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因为十字军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下。叙利亚、非洲、埃及、爱丁堡,这些曾经上演一幕幕十字军战争的地区,那些曾经充斥着暴力、冲突的地方,如今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十字军东征简史(多雷插图本)》由在闻名欧洲的作家、历史学家米肖和普茹拉的叙述中回溯十字军东征壮观而惨烈的记忆,刻画出人物与民族特征的道德轮廓,形象地描画出真实事件的细节、表象和变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字军东征简史(多雷插图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法)米肖//普茹拉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界格局因为十字军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下。叙利亚、非洲、埃及、爱丁堡,这些曾经上演一幕幕十字军战争的地区,那些曾经充斥着暴力、冲突的地方,如今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十字军东征简史(多雷插图本)》由在闻名欧洲的作家、历史学家米肖和普茹拉的叙述中回溯十字军东征壮观而惨烈的记忆,刻画出人物与民族特征的道德轮廓,形象地描画出真实事件的细节、表象和变化。 内容推荐 米肖和普茹拉著的《十字军东征简史(多雷插图本)》是一部清楚地描写了宏伟历史的作品。在这部厚重的作品中,再现了圣十字战争的场景,并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战争的起源和爆发,持续和衰落;既全面地阐释了历史理论,又叙述了古老的欧洲反对亚洲的战争行动。 目录 第一章 从朝圣的开始到克莱蒙会议 第二章 从十字军出发到伊兹尼克之围 第三章 从离开伊兹尼克到抵达安条克 第四章 安条屯的围城与攻克 第五章 从离开安条克到抵达耶路撒冷 第六章 耶路撒冷的围城与攻克 第七章 从戈弗雷当选到亚实基伦之战 第八章 一一〇一年至一一〇三年的征战 第九章 戈弗雷和鲍德温的统治 第十章 鲍德温二世、安茹的富尔克和鲍德温三世的统治 第十一章 路易七世和康拉德皇帝的十字军东征 第十二章 路易七世和康拉德皇帝的十字年东征,续篇 第十三章 从鲍德温三世夺下亚实基伦,到萨拉丁攻陷耶路撒冷 第十四章 为新一次十字军东征布道。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出征 第十五章 萨拉丁的征战。阿卡之战 第十六章 理查军队从阿卡到雅法的行军 第十七章 理查十字军东征的最后行动 第十八章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十九章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十章 拉丁人首次围攻君士坦丁堡 第二十一章 十字军延长在君士坦丁堡的居留 第二十二章 君士坦丁堡的劫难和破坏。选举拉丁皇帝。胜者瓜分希腊帝国 第二十三章 十字军在帝国各地征战 第二十四章 耶路撒冷国王,布里昂的约翰 第二十五章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后续 第二十六章 十字军在杜姆亚特逗留数月 第二十七章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续篇 第二十八章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第二十九章 鞑靼人的入侵 第三十章 路易九世筹备十字军东征续篇 第三十一章 基督教军队向开罗行军 第三十二章 得知路易九世在埃及的苦难,西方一片袁恸 第三十三章 圣地基督徒的悲惨情形。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十四章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续篇,圣路易的染病与死亡 第三十五章 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来到巴勒斯坦。