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从日常伦理道德观念到伦理学
第二节 从伦理学到教育伦理学
第三节 教育伦理学能做些什么
第2章 教育伦理学中的善恶判断
第一节 善恶判断标准的确立:三种模式
第二节 对三种模式的简单评析
第三节 教育善恶标准的主体性
第3章 学校的相对自主性
第一节 学校的自主性
第二节 学校自主性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如何认识现代西方社会的学校自主性
第4章 学校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
第一节 社会利益关系的公正性
第二节 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社会公正的实现
第三节 教育公正实现的可能性
第5章 教师的职业观
第一节 教师职业观的类型
第二节 近年来中国教师职业观的变迁
第三节 自利性职业观应有的限度
第6章 教师职业实践中的道德冲突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利益的冲突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利益的冲突(续)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利益的冲突(续)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外部规定的冲突
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外部规定的冲突(续)
第7章 教师职业实践中的道德冲突(续)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情绪、情感的冲突
第二节 教师的道德困境
第8章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素与培养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
第9章 学生及其学习观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类型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形成基础
第三节 自利性学习动机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1年)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