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多玛斯·阿奎纳编著的《哲学基础(精)》是中世纪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最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人性和神性、友谊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的思想。在西方,阿奎纳思想已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丰富资源,甚至在研究中不同意他的思想时,人们也相信必须参考他的观点。遗憾的是,汉语学界至今还鲜有关于阿奎纳其人、其思想的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哲学基础(精)/阿奎纳著作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意)圣多玛斯·阿奎纳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圣多玛斯·阿奎纳编著的《哲学基础(精)》是中世纪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最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人性和神性、友谊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的思想。在西方,阿奎纳思想已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丰富资源,甚至在研究中不同意他的思想时,人们也相信必须参考他的观点。遗憾的是,汉语学界至今还鲜有关于阿奎纳其人、其思想的读本。 内容推荐 圣多玛斯·阿奎纳编著的《哲学基础(精)》是“阿奎纳著作集”系列之一,共分6卷,《哲学基础》、《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和《论奥理》。 《哲学基础(精)》共集结三大篇:性体因素论、物体与性体论、鲍也西周期论解。其中“性体因素论”讨论有形物体内在的性体因素,和外在的变化因素;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撮要;“物体与性体论”则是深究“物体”与“性体”这两个名词的意义;“鲍也西周期论解”则是阿奎纳论鲍也西所著之《周期论》。 目录 壹 性体因素论 简介 第一章 潜能与现实 第二章 物质、性理、空乏 第三章 四个原因与原素 第四章 原因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同种原因间的对立与比较 第六章 因素间的同异 附录 十范畴的分类法 宾辞分类:五宾称 两个简表 贰 物体与性体论 绪言 本书要旨 第一章 物体与性体 第二章 实体,性体;性理与物质 第三章 性体,类名,种名,种别名和个体(一) 第四章 性体,类名,种名,种别名和个体(二) 第五章 绝离实体,性理及实体的品级(一) 第六章 绝离实体,性理及实体的品级(二) 第七章 附性,物体归类法 结论 万有真源,超越名理 参考书 叁 鲍也西周期论解 简介 周期论解序 第一课 公理 第二课 生存与主体 第三课 秉赋美善与本体美善 第四课 第二美善和第一美善 第五课 万物本体美善与万善真源 参考书 主要名辞中英拉对照 课后补跋 试读章节 第一章潜能与现实 一、实有之界,有些物体,现时尚无生存将来能有生存。现无而能有,谓之潜能。既有而仍有,谓之现实。生存分两种,一是实体生存,一是附性生存。实体生存、是本体自立的生存。附性的生存、是某物本体生存、附有的品性或情况。例如说:“人生宇宙间”,“天下有人”,或“人是动物”。这类字句中的“生”“有”“是”或其他类似名辞,在同样的用法上,单指人的本体生存;纯净指出本体生存的绝对意义;断定本体有无的根本问题。另例如说:“天下有白人”,“白人生在某处”,“某人是白人”。在这些字句中的“有”、“生”、“是”,或其他类似句法,不是单指本体生存,而是形容本体生存、附有的一些情况;即是标明人,这一个物体,不但本体是人,而且在本体生存以外,有附加的白色。这里的白色,是人的附性、人的本体生存,是人的本体,实有而非无。人的附性生存是有白黄等颜色或其他附性。附性的有无或如何,不关系本体。 二、以上两种生存,任何一种都有潜能与现实之分。因之物体也分两种:一是现实物体,一是潜能物体。认清了这些分别,便可确定物质、原质和主体的定义。物质非他,凡是潜能的物体都是物质,都可以叫作物质。对于本体生存、有潜能的物质,叫作“原质”。对于附性生存、有潜能的物质叫作“主体”。