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在误读中国--央视名嘴杨锐纵论天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锐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央视主持人杨锐的五十多篇政论、随笔和散文。在这些文章中,央视名嘴用国际大视野以及独特的视角观察传播着中国与世界。该书得到了央视名嘴白岩松、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阮次山先生、著名影视演员王刚、《周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杨瑞春等多位名人的大力推荐。

内容推荐

  本书蕴含杨锐文风犀利、文采飞扬、旁征博引、学贯中西的思路,收录了他的五十余篇政论、随笔和散文。

对于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他的生活和思想轨迹是一部精彩的教材。对于中年人,他的智慧和知识结构将成为有力的参考。对于年长的读者,他的思索轨迹和探索实践代表了新生代的精神面貌和竞争力。

目录

序:心是一座桥

第一篇 谁在误读中国

 “迄今我们所有关于中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居安思危度国庆

 六十年大庆之后看三十而立

 如何解释和纪念六十年前的朝鲜战争

 新疆问题的五个参考模式

 我看“索吻”与“求稳”的关系

 与欧美吵架

 解读我们民族的奥运心态

 汶川启示录:取舍与毁灭后的重生

 中国为何处决英国毒贩

 中国为何处决间谍沃维汉

 国民党获胜与两岸关系

 中国正在经历的第四次思想解放

第二篇 或许我们误读了世界

 国际村里的主权、强权与霸权

 美国为何邀中国出兵阿富汗

 不是美国太霸道,而是中国不强大

 解读奥巴马的内心世界

 西方宣战与我们的对策

 我与阮次山先生商榷

 你要对法国大使说什么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

 警惕无形的柏林墙和铁幕

 总理下跪,民族站起

 警惕朝鲜半岛再度爆发战争

第三篇 我们是否在误读自己

 透过冰山一角反思民族振兴

 比尔·盖茨委婉批评谷歌

 网上偷情和变态狂欢

 换一个角度看生死

 身边的灾情与并不遥远的战争

 熊猫“坐台”与“好色”的人

 范跑跑:江湖上无法了断的是是非非

 冬天里的诗人气质

 刘翔的放弃与我们的超越

 风雨中的情感和理智

 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大使

 韩总统自杀与阿扁的无耻

 中俄丑陋的酒文化

第四篇 艺术的风尘与误读

 揭开一个不十净的谜底

 《三枪》“毙掉”了张艺谋

 共和精神与《围城》意识

 看王志文和周迅主演的“杀人游戏”

 《建国大业》的弦外之音

 从《人间正道》看兄弟厮杀和国共恩怨

 从小沈阳看娱乐圈里的性别取向

 再论春晚的尴尬与小沈阳的分裂

 三论小沈阳的叛逆与耻感文化

 没有惊涛拍岸的《赤壁》

 《潜伏》里的信仰和内敛

第五篇 但愿人们没有误读杨锐

 情感的朴素和精神的世故

 仰视母爱的情感境界

 清明节追思平凡与伟大

 我的精神和音乐之旅

 并非童话的红色童年

 虎年说兔和自我解剖

 我是谁和生与死的孪生

 尘埃中寻找中国的精神贵族

 我在北外和上外的两次演讲

 雪花飘落的瞬间

后记:文字的快乐和剑道

试读章节

2009年国庆前,我在值班时挑选本栏目的宣传片,发现两条30秒的宣传片都是军人形象。我立刻建议频道领导慎重考虑我们60年大庆所要传递给世界的是什么信息和形象,虽然两条短片不能明确说明全部意图,但是,某些信号是明确无误的。这里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思考。

人民解放军是中国的国防力量,保障我们的主权和国家整体安全,它是我们国家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我们期盼一支高科技、打得赢的军队成为民族的脊梁和和平的保证。这毋庸置疑。我相信60年甲子之年的大庆检阅自己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华人的骄傲。

