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日娜,成功饰演几十部影视剧上百个角色,无论《牛玉琴的树》中纯真开朗的牛玉琴、《大染坊》中聪明果敢的周采芹、《错爱一生》中善良艰辛的凤姑,还是《母亲是条河》中辛勤朴实的周翠、《笑着活下去》中柔弱悲观的吴婶、《闯关东》中执著刚毅的文他娘……萨日娜凭借刻苦钻研和踏实敬业的韧劲儿,将每个角色诠释得深切本真又不失自身性格特色,逐渐获得国内“母亲专业户”掌门人之美誉。
本书从由《闯关东》引发的诸多情怀、女儿·丈夫·家、成长的幸福与烦恼、毕业6年没戏拍、第一部重头戏《牛玉琴的树》、影视剧里的“母亲”专业户、一样的母亲不一样的突破等不同视角,为人们展现了当今中国极具爆发力的实力派影视明星的生辰轨迹和魅力人生。
萨日娜,一个优秀的蒙古族演员,自出道以来,成功饰演过几十部影视剧、上百个角色,演技在干锤百炼中日益炉火纯青。无论早期《牛玉琴的树》中纯真开朗的牛玉琴、《大染坊》中聪明果敢的周采芹、《错爱一生》中善良艰辛的凤姑,还是《母亲是条河》中辛勤朴实的周翠、《笑着活下去》中柔弱悲观的吴婶……尤其在《闯关东》中将慈祥不失严厉、朴实不失彪悍的“文他娘”刻画的入木三分,而一举摘得第27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殊荣。萨日娜凭借刻苦钻研和踏实敬业的韧劲儿,将每个角色诠释得深切本真又不失自身性格特色,逐渐获得国内“母亲专业户”掌门人之美誉。
本书从由《闯关东》引发的诸多情怀、女儿·丈夫·家、成长的幸福与烦恼、毕业6年没戏拍、第一部重头戏《牛玉琴的树》、影视剧里的“母亲”专业户、一样的母亲不一样的突破等不同视角,为人们展现了当今中国极具爆发力的实力派影视明星的生辰轨迹和魅力人生。
戏中,“文他娘”对三个孩子的性格是这样解读的:老大老实巴交,心眼比较小,但是家里很多事情又都要由老大来作主;老二特别有个性,也最像自己的丈夫,因此母亲最喜欢他;老三聪明机灵,识文断字,母亲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老三身上,因为他最小,因此对老三就会给予更多的疼爱。基于这样的理解,她用剧中人物的思想去思想,用其行动去行动,把“娘”这个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
戏外,萨日娜眼中的三个“儿子”也是各有特点:老大刘向京是开心果,走到哪儿逗到哪儿;老二朱亚文外表硬朗内心温柔,戏里面响当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生活中却最会撒娇;老三齐奎是不言不语内秀型的。
尽管他们比萨日娜小不了多少,但从拍戏到生活中,他们叫“娘”从来不改口,“老师”从来不叫,“姐”更是不敢叫。唯独亚文犯过一回“忌”。
扮演老二朱传武的朱亚文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2级本科生,来自江苏盐城的他既有南方人的柔,也有北方人的刚。外表俊朗帅气的他骨子里还有些小小的调皮顽劣,但一旦进入角色,就显出格外的勤奋敬业。
萨日娜第一次见到亚文是在剧组的化妆间,他说“萨老师好”,开朗的萨曰娜就逗他:“叫什么?”“萨老师。”“叫娘。”聪明调皮的亚文想了想,说:“给改口钱吗?”一下子,就拉近了母子之间的感情。
亚文小名叫“朱思想”,和名字一样,他在剧组里也是特别有思想的一个人。尽管刚毕业不久,但他对角色的深入挖掘和潜心塑造不输给老演员。为了将角色演绎传神,他经常深夜和扮演老三的齐奎一起,商量着自己动手改剧本。
正是因为老二的勤奋,萨日娜对他格外关照。她觉得这孩子刚毕业就如此敬业,难能可贵,而且《闯关东》如此优秀的作品对他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心如草原般宽阔的萨日娜把自己在表演上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说出来,手把手地给予指导,不时地给予鼓励。
