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人公追随着黄河的脚步迁钞,来到了新淤地上的落雁滩,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铸就了她隐忍、贤淑、豁达与敢于牺牲的品质,在鬼子大“扫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把鬼子引进芦苇深处的沼泽地里,拯救了被困的战士和父老乡亲,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从此生活在横遭责难和备受歧视的环境中。
小说以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仪表美和心灵美集于一身的女性,是作者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美丽善良又侠肝义胆,她的行为和遭遇,是那个历史时代特有的生活真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落雁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慧婷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说主人公追随着黄河的脚步迁钞,来到了新淤地上的落雁滩,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铸就了她隐忍、贤淑、豁达与敢于牺牲的品质,在鬼子大“扫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把鬼子引进芦苇深处的沼泽地里,拯救了被困的战士和父老乡亲,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从此生活在横遭责难和备受歧视的环境中。 小说以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仪表美和心灵美集于一身的女性,是作者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美丽善良又侠肝义胆,她的行为和遭遇,是那个历史时代特有的生活真实。 内容推荐 发生在落雁滩上的故事,是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水屈菜追随着黄河的脚步迁钞,来到了新淤地上的落雁滩,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筑就了她隐忍、贤淑、豁达与敢于牺牲的品质,在鬼子大“扫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把鬼子引进芦苇深处的沼泽地里,拯救了被困的战士和父老乡亲,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从此生活在横遭责难和备受歧视的环境中。在以后的日子里,水屈菜带着女儿路英儿,走出落雁滩,走进廖家屋子,与廖大花一家结缘,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意外的一次事件,彻底摧毁了她,她带着内心的伤痛,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故事曲折、凄婉、美丽、感人,表现了黄河口人勇敢、善良、淳朴、疾恶如仇、大仁大义的品格。虽未刻意渲染,却仍把亲情、友情、爱情,刻画出了另一番境界。 试读章节 那时逃到这里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不愿为人知的隐私。所以,来这儿住下-的人,各家之间,心照不宣,互不打听各自的来历。 当时杜宏程和媳妇在这儿住下后,先问:“这是啥庄?” 先来的人就告诉他:“廖家屋子”。 杜宏程又问:“俺在这留下能行?” 那人说:“你愿意就行。” 就这样,杜宏程和媳妇在这大北洼里的廖家屋子落了脚。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杜宏程觉着带媳妇逃来这大北洼里就会万事大吉,那姜赌儿再能,也不能够追到这里来讨赌债。可他欠债心虚,在这里住下的第一天夜里,他就做梦,梦里姜赌儿带着几个赌友上门来抢他媳妇。杜宏程吓得猛醒过来,醒来后一身冷汗。 躺在那里心跳了半天后,倒给他跳出来一个好主意。他激动地一把推醒身边睡着的媳妇,迫不及待地对她说:“天亮起来,我改姓廖,叫廖洼地。” “改名换姓,你觉着值?” “值!明日起,我就是世上另一个人了,没啥不值的。” 媳妇披衣坐起来,眼望着苇子搭的窝棚缝里,透进一缕一缕清冷月光,愁了半天,感叹半天。 “别发愁,到咱孙子辈上,让他们再把祖宗姓改回去,搭上我和儿子姓廖,也算还人家债了。” 