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
一 抢救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真实
二 丰富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内容
三 提炼历史智慧,为当代教育技术中国之路提供借鉴
第三节 研究的原则
一 史料的“一手”原则
二 “忠实”于历史的原则
三 把握“来源”与“去脉”
第四节 撰写的思路
一 实证梳理:分析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活动的史实
二 理论剖析:把握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的内涵
三 应用探索:赋予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新的价值
第五节 人物的遴选
一 人物遴选的必要
二 人物遴选标准
三 代表人物的选出
第二章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陶行知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提出
一 技术工具能够更好表现生活
二 技术工具在教育中不可或缺
第三节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容
一 技术工具的种类多样:要打破局限,扩大范围
二 技术工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面向教育对象需要
三 技术工具的应用要适当改造:组合加工以提高效果
第四节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启示
一 技术工具要在实践中应用,实现知行合一
二 技术工具要融入现实生活,促进知识共享
三 技术工具要根据社会需要,支持现代人培养
第三章 郭有守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郭有守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郭有守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作为主要成员,发起、筹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二 作为实际领导者,推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发展
三 梳理、汇编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 郭有守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以“法”治理教育电影,规范教育电影管理
二 注重电影的教化功能,坚持电影的教育性
三 立足国情,注重教育电影的国际化发展
第四节 郭有守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作用,优化教育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 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三 健全信息法律,增强信息道德教育
第四章 舒新城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舒新城的学术生平
一 早期的求学生活
二 任职教育界
三 供职中华书局
第二节 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早期尝试性的“电化教育”活动
二 后期投身“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舒新城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从建国的高度认识电化教育之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正确定位电化教育,明确电化教育与教育之关系
三 电化教育要和社会需求、教育对象的需求紧密联系
四 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培养电化教育的“专才”和“通才”
第四节 舒新城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第五章 晏阳初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晏阳初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晏阳初的电化教育实践活动
一 组织法国华工识字运动
二 编写适合平民教育的课本
三 编写适合士兵使用的课本
四 运用无线电广播推动平民教育
五 计划开办平民电影厂
六 定县实验以后的平民教育
第三节 晏阳初电化教育实践的意义
第六章 孙明经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孙明经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孙明经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孙明经从事电化教育事业的背景
二 孙明经的主要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孙明经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文化传播观
二 电化教育媒体观
三 电化教育本质观
第四节 孙明经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第七章 徐公美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徐公美生平简介
第二节 徐公美的电化教育贡献
一 徐公美电化教育实践活动
二 徐公美电化教育相关论著
第三节 徐公美电化教育思想
一 徐公美对电影的认识
二 徐公美“电影与教育”的关系
三 徐公美所倡导的非常时期的电影教育
四 徐公美的电影教育管理思想
五 徐公美电影教育本土化思想
第四节 徐公美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与启示
一 理论价值和意义
二 实践价值和意义
三 坚持电影教育“中国化”的启示
第八章 杜维涛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杜维涛电化教育经历
一 参与筹划并具体负责中国电化教育第一 个专职行政机构
二 赴美考察学习,并师从埃德加戴尔
三 首介埃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
四 推动了首都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参与各种电化教育组织
五 参与电化教育期刊建设,积极开展理论研究
第二节 杜维涛电化教育思想
一 电化教育的内涵与作用:对教育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思考
二 电化教育运作模式与定位:“应归国营”,“属于教育”
三 电化教育改名之议: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的磨合
第三节 杜维涛对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贡献
一 作为中国首位专职的电化教育行政领导者与执行者
二 作为电化教育的研究者,杜维涛首介了戴尔的“绎验之塔”
三 在中美电化教育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九章 陈友松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陈友松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陈友松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首次在大学内开设教育电影课程
二 创办当时“唯一国人组织之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
三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类期刊《电化教育》
四 编著了中国第一部有声教育电影著作《有声的教育电影》
五 对中国“电化教育”定名有所贡献
第三节 陈友松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陈友松的媒体技术观
二 陈友松的电影教育观
第四节 陈友松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第十章 赵光涛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赵光涛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编著《电化教育概论》一书
二 筹建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
三 自编自导甚至自演进步戏剧
四 筹建徐州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第三节 赵光涛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化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 大教育视角下电化教育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三 关于中国电化教育行政机制的研究
四 关于教育电影的研究
五 系统阐述播音与教育播音
第四节 赵光涛对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通过建立实体机构探索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发展道路
二 较早地向国内引介发达国家电化教育情况
三 较早地专门研究电化教育行政以及电影电播行政
四 注重电化教育教学法的研究
第十一章 谷剑尘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谷剑尘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谷剑尘的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谷剑尘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影教育的哲学观、教育观以及媒体观
二 教育电影的理论架构
第四节 谷剑尘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对电影教育的深刻解读,促进大众传播功效的研究
二 对教育电影分类的开创性研究,构建媒体分析的样本
三 关注“人”的教学设计思想,促进了教学媒体生命力的延展
四 探讨教育电影人才培养和学科,启迪教育技术学科的思考范式
第十二章 刘之常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刘之常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刘之常的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刘之常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影教育的本质:是工具、是视觉教育的延续和发展
二 电影教育需要系统设计
三 电影教育离不开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四 “整合”是电影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刘之常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推动了中国民众教育和电影教育的发展
二 提出了电化教育名称,宣传了电化教育活动
三 引领了电化教育思想发展,匡正了电影教育实践活动
四 提供了电化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模板
五 探索了电化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蔡元培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蔡元培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蔡元培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重视电化教育人才培养,为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 创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为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 开电化教育立法之先河,为电化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 号召将电影运用于科学考察和社会宣传,为媒体应用做出示范
第三节 蔡元培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影能增强教育效果,倡导教育电影化
二 电影具有教育性,一切电影都是教育电影
第四节 蔡元培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充分肯定了媒体的教育价值
二 揭示了电影的教育功能
三 为电化教育搭起了“大电化教育”雏形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