生活上,爱撒娇的亚文也受到萨日娜真心诚意的关照。有一次在现场,她发现亚文嘴里含着一块棒棒糖,就说:“你怎么跟我女儿似的,这么大了还吃棒棒糖?”亚文像个孩子似地说:“我就喜欢吃。”萨日娜后来上街就给他买了一罐棒棒糖,够亚文吃两个月的。
在黑河拍戏特别冷,9月份就不得不穿上羽绒服、棉大衣。这对于南方人亚文来说算得上是个不小的考验。尽管顽皮的他有机会“在雪地上撒点野”了,但“娘”打心眼里心疼孩子。最后一个月,萨日娜拍完在黑河的戏后,特意就把一双羊毛袜送给了亚文。
但是在戏里,“娘”可不都是那样和风细雨,三个孩子中,叛逆的传武挨打挨骂最多。有一场戏是传武偷吃人家老参,娘痛打他一顿。走戏的时候娘打的是肩膀,但到了真演的时候,娘上来就是一巴掌,传武都被打蒙了。但是戏特别出彩,拍完了现场就响起了掌声。那一次真打在亚文脸上留下了五个红指印,也让他体会到了一个优秀演员的敬业精神。
“娘”对孩子好,孩子也对“娘”亲。有一次拍戏特别累,亚文端着杯咖啡站在旁边,萨日娜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怎么了。亚文递上咖啡,说:“你喝点咖啡提提神吧。”这般默默的关怀让萨日娜很感动。
还有一次,亚文下午5点的飞机,但2点还在拍戏,萨日娜一直不停地伴着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最后终于在3点结束了拍摄,送亚文的时候,她说:“儿子,娘终于可以有时间上趟厕所了。”亚文调皮又发自内心地喊了起来:“向世界上最伟大的娘致敬!”
《闯关东》里形成的家庭式的氛围和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表达方式让萨日娜在以后的若干日子里念念不忘,也让孩子们对这份温暖永怀在心。
一年后他们在《北大荒》剧组相遇,萨日娜演朱亚文的大姐,但是亚文说:“娘,我叫大姐叫不出来。”走戏的时候还是说“娘,你先走到这里,然后我再过来”。一年多了,还是改不过来。P10-14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人生本无意义,只有朝着梦想一路前行的过程,才使人生充满美丽,于是人生也便有了意义。”
不知是什么时候在作家毕淑敏老师的散文中看到了这两句话,我深深地被打动了!细细想来,自己通往梦想的道路也有着一道道风景,它们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云密布;时而急风暴雨,时而彩霞漫天……
成长在内蒙古话剧团的我,记忆当中自由快乐的童年是和小伙伴在《杜鹃山》里你扮演雷刚,我扮演柯湘,他扮演温其九的游戏中度过的。我痴迷在大人们每天紧张的排练和演出中,淘气调皮的我只有在排练场和剧场里才能安静下来,甚至可以背得出每出戏每个角色的台词,也许从那时开始,一粒梦想的种子已经开始被深深地埋藏在我心底里,并且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只有排练场和舞台才是我最快乐、最自由的天堂!
16岁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这粒梦想的种子终于开始发芽了……
大学的时光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从无实物练习到片断演出,从绕口令到人物独白;从芭蕾到各国代表性舞蹈和戏曲;从简单的音阶到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每天我都能无比幸福地聆听到老师们“做好人,演好戏”的教诲,每天我都能自由徜徉在古今中外的各种鲜活的人物当中,依旧是排练场,依旧是舞台,不同的是我能站在心中的天堂里,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表达着童年的向往!4年,我汲取了太多太多的艺术养分,梦想的种子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成了一棵嫩嫩的小草。
我是幸运的,还不到21岁就顺利地被分配到了北京,成为了全总文工团正式的演员!
