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总编辑手记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丁传光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丁传光编著的《总编辑手记》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新闻散说”,凝结作者三十年新闻从业的经历体会,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特性、新闻创新、舆论监督、编辑创造、评论创作、新闻修养、晚报都市报的发展等方面分专题论述,另辟蹊径地对新形势下新闻操作的理念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部“工作手记”,是作者担任新安晚报总编辑十余年间写下的业务札记、采编指导、稿件阅评等,有办报创新理念、新闻实践分析、策划报道点评、为人处事原则,团队作风建设等,采取流畅易读、深入浅出的笔记体,结合新闻案例对很多专业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新闻实战应有较强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总编辑手记》是一本凝结了作者(丁传光)近三十年关于新闻工作实践、管理与思考的成果结晶。作者曾长期在安徽日报一线从事政治新闻报道工作,后担任新安晚报社总编辑十余年,既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又具备对重大新闻报道、新闻策划思考和运作的能力,且对媒体的发展态势、未来格局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本书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闻特性、新闻发现、新闻编辑、新闻言论等实务问题作出了深入而独特的思考;第二部分是结合自身在担任新安晚报总编辑过程中具体处理的稿件、策划,所阐发的对于新闻工作、为人处世等问题的哲学认知。

目录

写在前面

序看似寻常最奇崛

上部 新闻散说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新闻与政治

 新闻与宣传

 新闻与现实

 新闻与历史

 新闻与文学

 新闻与哲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新闻特性

 新闻敏感

 新闻角度

 新闻速度

 新闻风格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观察与发现

 发掘与思考

 机遇与精品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编辑的功德

 编辑的意识

 编辑的创造

 编稿论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舆论监督总的原则

 舆论监督为何难?

 舆论监督“三慎”

 如何把握“双刃剑”

 高举法律之剑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方寸之地”——概念

 “一脉相承”——历史

 “意犹帅也”——选题

 “一气呵成”——谋篇

 “动人春色”——语言

道通天地有彤外思人风云变态中

 社评的内涵

 “论手”的能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品性

 观点

 理论

 治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部新闻创新史

 典型宣传的定位与创新

 会议新闻的创新途径

 新闻创新与新闻审美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群雄逐鹿

 何去何从

下部 工作手记

创新路上不停步

 真实有益健康

 “小报”老总是干什么的?

 要强化创新意识

 要有“抢”的意识

 关于《新安杂志》

 要正确对待“小报”

 要重视新闻图片质量

 发挥潜能锦上添花

 真实是个底线

 如何把好“关”和“度”

 加强修养防止差错

 办报“三悟”

 一个好头条

 晚报言论如何办?

 正视晚报竞争

 财经报道要“明白”

 要重视时政新闻

 舆论监督荆棘丛丛

 坚持特色确保质量

 子报的出路何在?

 谨慎运作改版成功

 培养“专家型”记者

 必读可读耐读

 以情动人报更真

 牢牢把握“三个环节”

 晚报早出 势在必行

 考察归来话落实

 “五理”做活大文章

 晚报早出 务必努力

 锻造一流的强势媒体

 打造一流的皖派都市报

 研究办报找准定位

 《新安晚报》的办报定位

 一次不可原谅的重要差错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新安”的三种危机

 如何选准“头版头条”?

 培养过硬作风

 “都市报”要重视“两会”报道

 今日“两会”报道之评比

 从“质疑《新民周刊》”说起

 深情、深入、深度

 气度、气节、气派

 再说《新安晚报》的定位

 我们要创造变化

 不能透支报纸生命

 要善于烹制“大菜”

 打乒乓球与办报

 “小青菜”酿成“大祸端”

 重温主席教导,保持头脑冷静

 把握新闻的宏观真实性

 新年要有新作为

 认真推进“五个坚定不移”

 “纸馅包子”的教训

 可怕的文化缺失

 策划和激情

 “五新”成就“大文章”

 善用善待新闻媒体

 大事件面前要大气

 记录历史

 导向正确读者满意

 关于主题宣传的几点认识

 记者要提高“知民度”

 2008年办报体会

 2009年办报工作

 为《新安晚报》锦上添花

 创新就是破常规

 十年感悟

 读者满意是最高评价

做人做事做学问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做人做事做学问

 常想“三句话”

 话说“分工”

 怎样做好“二把手”?

 病中杂感

 从宓子贱的工作方法谈起

 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跪射俑的启示

 为人处事“三三制”

 根深叶茂厚积薄发

 要做积蓄力量的松塔

 球员的站位和责任

 团结很重要

 领导者应善于“踱方步”

 不要让领导“光屁股”

 “三国”人物之戒

 “为官”一悟

 “为官”再悟

 “为官”三悟

 “为官”四悟

 “为官”五悟

 团队的力量

 做个有境界的人

 人民利益重如山

 远离浮漂恶习

 还缺少点什么?