托勒密的围城和毁灭 第三十六章 十字军东征的预言没能实现 第三十七章 基督徒反对土耳其人的战争 第三十八章 穆罕默德二世围攻君士坦丁堡。帝国都城被土耳其人占领 第三十九章 教皇为反对土耳其人的十字军东征布道 第四十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 第四十一章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人们如何看待十字军东征 第四十二章 十字军东征的道德特征 第四十三章 相同主题的继续阐述 第四十四章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试读章节 路易七世和康拉德的东征抵达了圣地,却没有任何收获;两位君王回到欧洲以后,东方基督教的领地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遭受着最严重的威胁。穆斯林军队活跃在四面八方,试图颠覆法兰克人的王国。耶路撒冷的国王、圣城和安条克的主教、圣约翰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的首领,纷纷向西方的信徒哀求和祈祷。出于深深的同情,教皇试图劝说欧洲人营救他们东方的兄弟。然而人们没有忘记最近一次圣战的遭遇;教士和贵族集结成军,却很难再次点燃民众的热情。克勒窝修道院院长一直默不作声,圣伯纳铎的沉默是一种警告,让民众们谨慎地留在自己的土地上休养生息。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欧洲一片沉默,没人敢再次聚集在圣战旗帜下的时候,曾经反对路易七世东征的叙热院长,却计划前往东方,与耶稣基督的敌人作战;在沙特尔召开的一次会议中,他竭尽全力,在王公贵族和教士心中点燃战争的热情。只有悲伤和惊奇回应了他的鼓动。叙热当时已经七十岁,他宣布,两位国王失败的这份事业,将由他一人来承担。在他的努力下,一万朝圣者拿起武器,加入队伍,准备跟随他去东方,然而这时候,死亡迫使他没能实现这些计划。在他的丧床上,圣丹尼修道院的院长为没能拯救圣城而惋惜:信念的力量不可抑制,从古到今,叙热院长都是一个传奇的榜样。 在此期间,鲍德温三世竭力抑制赞吉的儿子努尔丁的扩张。这位君主认为,非拿下亚实基伦不可,这座城市扼住了从叙利亚到埃及的通天大道,基督徒已经许多次挥师攻城。在国王的号召下,贵族、骑士和王国的主教都聚集到军旗下。走在军队最前头的是耶路撒冷的大主教,手持着真十字架。 亚实基伦城在海边一片高地上建成,呈圆环状,周围以坚实的城墙和高塔防卫,并且每年四次可以接收来自埃及的粮食、武器和士兵。没有什么因素不利于防守这座重要的城市;城中的每个居民都是战士。鲍德温的军队在围攻亚实基伦时,赛达的杰拉德指挥一支舰队协助攻城,舰队由十五艘尖头船组成。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士兵都英勇无畏,跃跃欲试。为了防止基督徒的夜间偷袭,守军在高塔的雉堞上悬挂起灯火,发出的火光让夜晚明如白昼。在亚实基伦城下苦攻两个月后,一群西方的朝圣者投奔到基督徒的营地,他们从托勒密和雅法的港口上岸。还有许多欧洲的船只加入了赛达的杰拉德的舰队。 基督徒修建了众多器械用以攻破亚实基伦的城墙,其中有一座带轮子的攻城塔高耸入云,像移动的堡垒一样,里面的士兵给守军以沉重的打击。五个月的围攻耗尽了敌人的力量,一支由七十只帆船组成的埃及船队前来支援亚实基伦,大批的支援力量让穆斯林勇气倍增。然而基督徒炽热的勇气也丝毫没有减弱,巨大的攻城塔和拉丁人的其他机械片刻不停地猛攻城市。敌人想要毁掉那座高耸的攻城塔,于是在机器和城墙之间丢下不计其数的木柴,他们把油、硫磺和其他的易燃物洒在上面,然后点起大火,可是,此时吹起东风,不但没有让火焰烧向塔楼,反而把火势吹向了城墙。大火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焚烧着城墙的石头,直到它们分崩离析。大火为基督徒战士们打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得以进入城中。然而贪婪夺走了他们的胜利。圣殿骑士团急于抢夺战利品,率先进入城中。他们想把从敌人那儿掠夺来的财物全部据为己有,于是派人守在缺口外,拦件所有跟随而来的人。穆斯林看见只有少量的基督徒进来掠夺不禁暗喜,并向圣殿骑士团发起进攻。有些骑士丧生,另一些逃向缺口,他们之前还在那里禁止同伴们进城。 