廖洼地自知理亏,赌得起输不起,欠债不还,终生有愧,变个法儿,还一点算一点。当然,改名换姓,最主要的还是怕债主顺藤摸瓜,跑来找他讨债。 “我呢,我姓啥,叫啥?”媳妇追着又问他一句。 “你不用改,有人问,就说从小人家叫你丫头,嫁人了,又都叫你洼地媳妇,再过些年,人家又都叫你孩子他娘了。” “把你肠子抻直了,就想出这么个心眼子来。”媳妇好似很不高兴。 “不改了,就这么个叫法。” “没名没姓的一个洼地媳妇,就不怕姜赌儿来讨了,是吧。” 媳妇不以为然,一边说,一边就又睡了。 “没名没姓的两个人,躲到这大北洼里来熬日子,别说就欠了他你这么一个丫头,真就欠他几条人命,他都拿我没办法。” 刚刚改成新名字的廖洼地,想到自己父母双亡,从此无家可归,再想想自己身败名裂,被迫外逃的狼狈和无奈,竟忍无可忍,压抑不住,跑到门外,放开喉咙,长长地喊了一声夯号子。 村里勤快的人,有的已经早起出门挑水,听见他这一声喊,便说:“这里来了一个疯子,疯得不轻呢。” 就从这天起,这世上少了杜宏程两口子,大北洼里廖家屋子多出来了廖洼地和洼地媳妇。 等到廖洼地和洼地媳妇来这里落脚时,这里离村近的地方,成方连片的好地,已被早来的人家圈定了。再往远处走,他们觉着没力气,也没胆子。为着这儿有邻居,他们决定在这儿留下来。再走下去,怕是连个伴也看不见了。 廖洼地和洼地媳妇在廖家屋子住下来后,便开始披星戴月,在别人家早就据为己有的那些好地的地边地头开垦土地。这样辛苦一冬一春,两口子也占下了几十亩好地,地块虽说零碎,但土质挺好。 他们这时开荒,已经不用骑驴跑圈了,他们是割圈占地。在许多好地与好地的夹缝中,挑些草长得高、长得厚的地块,用大镰刀割草圈地,占为己有。早来的那些人,因为当初大片的好地,足以任他们随意挑选,又都存了与地邻相争的戒心,所以地邻与地邻之间都留出来挺大的一片。在这些空隙中开出来一些,就足以让廖洼地两口子经营了。 从此,廖洼地和媳妇就名副其实成了廖家屋子人。 第二年,媳妇生下一个儿子。 儿子活了没几天,抽风死了,两口子心里都难过。大北洼里缺医少药,月子里死个新生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 过后的两三年里,廖洼地媳妇一直怀不上,这就怨不得两口子着急。 廖家屋子的男人们,冬天真是过的自由快活,无拘无束。这里远离尘世,少见大干世界里人流混杂,劣迹狼烟,躲在这海河交汇的旮旯里,过着世外桃源般清静日子。不过,这里也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自从这里炊烟飘起时,就注定这里与尘世有缘。 刚开始的几年里,冬天闲下来,村里男人们便相约结帮,拉上自家棚里牲口,驮了屋里粮食,走出大北洼赶远集。卖了粮食,买几块布,针头线脑,锅碗瓢盆,日用杂货,驮回廖家屋子。这一来一回要早起晚赶,用一整天工夫。粮食驮的少,卖不上大价钱,换回的东西用着也不富足,但他们必须这样做,正常人家过日子,家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大小小一庄人,少了与外边交流,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天长日久,大北洼里廖家屋子也就从深草丛中踩出了一条细细瘦瘦的小道。日子久了,人数多了,小道就渐渐变宽,路面变硬。 廖家屋子别人家在这条小道上走着的是家里牲口驮着粮食,男人跟在后面。而廖洼地家却是大牲口驮了粮食在前面走,中间一头小毛驴驮廖洼地媳妇,廖洼地跟在后边走。 村里男人们开他两口子玩笑,廖洼地笑笑不答腔,媳妇骑在驴上大声说:“男人女人都累一年,凭啥闲下来的日子里,就不兴女人赶个远集,买几块花布,给自家做件花袄穿?不怕大家笑话,不跟着一块去,还怕俺家廖洼地被窑子里女人给拉走呢。” 她这话,大家听着都笑,都知道说的是笑话,人们都知道,洼地媳妇要去甜水沟找一个老中医看病。每回赶大集,廖洼地两口子都带回家一些中药。 再后来,终于有一年的有一天,有人赶着大马车,顺着那条变宽变硬的小路走进村里,车上拉的有花布,有一些日用百货,来村里换粮食。 换粮人把带来的东西价钱都定得很高,粮价又定得很低,这样一来,不是等着急用的物品,人们不敢用自己辛苦种来的粮食换,那些日常所需,比如常年用的油盐酱醋、锄头镰刀,铁饭锅、刀片子、饭碗、火柴油灯、头疼发烧用的中药丸子什么的,价钱再贵,也得扛几口袋粮食换点回家。 这样,一家一户扛几口袋,来的马车也很快就载满,然后长鞭子一甩,赶马车走了。 人们看着拉满粮食的马车远去时,说一些感叹的话:“操他娘!天道不公,谁不知道这年头远处粮价贵,可到咱这儿,人家拉来的玩意都是黄金,咱种的粮食连谷糠的价钱都不值,惹急了爷爷,半路截道去!” 当然这是说气话,粮价再低,他们谁也不会去干伤天害理的事。 有了进村的马车后,虽然物价很不合理,劳累了一年的庄稼人,却渐渐地就再不愿出门卖粮了。虽说也有几户人家勤快,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比如地主廖运家这样的,一年还出几趟远门,大多数人家不再赶远集,比如廖洼地家。