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古秘史故事/蒙古族英雄系列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蒙古秘史》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文献价值,以及完整系统的文化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

《蒙古秘史故事》是作者根据《蒙古秘史》改编而成的。

内容推荐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历史、文学巨著。记述了成吉思汗远祖至成吉思汗子孙的族系,以成吉思汗诞生、成长的坎坷生涯为主线,描绘了他以及他的家族统一亚洲北部草原各部落,征战世界,建立强大蒙古帝国的历史画卷,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可靠珍贵的史料,而且用诗的语言刻画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讲解了发生在蒙古民族乃至我国北方各民族历史上一段段历史故事,简练生动地介绍了蒙古族生活风俗,是了解蒙古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蒙古秘史故事》的作者和译者在《蒙古秘史》原文的基础上,以通俗、简洁、生动的现代语言,忠实、全面、概括地向读者讲述了《蒙古秘史》的故事。旨在让读者通过阅读这本有趣的“故事”,初步走入《蒙古秘史》,在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的同时,体味到我国多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朵奔·篾儿干聘娶阿阑·豁阿的故事

阿阑·豁阿训子的故事

孛端察儿的故事

也速该抢娶词颧合·兀真的故事

帖木直和孛儿帖确定婚约的故事

也速该·把阿秃儿被塔塔儿人毒害致死的故事

蒙古泰亦赤兀惕部分裂的故事

兄弟问矛盾争斗的故事

帖木真从泰亦赤兀惕制造的苦难中得救的故事

帖木真和孛斡儿出结拜为伴友的故事

帖木真拜见王汗的故事

三姓篾儿乞惕人进犯帖木喜的故事

寻三姓篾儿乞惕人报仇的故事

帖木真和札木合结拜为安答的故事

帖木真被拥立为汗的故事

札木合、帖木直札剌麻山之战的故事

主儿勤和不里·孛阔的故事

阔亦田之役的故事

失儿古额秃老人的故事

答阑·捏木儿格思之役的故事

成吉思汗娶也速干为哈屯的故事

王汗部背叛谋反的故事

哈剌·合勤只惕之役的故事

成吉思汗申斥王汗的故事

歼灭克列亦惕部的故事

纳忽山之战的故事

征服篾儿乞惕部的故事

札木合结局的故事

失吉忽秃忽获恩赐的故事

成吉思汗恩赐封赏众臣僚的故事

成吉思汗治国理政的故事

成吉思汗的宿卫的故事

收服森林百姓的故事

阔阔出·帖卜·腾格里巫师的故事

成吉恩汗三次出征金国的故事

选擢汗位继承人的故事

成吉思汗出征回回国的故事

成吉思汗征伐唐兀惕国的故事

斡歌歹继承汗位的故事

斡歌歹可汗征战金国的故事

斡歌歹可汗制定国策的故事

试读章节

成吉思汗申斥王汗的故事

(参阅秘史176—18l节)

成吉思汗听说,在合勒合河(即今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的界洞哈拉哈河)流人捕鱼儿海子的地方,驻扎着帖儿格·阿篾勒等部落的翁吉剌惕人,就派遣主儿扯歹率领兀鲁兀惕部人去那里,临行时对他说:“翁吉刺惕部人如果认为,他们自古以来就靠外孙女、姑娘的美貌,而不是靠争夺国土而生存,我们就收降他们;如果他们反抗,我们就进攻他们!”去了后,翁吉刺惕部人果真归降了主儿扯歹。翁吉刺惕人归降了之后,成吉思汗对他们未犯秋毫。

成吉思汗收降了翁吉刺惕人之后,到达统格黎克河一带扎营驻下后,派阿儿孩·合撒儿、速客该·者温两人为使者,并嘱他俩如此对王汗说:“我们在统格黎克河东边驻下了,这里水草丰美,我们的马儿膘肥体壮,特此来告知王汗。”成吉思汗接着嘱他俩如此转告:“我的父汗啊,我们做错了什么,您为何如此嗔怒?让我们如此害怕?您怎么不等您的不肖之子、不肖儿媳睡醒后,再发怒责怪?为什么弄塌我们平平的炕板,为什么弄散我家袅袅的炊烟?为什么如此恫吓我们,我的汗父啊!

您莫非受到了

别人的挑唆?

是否有人

从旁挑拨?

