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编著的《台湾地方选举中的派系研究》的研究方法概括为“多学科研究方法交叉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并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具体采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方法,借助规范分析,并结合量化研究和有选择性的实地经验研究为依据,融普遍性与地方性于一体展开讨论。
根据本书研究的需要,分别对台湾北、中、南部不同类型的县市基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采取查阅资料、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式展开。
针对上述关于地方派系与选举的研究,《台湾地方选举中的派系研究》笔者李睿认为,欲观察地方派系的真貌,必须兼顾外在政治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地方派系与地方选举之间的逻辑关联,从派系的组织结构与运作特性角度去观察派系生存的结构体系,地方派系与选举提名的内在关系,探讨地方派系在选举动员中的影响力,最终讨论地方派系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因此,本书旨在探讨解严前后台湾地方选举中的派系问题,寻求制约和影响地方选举的派系因素,通过派系在台湾地方选举中的角色及其影响,讨论台湾地方选举及民主发展问题,吸取和总结台湾地方选举中派系因素的经验教训,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从而为推进大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 既有研究与简要评述
(一)地方派系研究议题
(二)地方派系研究层次
(三)地方派系研究分析途径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 核心概念的简要说明
(一)地方选举
(二)派系与地方派系
第一章 台湾地方派系的形成与演化
一 战后初期的地方派系
二 威权统治时期的地方派系
三 民主转型时期的地方派系
四 多党竞争时代的地方派系
第二章 地方派系的类型与体系结构
一 当前台湾地方派系的类型
(一)依地方派系势力范围区分
(二)依地方派系与政党关系区分
(三)依地方派系主要成员区分
(四)依地方派系的领导人区分
(五)依地方派系对立程度区分
二 地方派系的组织与权力结构
(一)地方派系的组织结构
(二)地方派系的权力结构
三 地方派系的活动形式与运作特性
(一)地方派系的活动形式
(二)地方派系的运作特性
第三章 地方派系与选举提名
一 政党与地方派系的关系
(一)国民党与地方派系
(二)民进党与地方派系
(三)新党与地方派系
二 政党选举提名
(一)国民党选举提名制度
(二)民进党选举提名制度
(三)新党选举提名制度
三 地方选举中的派系提名
(一)县(市)级派系提名
(二)乡镇级派系提名
第四章 地方派系与选举动员
一 地方派系选举动员结构与方式
(一)“桩脚”在地方派系选举动员过程中的角色
(二)“关系”在地方派系桩脚动员过程中的作用
(三)“利益”在地方派系桩脚动员过程中的影响
(四)“基层桩脚”与选民
二 地方派系选举动员管道与系统
(一)行政系统
(二)农会系统
(三)水利会系统
(四)渔会系统
第五章 地方派系、政党与选举结果
一 县(市)长选举分析
(一)县(市)长选举政党得票数和得票率分析
(二)县(市)长选举各党派提名候选人及当选率分析
(三)县(市)长选举地方派系参选情况分析
二 县(市)议员选举分析
(一)历届县(市)议员选举政党得票数和得票率分析
(二)县(市)议员选举各党派提名候选人及当选率分析
三 乡镇(市)长选举分析
(一)乡镇(市)长选举政党得票数与得票率分析
(二)乡镇(市)长选举各党派提名候选人及当选率分析
结论 与展望台湾地方选举中的派系政治
一 地方派系对选举的影响
二 地方派系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冲击
三 地方派系的未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