我要说的是,前些年中央党校的副校长郑必坚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口号式理论,一下让西方的战略学家们认识到中国大批的“伪学者”里还是有真正具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和新崛起的大国希望打破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全球野心有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健在时就提醒年轻的中国领导人,要韬光养晦,不扛大旗,把自己家里的事做好。没想到熟知我们传统文化精髓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包括西方的“中国通”一下想到“韬光养晦”的成语来自战国时期“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典故,便猜测中国卧薪尝胆是为了明日卷土重来,称王称霸。外交部不满意,于是官方场合我们宁愿提“和平发展”,而不是提“崛起”。

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文化内涵丰富,地域辽阔,哲学思想深远,经济在30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会超过日本仅居美国之后),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支核威慑力量,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2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遥遥领先于所有其他国家。而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勤奋好学、专心致志、追求和谐的理念等亚洲的价值观,都对世界文明的丰富性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新兴市场的佼佼者,以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20国峰会”已经在匹斯堡峰会上正式取代了“八国峰会”的功能和领导作用,成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最权威的多国论坛。应该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毋庸置疑。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对外传播时主打的宣传片用的是军人形象,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西方记者联系到共产党的一党统治,和所谓对人权的压制。本来,在即将到来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已经向主办方德国就达赖私人代表、热比娅和国内其他持不同政见者同时出席书展论坛表示了不满,德方媒体这些天在穷追猛打中方代表团,批判中国的不宽容。

我们具体做对外传播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夜郎自大,树敌太多。要知道,我们的新闻体制与西方不同,这已经让西方人相信“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再加上,我们对西方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一直深信不疑,双方没有互信。中国这些年多少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但那是经济市场化取得的成就,不是应该同步进行的政治民主化的改革。他们没有肯定我们的政治制度,对于如何改善人权以及这方面的日程安排,双方存在认识上的巨大差异。傲慢、无知和商业化炒作狼狈为奸,使得对中国的报道更趋复杂。所以,我们自己的举止要更加谨慎。古人说得好,要学会“慎独”。

中国不需要与西方事事保持一致,更没有必要请示,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更不同。但是,关心人、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宗旨是我们共和国四代领导人的共同愿望。这当然也是人权,这也是我们与西方对话的基础和出发点。说人权,我们不能底气不足。不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年走了不少惨痛的弯路,一度严重地削弱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但是,执政党的思路是正确的。与俄罗斯冷战结束后采取的休克疗法不同,我们没有走解散共产党和议会救国的道路。中国从解决发展权和生存权谈开去,这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与国家的稳定。稳定为我们30年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虽然我们也为稳定付出了形象上的代价,因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富国强兵需要百姓作出牺牲,阶段性的,集体和个人之间、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有时会不协调,这是日程安排的权宜之计。按照绝对的民本主义思想,我们在还有那么多失业人口、那么多贫困人口的情况下,就不应该发射“神七”,不应该建造航母,不应该耗巨资筹办奥运会,等等。但是,国家利益和国家的体制密切相关,相信执政党是为了整体推进。只是我个人不喜欢国富民穷,大而不强,富而不贵;痛恨腐败和特权,坚决主张人大和舆论的监督。这是媒体的责任和良知。

这次我们频道报道国庆的主题就是两个字“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对自己的人民和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都负有责任。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强调,我们把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解决好了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这是我们这个栏目国庆特别系列“60年”的主题和主调。

P2-4

序言

心是一座桥

杨锐兄又出了一本书,看到书稿与目录,我想到的并不仅仅是这本书的“厚度”,更是为这些文字所付出的时间厚度。看这些文字,你基本可以知道工作之余,他在想什么、看什么;又或者,没有工作之余,都在工作中,他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放进了这文字之中。

杨锐在电视上做节目,绝大多数时候用英文,虽然中国人重英语超过母语,但大多为应试而奋发图强,真正在电视前,用英语来看与听,观众骤然就少了,也因此,就会错过大多与杨锐的沟通和面对面。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因到文字,杨锐再度出现,给了我们与他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或者说,是杨锐,用母语又找到了电视机外的知音。也就是这勤奋的写作,让我们知道杨锐在想什么,愤怒与悲伤什么,又被什么所感动。

