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德伯特、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的《欧洲史(彩图本复旦大学历史系指定读物)》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历史书,它由欧洲14位不同国家的历史学家共同编写,他们深信,在各国历史之外,还有一幅更为全面的欧洲历史嬗变的图景。
它不是一本大肆宣扬欧洲的作品,只是力求抛开各种偏见,去了解、去解释历史事实。
历史是一门敏感的、趣味盎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并关注由这些根源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因而我们通过历史回顾过去,思考现在,进而思考未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洲史(彩图本复旦大学历史系指定读物)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法)阿尔德伯特//(英)德尼兹·加亚尔//(法)贝尔纳代特·德尚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尔德伯特、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的《欧洲史(彩图本复旦大学历史系指定读物)》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历史书,它由欧洲14位不同国家的历史学家共同编写,他们深信,在各国历史之外,还有一幅更为全面的欧洲历史嬗变的图景。 它不是一本大肆宣扬欧洲的作品,只是力求抛开各种偏见,去了解、去解释历史事实。 历史是一门敏感的、趣味盎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并关注由这些根源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因而我们通过历史回顾过去,思考现在,进而思考未来。 内容推荐 一部欧洲史,虽然充满了敌对与争夺、厮杀与流血,甚至于个别野心家或民族欲称霸一方、恃强凌弱、背信弃义,但这部欧洲史里也贯穿着相互间友好的交往、相互的影响与借鉴以及共同的欢欣与喜悦。 自从专制和极权在整个欧洲垮台之后,欧洲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就其历史和命运进行自由的思考,并且各国的历史也都休戚相关,这使得他们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保障了今天欧洲的文明、富足。 阿尔德伯特、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的《欧洲史(彩图本复旦大学历史系指定读物)》以通俗浅显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使读者可以直观、全面地了解欧洲文明的缘起、跌宕,甚至于可由此发现人类发展的轨迹。 目录 前言 序言 欧洲的特性 一、欧洲的地理特点 二、语言的差异是分裂的因素吗? 三、是欧洲文明还是多种欧洲文化? 四、从社会到经济的一体化 欧洲关于历史的种种问题 第一章 从冻原到神庙(史前史至公元前4世纪) 一、欧洲最初的人类 二、欧洲最初的耕种者 三、金属器时代和地中海贸易 四、希腊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 五、新的欧洲权力中心 六、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 七、是合并还是分裂? 第二章 罗马的影响(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 一、罗马:从七个山丘到庞大帝国 二、罗马的欧洲 三、入侵与转变:迈向新欧洲 第三章 拜占庭和西罗马帝国(6~11世纪) 一、查士丁尼和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二、拜占庭和欧洲的新强国:8~9世纪 三、10~11世纪拜占庭的鼎盛时期 四、10~11世纪的西欧世界 五、6~11世纪东方和西方的宗教生活 第四章 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世界(11~13世纪) 一、中世纪的欧洲与基督教民族 二、封建制度的欧洲 三、帝国和罗马教廷 四、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 五、欧洲之外的欧洲 六、文化的统一和政治的分裂 第五章 危机与文艺复兴(14~15世纪) 一、经济 二、社会 三、政治和政府 四、宗教和精神生活 五、文化上的变迁 第六章 与世界会合(15~18世纪) 一、欧洲扩张的原因及条件 二、大发现:西班牙与葡萄牙(15~16世纪) 三、大发现:英国、法国、荷兰(15~18世纪) 四、殖民帝国的形成 五、走向世界经济 六、不同文化的相遇 第七章 改革与专制主义(16~17世纪) 一、文艺复兴:欧洲向意大利学习 二、宗教革命 三、反改革与天主教改革 四、被宗教战争分裂的欧洲 五、专制主义的欧洲 第八章 启蒙与自由思想(1700~1815年) 一、大旅行:欧洲教育 二、王朝与战争 三、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 四、启蒙 五、从美国革命到法国革命 六、拿破仑帝国及其失败 第九章 欧洲的现代化(19世纪) 一、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二、人口与城市化 三、农业领域里的变化 四、欧洲的工业化 五、政治结构与社会改革 六、19世纪的文化运动 第十章 走向自我毁灭(1900~1945年) 一、1900年的欧洲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欧洲新秩序 四、从复苏到危机 五、战争准备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一章 从分裂到开放?