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吠檀多不二一元论派的哲学家
第一节 苏雷斯瓦那(Suresvara,约720-770年)
第二节 波陀摩帕陀(Padmapfida,720-770年)
第三节 陀达伽(Totaka)
第四节 呵什达摩罗伽(Hastamalaka)
第五节 萨瓦智曼牟尼(Sanrajnatma,alias Sarvajnatma Muni, Nityabodhficarya,750-800年)
第六节 筏遮塞波底·弥室罗(Vacaspati Misra,约9世纪)
第七节 阿难波陀(Anandabodha,alias五nandabodha Yati,约11或12世纪)
第八节 室利曷沙(Sriharsa,1125-1180年)
第九节 毗摩陀曼(Vimuktfitman,13世纪初左右)
第十节 波罗迦沙曼(Prakasatman,alias Prakasatma,约13世纪初)
第十一节 《显义释》(Prakatfirthavivarana,约13世纪初)
第十二节 奇祖迦(Citsukha,约13世纪20年代)
第十三节 阿难陀智那(Anandajiifina,alias Anandagiri,约13世纪中叶)
第十四节 罗摩瓦耶(Ramadvaya,约14世纪)
第十五节 玛陀婆(又译:毗提耶罗耶,Vidygran,ya,alias Mgdhava,约14世纪中叶)
第十六节 摩吐苏陀那·沙罗须瓦提(Madhusvdhana Sarasvati)
第十七节 尼理心呵沙那曼·牟尼(Nrsi.mhggrama Muni,约16世纪)
第十八节 阿帕耶·提须陀(Appaya Diksita,约16世纪中叶)
第十九节 波罗伽沙难陀(Prakaggnanda,约1550-1600年)
第二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乔荼波陀的历史背景
一 名称与历史
二 《圣教论》介绍
三 《圣教论》发展线索
第二节 《圣教论》的哲学思想
一 喳的本体论思想
二 四位说的现象论
三 摩耶的幻相说
四 绝对不生说
五 梵我一如说
六 结论
第三节 乔荼波陀与佛教
一 理论的时代性和渗透性
二 理论上的比较
三 结论
第三章 商羯罗的不二一元论理论
第一节 商羯罗的生涯与历史时代背景
一 商羯罗的生平与年代
二 历史时代背景
三 商羯罗的著作
第二节 商羯罗形上学思想研究
一 绝对的梵和阿特曼
二 宇宙论
三 个我观
四 认识论
第三节 解脱观
一 轮回的本质与主体
二 无明的本质
三 解脱论
第四节 商羯罗与佛教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吠檀多与佛教哲学的异同
三 《梵经注》对佛教的批判
四 《示教千则》对佛教的批判
五 结论
第五节 结束语
下篇
I.韵文篇
第一章 纯粹精神
第二章 否定
第三章 主宰神
第四章 “我”的观念
第五章 对尿的疑惑
第六章 切断
第七章 统觉机能的内藏物
第八章 纯粹精神的本质
第九章 细微性
第十章 见
第十一章 观者之性质
第十二章 光照
第十三章 无目
第十四章 梦与记忆
第十五章 此非彼
第十六章 地所成物
第十七章 正确的思想
第十八章 “汝即那”
第十九章 消除热病
Ⅱ.散文篇
第一章 弟子悟之道
第二章 理解
第三章 巴利商羯那冥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