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是中国读者人气度仅次于余秋雨的学者和作家。《风中的纸屑》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享受生命本身、和命运结伴而行、困惑与觉悟、亲近自然、爱与孤独、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等51篇散文,内容精辟而深刻,文字优美而富哲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中的纸屑(经典随感精编大字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国平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国平是中国读者人气度仅次于余秋雨的学者和作家。《风中的纸屑》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享受生命本身、和命运结伴而行、困惑与觉悟、亲近自然、爱与孤独、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等51篇散文,内容精辟而深刻,文字优美而富哲理。 内容推荐 《风中的纸屑》是继《人与永恒》之后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所收文字创作于1992至2000年间。书中记录的随感都是作者在念头闪现时随手写下的,这些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落在了幸运的手上。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待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读来发人深省。 目录 序 享受生命本身 和命运结伴而行 困惑与觉悟 亲近自然 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 寻常的苦难 人得救靠本能 自我和他人 爱与孤独 爱情的容量 性爱哲学 性爱伦理学 性爱心理学 性爱美学 两性之间 婚姻与爱情 亲子之爱 比成功更宝贵的 灵魂和肉体 坚守精神的家园 理想主义 心灵也是一种现实 信仰和宗教 哲学和哲学家 对人性的不同解释 人性现象 不同的天赋 人品与智慧 幽默 嫉妒 吝啬 自卑 悔恨、内疚和自欺 舆论和名声 教育 东西方文化 文化现象 写作的理由 写作的态度 作品的价值 创作和欣赏 只读好书 倾听沉默 节省语言 人生况味 从零开始与未完成 世象素描 待人和处世 街头的自语 风中的纸屑 水上的落叶 试读章节 困惑与觉悟 人生意义问题是一切人生思考的总题目和潜台词,因为它的无所不包和无处不在,我们就始终在回答它又始终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 假如有许多次人生,活着会更容易吗?假如有许多个我,爱会更轻松吗? 其实,许多次人生仍然只是一次有限的人生,就像许多张钞票仍然只是一笔会花光的钱一样。 “万物归一,一归何处?” 发问者看到的是一幅多么绝望的景象:那初始者、至高者、造物主、上帝也是一个流浪者! 不要跟我玩概念游戏,说什么万物是存在者,而一是存在本身。 在具体的人生中,每一个人对于意义问题的真实答案很可能不是来自他的理论思考,而是来自他的生活实践,具有事实的单纯性。 生命的终极意义问题是无解的,或者更糟,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我们怎样殚精竭虑,只要不自欺欺人,我们在这方面决不可能有新的收获。在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明智的办法是把这个问题悬置起来,尽量不想或少想它。这样,在已知的限度内,我们反而能更好地安排人生。 为什么活着?由于生命本身并无目的,这个问题必然会悄悄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怎样活着?我们为生命设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艺术、事业、爱情等等,实际上都只是我们用以度过无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则成了目的。 应该怎么生活?这是一个会令一切智者狼狈的问题。也许,一个人能够明白不应该怎么生活,他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智者了。 时间于人生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目了然的:时间的流逝改变着人生的场景,时间的悠长衬托了人生的短暂。但是,时间又是一个千古之谜,一个绝对的悖论。我们既无法理解它以瞬息的形式存在,因为瞬息就意味着向不存在转化。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以永恒的形式存在,因为永恒就意味着超越了时间。我们甚至无法说清时间究竟是否存在,它到底是什么。可是,它太重要了,我们不能不去说它,哪怕只是说一说我们的困惑。 在我眼中,死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在这件事情里,尸体以及围绕尸体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丧葬的方式等等,则是最不重要的。有人问苏格拉底希望死后埋在何处,他答道:“假如你能捉到我,你就埋我。"死就是不存在,人们的确无法捉住和埋葬那个不复存在的苏格拉底,而人们所要埋葬的那具尸体是和苏格拉底完全无关的。 死亡不是同归大海,而是各回各的源头。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很可能正包括了生死的根本道理,而了悟了这个道理,也就不畏死了。 人的一生,有多少偶然和无奈。我们都将死去,而死在彼此的怀抱里,抑或死在另一个地方,这很重要吗? 凡活着的人,谁也摆脱不了人生这个大梦。即使看破人生,皈依佛门,那灭绝苦乐的涅槃境界仍是一个梦。不过,能够明白这一点,不以觉者自居,也就算得上是觉者了。 他们到了四十岁,于是学着孔夫子的口吻谈论起“不惑”之年来。可是,他们连惑也不曾有过,又如何能不惑呢? 在无穷岁月中,王朝更替只是过眼烟云,千秋功业只是断碑残铭。此种认识,既可开阔胸怀,造就豪杰,也可消沉意志,培育弱者。看破红尘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 厌世弃俗者和愤世嫉俗者都悲观,但原因不同。前者对整个人生失望,通过否定世界来否定人生,是哲学性的。后者仅对世道人心失望,通过否定世界来肯定自己,是社会性的。 强者的无情是统治欲,弱者的无情是复仇欲,两者还都没有脱离人欲的范畴。还有第三种无情:淡泊超脱,无欲无争。这是出世者的大无情。 P7-10 序言 本书是继《人与永恒》之后我的第二本随感集,汇集了1992至2000年间所写的随感。 在我的桌上、床头、手边,总是备着一些小纸片,脑中闪过了自以为有点儿意思的念头,就赶紧记下几个字来,空闲时便据此写成连贯的句子。那几个字,别人看了一定莫名其妙,但对于我可重要了,它们是唤醒记忆的线索,没有它们,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就不知会逃逸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实际上我并不是十分勤快,经常有懒得记下来或忘记记下来的时候。于是我想,在我的天空中,一定有许多这样写着几个字的小纸片,我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真正说来,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其中有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大部分都随风飘散了。因此,我给本书取了这个名字。 周国平 2005年11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