记得那个穿着花裙子、睁着两只充满问号的眼睛的刚刚毕业的我,第一次走进兴隆街的排练场时,心中满是紧张和兴奋,即将开始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我分明感受到了排练场里荡漾着熟悉的天堂般的气息,看到了同事们和蔼友善的笑容,紧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怀欣喜的向往……
往往事与愿违,在演完团里的一台小品之后,我的22岁是在大同矿务局中央机械修造厂的职工宿舍里、食堂里、车间里溜走的。下基层锻炼使我面前铺满鲜花的梦想之路突然分了叉,黯淡了许多的生活又教会了我很多,不该思考的年龄,我开始思考;不该深沉的年龄,我开始深沉。不过,我还是由衷地感谢那段时光,因为我真切地感受了真正的生活,体验了它平淡朴实的本来面目,能在那样的年龄懂得思考,能在那样的年龄拥有一份特别的体验,这都是上帝的恩赐!梦想还在,只是鲜花荡然无存了。
回到团里,我为团里拍摄的八集电视剧《银河春晓》去做场记,那时,甚至觉得这也许就该是我的位置,我不敢想自己还能否演戏,虽然茫然,但依旧快乐地做着该做的工作。从剧本到拍摄,从表演到导演再到各个部门的配合协作,这部戏的两个月也让我了解了太多其中的奥妙,那时我已经知道,在我的生命中,除了舞台和排练场,又多了一个能让我感受幸福的天堂!
接下来的日子很不好过,我不仅开始怀疑那天堂是否在我的生命中存在,而且把怀疑之后的坚定给了另一条道路:去当文秘,去学外语,去演小品,参加各种的晚会,主持节目……很忙,但却感受不到天堂的美丽。我知道,我迷失了……偏离梦想的道路如此艰难,我无数次地想过放弃,但又无数次地告诫自己:坚定你的信念,放弃等于永远的背叛!其实天堂并不遥远,它就在你心中!
终于,我等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机会:团里的电视剧《情到深处》!虽然只是个很小的角色,又和我的距离很远,那是一个40多岁的快言快语、撒泼打滚的暴发户的妻子,对于当时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我来说真的无所适从,因为是团里的工作必须要完成,只好硬着头皮演了!记得那是一场激情戏,演完了居然听到了大家的掌声!我欣喜若狂!终于找到了迷失已久的感觉!它回来了!它还不想就这样走,不,或许,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它只是累了,暂时打了个盹。我不再怀疑自己,就让自己这样坚定而快乐地感受着天堂的美丽!
《牛玉琴的树》对我来说,才真正算得上迈进梦想大门的第一部作品。看完了剧本,我已经被这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深深地震撼了!真正属于牛玉琴的真、善、美是我在体验生活时和她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慢慢体味到的。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呈现是我们心灵与心灵的相识、相知,互相吸引和互相补充。我钦佩她做女人的勤劳和善良,但更让我钦佩的是她做人的无私和真诚!当我觉得我真正贴近了那片土地的时候,开始的创作已然是展示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和朴实高尚的灵魂之旅了。在满怀真诚地走进她内心的两个月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被她打动,跟着她享受爱情的幸福,经历丧夫的痛苦,承受生活的重压,感受她那灿烂如沙漠中阳光般的笑容!我相信,是她面对生活的真诚和我面对她的真诚使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人物形象!
《牛玉琴的树》为我通往梦想之路重新校对了方向,接下来走的路就开始顺畅了。电影《中国月亮》中的善良坚韧的军嫂彩云、电视剧《午夜有轨电车》中自强自立的电车司机肖月华、《情感的守望》中坚强地承受命运重压的小学教师瑛子……这些角色无一不使我欣喜使我着迷,每每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我都在充分享受全身心地展示她们喜怒哀乐的幸福,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美感时时能引领着我走进我心中的天堂……
1998年,在我开始正式进行创作的第三个年头,我拿到了我演员生涯中的第一个奖项——上海国际电视节的“白玉兰奖”的最佳女演员奖,其后的一个星期之内,我又有幸获得了“飞天奖”的最佳女演员奖。在毕业近10年之后,凭借自己不懈努力和真诚,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如此厚爱,我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激和感悟!我感谢父母给了我能拥有梦想的生命;我感谢大学4年里老师们引领我踏上了追随梦想的道路;我感谢这沉寂6年的生活给予我对生命的感悟!
