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集中讨论质性研究理论及应用问题的作品。主要包括:深度访谈中“反思”的教与学;学做质性研究:一位初人门者的反思笔记;走出污名暗柜,你如此需要认同——大学生同性恋者寻求认同的个案研究;新中国前三十年教育中的全民榜样与社会整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个案研究等内容。作者来自海内外的社会科学界,既有国际上的知名学者,也有国内一批学养扎实的中青年学者。
本卷收录的13篇文章可以粗略地分成三类;质性研究理论及教学探讨;质性研究案例;质性研究经典作品评述。
第一类文章主要是对质性研究有关问题的理论探讨。如熊秉纯的论文“深度访谈中反思的教与学”探讨了如何通过反思让学生思考深度访谈中所涉及的方法论乃至价值观和立场问题。尹弘飚的论文“学做质性研究”提供了他作为学徒所独立从事的一项完整的“学术练习”的反思笔记。
第二类文章主要是研究案例。如欧阳护华的“单程票”基于一名普通教师在一个小城市推广交际英语教学法长达八年的故事,揭示了看似进步的教学法改革,实质上是对参与者从教育理念、利益得失、人际关系到社会身份和事业命运等一系列内容的高度复杂的、充满张力的重构过程。向思的论文“走出污名暗柜,你如此需要认同”以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大学生为个案,试图了解他的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的发展历程。蔺亚琼和郝庆的论文“新中国学校的全民榜样与政治权力”以“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个案为中心,阐述了在新中国前改革开放时代,一个榜样是如何被树立、宣传并为社会所接受的,揭示了榜样背后的奖励机制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策略。
第三类文章是对4部质性研究的经典作品——《校长办公室里的那个人》、《客厅即工厂》、《泰利的街角》和《妇女晚年丧偶后的适应》——提供了简要的评述。通过这些书评,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这些经典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从这些作品中品味到质性研究的魅力和探索空间。
1 深度访谈中“反思”的教与学
2 学做质性研究:一位初人门者的反思笔记
3 也谈个案研究的代表性或概化力问题——兼与王宁教授商榷
4 “单程票”:一个普通教师教改的真实故事
5 做现象学的研究——教育现象学研究的主题提炼和实例写作
6 走出污名暗柜,你如此需要认同——大学生同性恋者寻求认同的个案研究
7 大学人员怎样与中小学建立合作研究关系——对一所中学合作研究案例的实践反思
8 商品房小区治理中政府的新角色——以北京市芳雅家园为例
9 新中国前三十年教育中的全民榜样与社会整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个案研究
10 《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之2003版前言——一部民族志经典的诞生
11 用质性方法研究中国本土问题的典范之作——评熊秉纯教授的《客厅即工厂》
12 《泰利的街角》之2003版导言
13 一份社工质性研究的诠释与评估——以林娟芬的《妇女晚年丧偶后的适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