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服之韵(精)
分类
作者 (日)清野惠里子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和服之韵》是日本长销佳作《樋口可南子的和服之旅》作清野惠里子者的又一本关于和服的著作。作者不仅对和服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而且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和服和配饰,接触了很多与这传统服饰相关的人和多种濒临失传的工艺。因此她的文章中不仅有对和服的详细介绍,而且每一件和服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目前国内关于和服的书多为对和服的知识性介绍,难得这样文笔优雅,知识性与故事性兼具,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让你在文字的散步中领略和服之美的。

内容推荐

《和服之韵》由日本作家清野惠里子和摄影家浅井佳代子合作完成,最初边拍摄边在Maple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出版,各界好评如潮。“与和服的相遇是一切的开始。”清野惠里子以典雅流丽的文笔娓娓道来有关和服的逸闻趣事,讲述自己与和服的不解之缘。从每件和服独特的质地、纹样、纺织和印染工艺,到如何裁制、搭配各类织锦和腰带,详解和服的一针一线,配以浅井佳代子和风古韵的照片,让人不禁深深为日本传统服饰之美折服。

书中那些曼妙的身姿,既非专业演员也非职业模特,而是极具艺术修养的各领域杰出女性。她们以自然的神情、雍容的身姿,完美展示了和服的知性与优雅。

目录

代序 那一天,忽然……

第一章 纺丝棉

 难待花开

 梳子物语

 科普特花纹

 动物们的伊甸园

 正仓院的尺八

 逸闻一两件青蓝竹

第二章 夏天的周边

 黛青色上等麻布

 雪晒

 香色高丽编绳

 拟红型

第三章 多彩的织物

 线的报恩

 欧洲七叶树林荫道

 从古老的条纹图册说起

 染上枝叶间漏下的阳光

 逸闻二?琉球的布

第四章 回味悠长的布

 爪哇彩条

 怀念的风景

 唐子腰带

第五章 无纹的奢侈

 《序曲之舞》的身姿

 名贵草莓

 花宅

 钝翁的“和津”

第六章 过剩的色彩

 过剩的色彩

代后记 《和服之韵》诞生记

附录 本书里登场的各位

试读章节

难待花开

以安珍清姬为主题的歌舞伎《京鹿子娘道成寺》,讲述的是一则关于熊野参拜的民间故事。舞台背景布满绚烂盛开的樱花,主人公舞女花子神色专注,在舞台中央的吊钟旁翩翩起舞。一袭舞衣以雾霭般的晕染缀饰着软条樱,连袖口和下摆的里子都染了樱色,让花子看上去仿如樱花的精灵。从最外层的方领和服外套开始,花子一层层脱去身上的衣饰,当与底色全然不同的樱花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她内心的动摇也毫无保留地传递出来。

无论哪个时代,樱花对日本人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编纂于奈良后期的《万叶集》中就有咏叹樱花的歌谣。樱花受到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但当时的日本正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彼岸对梅花的钟爱也原样承袭了过来,当时说到花,确乎更多是指梅花。

到了平安时代,日本自己的文化开花结果,樱花变得格外让人恋慕。平安末期的歌人西行曾在吉野深山筑庐而居,度过数个春秋。在他的和歌“只求春樱花下死,释迦圆寂满月时”中,倾注多重情思吟咏的“花”已变成了樱花,而那时的樱花多指山樱。西行还有“望樱无多言,但咽心中苦”之句。面对满树浅绯淡粉,他到底寄托了怎样的情思呢?

古樱的树龄需要从年轮测算,树干黑黢黢的,枝头花朵团团簇簇伸向四周,有股让人为之沉醉甚至狂乱的力量。

樱花不可思议的美有时甚至让人惊惧,但年复一年,我们又对它愈发怜惜。

染成姜黄色的盐濑腰带上,白胡粉绘出樱花点点,舒展的铁丹红枝叶静静托起白色花瓣,这就是染色家中川知子点染心灵风景的作品“山樱”。

中川女士在JR中央线的三鹰站附近长大,每年她最期待的就是“崖边之道”旁开阔空地上残存的古樱。四围是武藏野的杂树林,樱花盛放,如粉白、浅绯的烟霞弥漫遍野,让人觉得似乎有不可名状之物沉潜其中。中川女士描绘的樱花就是这样,仿若绽放的嫣然笑靥。

与这条腰带搭配的,是浓茶色结城茧绸,绸面上以编织龟甲状六角纹的手法,织出麻叶和霞光图案。

结城茧绸以丝棉纺线悉心织成,据说即使是熟练工匠,纺一反也需要四十多天。从设计图案开始——轻纱自始至终都固定在工匠的腰上而非机器上,到用传统的无脚织布机收尾完工,数位工匠为其倾尽心血。

裁剪布料之前,一反结城茧绸上浆后多少给人冰冷之感。但经过温水浸泡脱浆,手感会变得无比柔和。更重要的是,就像丝棉纺线让人感觉十分结实一样,成品结城茧绸也带给人熨帖和安心。