我的汗父啊,我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盟誓?在勺儿合勒忽山的忽剌阿讷兀惕·孛勒答兀惕时,咱俩不是一起说过:

即便遭有牙的蛇离间,

咱们也不能分离,

靠牙、嘴说清楚之后,

彼此不再猜忌。

如今我的汗父啊,您是靠牙、嘴和我说清后,才与我分离的吗?你我不是一起说过:

即便被有牙的蛇离间,

咱们也不能分离,

靠嘴、舌相互沟通,

彼此深信不疑。

如今我的汗父啊,您是用嘴、舌与我们沟通后,才与我们分离的吗?汗父啊,我们的部众少,可在您艰难时,我们没有让你求助于部众多的吧!我这个人虽然不好,也没有让您求助那些好人吧!一辆有两条车辕的车,如果其中一条车辕断了,牛就再拉不动它了。我不就像那条断了的车辕吗?一辆有两个轮子的车,如果其中一个车轮子碎了,车就不能走了,我不就像那个碎了的车轮子吗?忆往昔,在您的父汗忽察儿胡思,不亦鲁黑汗去世后,你是他四十个儿子中的长子,做了汗。你做了汗后,杀死了台帖木儿太师、不花·帖木儿的两个弟弟,他的另一个弟弟额儿客,哈刺也将被杀,于是他逃亡投奔了乃蛮部亦难察·必勒橙汗。一你的叔父古尔汗因为你残杀诸弟,率军前来攻打你。你只率领着百余人,沿薛凉格河而下,钻进了合剌温峡谷。从那里出来后,为了向蔑儿乞惕部表示亲睦,就将自己的女儿忽札兀儿夫人献给了篾儿乞惕部的脱黑脱阿。你们从山峡里出来后,到了我父汗也速该那里,对我的父汗说:‘请你救出被叔父古尔汗掳走的我的百姓!’我的父汗也速该因你来求援,要为你救出部众,便从泰亦赤兀惕部中带着忽难、巴合只两人,率军前去,把正在忽儿班·帖列速惕地区的古尔汗和他身边的二三十人赶人西夏的合申这个地方,救出了您的部众,交还给您。从那里回来后,我的父汗和您在土兀刺河的黑林中结为安答。那时,我的父汗您曾诚心地感激道:‘为了你的恩德,我要报答你的子子孙孙!苍天、大地保佑,垂鉴!’

自从那以后,额儿合·哈刺从乃蛮部亦难察·必勒格汗处请来军队,攻打你们。您抛下部众逃命,带着少数人马投奔合剌契丹(西辽)的古尔汗,到了垂河撒儿答兀勒地区(回回)。不足一年光阴,你又背叛了古尔汗出走,经过畏兀儿、唐兀惕(西夏)等地,回来时已穷困潦倒,靠挤五只山羊的奶,刺骆驼的血为饮食。您骑着一匹瞎眼海骝马行路。获悉汗父您处境如此艰难,念及您与父汗也速该的安答之谊,我就派遣塔孩、速客该二人为使者去迎接,我本人也从客鲁涟河的不儿吉·额儿吉去接您,在古泄兀儿海子边与您相遇。由于您是穷困潦倒而来,我向部众征收忽卜赤儿(实物)接济您。正因为您与我的父汗曾结为安达,咱俩不也是依理在土兀剌河的黑林中结为安答父子吗?那年冬天,我们将您请到我的古列延供养了你。住过冬季,度过了夏季,到了秋季,我们去攻打篾儿乞惕部的脱黑脱阿·别乞,在合迪黑里黑山的木鲁彻·薛兀勒那个地方,与敌军厮杀,把脱黑脱阿·别乞赶到巴儿忽真·脱古木去了。掳掠了篾儿乞惕百姓,把从他们那里缴获的马群、宫帐、粮食都给了父汗您。不是没让您饥饿挨过中午吗?不是没让您消瘦超过半个月吗?后来,咱们协力把古出古惕·乃蛮部不亦鲁黑汗,从兀鲁黑·塔黑山的莎豁黑河,赶过了阿勒台山,沿着兀泷古河而下追击他,终于在乞湿勒巴失湖畔打垮了他。从那里返回时,乃蛮部的大将军可克薛兀·撒卜刺黑在拜答剌黑·别勒赤儿整治军队,与咱们对阵,但因天色已晚,双方约定第二天早晨拼斗厮杀。我的父汗啊,你在你的营地燃起了篝火,夜里却率军逆着合刺·泄兀勒河而行,撤走了。次日清晨,我们发现你们的营地已空无一人。我说:‘这些人把我们当做祭祀的供品,抛弃了!’于是我们也撤走了。渡过了额垤儿河、阿勒台河的汇合处,来到撒阿里草原扎营驻下。