写在后边

试读章节

新闻与政治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媒体是政治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政治纲领和利益需要而造就的,因此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新闻反映着现实,记录着历史,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欢乐和痛苦,是时代的“晴雨表”。古今兴废的事,只看作为封建皇都的洛阳就一目了然了,至于今天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也是全面反映了的。

新闻作为一种传播形式,虽然是近代的事,但舆论却是很久的事了。孔子日“驷不及舌”,很早就表达了舆论的作用。中国历朝历代都知道舆论的重要性,夺取政权靠舆论,巩固政权同样靠舆论,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吴广在两千多年前喊出的口号,那时他们就有了“众生平等”的舆论,所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第一场农民夺取政权的战争。秦始皇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出巡全国各地,大造舆论。有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经过南江时,太路两旁伫立着无数观看的人群。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当时项羽说了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之也!”同样在秦代,看到秦始皇的威风,刘邦也说过一句话,“大丈夫理当如此”,都是一种要造反的舆论。

“文革”期间,安徽一时局势混乱。毛泽东派李德生实行军管,很快稳定下来。中央开总结会,毛泽东点名问:“李德生来了没有?’’李德生向毛泽东敬了标准军礼。毛泽东说:“你用的什么办法啊?”主席台下黑压压的人,都以为李德生要来个长篇大论,没想到李德生就说了四个字:“大造舆论。”毛泽东很高兴地说,你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我们党就是靠大造舆论起家的。从此毛泽东对李德生留下深刻印象。

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性质就确定了。马克思、恩格斯说,党刊的任务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列宁说,创办全俄政治报纸的目的在于鼓动革命。毛泽东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舆论十分重要,在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的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把办报作为除枪杆子之外影响革命、取得革命胜利的第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尤其重视新闻的作用,有“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的“导向论”。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提出了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因此我们把新闻媒体看作党和政府的喉舌,此为“喉舌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也是现阶段新闻媒体的社会地位。

“闽海波涛,长城风雪,四十年笔战生涯,何期奸佞逞凶,千古伤心文字狱;燕山血泪,云水襟怀,百万里长征道路,永记忠贞垂范,八方泪洒马南邨。”这是人民日报社全体同志在邓拓平反以后举行的隆重追悼大会上,给这位令人尊敬的总编辑的挽联。邓拓,《人民日报》第一任总编辑,知识渊博,学养深厚,熟悉社会,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又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磨炼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应该说凭其对政治的理解、对新闻的把握,报人中能出其右者当属凤毛麟角。1952年春天的一个深夜,中央办公厅给邓拓打电话说,关于朝鲜战争的问题,中央希望《人民日报》明天见报一篇社论。邓拓放下电话,立即动笔,三个小时不到,一篇用毛笔小楷写的社论草稿就送到中南海了。黎明前,毛泽东亲手批复了这篇社论,只是用铅笔添了几个字,并批示写道:“照发,很好。”在邓拓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时,报纸对指导土地改革、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农业合作化及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起了很大作用,成为中央的得力助手。仅邓拓一人撰写的社论,毛主席就亲笔审过近50篇、周总理审过100余篇,应该说邓拓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是很大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平生赢得豪情在”的一代报雄,却在政治风暴的波涛中被无情淹没。在“书生办报…‘死人办报”的责骂声中,邓拓被当作“三家村”黑帅而受到无情打击,最终含恨抱冤离开人世,酿成了新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大悲剧。

毛主席在1959年与《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多谋寡断,因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从这一点上说,新闻是政治的附属,是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导向涉及报人安危,新闻工作是一个有极高“风险”的职业。

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历来标榜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但这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其骨子里仍然透出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一股酸腐之气。从美国的一些媒体近年来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对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人权问题等的报道来看,他们的报道选择和报道原则倾向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对发生在不同国度的同一事件往往是双重标准,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美国人喜作“世界警察”,又好以师自居。中国伟人毛泽东不买它的账,把它比作“纸老虎”,把西方势力驱逐出国门之外,美国佬无可奈何几十年。现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西学为尊,趾高气扬的美国人又找到了为师的感觉。但向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拜师学艺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地体验到求“学”之路的艰辛和痛楚,我们缴足了学费,但得到的依然是轻蔑和敌视。我们的新闻也有过沉痛的教训,一些新闻工作者也曾因羡慕西方新闻自由而招了灾祸。我们的新闻还能轻易拜师西方吗?