异教徒再次燃起的热情让基督徒大吃一惊,于是基督徒悲哀地撤军,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人们羞愧而沮丧,首领们提议放弃攻城,大主教和主教们却建议进行新的战斗,他们的想法占了上风。第二天,基督徒军队出现在城墙下,混战进行了整整一天。双方都士气高涨,然而穆斯林的损失比基督徒更严重。为了安葬死者,双方商定了一次停战。在停战时,亚实基伦的穆斯林回忆起他们遭受的种种不幸,他们失去的那么多战士,还有开罗传来的坏消息……这一切都让他们沮丧。城中的许多人陷入阴沉的绝望,他们要求离开这座沙漠中的城市,亚实基伦似乎遭受了上天的诅咒,上天的怒火派来了法兰克人。城中的埃及人要求离开基督徒的领地,离开亚实基伦,这座城市如同异国他乡的一座坟墓。穆斯林的使者们负责向耶路撒冷国王提出投降。穆斯林使者向基督徒的首领们表明来意,原本悲伤而沮丧的基督徒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竟因绝望而投降。一听到亚实基伦的使者说出这样的话,贵族和教士们大吃一惊,一时间想不到任何答复,只能喜极而泣,感谢上帝的恩赐。亚实基伦的居民们有三天时间带着他们的财物和行李撤离。然而不到第三天,他们就走光了。法兰克人相信,是上天的奇迹让他们夺下了这座城市。基督徒军队进入城中,他们控制了城市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清真寺献给使徒圣保罗。就这样,基督徒占据了亚实基伦,这座城市既是拉丁人前往埃及的必经通道,又是把埃及人隔绝在巴勒斯坦之外的防卫关卡。 P129-131 序言 米肖先生希望由我执笔,为这本《十字军东征简史》作序。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两个人各尽其责。能与米肖先生合作,我感到无限荣幸,这本书是我们合作的最终成果,特殊的感激与骄傲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叙述了朝圣者的来龙去脉,他的叙述竞得以掺进闻名全欧洲的诗人、作家的著述中,然而这并非令我心潮澎湃的原因,这种超乎寻常的合作让年轻人得以行至更远的领域。也不是因为我们共同出版与重新评价了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类的工作,当年轻人要翻阅无数厚重的书籍时,他自然会寻求长者的帮助,人人都需要有一双有力的手推动我们前进。我的感激与骄傲,是因为一旦说到十字军东征的问题,米肖先生从不与别人分享,由于学问与才华高高在上,十字军东征成了他的私人领地,当米肖先生说起那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可以用古话一言以蔽之:Terra quam calco mea est(我拥有脚下的大地)! 这让我回想起一开始的时候,我与这位研究十字军战争的历史学家结下了文学上的不解之缘。童年时期,我有幸第一次在别人的指导下踏上这条道路,懂得怜悯背井离乡的人们,并在学校里花费了大量时间,醉心于阅读英勇的基督徒经历种种冒险,自从那时起,十一年匆匆而过。十一世纪与十二世纪的编年史就是我十九岁的想象力尽情驰骋的草原,说到这里,我必须承认,起初这些编年史对我并没有吸引力。我自然仰慕戈弗雷、唐克雷德、鲍德温、两位罗贝尔、图卢兹的雷蒙德,然而我时常在晦涩的拉丁语面前灰心丧气,在雷蒙德.达吉勒、修士罗贝尔,、图德波德和包德利的记述中都是如此。意愿的力量让精神上的反感渐渐消退,我慢慢适应了中世纪叙述者的表达和言辞。《十字军东征丛书》中充溢着广博而新颖的学问,当我读完这部著作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不失愉悦地精心挑选了一些石块,为的是自己日后建起新的纪念碑。 我们在古老的历史中经历了长久的旅行,这路程刚刚结束,我们又开始了另一段旅途,我们回溯了历史,紧接着又踏上了当年事情发生的那片土地。我从波加尔和马泰纳的著述开始着手研究这段历史,在东方的土地上,我继续前行,而米肖先生则在海外寻找他二十五年学术生涯的最后一个字:我们在君士坦丁堡、圣贞德门和耶路撒冷的城墙下寻求编年史的答案,正如不久之前,我们在巴黎与世隔绝的小房间里不断追问历史。一八三一年二月二十日,我从圣城写信给米肖先生,此时他正在去往埃及的路上,我对他说:“在我与您一同旅行的过程中,您知道什么让我最为感慨吗?是您在耶路撒冷城墙周围的历史漫步。