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齐白石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齐良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该书是继《齐白石文集》之后齐文汇编的又一成果,其意义非常重大。

去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是齐白石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日。但按公历算,齐白石出生的癸亥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恰是公历1864年的1月1日。所以齐白石一百四十周年诞辰纪念亦可列为2004年日程。

为纪念艺术大师齐白石诞辰140周年,商务印书馆近日出版了《齐白石文集》,文集中收录的《白石老人自传》,生动再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他的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本刊特连载此文,以表达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纪念。

内容推荐

2009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是齐白石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日。该书是作为对齐白石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的纪念。齐白石的人品、学养、才情、功力,其研物之细、构思之妙、悟艺道之深,其经历、交友与艺术的关系,尽在此书之字里行间。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自传

 一、齐璜生平略自述

 二、白石自状略

 三、白石老人自传

第二部分 墓志和纪念文章

 一、祖母墓志

 二、大匠墓志

 三、祭马传辉文

 四、次男子仁墓志

 五、祭次男子仁文

 六、祭妻弟陈春华文

 七、齐璜母亲周太君身世

 八、祖父万秉公墓志

 九、小翁子葬志

 十、祭陈夫人文

 十一、祭夫人胡宝珠文

 十二、忆先父

第三部分 序、记、留言、讲话

 一、序双勾本《二金蝶堂印谱》

 二、《借山吟馆诗草》自序

 三、《白石印草》自序

 四、《淑度诗草》序

 五、《白石诗草》八卷自序

 六、《白石诗草二集》自序

 七、《白石印草》自序(之二)

 八、三百石印斋自序

 九、《三友合集》序

 十、《半聋楼印草》序

 十一、《梅花草堂白石印存》序

 十二、《齐白石作品选集》自序

 十三、借山馆记

 十四、与谭三兄弟刊收藏印记

 十五、作画记(一)

 十六、作画记(二)

 十七、为陈仲甫刻印记

 十八、姚石倩拓白石之印记

 十九、题张伯任所集白石印集

 二十、《悟园诗存》题记

 二十一、《乙丑诗草杂记》题跋

 二十二、画蟋蟀记

 二十三、癸酉秋自记印草

 二十四、《齐白石画集》样本题记

 二十五、写意画用色

 二十六、观徐悲鸿小型画展后留言

 二十七、为蒋兆和画展题词

 二十八、为蒋兆和画册题词

 二十九、遇邱生石冥画会

 三十、《十二属图》题语

 三十一、为东北博物馆举办齐白石画展题词

 三十二、在告全世界人民书上签名前的讲话

 三十三、在举行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上的答词

第四部分 日记

 一、早年日记

 二、寄园日记

 三、己未(一九一九年)日记

 四、庚申(一九二○年)日记

 五、辛酉(一九二一年)日记

 六、壬戌(一九二二年)日记

 七、癸亥(一九二三年)日记

 八、甲子(一九二四年)日记

 九、乙丑(一九二五年)日记

 十、丙寅(一九二六年)日记

 十一、辛未(一九三一年)记事书

 十二、癸酉(一九三三年)日记

 十三、乙亥(一九三五年)日记

 十四、丙子(一九三六年)日记

 十五、丙子(一九三六年)纪事之二

 十六、乙酉(一九四五年)日记

第五部分 书信

 一、与胡沁园书

 二、与胡仙谱书

 三、齐如山书

 四、与郭人漳书

 五、答郭葆荪索画书

 六、与黎松庵书

 七、与林畏庐书

 八、与齐子贞书

 九、与杨泊庐书

 十、与雪庵书

 十一、与李苦禅书

 十二、与黎锦熙书

 十三、与李立书

 十四、与张篁溪、张次溪父子书

 十五、与赵幼梅书

 十六、与马璧书

 十七、与寿山书

 十八、与郭秀仪书

 十九、致儿书札

第六部分 款识及其他

后记

试读章节

穷人家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呢?先说说我出生时的家庭状况吧!