(1945~1985年) 一、被摧毁、被统治与分裂的欧洲 二、重建(1947~1960年) 三、繁荣(1960~1974年) 四、危机与对危机的回答(1974~1985年) 第十二章 迈向统一的欧洲?(1986~1996年) 一、一体化(1986~1989年) 二、欧洲统一的希望(1990~1992年) 三、幻想破灭的欧洲(1992~1996年) 四、21世纪时欧洲的地位如何? 试读章节 欧洲的特性 在希腊神话里,欧罗巴是腓尼基(现在的黎巴嫩)国王的女儿。宙斯变成一头公牛,把她劫到腓尼基海岸,然后带到克里特岛。她给宙斯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国王米诺斯。那时中东的文明和文字已经非常发达,而希腊仍然相当粗野,是否应把这段历史看作是以神话形式再现文明和文化从中东向希腊转移呢? 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一篇著作里,欧罗巴这个名字首次出现。没有任何科学理论可以证实为什么我们的大陆会取这个名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历史编纂之父希罗多德也没有对此做出解释。很可能这是出于偶然,就像阿美利哥·韦斯普奇用自己的名字给美洲大陆命名一样偶然。 虽然欧罗巴这个词来源不明,却从未影响任何人使用它;不过它在历史上曾有过各种不同的含义。因此,必须把这些含义加以分析,并确定欧洲的范围和特点。 欧洲作为地理概念是由它的界线确定的,而其界线又随着更准确地发现这片大陆而产生变化。在多少世纪里,欧洲许多小单元的地形布局有利于各种语言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而这正是造成欧洲分裂的重要根源。但是在欧洲范围内能够交流往来,又说明各种语言和文化能够在同一种文明内部共处。 欧洲作为政治概念,也是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的。根据不同时代和欧洲人对每个时代的看法,欧洲在相对的一体化阶段和分裂阶段之间徘徊摇摆。但是欧洲人的概念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假定存在这种概念,无疑也为时不久。由于洲际之间的交通发展,来往频繁和快捷,使人员接触和货物交易越来越容易。因此,根据社会环境的差异,便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各种生活方式的某种协调,这样的协调既是努力求得欧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是这种努力的原因。 一、欧洲的地理特点 1.欧亚大陆的半岛 从亚洲方面来看,欧洲像是旧大陆,更确切说是欧亚大陆西部的半岛。从传统上说,欧洲从西向东、由大西洋向乌拉尔河伸展,由北向南则包括北角和克里特岛之间的地区。直到17世纪,人们还认为俄罗斯不属于欧洲。彼得大帝打败瑞典,在波罗的海打开出海口,又在芬兰湾尽头圣彼得堡奠定首都,把俄罗斯和欧洲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他还把俄国霸权扩展向乌拉尔河以东的地方。实际上,把俄罗斯纳入欧洲范围之内,既是政治上的事情,也是地理问题。其实,过了乌拉尔河欧洲便消失在广袤无垠的草原和西伯利亚森林之中,草原和森林绵亘几千公里,一直达到蒙古、中国和太平洋。 欧洲并不是只有东部边界模糊不定。即使从地理断层也可以看出边界的实际外貌,但是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其相对性。直布罗陀海峡就把完全相似的陆地分隔开来,博斯普鲁斯海峡也是如此。 2.地城空间的多样性 欧洲与其他大陆相比,地域空间的差别是比较小的。因此欧洲的景色千变万化,没有美洲大平原或是非洲、亚洲、澳洲沙漠那样单调一律。除去靠近北极地区和俄罗斯草原之外,欧洲处在温带,这是欧洲的一大优势。欧洲的景色多种多样,如荷兰的土地低于海面,由此产生一个谚语:上帝创造了世界,但是人类创造了荷兰;阿尔卑斯山重峦叠嶂;西班牙群山连绵;冰岛则有茫茫冰川。 这些地理的差别有利于培育体格、心理不同的民族,产生多样的民族和多样的文化。 3.移居的乐土 欧洲的地形、疆界和界限也决定了交通大道的路线,这些大道既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外来入侵的通道。这一点对东欧的发展进程影响尤为明显,亚洲的入侵者往往蜂拥而来,其中包括公元前2世纪起源于印欧语系的凯尔特人。现在在许多欧洲语言里,仍有他们带来的影响。从公元2世纪起,日耳曼人越过莱茵河,到5世纪时又穿过高卢到达西班牙。匈奴人、保加利亚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和蒙古人从东方大平原深入到欧洲。有些入侵者定居下来,与当地居民融合,其他的人又回到东方。在所有这些情况中,这种移民大潮通过居民混杂,成为形成欧洲文化的一个基本因素。 4.