可克薛兀·撒卜刺黑大将军追袭您,把桑昆的妻子、儿女、百姓都掳去了。父汗您在帖列格秃山口的百姓、马群、饮食的一半也被他抢夺走了。被你们俘获的篾儿乞惕部的脱黑脱阿的两个儿子忽都、赤刺温乘乱之际,带着他们的百姓,逃往巴儿忽真·脱古木,去和他们的父亲会合。那时,父汗您派人来告知:‘我的百姓遭乃蛮部可克薛兀·撒卜刺黑的掳掠,我儿速派你的四杰来拯救吧!’我没有像您那样心生恶念,立即派出孛斡儿出、木合黎、孛罗忽勒、赤剌温·把阿秃儿四人前去救援。在我的四杰到达之前,桑昆在忽刺安·忽惕与敌军对阵,他骑乘的马,腿受了重伤,桑昆几乎被敌军所擒时,四杰赶到,救了桑昆,也救出了他的妻子、儿女、百姓,并全部还给了他。那时,父汗您曾感激地说:‘我儿帖木真派遣他的四杰,救回了我失散了的百姓!’如今,父汗啊,我有什么过错,你要怪我呢?请派遣使者明示!请派忽巴里·忽里、亦都儿坚两人前来吧。如果这两人来不了,就派其他一人来吧。”

王汗听了这些话后,说:“唉,我老糊涂了!我没有与我儿分裂的道理,却与我儿分裂了,我不该做与我儿分裂的事,却做了与我儿分裂的事。”他心里很难过,便发誓说:“今后见到我儿,如果再生恶念,就像现在这样出血而死!”说罢,他用剜箭扣的刀子刺破小拇指,把流出的血盛在一个小桦木桶里,对阿儿孩、速客该两使者说:“将它交给我儿帖木真!”说完,便打发两使者回去了。