自从第一辆马车进村,廖洼地家就不再出远门赶集。 洼地媳妇怀上了。媳妇不敢远路颠簸,廖洼地在家照顾媳妇,所以,他们从此不再远路去甜水沟大集上买花布。 几个月后,洼地媳妇生下一个闺女,取名廖大花。 没用两年工夫,来村里收粮食的马车多了起来。来的车辆多,拉来的东西就多,东西的价钱也就低了。而粮价的高升,让那些地多粮食多的人家,手里渐渐多了几个钱。收的粮食能换钱,人们过日子的心也就紧了,钱多一点,心里想法也就多一点,攒钱当财主的计划也就有了。 P22-24 序言 十多年前,我们地方电视台有个打算,想拍一部反映黄河口垦区抗战时期的电视片,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时林慧婷同志担负了采编的任务,她在三县两区采访相关人员、编写文字资料,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她曾这样说起自己采访后的体会:“黄河口垦区民众在抗战中所体现的英勇献身的高尚情操,是人性的洁净、升华,具有激荡人们灵魂的力量。”事过这么多年,她仍然饱蘸激情写出长篇小说《落雁滩》,看来就是这种力量的激荡所致。 发生在落雁滩上的故事,是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小说主人公追随着黄河的脚步迁钞,来到了新淤地上的落雁滩,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铸就了她隐忍、贤淑、豁达与敢于牺牲的品质,在鬼子大“扫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把鬼子引进芦苇深处的沼泽地里,拯救了被困的战士和父老乡亲,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从此生活在横遭责难和备受歧视的环境中。 小说《落雁滩》以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仪表美和心灵美集于一身的女性,是作者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美丽善良又侠肝义胆,她的行为和遭遇,是那个历史时代特有的生活真实。这当然是一个过去的故事,由于作者深厚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对人间爱情的深刻认识与期盼,她在这个过去的故事里,生发出了新的思想和美学价值。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黄河口人所经历的种种历史磨难,以及他们在灾难中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善良的本性。 战争题材是文学创作的巨大宝藏,因为战争是生与死的博斗,血与火的考验,爱与恨的交织,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瞬息毕现。长篇小说《落雁滩》的问世,也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带给我们关于战争与和平、人类文明与历史进步、人的命运与个体生命体验太丰富了,这些都是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的文学元素。 林慧婷写《落雁滩》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着重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着重表现战争中的民族正气;她不是着重表现战争中人民的苦难,而是着重表现苦难中人民的心灵美好闪光。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都是努力地来张扬人道主义,就可以深刻发掘战争与和平这样永恒性的主题,也会将抗战文学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当然,《落雁滩》在艺术上还有再打磨和认真修改的必要,但这并不影响它动人的魅力。我衷心地希望林慧婷同志在今后的创作中,精益求精,更上层楼,雕刻出更新更美的艺术品来。 后记 书稿写完,面对《落雁滩》,我如释重负。 仔细想来,我与书稿中的主人公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说与他们熟悉,是因为这些人物形象都来自于我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生于这片土地,长于这方热土,对自己家乡的父老,怀有天高地厚的情感,刻画这些人物时,虽时时感到笔力不足,但我毕竟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 前些年,我还是东营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时,因为工作需要,几乎跑遍了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采访中,时常被这退海之地所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民。