迁徙的福地 但是,居民的流动,迁徙和入侵也有内部压力的原因,从而造成不同时期的向外扩张。例如,从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向西方、安纳托利亚、中东殖民。在维京人时代,挪威人侵入苏格兰和爱尔兰,在公元1000年时,经过格陵兰到达美洲。丹麦人看中了英格兰,然后又向诺曼底、葡萄牙、普罗旺斯和托斯卡纳进行征伐。瑞典人更加面向东方,他们穿过波罗的海,进入俄罗斯西部,从那里沿着几条河流水陆并进,到达黑海。意大利人是罗马人所说的“我们的海”即地中海的后代,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在公元14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借助他们在大西洋岸边的有利位置,发动海员去发现非洲西海岸、东印度,当然还有美洲。大不列颠从16世纪起发展其海军力量,他们的水手在世界各大海洋中航行。法国由于地处西欧的中心,从沿海岸和漫长的陆地疆界获利,既面向欧洲,也面向世界其他地区。德国主要致力于在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大陆发展。 因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形成具有不同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利益的社会,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起了推动作用。 任何河流、任何山峰脊线都不是语言天堑。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四通八达,相对来说距离较近。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各民族和各种思想经常不断地混合,把欧洲变成一个永久性的种族和文化熔炉。 P1-3 序言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你便进入了一桩历史事件之中;而你在阅读时,就会觉得自己正在参与进去。一本欧洲历史书,由欧洲不同国家的历史学家共同撰写,集体对所写的内容负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这部著作于1992年出第一版,是12位历史学家三年共同劳动的结果。五年后,我们觉得似乎有必要对本书内容加以增补,给迅速变化的东欧以更多篇幅。因此,有两位波兰人士加入原来的编写组。此后,这本教材便不再是12位,而是14位欧洲历史学家的合作成果。 一部欧洲历史,虽然充满敌对与争夺,甚至杀伤流血、背信弃义,某个领导人或某个民族一心称霸,以强凌弱,但是欧洲史里也贯穿着频繁交往,彼此影响,互相借鉴和共同的欢欣喜悦。 “欧洲的现实”是当代的主要问题之一,不论人们感到兴奋也罢,感到遗憾也罢,这本书就是面向一切持有这种看法的人的。 但是,我们不要产生误解!不论是作者或出版者都无意贬低地区史和各国史。这些历史都占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另外,也不是有意忽视世界和其他大陆的历史,对于了解当代世界,这些历史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目标是补充性的,也就是帮助把欧洲现实与各地区的历史、各国的实际以及全人类的境遇进行对照。 本书也是一种讨论。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一一备叙,因此做了必要的选择,对这些选择必然会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争议。这些选择涉及中心内容和文献资料两方面,并且也涉及整体设计,而整体设计必须考虑各国教学方法的差异。自1992年以来,欧洲经历了许多动荡,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悲剧。通过对这本教科书的增补,我们赋予它一种可能性,使它继续努力创造一部所有欧洲人共同的历史。 现在我们就本着这种精神请大家开始阅读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在四年时间里殚精竭虑,终于使本书在1992年问世,这是第一本欧洲史教科书。此后,我们又对这本著作进行了复审、修改和增补,使之能及时反映欧洲的新局面。本书共有13章,分别由13位不同国家的作者撰写,最后由第14位作者统筹。它反映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风格,因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摒弃了一人为之的单调一致。本书能够而且应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科书做出有益和宝贵的贡献,而且对学校教学之外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一本必读的书。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历史学家,哪怕是所知有限,以便了解为什么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进行的欧洲建设时期,对于欧洲的未来是极其重要的阶段。 ——本书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