P90-93

序言

2013年初,时值农历年底,我正在北京度假,忽然接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电话,约我汉译《蒙古秘史》(可简称“秘史”),要译的是满昌先生多年前编写的《蒙古秘史故事》那本小册子。当时我的回答是,电话里说不清楚,三月初开学后再面谈吧。其实,当时我在心里已经推辞了这项工作。之所以推辞,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众所周知,《蒙古秘史》原蒙古文本已亡佚,流传至今的是它的汉语音写译本。此汉语音写译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1.用汉字标写的原蒙古语全文;2.汉字直译的蒙古语词汇和蒙古语语法附加成分(旁译);3.282节后概写的“总译”。许多年来,学界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论文、专著、蒙汉语译本可谓数不胜数。我一直觉得,从严格意义上说,汉译《蒙古秘史》不属于“蒙译汉”范畴,至少不属于我心目中的“蒙译汉”,秘史原蒙古文已佚失,何谈“蒙译汉”!再者,仅仅大名鼎鼎的札奇斯钦先生的《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一部书,就让我对“汉译”《蒙古秘史》望而却步了!那种“翻译”,其实“研究”是占了主要比重的,绝不是像我这类的“译者”能够问津的。我深知,承揽这种等级的“翻译”任务,如果没有深厚的蒙古史学功底、文献功底、蒙汉语言功底是绝胜任不了的。凭自己在秘史学方面的“学养”,想搞札奇斯钦先生这种档次的“翻译”,岂不是痴人说梦吗!尤其是想起多年前读过已故亦邻真先生的“评《新译简注(蒙古秘史)》”一文,就更觉得接手这样的“翻译”工作可是胡来不得,必须慎之又慎!开学后,忙于教学和蒙译汉工作,就把这件事忘却了,也没再主动联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四月份,又接到出版社的电话,说的仍是那件事。尤其是我非常佩服的学生照日格图也专门打来电话,向我说明了汉译《蒙古秘史故事》的意义,诚恳地劝我接受约请。于是,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权衡,便又有了新的想法。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历史、文学名著,关于它涉及的诸多领域的文化价值,前人已多有论及,无需我在此喋喋不休。后人对秘史一书曾冠以“奇葩”、“丰碑”、“不朽”、“伟大”、“里程碑”等等,每读到这些赞美之词,就令人不由地想走近秘史,读懂秘史。但实事求是地讲,时至今日,真正了解此书内容的人并不是很多。即使在内蒙古最高学府内蒙古大学,诸多操蒙古语的蒙古族的文史学科的师生,不了解这部名著大致内容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连有关秘史的常识性知识也丝毫不具备。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造成这种民族文化的悲哀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回避的一点是,对多数文化人来说,《蒙古秘史》的确挺难读。之所以说它难读,我以为原因有以下两点:一、秘史的各种版本的译注本,注释繁多深奥,注释者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释文的文字古奥艰深,大量的古代汉语、外语、音标让人头晕目眩。这些注释文字宛如一片汪洋大海,已把秘史原文所表述的情节内容淹没了。没有一定学术功底、没有一定古蒙语和古汉语基础的人,往往是没翻几页,就极有可能歇手作罢了!总之,这样的译文非学者是难以接近的。二、译文佶屈聱牙,和规范流畅的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差异,众多蒙古语人名、地名的汉语音写方法与现代的相比,也有着很大不同。就语法修辞而言,有的地方的文字表达甚至让人无法接受或理解。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当代多数《蒙古秘史》译文所依底本,多是清人的善本或今人额尔登泰、乌云达赉的《蒙古秘史》校勘本等。译者们都偏重于学术研究,特别重视忠实于原蒙古文内容,翻译时尽可能采用“直译法”,非常重视“信”,于是也往往无暇顾及“达”,更谈不上“雅”了。我非常理解译者所秉持的翻译理念,但这样的译文读起来实难产生引人人胜的效果。要读懂这样的译文,在如此艰涩的行文中,弄懂《蒙古秘史》的基本内容,换言之,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无疑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我相信,尽管目前我国学风如此浮躁,但还是会有不少人希望读到一部内容既忠实于原著,文字又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既能较全面,又能较轻松地了解原著内容来龙去脉的《蒙古秘史》读本。满昌先生所编的蒙古文版《蒙古秘史故事》这本小册子,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此书薄薄的,文字很浅显,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巨量“注释”,虽删掉了原著少数文字、章节,但内容还算比较完整。这对于普及秘史文化知识来说,应该是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的。但它毕竟是蒙古文小册子,所以阅读的人还不够多。这样看来,将这本小册子译成汉语,对于进一步在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普及秘史文化知识——使学习者初步走进秘史,或许还会起到一点点的积极作用。

基于上述想法,我最终接受了汉译《蒙古秘史故事》这本小册子的工作。

在汉译《蒙古秘史故事》时,我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争取做好译文中的“注释”。满昌先生的《蒙古秘史故事》原文中几乎没有注释。但我读完自己的没有注释的译文后,并没有完全搞明白这本小册子的内容。由是我想到,尽力减轻我们所针对的读者群的阅读负担,无疑是应该考虑到的,但秘史毕竟是蒙古族古代一部古籍,主要记录了以战争逐步统一社会、变革社会制度的过程,其中涉及的众多部落、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关系,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做出清晰说明,是后世学人通过研究,利用了其他古籍才理清的。例如,成吉思汗征战王汗部落,其中对王汗的结局交代得非常清楚,但对于王汗的儿子桑昆的结局,秘史却没有记载,这有可能使读者感到困惑。是后世专家利用《元史》、《史集》、《圣武亲征录》等书,才将此事搞清楚的。我们有必要通过注释,对此做出简明扼要的交代。另外,对文中出现的某些蒙古族古代习俗、宗教信仰等,如果不做注释,读者,尤其是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读者便很难读懂。例如,在“阔亦田之役”一节中,札木合的不亦鲁黑汗、忽都合·别乞两人,以“札答石”行法术呼风唤雨。什么是“札答石”?如果不加注释,恐怕读者读后会一头雾水。因此我觉得,如果翻译时完全不顾“注释”,就不利于我们的读者——秘史的初学者,搞清《蒙古秘史故事》的来龙去脉。

