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赏心乐事(海外实业家顾铁华的粉墨春秋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费三金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费三金著的《赏心乐事(海外实业家顾铁华的粉墨春秋上下)》讲述了顾铁华个人的曲折命运和与戏曲结缘的人生经历。同时本书以专业视角展现了昆曲,特别是近代昆曲的发展之历史脉络,以及昆曲界名人达士之献身曲艺之时代精神。透过昆曲,可以看到作为票友的顾铁华致力于继承昆曲技艺和文化的努力。

内容推荐

在生意场上,他面对世界;在精神生活里,他面向传统。这就是顾铁华——一个承载着东西方精英文化的个体生命。

他是商人,骨子里却是文人。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熔铸了他文人型的个性和气质。他对京昆艺术的执著和追求,怎一个“迷”字了得。诚如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袁南生先生所说,他是位“名商、儒商、义商”。一个“儒”字,概括了他的全部风神。窃以为,在当今中国票界,恐怕很少有人的经历比他更丰富。

费三金著的《赏心乐事(海外实业家顾铁华的粉墨春秋上下)》讲述了顾铁华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 在多瑙河上

上卷 乱世里的命运颠簸

 第一章 令人精神恍惚的岁月

生于乱世

长泾旧家

父亲的路

 第二章 叩响艺术宫殿的门环

初进戏园

迷上昆曲

阖家去港

 第三章 在逆境中求索

回转大陆

游艺金陵

义父“下海”

“你唱小生”

唱曲看戏

犹太老人

幸遇知己

 第四章 在海外拼搏

偷渡去港

打工生涯

柳暗花明

香港票界

初恋之痛

德国留学

要当老板

“联中”精神

 第五章 活跃在红氍毹上

美哉许仙

海生赵令

“俞派”儒帅

 第六章 赏心乐事“俞”家院

喜列俞门

广州会面

俞门盛事

下卷 盛世里的风流雅韵

 第七章 遍神州响起了宫商

京都亮相

香江彩爨

修我长城

浦江献艺

京津义演

七到金陵

四赴宝岛

会师香江

京剧盛典

 第八章 喜老树又绽新枝

草桥惊梦

顾曲周郎

合纱泛舟

拾画记

 第九章 让荧屏留住精粹

设立基金

抢救遗产

保存经典

挖掘传统

 第十章 克绍箕裘“俞”韵流芳

星殒神州

布韵流风

百年振飞

辑印曲谱

荣获博士

大爱无疆

 尾声

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台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试读章节

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住宅区照例是静悄悄的。对于这片浸润了欧风美雨的土地来说,即使是面临连年不断的兵戈之灾,它总能保持那份难得的富丽和孤独的宁静。

事实上,外面的世界很不太平。7月7日北京卢沟桥事变的枪声犹在耳边,侵华日军又在上海蓄谋新的事变。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士兵击毙。事发之后,中国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军无理要求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军队。8月13日,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在全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以应之”。8月14日,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集中三个德国装备师向日寇发起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亘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一场空前惨烈的淞沪会战整整打了三个月。在被传统的中国人称为旧历丁丑年的夏秋,上海的天空是腥红的,云彩是腥红的,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也是腥红的。老人们都说这是百年不遇的血光之灾。

10月22日,就在淞沪会战最激烈的这一天,上海英租界西区的新闸路上的一幢石库门房子里,有个叫顾铁的男孩诞生了。他的前面有个姐姐,长顾铁一岁,取名顾茀。按照中国传统家庭的模式,“先开花,后结籽”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传承格局。

顾家的孩子取的都是单名。在顾铁后面相继出生的弟妹,除了老三顾芊不幸在4岁那年夭折外,分别有四妹顾芃、五妹顾茵、六弟顾钢、十妹顾萼。

提起顾铁这个名字,还有一段趣闻。据铁华说,在他孩提时代,一天中午,父亲顾保廉登高到墙上挂画,不小心一脚踏在正在睡午觉的儿子身上,父亲吓得变脸变色,儿子竟然熟睡无恙,父亲就此给儿子取名顾铁。后来顾铁大了,到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书。在吴语系统里,顾铁与“锅贴”谐音,小朋友们都叫他“小锅贴”。一气之下,顾铁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添了一个“华”字,从此改名顾铁华,寓意铁树开花,企盼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得遇罕见的繁华。