物质是物体由以构成的质料。本体生存所必需的质料,就是原质,也叫作元质,或第一物质。主体也叫作“容体”,因为它是收容附性的实体。对于附性说,实体本身空虚亏乏而能容受,故称容体。凡是物质,都有空虚亏乏而能容受的特性,因此都可以叫作“容体”,同时都有些主体的含义。反过去说:凡是主体也都有物质的含义。物质和主体,这两个名辞,所有的本义和关系,就是如此。试举例说明如下。例如:父母的精血有儿女的潜能,没有儿女的现实。儿女的本体形成以后,或诞生了,有了现实的生存;则开始有黑白的潜能:能够成为黑人,或白人。父母的精血是人的物质,是人本体由以形成的质料。人的本体构造完备以后,是黑白等附性的容体,容受附性,作它们依附所在的主体。如此说来,物质、容体、主体,三者名异而实同。但为追求底细,仍需加以分辨,因为附性本身,没有独立的生存;实际所有生存、全仰给于主体。附性的生存便是依附主体。另一方面,实体的物质,领受实体生存,本身空虚亏乏,没有生存;既有以后,现实所有生存,全仰给于实体的性理。物之性理全备,其实体始能因而形成。性理寄存于物质,授生存于物质,和附性寄存于主体,所发生的作用,全不相同。附l生的生存,得自实体,依附实体,形容实体,作实体的附属品,和点缀品。性理寄存于物质,不是依附物质,而是充实物质,成全物质,使原来空虚亏乏、没有生存现实的物质得到生存的现实饱满。主体本身性体全备,生存自立,现实圆满。不依赖附性。主体生存不得自附性,不系于附性的存亡或有无。物质反是。它本身空虚亏乏,没有圆满全备的生存。按实说去,物质根本没有生存,只是空虚亏乏,而能领受生存的潜能而已。绝对说来,物质领受性理,由性理而得生存。性理进入物质,或出现于物质中,充实物质,成全物质。物质始由此结合性理,构成圆满的实体,并因此而得生存。可见性理寄存于物质,授生存于物质。附性寄存于主体,不授生存于主体。反之,主体授生存于附性,性理与物质的关系,和附性与主体的关系,在生存的授受上,两相比较,正是相反。主体和物质的分别,便是在此,十分明显。虽然如此,大众用语,仍往往两辞通用,不是没有理由;因为物质与主体都是亏虚而能领受的容体。物质的本义,便是潜能物体,由亏虚性和容受力两个含义、合构而成,正合容体的定义相同。容体就是收容体,犹言收容器,或收容所。物质与主体,既然含意相同,都是容体,所以两辞通用:主体可以说是物质,物质也可以说是主体。凡是亏虚、没有生存、而能领受生存的物体都是潜能物体,都可叫物质。物质之理无他,潜能而已。潜能之理非他,亏虚而能领受是矣。主体空乏没有附性,能领受附性,因之而得附性生存。物质空乏,没有实体性理,能领受性理,因之而得实体生存。物质这个名辞的本义总归如此。物质的意义、既已如此明确,性理的意义是什么,便可容易解答。兹详论如下: 三、性理是什么?性理是物之本性实体、现实生存具有之理.是物质领受实体生存,必需有的凭借。性理的效能是授与生存,充实物质的空虚,成全物体,实现它生存的潜能。物体生存既分两种:一是实体生存,一是附性生存,性理则随之也分两种。成全实体生存的性理叫作“实体性理”,即是“本体性理”。构成本体的真性,简称“性理”。成全附性生存的性理叫作“附属的性理”,构成主体附有的状态,简称“附性”。统言之:性理是成全物体现实生存的因素,是物体现实生存的凭借,是构成物性美善的内在原因(因此希腊文的性理叫作“盈泰理极”,就是全美至善的意思。拉丁文性理也叫作现实,也是性理现实全备,既有仍有,充实圆满,美善无缺的意思)。举例说明如下:例如人是白、黄等颜色的主体,本身空乏,没有颜色,但有容纳颜色的潜能,既领受某颜色,乃因之以为凭借,而得到一种附加的生存状况,并得到此状况止于中极的现实:是白或是黄。以上是附性的实例。下面为实体性理举一个例。例如方才所说的:父母的精血是本性空虚亏乏的物质,必需领受人类本体的性理,受到这个性理的充实,因它以为凭借,始能构成人的真性实体,得到人本体生存的圆满实现,真正是一个性体全备的人,不是他物。人本体必备的这个真性实理,就是人的性理,叫作灵魂,也叫作灵性。容纳人灵的物质便是人的肉躯,人灵结合肉躯,构成人的实体,拥有人本体生存的现实。请参看注解家亚维罗《灵魂论》卷二章三。上文说明了本体及附性生存的构造。下文讨论物体的产生是如何。 四、物体的产生是物质因变动而领受性理,性理分两种,既如上文,则“产生”也分两种。物质领受实体性理,是“实体产生”。实体领受附性便是“附性产生”。产生是生存的开始,也是一个过程。领受性理而得生存的现实,是产生过程的终点。实体产生和附性产生的实例如下:人的诞生是人的实体产生。人的物质之躯体、领受人的灵性,构成人的本体。人的颜色变白或变黑,便是人的一个附性之产生。实体产生、单纯而绝对的、决定本体的有无。附性的产生不触及本体有无的绝对问题,而只是决定本体既有以后,又得了附加的某种状态,形容本体如此,或如彼,色白,或色黑;或其他类似的问题都是附性生存状况的变化,是相对的,浮面的,不彻底涉及本体有无的绝对问题。人诞生,和人变白,或变黑,是两种产生的形式,互不相同。