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总序
序
绪论
一、引言
二、研究前史及评析
三、概念、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
第一节 清初士人风气
一、清贫自守,谨慎交游
二、恢复传统道德,重孝笃友
三、畅饮赋诗,旷达不羁
四、潜心读书,致力经史
第二节 康熙对士人的怀柔政策
一、士人的排拒
二、康熙的怀柔政策
第三节 群英荟萃的博学鸿儒群体
一、鸿儒理学,走向二途
二、经济事功,宏图难展
三、沉酣经史,游刃有余
四、诗赋之葩,争奇斗妍
第四节 博学鸿儒的主要文化活动
一、纂修《明史》
二、典试各省及经筵日讲
第二章 个案研究:鸿儒学人的学术走向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多元思潮与主脉凸显
一、东林复社倡导由虚入实
二、思想学术对明亡的回应
三、考据学的兴起
四、西学输入引起反响
五、对宋明理学的修正与挑战
第二节 汤斌:躬行实践,倡导经学
一、躬行务实,讲求儒效的理学思想与实践
二、倡导经学,勉力修史
三、余论
第三节 朱彝尊:笃实问学,研经博物
一、广泛交游,学兼众长
二、保护典籍,致力经史
三、余论
第四节 潘耒:承亭林学术,宣扬实学
一、师从亭林,明经世致用
二、“搜采欲博,考证欲精”
三、研究音韵,宣扬实学
四、余论
第五节 毛奇龄:由理学向经学转化之典范
一、江南学风和毛奇龄的交游
二、渊源王学,回归经学
三、余论
第三章 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
第一节 鸿儒学人与清初学术发展
一、清初促使学术转变的外在因素
二、由经世实学到尊经复古
三、治学精神和态度的承袭
四、学术规范和方法的确立
第二节 鸿儒学人对乾嘉学术的影响
一、考据学
二、义理学
结语
一、鸿儒是清初有别于明清之际大儒的又一代学人
二、鸿儒学人的主要贡献及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