顾家的故居坐落在新闸路上哪个方位,铁华没有详细的记忆。大姐顾弗只记得与武定路相距不远。后经铁华的兄弟顾钢从美国来电话证实,顾家旧居当在新闸路靠近泰兴路的路段。附近有座寺庙叫“清凉寺”,香火甚旺。“八一三”战事一起,寺庙成了难民收容所,现在知道的人也不多了。

新闸路,这条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马路,是上海市中心的一条东西向街道。它东起西藏路,西至万航渡路、胶州路,全长3855米。1862年太平军进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筑了数条运兵之路,新闸路是其中直接沟通租界的一条。最初是一条土路。1868年划归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幅度拓展,新闸路被划入界内。

铁华出生不久,顾家为了躲避战乱,全家回到故乡江阴长泾。不想日寇侵华的战火沿着长江一路蔓延,江阴也连续三次遭到敌机轰炸,铁华的一位阿姨(上官云珠的姐姐)也在炸弹下丧身。日机第三次轰炸江阴长泾时,有一颗炸弹不偏不倚地落在顾家的房顶上,奇怪的是这颗炸弹没有爆炸,顾家人把这颗哑弹扔进了井里。此事轰动了长泾镇,乡里人都说,这是顾家祖上庇荫,吉人自有天相。

P5-7

序言

顾铁华先生和我是20余年的老朋友。

铁华兄出身江南世家,早年留学德国,上世纪70年代定居香港,为知名实业家。香港中文大学何志华教授赞其为“营商有道,富贵显达”。

从事实业之余,铁华兄在大陆文化艺术领域,以知名京昆剧票友而为人所熟知。他自幼醉心戏曲,随红豆馆主门人张澍声习京剧有年,后得南京甘贡三先生开蒙习昆曲。1979年,拜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为师,为俞门第一位海外弟子。

铁华兄于俞派艺术,精研极磨,屡屡登台实践,为本门同人所推崇。本书作者、其同门师兄薛正康先生即谓其舞台气质风度,不管演什么,均能赋予角色相应的气质风度,首先是书卷气浓,以此来贯穿不同角色的气质,体现了“俞家做”的核心,具有“角儿相”。

铁华兄除继承传统之外,还秉承师训,不断参与创作实践。历年来,整理、改编、创演了不少京昆剧目并一一实践于舞台。这一点,是其发挥身为票友之长。因相对于专业演员,票友之艺术实践或更为纯粹,不必有一些演员所有的顾忌。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成果。事实上,铁华兄这些实践,效果均颇令人满意。

此外,铁华兄还与昆剧名家张继青、华文漪、蔡瑶铣等合作,摄录并出版了12张《中国昆剧精品集粹》光碟,内有全本《长生殿》、全本《玉簪记》、全本《琵琶记》等剧目。铁华对这些戏做了实践性的整理和改革,使之更能呈现出传统昆剧的特色和风韵。鉴于其艺术实践成就,1994年,中国戏曲学会为其颁授“金兰奖”。

铁华兄不仅参与舞台实践,于京昆艺术之推广,亦多建树。他投资出版《粟庐曲谱外编》、资助出版《昆曲精选教材300种》,创立“顾铁华振兴昆曲基金”。2006年起出任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2011年又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香港文化委员会委员。

2014年5月,作为卓越的企业家和艺术家,铁华兄因对祖国教育事业、文化传承以及对香港中文大学所作贡献,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头衔,向社会彰示了他在学业、事业上的重大成就。

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时,我和铁华兄在北京合作了一场《飞虎山》。他台上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次合作至今,已然24个年头,期间我们交往不断。

薛正康、费三金二位先生均为专业演员出身,与铁华兄同为俞门弟子。舞台以外,文翰素所用心。无论俞门心法并铁华兄个人经历均极熟稔。新作《赏心乐事——海外实业家顾铁华的粉墨春秋》一书,于铁华兄京昆艺术实绩多所蒐集,善加爬疏。惟实惟谨,克允克当。付梓在即,嘱我略缀数语。与有荣焉,义不容辞,乃略述如前。是为序。

后记

2012年初夏,正康先生把他写的数万字文稿交到了我的手里,题目是《记顾铁华追求“俞学”五十载》,记载了铁华先生玩票寄志的一段经历。2013年8月,铁华先生从香港乘机飞抵上海,带来了他10余小时的讲话录音和35公斤重的文字、图片资料,其中演出剧照和说明书、剪报多达数千幅,详细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鉴于正康先生年事己高,我便接受铁华先生的全权委托,把著书立说的任务承担下来。