可生命的绚烂远不止如此,就在我尽情享受艺术带给我的快乐时,另一个生命却不期而至,就在1999年的圣诞节,我收到了上帝带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的女儿诞生了!成为母亲的我,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这也为我随后的创作积累了太多的幸福的力量!
《小巷总理》中善良执著的街道主任梁英、《楚玛》中一如自云般单纯的怒族女人楚玛、《钱王》中历尽沧桑的母亲、《谢西德》中具有着高尚品格的物理学家谢西德先生、《邓小平》中睿智平和的邓榕、《父亲》中艰难生存的下岗女工杨大玲、《鸣沙湾》中和沙漠做着顽强斗争的阿拉坦、《大染坊》中善良持家的采芹、《二十一天》中坚强面对困境的大学教师周捷、《错爱一生》中善良无知的农村母亲凤姑……这一连串的鲜活的人物,深深扎根在了我心里!她们的美来源于她们对待生活的真诚,我相信,真的、善的就是美的,只有感知到真,才能领悟到美,我在真诚地面对每个人物,为她们的痛苦而哭泣,为她们的幸福而欣喜,努力地把她们身上最善良最可贵的品格展示给观众,引领观众走入她们内心中纯美的境界!因为,那里也是我的天堂……
《母亲是条河》,多么美丽的名字,还没有读到剧本,我已经被这个剧名打动了……
前后历经了3个月,这个叫周翠的母亲形象诞生了!她是一个历尽磨难、尝遍艰辛的女人,一个充满激情、纯洁无私的母亲!她用她的善良接纳了宝军一个拥有自己丈夫一半骨血的孩子,用她的坚韧和力量伴随着宝军的成长。她的爱是博大的,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用她独特的示爱方式,传达着人间最宝贵的真情!“天塌下来有娘顶着!”就是这样一句话,使她承载了一生的重压,使她的人生苦难而漫长……是周翠让我知道了,母爱是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河中流淌的是母亲鲜红滚烫的热血,是这热血书写了她苦难而辉煌的生命历程!我离开这个角色后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无法回想那一场场戏,那每一个瞬间的情感的表达,那份痛彻心灵的感受,让我直至今日都对周翠这位母亲肃然起敬,对她博大而久远的母爱顶礼膜拜!
接下来的日子我是生活在周翠心灵中的。直到我看到了《闯关东》!
震撼!是我一气呵成读完剧本能想到的唯一的词汇。人类的迂徙就是为了生存的抗争,它进发的是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一定是撼天动地的!
我满怀欣喜地开始走进了“文他娘”的世界……
2007年年初,《闯关东》的拍摄终于结束了,心里仿佛被突然抽空了一样。失落是伴着泪水顷刻间袭来的,一个伴随了自己5个月的角色,一个享受了5个月欢乐时光的剧组,终将离你而去,心中难以释怀的除了同事们相处的温暖,更多的则是和人物剥离的痛楚。“文他娘”,这个在剧中连名字都没有的人物,着实在这5个月的创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感动着周围所有的人。她的质朴、善良、从容、豁达和无比地真诚默默地在30年的岁月中流淌,她用她母性的光辉时刻照耀着一家人前行的道路,她用她无私的母爱温暖地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只有用心去表达爱,人物才能真切可信!我真的希望观众能从“文他娘”的眼中看到我这颗火热而真诚的心!
也许是我赤诚的心感动了上苍,《闯关东》中的“文他娘”带着她伟大的母爱,征服了观众!真正走进了每个认识她的观众的心中!我也因她而荣获了观众评出的“金鹰奖”,荣获了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我无比欣慰……我知道,这就是天堂中那道最灿烂的阳光!
追寻梦想的道路曲折而漫长,但路边的风景独特而美丽,它让我时时在我的天堂里漫步、徜徉,幸福地感受着生命的美丽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