移民的脚步,追随着黄河,一步一步,走向这里。他们在这里垒泥做屋,种谷种麦,生儿育女,自成一番光景。他们勤劳、朴实、善良,过日子只求温饱,甚至不在乎饭菜粗糙一点,衣裳破旧一点,小草屋低矮一点,庄稼人活着,冻不着,饿不死,便知足了。 我的这些祖辈父辈的乡亲们,躲在海河交汇处的这块陆地上,悄然过一份清静日子,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盼着不被人欺负,万不敢有欺人的想法。就是这样干净的一块土地,这样的一群乡民,却终究没能躲过那场战争。 采访中搜集来大量资料。面对这大堆的史料,我犹如身临战火纷飞的年代,犹如面对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朴实善良的乡民,面对日寇的侵略,面对惨绝人寰的镇压,他们奋起反抗,勇敢地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 翻阅史料,犹如在翻阅过去的岁月,我与昔日的英雄们在这里相遇,他们沉默着。看着他们一张张朴实善良的脸,用心去体会他们昨天面对屠杀时的惊恐和胆怯,体会他们由胆怯到愤怒、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面对敌人的侵略,他们放下犁耧锄耙,放下怀里的孩子,放下手里尚未洗净的饭碗,迎着敌人冲上去。他们不再犹豫,不再胆怯,他们仍然是大北洼里老实的乡民,没有雄才伟略,没有远大的革命思想,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留在革命史上的一个个光辉形象。 众多史料中,有一件事对我触动最大:在一次大“扫荡”中,奔袭的敌人离八路军的隐蔽地已不远,正在这危急关头,大荒洼里的一位农家妇女,主动给敌人带路,把敌人引开,使众寡悬殊的八路军转危为安。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所有的证据就只有这简单的几十个字。 这件事令我无法忘怀,这个人从哪里来,最终又去了哪里,她能否躲过敌人的毒手,她是牺牲,还是……细想当时的情境,她定是凶多吉少。 我就像书中的路英儿一样,追寻着一个不归的人,追寻着一个似乎永远无法破解的谜团。我无法忘记被岁月掩埋的这位英雄,她就像深埋的一颗明珠,我要用虔诚的心把她挖出来并高高举起,放在今天光辉灿烂的太阳下,还原本应属于她的那份异彩。 十几年后,我终于动笔去写这个故事,也许是因为十几年的追寻让我的思绪太辛苦,所以在书中,我把谜团一层层剥开,把一个个有始有终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水屈菜是书中的主线人物,为救被困的八路军和群众,她义无反顾,迎着敌人的刺刀,迎着敌人的肆意践踏,带敌人走进荒原深处那片沼泽地。也因此,才使她终其一生,也没能走出她自己心灵的那片沼泽地,但她却终生不悔。 书中的石秋雨,是一个性格压抑,甚至是多愁善感的人,胆小心善的他,面对敌人的残暴,他不但把一颗颗子弹射向敌人,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刻,把曾经救过他性命的水屈菜推向了绝境,用以解救被困的八路军。也是这一举动,让他终生挣扎在愧疚之中,在天长日久的煎熬中,心力交瘁的他英年早逝。 书中的廖大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她泼辣、开朗,她的大义,她的善良,她爱憎分明的性格,应该是众多黄河入海口处女性的代表。应该说她一生中付出和承受的,都过于沉重,但她从不怨恨,她把阳光一般的笑容呈现给每一个人,却在沉默中独自品味属于她的那一份苦涩。 战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战争本身的屠杀和死亡,战争结束后,遗留下若干沉重的故事,所以我在书中开篇写下了那句: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在沉默中走过心灵驿站的高贵灵魂。 我与英雄有个约定。书稿完成,长舒一口气,面对《落雁滩》,我已无话可说,要说的、要表达的,全在书里面。面对活在史料中的英雄,我欲罢不能,原本想写一个系列,却不想一篇《落雁滩》写下来,就耗去这么大气力,下部该如何动笔,还要想仔细才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