论这三个部分,介绍了合群、舍己为群、修己、家族、美育与人生、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义务与权利等内容。 内容推荐 凡是我们共同享受的利益,就有共同爱护的责任。 假使群体发生危险,而群体中没有一个人敢于出来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去全力保护群体,那么,这个群体势必将灭亡。 我们的所作所为,既然以真理为准则,当然不,怕 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芨美术教育。 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 目录 一、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 合群 舍己为群 注意公众卫生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尽力于公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己重而责人轻 勿畏强而侮弱 爱护弱者 爱物 戒失信 戒狎侮 戒谤毁 戒骂詈 文明与奢侈 理信与迷信 循理与畏威 坚忍与顽固 自由与放纵 镇定与冷淡 热心与野心 英锐与浮躁 果敢与卤莽 精细与多疑 尚洁与太洁 互助与依赖 爱情与淫欲 方正与拘泥 谨慎与畏葸 有恒与保守 智育十篇 文字 图画 音乐 戏剧 诗歌 历史 地理 建筑 雕刻 装饰 二、中学修身教科书 上篇·第一章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上篇·第二章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兄弟姊妹 第六节族戚及主仆 上篇·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上篇·第四章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上篇·第五章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下篇·第一章 绪论 下篇·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下篇·第三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说 第四节 实现说 下篇·第四章 本务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下篇·第五章 德论 第一节 德之本质 第二节 德之种类 第三节 修德 下篇·第六章 结论 三、国民修养散论 美育与人生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义务与权利 科学之修养 思想自由 劳工神圣 在育德学校演说之述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世界观与人生观 孔子之精神生活 读书与救国——在杭州之江大学演说词 关于读经问题 美育实施的方法 对于师范生的希望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文明之消化 我的新生活观 《国民杂志》序 试读章节 一、古人多持“神造动物以供人用”之说。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蟮肤,虎狼食肉,岂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鲍氏之言进矣。自有生物进化学,而知人为各种动物之进化者,彼此出于同祖,不过族属较疏耳。 二、古人又持“动物唯有知觉,人类独有灵魂”之说。自生理学进步,而知所谓灵魂者,不外意识之总体。又自动物心理学进步,而能言之狗,知算之马,次第发现,亦知动物意识,固亦犹人,特程度较低而已。 三、古人助力之具,唯赖动物;竭其力而犹以为未足,则恒以鞭策叱咤临之,故爱物之心,常为利己心所抑沮。自机械繁兴,转运工业,耕耘之工,向之利用动物者,渐以机械代之。则虐使动物之举,为之渐减。 四、古人食肉为养生之主要。自卫生发见肉食之害,不特为微生虫之传导,且其强死之时,发生一种毒性,有妨于食之者。于是蔬食主义渐行,而屠兽之场可望其日渐淘汰矣。 方今爱护动物之会,流行渐广,而屠猎之举,一时未能绝迹;然授之以渐,必有足以完爱物之量者。昔晋翟庄耕而后食,唯以弋钓为事,及长不复猎。或问:“渔猎同是害生之事,先生只去其一,何哉?”庄曰:“猎是我,钓是物,未能顿尽,故先节其甚者。”晚节亦不复钓。全世界爱物心之普及,亦必如翟庄之渐进,无可疑也。 [译文] 孟子曾经说过:“对亲人亲近就会对百姓仁爱,对百姓仁爱就会爱惜万物。”人们如果有亲近和仁爱的善心,就会由此将善心推及万物。所以说:“君子面对家禽和野兽,看到它们活蹦乱跳的,就不忍心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孟孙打猎时,猎获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用车拉回去。小鹿的母亲一直随车跟着,秦西巴不忍心,把小鹿放回母亲身边。孟孙得知后大为愤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三个月,孟孙又把秦西巴召回,请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他对人说:“他连小鹿都不忍心加害,又怎么会加害于小孩孩呢?”这足以说明爱人之心与爱物之心是相通的,古人早已公认了。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进步,能够引导人们养成爱护万物习惯的观点和方法也更多了。大体如下: 一、古人多持有“神创造动物供人享用”的观点。齐国田氏在庭院中祭祖,食客有一千人。来的食客中有献鱼和大雁的。田氏看到鱼雁后,感叹道:“上天对人类太好了!生长出五谷和鱼乌供他们享用。”宾客们都大声地附和他。鲍氏的儿子,十二岁,坐在次席上,上前说道:“事情并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一起生长,只是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贵贱之分,只是以大小和智力等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之间取另外的种类为自己的所食之物,而不是为对方而生存。人类取自己可以吃的东西而食,哪里是上天对人类的赐予?况且蚊子刺入人的皮肤吸血,虎狼吃肉,难道是上天为蚊子的生存而创造人,为虎狼的生存而创造肉?,,姓鲍的这个小孩说的话够先进的。自从生物进化的学说诞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都是由别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彼此同属于一个祖先,只不过各自的种类关系比较疏远罢了。 二、古人又持有“动物只有知觉,只有人类才有灵魂”的观点。随着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知道了所谓的灵魂,不过是思想意识的总和。后来随着动物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又先后发现了能说话的狗、会算数的马,于是我们又知道动物的意识,本来就和人类一样,只不过与人类相比程度较低而已。 三、古代替人助力的工具,只是依赖动物;在耗尽动物的力气后却还嫌其没有用尽全力,于是驱使的人便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并呵斥它们,这样爱物之心就常被利己之心所抑制。自从机器制造业繁盛以来,运输和耕作这些长期以来利用动物的工作,逐渐被先进的机器所替代。于是虐待使用动物的行为就渐渐地减少了。P018-0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