我们家,穷得很哪!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癸亥·一八六三)十一月二十二日,我生肖是属猪的。那时,我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在堂,我是我祖父母的长孙,我父母的长子,我出生后,我们家就五口人了。家里有几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罢了。此外只有水田一亩,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叫做“麻子丘”。这一亩田,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稻谷,收益真不算少,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能够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我们家乡的零工,是管饭的,做零工活的人吃了主人的饭,一天才挣二十来个制钱的工资。别看这二十来个制钱为数少,还不是容易挣到手的哩!第一,零工活不是天天有得做。第二,能做零工活的人又挺多。第三,有的人抢着做,情愿减少工资去竞争。第四,凡是出钱雇人做零工活的,都是刻薄鬼,不是好相处的。为了这几种原因,做零工活也就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混不饱一家人的肚子。没有法子,只好上山去打点柴,卖几个钱,贴补家用。就这样,一家子对付着活下去了。

我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听我祖父说,早先我们祖宗,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湘潭来的,这大概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事。刚搬到湘潭,住在什么地方,可不知道了。只知在清朝乾隆年间,我的高祖添镒公,从晓霞峰的百步营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我就是在星斗塘出生的。杏子坞,乡里人叫它杏子树,又名殿子树。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掉在塘内,所以得了此名,在杏子坞的东头,紫云山的山脚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离城有一百来里地,风景好得很。离我们家不到十里,有个地方叫烟墩岭,我们的家祠在那里,逢年过节,我们姓齐的人,都去上供祭拜,我在家乡时候,是常常去的。

我高祖以上的事情,祖父在世时,对我说过一些,那时我年纪还小,又因为时间隔得太久,我现在已记不得了,只知道我高祖一辈的坟地,是在星斗塘。现在我要说的,就从我曾祖一辈说起吧!我曾祖潢命公,排行第三,人称命三爷。我的祖宗,一直到我曾祖命三爷,都是务农为业的庄稼汉,上辈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发过财,勤勤恳恳地混上一辈子,把肚子对付饱了,就算挺不错的。在那个年月,穷人是没有出头日子的,庄稼汉世世代代是个庄稼汉,穷也就一直穷下去啦!曾祖母的姓,我不该把她忘了。十多年前,我回到过家乡,问了几个同族的人,他们比我年长的人,已没有了,存着的,辈分年纪都比我小,他们都说,出生得晚,谁都答不上来。像我这样老而糊涂的人,真够岂有此理的了。

我祖父万秉公,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他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兴亡盛衰,晚年看着湘勇(即“湘军”)抢了南京的天王府,发财回家,置地买屋,美得了不得。这些杀人的刽子手们,自以为有过汗马功劳,都有戴上红蓝顶子的资格(清制:一二品官戴红顶子,三四品官戴蓝顶子)。他们都说:“跟着曾中堂(指曾国藩)打过长毛”,自鸣得意。在家乡好像京城里的黄带子一样(清朝皇帝的本家,近支的名曰宗室觉罗,腰间系一黄带,俗称黄带子;远支的名曰,觉罗,腰间系一红带,俗称红带子。黄带子犯了法,不判死罪,最重的罪名,发交宗人府圈禁,所以他们胡作非为,人均畏而避之),要比普通老百姓高出一头,什么事都得他们占便宜,老百姓要吃一些亏。那时候的官,没有一个不和他们一鼻孔出气的,老百姓得罪了他们,苦头就吃得大了。不论官了私休,他们总是从没理中找出理来,任凭你生着多少张嘴,也搞不过他们的强词夺理来。甚至在风平浪静、各不相扰的时候,他们看见谁家老百姓光景过得去,也想没事找事,弄些油水。我祖父是个穷光蛋,他们打主意,倒还打不到他的头上去,但他看不惯他们欺压良民,无恶不作,心里总是不服气,忿忿地对人说:“长毛并不坏,人都说不好,短毛真厉害,人倒恭维他,天下事还有真是非吗?”他就是这样不怕强暴、肯说实话的。他是嘉庆十三年(戊辰·一八○八)十一月二十二日生的,和我的生日是同一天,他常说:“孙儿和我同一天生日,将来长大了,一定忘不了我的。”他活了六十七岁,殁于同治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的端阳节,那时我十二岁。我祖母姓马,因为祖父人称齐十爷,人就称她为齐十娘。她是温顺和平、能耐劳苦的人,我小时候,她常常戴着十八圈的大草帽,掮了我,到田里去干活。她十岁就没了母亲,跟着她父亲传虎公长大的,娘家的光景,跟我们家差不多。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嫁给我祖父,遇到祖父生了气,总是好好地去劝解,人家都称赞她贤惠。她比我祖父小五岁,是嘉庆十八年(癸酉·一八一三)十二月二十三日生的,活了八十九岁,殁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一)十二月十九日,那时我三十九岁。祖父祖母只生了我父亲一人,有了我这个长孙,疼爱得同宝贝似的,我想起了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情景,总想到他们坟上去痛哭一场!P11-14