铁华先生是俞振飞老师收的第一位海外弟子。熟悉铁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戏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本海外游子,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昆剧迷。早在交通大学就学期间,就对它‘一见钟情’。先是纵情欣赏,尽可能每戏必看。继而,‘牙牙学语’,喜欢哼上几句。再进而,常常手舞足蹈。最后,在几次粉墨登场、列入俞师振飞门墙之后,浸淫日久,竟而‘魂牵梦绕’,几乎‘不可一日无此君’。紧张工作之余,神思困倦之际,闷闷不乐之时,只要一听昆剧录音,一看昆剧录像,往往疲劳顿去,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看来铁华先生对京昆艺术的那股执著精神,怎一个“迷”字了得,简直是到了“痴”的地步。

书亦有“气”。气者,文化气场也。虽然“气”的哲学抽象性使我们不能对它有一个确定性的把握,但是,它的直观具象性又能够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它的存在。譬如,弥漫在《俞振飞传》中的书卷气和渗透在《绝代风华言慧珠》中的时尚气,就曾经是我的刻意追求。然而,当我提笔为铁华先生写书时,却颇费一番思量,不知道该怎样抓住这本书的魂。

这是怎样的人生啊?在生意场上,他叱咤风云;在精神生活里,他恪守传统。看似矛盾对立的“全球意识”和“寻根要求”,竟在他身上获得如此和谐的统一。他在30年的企业管理经营中,积极引进西方科学化的管理经验,并注入了“以人为本”的中国儒家思想,总结出了一套“义、恩、情”六面体经营理论,得到了国际经营学界的好评及认可,因此而获得日本东京一所国际性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他在社会活动中,乐善好施,广种福田,投入的慈善事业遍布香港和内地许多地区,甚至包括大洋彼岸的美国。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袁南生先生高度评价铁华无私捐献顾氏医务大楼的义举,称铁华为名商、儒商、义商。一个“儒”字,使我的眼睛一亮,豁然明朗,这不正是我要抓住的“魂”吗!铁华先生是商人,骨子里却是文人。人们评价他继承的“俞派”艺术,以“书卷气”三字冠之,看来写一个具有文人气息的京昆票友,应该是我的追求。

铁华先生曾多次提到,他不过是艺海边的一名弄潮儿,不足以著书立传。但正康先生和我认为,在中国戏曲史上,记载伶人事迹的著作林林总总,汗牛充栋,描写票友玩票寄志的书籍却少之又少。俞师生前常说:“振兴昆曲要靠两支大军,一支是专业大军,一支是业余大军。”铁华先生堪称是京昆业余大军中的一位出类拔萃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粉墨人生中,不仅忠实地继承传统经典,而且遵循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的美学原则,投身于昆剧的改革,创作了一批既获行家赞许又得到戏迷欣赏的剧目,并把这些剧目录制成《中国昆剧精品集粹》。他斥资设立的《顾铁华振兴昆曲基金》和编纂的《粟庐曲谱外编》,利在当代,惠泽后世。为这样一位资深票友立传,对于振兴传统艺术,应该是很有裨益的。

为本书写序的尚长荣先生和沈鉴治博士,都是和铁华先生有着20余年交情的老朋友了。长荣先生是全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当代京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1990年,他和铁华先生在北京举行的徽班晋京二百周年的庆典活动中,连演三场京剧《飞虎山》,受到内外行一致瞩目,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旅居美国的沈鉴治博士是香港《信报》荣休总编辑,曾出版《中国经济论文集》、《政经纵横》、《我看日本》等作品;他同时也是电影、古典音乐、京剧的资深评论人,著有《乐乐集》四卷、《乐文集——你傲慢,我偏见》、《乐文集——啊呀,好厉害的女人》、《顾曲集:京剧名伶艺术谭》、《京剧六讲》等。我受铁华先生的委托,向二位先生的不吝赐序,深表恭敬敏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江阴市民政局和南京甘熙古居京昆文化研习中心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参考书目有:江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长泾镇政协工作委员会编纂的《泾水往事》和王利峰主编的《泾水流韵》;南京出版社出版的由李海荣担任丛书主编的《甘熙宅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友恭堂——甘贡三及其子女的艺术生涯》;甘櫯编著的《金陵甘氏考》;王家熙、许寅等整理的《俞振飞艺术论丛》;何时希著的《小生旧闻录》;孙毓敏著的《我这两辈子》。

书评(媒体评论)

“行大丈夫之事,集名商、儒商、义商于一体,善举频施,为金山侨界顿增颜色;称活菩萨之德,融能人、奇人、艺人于一生,福田广种,愿中国移民再创新功!”

——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袁南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