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家族中,神话是一位年岁最长、阅历最丰、经历最为神奇的老爷爷。他好似一座宝山,对每一位好奇的探险者都慷慨地袒露胸怀。人类学家读神话,可以得到一大堆有关先民起源的学问;神学家读神话,可以总结出井然有序的造物脉络。而我们呢,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有人会说:“黄帝和蚩尤之战真过瘾!”这份击节赞叹、这份掩卷感慨,正是我们探寻神话宝山满载而归的收获。
本书精选出我国流传至今的二十余个最经典的神话故事,参考了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2006年版)》等资料,试图让小读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大致谱系。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孩子历来是神话故事最热心、最忠实的听众,神话那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和反映出的积极进取精神,对孩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本书精选出我国流传至今的二十余个最经典的神话故事,参考了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2006年版)》等资料,试图让小读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大致谱系。对于有多个版本流传的神话故事,我们采取了为更多群众所熟知的版本;关于故事情节,则尽量保留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彩情节。
女娲创造了人类以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问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灾难——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一场恶战。这场大战直弄得天塌地陷,人类几乎遭到了灭绝的边缘。
事情是这样的:水神共工是一个喜怒无常而且非常霸道的天神,他总想成为天地问最高的主宰,独霸世界。水神共工的死对头是火神祝融,他似乎也有着同样的野心,而且性情暴烈,残酷无情。
共工和祝融真是水火不容,他们一相遇,便动起武来。
共工有两个臣子,一个叫相柳,一个叫浮游。相柳的样子非常凶恶,长得人面蛇身,浑身青色,有九个脑袋,性情十分残暴和贪婪。浮游是个四处游荡的无赖儿,到处逞凶讹诈。共工还有一个儿子,也是个野心勃勃、无恶不作的家伙。平时,他们三个就是共工的帮凶,这次与祝融大战,肯定少不了他们。
这天,共工为了进攻祝融,伙同相柳、浮游和他的儿子一同赶来。他们在海面上兴风鼓浪,耀武扬威地向岸上的祝融攻击。祝融也不是好惹的。他见对方人多势众,便暗施巧计,假装敌不住准备退却,把共工一伙引上岸来,然后突然口吐浓烟烈火,把他们团团围住,猛打猛杀起来。
结果,共工损兵折将,无力再战,只得败退下来。相柳逃到昆仑山北,躲藏起来,后来被大禹所杀,其血流经之地,寸草不生,五谷不长。浮游被烧焦了皮肤,浑身是伤,他竭尽全力冲出包围,忍痛逃到淮水,但因伤势太重还是死了,后来成为怨灵,战国时晋平公还见过。共工的儿子兵败之后,一气之下自杀了。
共工一路向西北逃去。当他逃到不周山时,只见前面一座巍峨的高山挡住了去路。原本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共工这次败得这么惨,这让他感到无法忍受,他又羞又恼,便发起狂来,怒气冲冲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要紧,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共工竟然把不周山拦腰撞断了!原来天是由四根巨大的石柱撑住的,不周山就是其中的一根,所以天才不会塌下来。
如今西北角的撑天柱一折,半边天倾塌下来,天上露出了一个大窟窿,把东南角的地维(系着天地的大绳子)也给绷断了。因此天就往西北方倾斜,日月星辰都往那里移动;地向东南方下陷,所以地上的江河总是向东南方流去——形成了中国大地西高东低的地势。
这样大的震动把地面震得满是横一道竖一道的大深坑,地心里涌出了火焰,使山林燃起熊熊烈火;江河湖海的水也被震荡得冲上岸来,顿时波浪滔天,汪洋一片。野兽被赶出了山林,到处逃窜,残害人类。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啊!那时的世界,简直像传说中的地狱一样。
天神女娲——这位人类的创造者、慈爱的母亲,她看到这种情景,痛心极了。为了拯救人类,她决心把天地重新修补起来,好让她的子孙们能够生存下去。
女娲站在大地中央,环视了一下四周,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把天地重新修补起来呢?忽然,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于是她在山上拣选了许多五色石,把它们堆在一起,又借来太阳神火,用了九天九夜,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把天上的窟窿修补好。
天补好了,可是缺少柱子,要是它再塌下来怎么办呢?于是,女娲找来一只巨龟,斩下它的四足当做四根柱子,支撑住了天空。女娲又把大量的芦苇烧成灰,把洪水流经的沟壑堵塞填平。
当时猛兽、大鸟到处吃人为害,尤其是冀州平原上的最为厉害。女娲便把冀州平原上为害已久的黑龙首先杀掉,这样群兽都害怕起来,相继逃入深山中,不敢再到处肆虐百姓了。
经过了这场劫难,人类又开始在大地上生生不息地劳作、生活。因为有了日月星辰的运行,大地上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和昼夜的交替;因为江河里的水不断东流,才灌溉了两岸的大片土地,使草木茂盛、五谷丰登。
总之,天地间又恢复了平静,人类从此获得了新生。大地上更加欣欣向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P6-10
神话是人类对世界最初的认知,体现出超凡的想象力和朴素的智慧,也是文学的母体形态,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
神话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最初是以一种口头文学的形式在古代先民中流传,一些原始神话早在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就产生了。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祗神话和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最初的人类还没有把自己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分开,他们无法解释自然界里发生的各种奇怪的现象,例如:为什么会有人类和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雨雷电的产生、火的由来……于是,他们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图对这些现象给出解释。当时的人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灵的,于是把这些有魂灵的东西当做神来崇拜,并创造出了神话。
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样绚丽多彩。《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孩子历来是神话故事最热心、最忠实的听众,神话那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和反映出的积极进取精神,对孩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本书精选出我国流传至今的二十余个最经典的神话故事,参考了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2006年版)》等资料,试图让小读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大致谱系。对于有多个版本流传的神话故事,我们采取了为更多群众所熟知的版本;关于故事情节,则尽量保留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彩情节。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希望少年朋友能通过本书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编者
2010年4月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德)卡尔·马克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