我所坚持的是,必须以“普及秘史文化知识”为宗旨,在充分考虑这一层级读者的阅读能力的前提下,为原文做出必要合理的注释。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就必须更广泛深入地研阅前辈学者在注释方面的研究成果,再通过分析、比较、取舍,认真撰写出表达清晰简明的现代汉语释文。释文力避使用古代汉语,不引用古籍原文,不罗列研阅时所利用参考的文献资料名称、作者,例如《元史》、《金史》、《圣武亲征录》、《黄金史》、拉施特《史集》、达木丁苏荣、谢再善、法国学者伯希和、日本学者小林高四郎、美国学者柯立夫等等。不以音标标注蒙古文字、汉语音写用字的读音。不搞学术考证,不在注释部分中搞学术争鸣。例如,木合黎受封蒙古国王的年代,据秘史所记,为丙寅年,即公元1206年,而据《元史·太祖纪》、《元朝名臣事略》载,为丁丑年,即公元1217年。学界公认后者正确。但我们的译文不对此作出注释,只依照秘史所记进行翻译。又如,秘史所记成吉思汗派遣搠儿马罕征伐西亚巴黑塔惕国之事,应为斡歌歹汗时期的事。对此,译文中也没做出注释。再如,阿阑·豁阿感光(感天狼)生子的情节,是一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关于秘史中这则母题的文化蕴涵,是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考虑到此译本的宗旨是普及秘史文化知识,所以在译文中没有参与这方面的学术争论,也不具体罗列各家的观点,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尽自己所能,做了一条简短注释。

其次,争取字斟句酌地“翻译”好原文。这本《蒙古秘史故事》的蒙古文,是参考了前辈学人《蒙古秘史》汉译本、蒙译本后,以蒙古文撰写成的。我们将这些蒙古文翻译成汉文时,无疑应该再认真阅读作者所参考、依据的汉译本。对于汉译本的前辈作者,我们应予以高度尊重,对原汉语译文也应充分信任。然而,正如前文所述,这些汉语译文出现了很多估屈聱牙,甚至不符合汉语语法修辞规则的语句。

我的努力是,在恪守“信”的翻译原则的前提下,反复推敲,力求行文晓畅明白,争取使译文能够“达”,以至于“雅”。在山川河流的名称后尽量加“山”、“河”“原野”等,以便表述更清晰,更利于读者理解。

严格地说,这本小册子还不能反映秘史的全貌,因为它毕竟是编者删减了秘史的一些内容后编成的四十一段小“故事”。为了初学秘史的读者进一步全面深入研读秘史,译者注出了每个“故事”来自秘史中的哪一节,以便今后查找核对。

应顺便提及的一个细节是,前辈学者在同一部秘史汉译本中的一些人名、地名,前后写法往往不一致,让人读了易产生混乱。例如,同是一座山岭,前文是“阿来”山岭,到了后文就变成了“阿刺亦”山岭。同是一个人,前后写为“兀孙”、“许孙”。同为一个部落,前后写为“迭儿格克·额篾勒”、“帖儿格·阿篾勒”等等。译者们根据秘史中的“旁译”过分忠实地翻译,过度地强调了“信”,便造成了译文的这种“前后差异”,这无疑给后人的阅读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古人的“旁译”造成的这种毫无文化价值的麻烦,又被部分译者忠实地传递给了读者。对这些译者所尊奉的这种“信”,我不敢盲目遵从。我的看法是,既然是一部译本,况且又是普及读物,其中的人名、地名前后应该尽量统一。

常听人们说这样一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总之,我是带着这两种愿望,诚实地去完成汉译注释《蒙古秘史故事》这项工作的。尽管愿望如此,但我深知自己的学力究竟怎样。面对秘史这样的名著,面对前辈秘史学家的著述,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虽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汉译工作,但丝毫没有轻松感,只有战战兢兢,是不敢说半句大话的!至于译文及注释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得到读者及学界的认可,就只能接受实践无情而公正的检验了。

此书稿即将付梓了!真诚地感谢我的挚友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阿尔丁夫先生,感谢他对此次翻译工作给予的指导,感谢他多年来对我的翻译和研究工作给予的无私热情的关怀和帮助。更应感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是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使我有幸获得了参与这次翻译工作的宝贵机会!当然,最应感谢的是阅读此书并不吝赐教的专家、读者,因为你们的指导和批评一定会使我从中获得教益和前行的动力!

赵文工

2013年10月干内蒙古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