新闻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是有着明显的选择性的。特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应遵守新闻规律,但不能否认中国新闻的宣传色彩仍然是十分浓厚的。我们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我们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着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对此我们要积极而为,在“自选动作”上下功夫,使新闻宣传更艺术一些,更适合读者口味一些,舍此别无他途。P3-5

序言

十年前,传光同志说自己写了一本关于新闻心得方面的小册子,邀我写个序言。但自他赴新安晚报任老总以后,可能是由于编务繁重,一直未听其再谈及此事。现在他旧话重提,并说根据这几年总揽一报编采工作之实际,对其“心得”又作了重要补充,名日《总编辑手记》。捧读之后,甚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只有按照时代要求和新闻规律审视新闻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才能使新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新闻理论的探讨同样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新闻理论方面的著作浩如烟海,新闻无学的时代已画上句号。从中国的新闻理论上看,学院派教科书注重纯理论或用理论诠释新闻实例的体系司空见惯;在新闻实践层面,新闻界重实践、重剖析、重总结提升方面的论述也比比皆是。而《总编辑手记》一书,试图从实践的操作层面升华新闻的内在本质,从而力图达到理论、心得与实践的融汇贯通和对新闻文化深层次的探索与追求。这本书的成果全部来自一线,是新闻实战操盘手的心路历程和智慧结晶。这与那些玄而又玄、纸上谈兵的新闻理论泾渭分明,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如果说新闻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汪洋大海,那么《手记》堪称为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手记》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十论.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特性、新闻创新、舆论监督、编辑创造、评论创作、新闻修养、晚报和都市报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分专题论述,有的选题别人似未涉及,有的选题虽很普遍,但又说出了新意,实属不易。该书第=部分近百篇,皆短小精悍之作。传光同志在新安晚报任总编辑期间的这本办报《手记》,有办报创新理念、新闻实践分析、策划报道点评、宣传把关注意,还有为人处世原则、德行品质操守、为官做事心得等,虽不是鸿篇巨制,也非系统理论,但作者均能信手拈来,十分出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新安晚报总编辑任上办报的艰辛历程,也可以听到新安晚报编采团队为新闻荣誉而战的强烈心音,更能悟到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这对研究当代晚报和都市报的办报方向、团队精神培养、新闻创造等,一定大有裨益。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传光同志深造于名校,勤于钻研,学养深厚,涉猎广泛。书中引经据典,语言流畅而幽默,用例经典而活泼。这本书看似散说,实则传神;看似平淡,实则奇崛;看似寻常,实则高妙。

传光同志热爱新闻事业,对此怀有炽烈的情感。无论是做夜班编辑,还是做记者、部主任乃至总编辑,都是脚踏实地,做一样专一行。他业务全面,消息、言论、社论样样拿得起,特别是善于“炮制”大手笔文章,其业绩受到新闻同行的高度评价。他任新安晚报总编辑十余年,迅速实现了从党报观念到晚报、都市报理念的转变,适应并率领新安晚报团队在办报定位、办报理念、团队精神上不断铸入现代风格,使得新安晚报新闻策划好戏连台,新闻质量不断提升,新安晚报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大。《中部崛起》《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抗击暴风雪》《汶川地震特别策划》《发现安徽》等大型系列报道在全国晚报、都市报界产生重大影响,《暗访纪实》《新闻曝光之后》《安徽正能量》获得安徽新闻名栏目,新安晚报也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十大品牌晚报”荣誉称号,这其中凝结着传光同志和新安编采团队的心血。此书还记录着传光同志作为总编辑组织办报、协调团队的心得,一些观点和办报理念十分前卫,值得报人深思和学习。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写作要有境界,做人处事也同样如此。传光同志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是睿智而机敏,大度而洒脱,虽然出身于僻壤,但思想开阔,善于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此书的出版正是对他为人做事境界的肯定。

(作者原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日报社总编辑)

后记

《总编辑手记》不是一本研究新闻理论的著作,也不是一本教导新闻从业人员编采技巧的经验集成,而是用“第三只眼睛”努力从新闻的灵感、新闻的创新、新闻的审美上另辟蹊径,探讨新的新闻理念和操作模式。但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上的功底不足,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观点纯属一孔之见,有些用例可能牵强附会。这本书有很多篇章,有的是十多年前讲座的讲义,有的是座谈会上的发言,有的是学术论文,还有的是编前会上的讲话、评报意见上的批语。因年代关系,可能有些已不合时宜。这本书原定名为《新闻散说》,出版社的同志建议用《总编辑手记》为名,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教。

此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许多同志热情帮助。老领导王鸿同志为本书作序且美言鼓励。章玉政同志为联系本书出版不辞辛苦。一并致谢。该书的形成还得益于安徽日报政治部和《新安晚报》两个战斗团队的创造和激励。凝聚着团队的新闻理想,有些思想是集体创造的结果。

还值得说明的是,此书在成稿过程中,或多或少引用了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分析资料或实例解剖,因时间长久,且考虑到本书体例,不能一一标明出处,在此一并感谢。特此说明。

是为后记。

丁传光

2014年9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