序言

去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是齐白石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日。但按公历算,齐白石出生的癸亥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恰是公历1864年的1月1日。所以齐白石一百四十周年诞辰纪念亦可列为2004年日程。自去年夏天起,我就把这事记在心里,曾给几位有权的人提过醒,总应该做点什么纪念纪念他老人家,但均告之以太忙而疏略。好在去年有个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列为双年展特展首项的便是“齐白石特展”。一般来讲,国际双年展以张扬当下前卫艺术为旨意,惟北京双年展以永恒性的绘画、雕塑为特色,齐白石的作品也最招人眼,甚至成为双年展的亮点。齐白石艺术的当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热爱齐白石是一回事,是否真知齐白石又是另外一回事。齐白石在1956年为出版作品选集所书《自序》中说:

予少贫,为牧童及木工。一饱无时,而酷好文艺,为之八十余年,今将百岁矣。作画凡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国内外竞言齐白石画,予不知其究何取也,印与诗则知之者稍希。予不知知之者为真知否?不知者之有可知者否?将以问之天下后世……予之技止此,予之愿亦止此。世欲真知齐白石者,其在斯,其在斯,请事斯。

正如齐白石晚年所说,世人皆知其画(甚者仅言其虾),“印与诗则知之者稍希”,知其文者则更希。古人说文如其人,齐文亦如齐,因此,欲真知齐白石,须知其文。

齐白石不像他的同代人黄宾虹那样善作文,亦未曾像黄宾虹那样曾长时期从事史籍和画史研究,甚至于没有一篇今天所谓有论题、论据,有主题词和内容提要的正规论文。但他所留下的文字却别具特色,别有价值。长至数万言之自述,短如志、序、书札,细如游踪日记,精如题画款识,无不精妙绝伦。细读其文,可察其品藻,可感其人情,更可知其审美理想、从艺心态、艺术主张,于作人、治艺,处处醒人心智,乃宝贵之精神财富。

我们都曾被齐白石的画所感动,除了缘于他高妙的构思技巧之外,其根本原因在于画家本是情种,本是极富人情味、极富人性者。如祖母佩铃之事,齐翁生前曾多次记述,《祖母墓志》记曰:

……璜十岁牧牛,日夕未归,则倚而望。一日取铜铃二,令璜及弟纯松佩之,日:“尔等一出,吾常悬念。今各佩此,则闻铃声,即知尔未离远也。”

他又在《齐璜生平略自述》中说:“予闻此数语,当即流泪。”为此,自称“佩铃人”,作牧牛画,题牧牛诗:“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牛出栏东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别人并非无此类故事,但却不见得都有此翁感念之深,更不一定能将其化为艺术。自感者感人,自感至深者感人亦深。此齐白石之所以为齐白石也。

众所皆知,齐白石是有创造之心手、能自造门户之艺术家,殊不知齐白石对传统大师深为敬仰,甚至于甘为明清大师之走狗,亦曾在古人和自我之间痛苦地拉锯,却终能变法,超越前贤。其衷曲在多种文稿中可以窥见。如其《自传》写到庚申(1920年)时记述道:“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就在这一年的日记里却又表示了对传统的崇拜:

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求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当然,这不仅仅表露了齐白石在传统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显示出青藤、雪个、大涤子艺术不朽的魅力,还证明着:正是古代大师的创造性作为传统精神的内涵之一激发了他的变革愿望。如1919年之《老萍诗草》就体现了崇古与变今的一致性:

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再进一步将这段话与“人骂我,我也骂人”的题识联系起来,是不是又读出些话外之话昵?我想是的,这起码使我想到齐白石在变法之后的自卫精神。