我不禁想起某年三月初的一个午后,阳光暖融融的,穿起麻叶图案的结城茧绸和服,配上樱花纹腰带,那样外出的日子何等幸福。

P9-15

序言

那一天,忽然……

母亲身材小巧玲珑,身高还不到一米五。从女儿们不断长高、终于要超过她的时候开始,母亲恐怕就在考虑把定做的和服留给我们了。和服长度并非按她的尺寸剪裁,而是附有内褶,就像她晚年常穿的一件粗皱绉绸和服那样。除了那件,她的其他和服也都是纹理粗皱的绉绸质地。腰间折得层层叠叠,看上去很臃肿,穿着时肯定不容易。小个子的母亲实在有些可怜。

从三岁起直到上大学,我一直在练习日本舞,后来又和父亲一起学习谣曲。比起同龄的朋友们,我穿和服的机会要多得多。上学时,我曾从当时寄宿的婶婶家换乘电车和地铁前往位于向岛的排练场,那里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表演会。我记得那件事确实发生在内幸町的饭野剧场,就在跳长呗《松之绿》的时候。我结束表演,由母亲帮忙换好衣服,便在观众席上悠然打开便当包袱布,欣赏起别人的演出。就在那时,意外发生了。便当盒里小巧的豆腐皮寿司“吧嗒”掉在了摊在膝头的手绢上,更没料到的是,掉落的瞬间,还在腰带上弹了一下。当时我穿着藏青茧绸和服,系着胭脂色盐濑横棱纺绸腰带。腰带深红的底色上,卷曲的结缕草清露欲滴,古朴的凤蝶点缀其间,配色恰到好处。不幸的是,豆腐皮寿司掉落的痕迹清晰地印在了凤蝶翅膀上。

一大早就从老家赶来帮我准备的母亲是我唯一的倚靠。而几分钟前,为了赶上末班列车,她刚乘出租车去上野站。现在想来,那时的手忙脚乱还真是好笑。身上穿的和服自不必说,从贴身衬衣到短布袜,我都要在第二天一起送到母亲那里,让她帮忙收拾,就算有污渍,也只要到时候拜托她处理就好。但那时的我对和服毫无兴趣,也完全没有相关知识,只会像换衣人偶一样请母亲帮忙,着实可惜。总之我立刻跳上出租车,奔向上野站,并幸运地在上越线的站台上顺利找到了正在等车的母亲。面对目瞪口呆的她,我一边解释,一边用方领和服外套遮掩着,好歹解下腰带传递接力棒般交给了母亲。这就是那件事的始末。

二十岁出头时,我和父亲一起学习谣曲。在某年举行的表演会上,我们有幸得到了一起清唱《羽衣》的机会。我扮演主角天女,父亲扮演渔夫白龙。单看父亲用铅笔批注得满满的词本,就知道他练习过多少次了,即便如此,总是袒护父亲的我也不免会歪着头怀疑:“演出究竟会怎样呢?”父亲的谣曲水平就这样,像落语《寝床》中要为住在长屋的四邻表演净琉璃、实则不胜烦扰的房东一样,晚上小酌后心情不坏的他也时常将家人叫到一起,让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真是有趣啊。就算恭维,父亲的谣曲水平也算不上高明,但他穿裙裤的样子真是英气逼人。正式表演那天,我坐在穿裙裤的父亲身边,身着粗皱绉绸和服,绸面上是以纸型印染法描绘的蓝色软条樱。至于系了什么样的腰带,则已完全记不得了。

忽然意识到,现在的我正好是父母当时的年纪。

父亲和母亲同龄,是二战期间结的婚。越来越激烈的战事让当时的文科生不得不提前毕业或是以学生身份前往战场。临近毕业的父亲也要入伍了。恋爱时父亲曾向母亲推荐仓田百三的《爱与认识的出发》,由此不难想象,单纯认真的父亲决定和母亲结婚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婚后不久,父亲就应征入伍,但没等上战场就在千岛迎来了二战的结束,他做为苏联军队的战俘,在西伯利亚度过了四年。年纪轻轻、像是还在读书就结婚的两人,终于在三十一岁时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我。二十年前父亲去世,之后过了十年,母亲也离开我们。

母亲钟爱和服。将她留给我们的大堆和服拆旧翻新时,对和服从不关心的我却在某天忽然开始着迷起来。

后记

【代后记】

《和服之韵》诞生记

承蒙集英社厚爱,从平成十五年的一月号到翌年的十二月号,《和服之韵》在Maple杂志上连载二十四期。

摄影现场充斥着西日本的方言。摄影家浅井佳代子女士是地道的关西人,助手荒木大介先生则出生于岛根县,大阪方言里微妙地混杂着米子方言。在“捧哏”和“吐槽”的交织错落中,原本严肃的工作氛围变得十分温馨,这不能不说是方言的功劳。

和服、腰带、细绦带和腰带背衬,我自始至终都深深沉迷于这四种要素颜色与纹样的美丽交叠中。连载刚开始时,我向浅井女士表示:“希望通过单纯拍摄物品的方式来表现组合搭配的情趣。”说这话时,我纯粹受“情绪”支配,完全没有考虑以什么方式呈现作品更好。浅井女士非常耐心地、用高度专业化的理论为我解释了只拍摄物品的难处——与西式服装的立体剪裁不同,和服、腰带都是直线剪裁,不穿上身根本无法充分展示。她总是操着一口大阪方言同我探讨:“真没辙啊,那这么着呢?”