一是实体产生,一是附性产生。附性产生是附性的变化。 五、败亡和产生相反。也分实体和附性两种,一绝对,一相对。绝对的产生或败亡属于实体,决定其本体的有无。从无人有谓之产生。从有入无谓之败亡。相对的产生或败亡属于附性。附性的产生是实体在其本体生存上附加的状况、发生变更,有所得,或有所失,拢统说去:凡是产生或败亡都是一种变化。一是变无为有,一是从有人无。惟需分辨“无”字有两种意义。“无有”或“无物”是某物生存的否定。从无变有的无,在自然物体产生时,不是绝对的无,而是现实生存的无。否定现实生存不是否定潜能生存。从无变有是从生存的潜能变成生存的现实。潜能中的生存是现实生存的否定,没有现实生存,故称之为“无”,不是绝对的任何物完全无有,只是某物有潜能生存,无现实生存。例如:铜像从无变有,乃是从铜料的潜能中,制造出来。在铜料中铜像有潜能生存,没有现实生存。故称之为“无”,不是绝对纯无。 六、物体产生必备的要素有三,一是物质,二是空乏,三是性理。物质是潜能物体。只有生存的潜能,没有生存的现实。潜能是物质对于现实生存所有的亏虚状态,和容受力。空乏是空虚和亏乏。物质没有生存的现实和圆满,故此称之为空虚,物质潜能有护得生存现实和圆满的趋向和需要,故此称之为亏乏,合而言之:谓之“空乏”。空乏是物体产生的要素,因为物质不空虚,或空虚而无亏乏或无趋向与需要:则其潜能无实现的可能。换言之:物体便无从产生。性理是物性物理的统称,指示物性形成必备之理,是物质欲得生存必需有的凭借。物质领受性体。性体因物质以接受性理,又因性理以获得生存;遂成为实物。性理和物质构成性体,都是实体生存的内在因素。空乏是物质潜能必备的条件。上文一切。可举例申述如下。例如:用铜塑像,铜是物质。铜的浑然无状是空乏。铜像的状貌是像貌神情、屈直长短之理,属于性理之类,也就可以说是铜像的性理,即是铜像的所以然。铜料的物质,对于铜像状貌之理含有亏虚性和容受力,故此是一潜能物体。像的状貌神情、屈直长短的条理,是性理,不是实体性理,而是一种附性。在铜未有铜像状貌以前,铜的本身已有实体生存,自立生存,不依赖像的状貌。凡是人工制造的形状式样等都是附性,不是实体。艺术的工作是采取天然界生存自立的实体,加以额外的施工制造。注意到人工和天然的分别,上面的实例,便足以说明性理、物质和空乏三者,在物体产生时所有的任务。同时也就可以见到物质和性理的定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本章的主要宗旨。P4-9 序言 圣多玛斯·阿奎纳(通译托马斯·阿奎那St.ThomasAquinas,1225?—1274)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中世纪哲学与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西方宗教与文化发展影响极大,更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与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等人并称。其代表作《神学大全》《驳异大全》(又名《哲学大全》)等煌煌巨著,素称西方文化之重要奠基性著作;《神学大全》更被大公会议视为堪与圣经及教皇教谕并列的伟大著述。然由于种种原因,大陆学界尚未对阿奎纳的著作进行系统性的适译引进,颇有碍于读者了解作为西方文化重要源头的基督教思想。 有鉴于此,我们引进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阿奎纳著作集六种,以飨读者。这些著作的译者吕穆迪先生,为台湾天主教圣多玛斯国际中心创办人,翻译或节译阿奎纳与亚里斯多德著作计十一种。其翻译的阿奎纳著作,除单行著作《哲学基础》与《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而外,主要是阿奎纳代表作《驳异大全》之全部四卷,分别题为《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与《论奥理》。吕穆迪先生具有深厚的宗教学术背景,兼通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译笔通其知而传其神,为教外翻译人士所不及。唯其译事以“译述”为原则,翻译之外复加阐述发挥,与译界字字对应的硬译原则有所不合。 我们这个简体版来自台湾商务的繁体版,对原书内容改动无多,只按照大陆通行的编辑原则略作加工。吕先生的翻译体例、特殊的行文风格及术语使用均不做改易,俾最大程度呈现原汁原味的译文特色。吕先生翻译(节译)的五种亚里斯多德著作,乃是理解阿奎纳著作理论基础的预备性著述,我们也引进版权,择日出版。 编辑部 2013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