您已经阐述了夺取圣城的经过,却又来到了事发地点,寻求澄清心中的怀疑,寻找解决最后一个难题的方法,您希望以一种明确的方式,确定戈弗雷和唐克雷德从哪个地点进入大卫王的城市。您给学术界带来了伟大的一幕,崭新的一幕,这是历史的缪斯第一次为改正错误跨越海洋。希罗多德和另外古代几个历史学家也曾远行,但那是为了收集史实,并未为了完善一本已经写就的书。” 刚刚出版的第五版《十字军东征史》中包含了这些纠正,让我们有缘一见圣战遥远的场景,在这方面,旅行者完善了历史学家的疏漏。除了校准地理位置,采用了不同颜色区分最新一版以外,我们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事件和精神。在一个作家的生涯中,最有趣的、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此:可以跟随他的作品穿越时间,可以看着自己的作品在一代代革命中经受决定性的考验,这些革命能够改变或修正人们的品位、道德和制度,可以年复一年地将作品置于所有的评价、发现和知识中反复斟酌,可以不断回到原地,巩固学问和思想长期以来得出的经验,也可以最终将自己变成自己作品的后人!在生命将息之时,人们时常回想起已经逝去的日子,停留在一生事业的主要作为上,心中惊异于为如此之多的悔恨,做过的事情不能重来,走过的道路不能回头,因为可以教人免于犯错的经验往往存在于长路尽头:后悔全是徒劳!没有人的生命可以重来,往日写在书上的文字既不能抹去也不能更改!米肖先生的作品是幸运的,因为他自始至终地把作品拿在手中,让作品日臻完美,唯有时间才能带来这些合意的完善。为了提高一部作品的质量,他做出了如此虔诚而持久的努力,这种精神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的习惯。我们每天都与人们妙手偶得的杰作擦肩而过,铺天盖地的声名阻碍了我们的视线,这些名气不过是纵身一跃,平步青云,如此之多的天才纷纷涌现,而当下的人们总是仰慕着他们,乐此不疲,这不禁令我们惊讶。然而,我仿佛感受到一种秘密的直觉正警告着公众,大部分不朽的文字都有它们的期限,十年之后,不少神祗将化为尘土,而曾经被人轻视的真理将最终以荣耀复仇。 我们即将读到的《十字军东征简史》是一部清楚地描写了宏伟历史的作品。在这部厚重的作品中,我们再现了圣十字战争的场景,并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战争的起源和爆发,持续和衰落;既全面地阐释了历史理论,又叙述了古老的欧洲反对亚洲的战争行动。刻画出人物与民族特征的道德轮廓,形象地描画出真实事件的细节、表象、变化以及将整个世界重现在一本历史书中的千般面貌,这一切让米肖先生的著作达到一种重量,一种高度,充满了生命力和无法取代的趣味。并且,简述重大事件,将其概括在一本书中,符合广大读者们的愿望;学校里的年轻人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阅读长篇大论,就算是勤勉的学生,面对一部作品高昂的价格,也难以逾越这一重困难;世上许多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学问,他们希望快速而轻省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一些读者来自社会底层,希望我们在快速的叙述中为他们回溯十字军东征奇妙而姜好的记忆。 读者们期待已久的这部作品已然由一位导师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米肖先生委托我负责叙述从朝圣开始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经过,我也愿意减轻他另一半的负担,但他没有接受我的好意,亲自继续工作,直到全部完成。对于这一主题的经验让我们得以用有限的笔墨叙述许多事情。我们从未忘记旅行中的回忆和知识,这样,我们可以让史实明晰,给描写润色,我们认为,这部作品可以让读者清晰地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全部经过。 这本简史是为了向大众普及圣战这个课题,我们似乎应该将历史在时下的用途和兴趣作为本书的一大特征。现在,西方人再次转向了东方地区。此时,在欧洲,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理解十字军东征中所有美好的、社会性的精神。