那么,齐白石之衰年变法是否仅仅缘于陈师曾一劝呢?把齐白石的文字前后联系起来读,抑或会有些更深层的动因。《自传》引述陈师曾1917年赠诗:“……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之后说:“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这话正合我意。”“我意”是指何意呢?是否仅指我也正有变法之主观愿望呢?变法是否仅是“红花墨叶”形式的变化呢?再读其《自传》所记己未(1919年)三月离家赴京那一段:

当时正值春雨连绵,借山馆前的梨花,开得正盛,我的一腔别离之情,好像雨中梨花,也在替人落泪……我在诗草的自叙中说:“过黄河时,乃幻想日,安得手有赢氏赶山鞭,将一家草木,过此桥耶!”我留恋着家乡,而又不得不避祸远离,心里头真是难受得很哪!

可见,思乡愁怀是齐白石来京之后挥之不去的主导情绪。虽然他不可能将一家草木赶到北京来,但却可以把家乡草木风情“赶”到宣纸上,红花墨叶般的民间色彩意识也会同时涌到笔端。如果说陈师曾的促劝是其变法之外因,思乡情切的心曲及农人本色的发挥便是其变法的内因。我相信我这联想的可能性与可信性,是因为在通读了《齐白石自传》前后文之时,齐白石本人的真诚表述成为我这推论的可靠依据。

其实,齐白石的人品、学养、才情、功力,其研物之细、构思之妙、悟艺道之深,其经历、交游与艺术的关系,尽在此书之字里行间,恕不一一引述,以免碍读者别有体味。但令人感慨的是书画润格十分严谨的齐翁,既赖鬻艺以生存,却又十分明确地表示:“余年老作画,非所愿也”,惟“乐此不疲”为其本心。其中一个“乐”字,道尽了艺术本质属性乃人类一精神生活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此所谓。再读齐翁《发财图》之题识,益知老人与客户商量画事之乐,这令人叹为观止的题记堪称为美文中之美文。它启示于我们的,不仅是不视卖画为换钱物事的纯正艺术心态,还启示我们如何认识这机智幽默的艺术思维对于艺术生命的意义。《发财图》的题记并不直言艺术创作的规律,仅仅论述了他与客推敲以何物为契机的过程,但它的美学价值却远胜那些貌似深刻的教科书。其实这也正是齐白石为文的特色,此书之可读性,其味之无尽的品格亦如是。

在本书面世之际,我和大家一样,深深地感念齐白石先生,谨以此书作为对他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的纪念。笔者同时也和大家一样,感念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第二任会长齐良迟先生,这是继其发起编选《齐白石艺术研究》之后,由他担纲的又一项巨大工程。惜良迟先生于去岁随了白石先翁而去,此重任便落在了新任会长宗德路先生肩上。德路先生不负众望,将文集事列入首位,勤加督勉。又幸赖诸同仁之协力,尤其商务印书馆常君绍民等广蒐严选,再经靳尚谊、王振德等专家审阅补正,遂成是书。虽不敢说将齐白石文概全,但总可以说是继《齐白石全集》之后齐文汇编之又一成果,其意义及不足均在不言之中。是为序。

甲申清明于宣南散心斋新居

后记

几经周折,《齐白石文集》就要正式面世了。身为齐白石后人,我感慨良多。

多少年来,家父齐良迟一直思念着搜集流散各地的白石老人的文字遗物,汇集成册,出版这么一部文集。他在作画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之余,寒暑间奔波了数年,日积月累,搜集了十万余字的相关资料。经与出版社商议,他计划利用各方力量,尽可能多地把白石老人的文字作品搜集齐备,使之成为完璧。然而天不假年,此书未及付梓,他即驾鹤西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虽然如此,我父亲是幸运的。多年好友宗德路先生慨然襄助,邀请几位同道,合力定要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此外,《齐白石文集》能够成为第一部比较全面地辑录白石老人文字作品的著作,呈现在大家面前,还得益于商务印书馆贤者在汇集材料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得益于著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刘曦林等先生的热情审定和不吝支持。在此我向一切为此费心尽力的朋友、先生叩首,表示衷心的感谢。

想我父亲齐良迟的在天之灵,定能得到宽慰了吧。

《齐白石文集》是一部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的文集。我祝愿它能够为当今画坛,吹来阵阵朴实而清新的风。

齐白石第十二孙齐展仪(秉声)

2004年9月2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8: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