《和服之韵》的拍摄就在这一筹莫展的痛苦挣扎中开始了。拍过几次之后,我自己不必说,所有工作人员都渐渐投入其中,发掘出越来越多的快乐。这让我无比幸福。

拍摄现场有这样一群伙伴:被大家称作“光影魔术师”的浅井女士,以及浅井女士信赖有加的荒木先生。当听说荒木先生的“老妈”与我同龄时,我忍不住像个担心儿子的母亲一样关心起他,虽然这纯属多此一举。巴士司机高田浩司先生,从遥远的拍摄地返回途中,大家因为睡眠不足和收工后的放松常常在车里打盹,每当这样的时刻,调频广播里就会流淌出调低音量的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声音,高田先生驾车行驶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挺直的背影让人感觉格外可靠。

我和发型师仓田正树先生有相同的爱好,我们每月都会一起去看一次体育比赛。高超的化妆技术加上他始终如一的稳重笑容,总能大大缓解即将开工的人的紧张。还有负责和服穿着、气质雍容大方的石山美津江女士,只要有她在身边,你就无比安心。对于呈现和服之美,对于美食,她总是毫不妥协、一丝不苟,我深感佩服。

在如此专业的团队打造的拍摄现场,身着和服登场的既非女演员也非模特,但她们自然的神情总是让取景器后的浅井女士发出“厉害,真没想到”的赞叹。她们的神情展露了各人生活中的性情,让人耳目一新。

对了,不能忘记的还有“唐子腰带”一节中宛如模特般登场的猫咪“小条纹”,当时它十五岁。正式拍摄过程中,连换胶卷的间隙它都纹丝不动,直到浅井女士说“好了,各位辛苦了”,它才伸个懒腰,仿佛念着“哎呀呀”般优哉游哉地离去,那样子我永远都忘不了。去年年末,“小条纹”不幸离世,直到最近我才得知这个让人伤感的消息。

还有很多幕后功臣。如在~怀念的风景”和“花宅”等章节中为我们插花的石泽由美子女士。特别是新年刚过的那个拍摄日,为了让惹人怜爱的时花开放,黑色珠卅I大壶中插的启翁樱是从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的。

不同的和服、腰带应搭配什么样的场景,常常让我们费尽思量。每到这时,我就对我先生的宝贵藏品充满感谢。每次拍摄临近,我便开始在壁柜和架子上来回翻找,常常是擅自借用,拍摄完再悄悄归还。偷偷借出公元前的荷鲁斯神像时,浅井女士和我都紧张不已。要知道,平日里我身上可是贴着冒失鬼的标签。所幸完成连载时先生的藏品没有任何破坏,我总算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连载最后一期交稿不久,出版单行本的准备工作开始了。最初确定的帮手是南部麻子女士。南部女士外表看上去弱不禁风,我时常忍不住想去确认她身体是否安好,但她多次担任美术书和摄影集编辑的经验着实帮了我大忙。装帧设计为出版((槌口可南子的和服之旅》时承蒙关照的铃木成一先生,这一次他也痛快答应了我的请求。连载的((和服之韵》经铃木先生之手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展现出一个端庄美丽的世界,精美程度远超我的想象。如今重新翻阅,浅井女士摄影的精致和张力再次让我震惊。铃木先生的助手,经常因商讨相关事宜而碰面的铃木贵子女士有一双大眼睛,她是个看似柔弱,其实是不为周围所动、内心强大的人。正是她和南部女士这对绝佳搭档让工作顺利推进。

最后的重要一环是印刷。被铃木先生称为“天才”的中江一夫先生是日本写真印刷的印制监督。他多次从生活工作的京都来到东京,展现他的鬼斧神工。

从连载《橱口可南子的和服之旅))开始,我就和清水智津子主编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始终守护着我们,就像一个予人底气的制作人。即便去年从M印彪杂志调到写实文学编辑部,她也一直对我多方照顾,直到连载最后一期。幸运的是,本书单行本的出版也由她负责。以清水女士为中心的出版方工作人员个个满怀热情,心胸大度的M印彪杂志给我充分的自由,对于这一切,我从心底深表谢意。

最后我要说,让我初试写作的可南子,真心地谢谢你。

在本书连载的两年半时间里,还有很多帮助过我的人,在此无法一一列举。现在,我仿佛坐在昏暗的试映室里,一边回味电影的余韵,一边逐一确认片尾滚动播放的工作人员名单,静静等待着即将出炉的新书来到我的面前。

二〇〇五年三月

清野惠里子

*文中提到的单行本指日本集英社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