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如果只看到庸俗的迷信、盲目的虔诚与无用的功绩交相混杂,这种评判实在是可悲的无知。穆斯林正以可怕的入侵威胁着欧洲,中世纪突然在宗教的名义下拿起武器,爆发出古老的爱国热情,驱散亚洲中部无数的穆斯林部落;中世纪为拯救圣十字而战,而圣十字正是现代文明光辉的象征。十字军东征的雄心壮志首先在于解放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是道德的中心,真理从那儿传播到全世界,骷髅地的解脱将成为反对野蛮的黑夜之子的伟大胜利。十字军东征卓越的希冀是为基督教的利益征服东方,为了带领整个人类大家族走向慈善、和平和光明,基督教的统一战线在整个大地上建立起来。在罗马世界,宗教统一的实现将呈现出比政治统一更加壮美的景象。 跟着圣战旗帜出发的人们并非全都了解,他们此时完成的任务将产生多么广泛的影响,因为人们相信这些革命是天意的工具,他们从不了解其中的奥秘,而革命真正的意义则要等到后人的揭示。不过,对时代的尊重永远需要忠诚地匍匐在当事人脚下,他们被历史选为孕育伟大事件的一代。圣战并未取得完全的胜利,半个世界仍然处于蛮荒之中。但是,如果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德国没有遭受东方穆斯林的入侵,如果您享受了基督教文明,您的国家拥有独立和主权,我们必须感谢十字军东征,感谢两个世纪中为圣十字而战斗的战士们。如果伊斯兰教没有将繁荣的平原和富庶的谷地化作沙漠,欧洲没有在黑夜中被侵袭,我们必须感谢殉道的朝圣者,英雄的骨灰留在了亚洲。 比利时与法国是智慧和英勇的国度,这两个国家发起了十字军东征的信号,并把欧洲的其他部分卷进前往圣墓的路途中。在圣战中,我们看到了历史中最英勇的一部分。尤其是比利时,这个国家长久以来与法国一同被看做十字军东征的摇篮,在宏伟的海外斗争中,比利时涌现出的著名战士数量最多,比利时也有幸为拉丁人的耶路撒冷带来了国王。七个世纪中,我们的国家领导了十字军东征的革命,建立起现代文明的守卫,让智慧的帝国免遭侵害。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相同的规律神秘地回归到人性之中,欧洲的政治和工业似乎打算重拾基督教军队在东方的事业。曾经上演了一幕幕十字军战争的地区,如今再次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今天,人们关注着叙利亚、非洲、埃及和君士坦丁堡,仿佛回到了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西方与东方的才智第二次相撞,思想的入侵取代了武力的入侵。在古代,地中海是所有文明的纽带与必经之路,中世纪时期,地中海见证了欧洲不同民族的知识相互交流。当地中海已经失去了古代世界的奇迹,圣十字的旗帜飘扬在这片海域上,而新的文明在圣十字的庇护下继续努力着。但是,在基督教殖民地陷落以后,地中海重新被黑夜控制。在我们的时代,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斗争再次开始于同样的海岸。1830年征服阿尔及利亚和近期在非洲的成就正如另一次十字军东征。如果圣路易在突尼斯的出征和查理五世在阿尔及利亚的出征胜利了,那么查理十世就不必向非洲海岸派出军队。土耳其帝国的欧洲化改革,我们的同代人为了打开通往亚洲最远地区的商路而做出的努力,旅行者们为了将科学带到地球上其他美妙的部分而无畏地出行,这一切勇敢的努力都如同反对蛮族的十字军东征。如果十二世纪拉丁人的远征完美地实现了目标,对于现代欧洲的智慧来说,东方不再是一个需要征服的世界,而是一份需要看管的遗产。 写作这本《十字军东征简史》,我们特别考虑到年轻人,他们尤其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今天,让比利时大放异彩的,是祖先之爱。这片国土并非人们生老病死的土地,而是过去的记忆,它见证了艰辛的工作、血腥的牺牲和不朽的荣誉。因此,我们不应把命运局限在昨天或是今天,我们身后是祭坛和坟墓,逝去的世纪的残屑中,有一丝光辉的粉尘令我们敬仰:对伟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可以作为年轻人的爱国教育。十字军东征是信仰的雄伟史诗:这个世纪在怀疑的苍白孤独中匍匐前行,信仰则可以孕育出热情、坚强和力量,向人们展现这一切,不失为一件好事。 普茹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