用英语做节目,不意味着只关心英国或美国,恰恰相反,不管在电视上还是在文字里,杨锐关心的都和我们一样,是中国。当然,也因为他特殊的角色,不仅关心我们身边的事情,也关心并思考中国与英国、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这方向,仿佛关心已久。其实,真正平等的关注,却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尤其是当下,更凸显出价值来。中国与世界,不仅是中国的命题,也是世界的命题, 这其中,“杨锐们”自有舞台。但激情与无奈、欣喜与愤怒,恐怕也都在其中,相信岁月里,杨锐也会因此有很多的不眠之时。

沟通与交流,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有方法问题。我们总能看到外面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这其中,有别人的很多问题,不过,静下心来,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长期以来,交流与沟通时,空话套话满天飞,概念与口号遍地窜,自说自话、不重效果,误解与偏见也就很难消除。别人的事,我们一时间管不了,但从自己做起是应该的。在这方面,“杨锐们”早已经清醒意识到。于是,屏幕上、文字中,真正的沟通与交流在进行中,这其中,最重要的转化,就是对人的关注,对心灵的关照。有了人,有了心,才会找到最好。

在杨锐的文字里,国家与民族的字眼也时常出现,这很容易理解。越是英语流畅,越是中文在心;越是与世界沟通,越知道中国在哪里。不过,我还是相信,未来,杨锐兄也还是会更多地把笔墨都凝聚到一个又一个人、一颗又一颗心上。慢慢地,在这人与人的背后,更清晰地读出国家与民族,读出这个时代。小的是美好的,小的才大。这也使我在杨锐的文字中,在那些国家与民族之外的文字中,体味出更多的乐趣来,杨锐也更深地露出了自己内心的温度。

这时代,不安静,不好的文字常让你读出金屋与宝马,杨锐的文字不会。在电视圈这个名利场里,还愿意思考,还愿意写字,还愿意思考并写下一些不那么讨巧的东西来,就更难得。这几年,看杨锐兄白发增多,可再看这些文字,心释然:白发值了!

白岩松

后记

文字的快乐和剑道

新中国60年2009年的特殊年份,我收获了两项中国电视主持人的最高奖项:金话筒最佳主持人奖和“60年·60人”最佳主持人大奖的殊荣。为央视英语频道赢得了荣誉。但是,说到快乐,那要另当别论。

这样说的前提是,电视节目,尤其是中国的电视节目,包括大部分的新闻评论依然是秀场,形式大于内容,深度和高度都无法跟纸媒体相提并论。于是,我三年前就决定跻身新媒体,以博客的方式力透纸背地表达思想,推动舆论,形成舆论,影响舆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读书看报,埋头写作,观察思考。

笔耕是一种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生活的残酷和无奈需要我们培养态度,并适时做出选择。快乐的人是有理想的,因为他们生活在期待中,在耕耘中期待。而且,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自己。理想和现实就在这样静悄悄地转换着。生死轮回,生生不息。

现实和理想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一念之差。所有都取决于你的态度。极端的例子还有自杀。据专家论证,自杀者大多数是瞬间做出了决定,摆脱了现实的羁绊,一步进人天国。但是,笔者没有这么消极厌世,但在两者的关联之中,我寻找到了共同的临界点:态度。合理的态度应该是寻找平衡的艺术和审美过程。最高境界是物我两忘,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归的,关键是目的和标准。

在《雪花飘落的瞬间》一文中,我表达的是诗意的幻灭,也是态度的转换。社会进步的实用性,观赏性和发展带来的堕落与毁灭让人类有了存在的乐趣和苦恼。生活的双重性,二律背反,以及正反和逻辑的力量让我们在否定之否定之中不断超越,在异化的挣扎中用文字表达思想,让思想物化和普及,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工作。艺术无非让它具有气质。

文字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更是乐趣,在诗意中体验朝圣的苦旅。但是,繁琐的生活和务实的工作,以及名缰利锁的困扰,让每个人被迫做出自己的选择。无奈中,我选择文字。好在,我可以在中英文两种文字中徘徊,与命运散步。其实,这是在两个世界和两种境界中感受。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价值的载体。在中西方价值体系的中间,我们是否在酝酿分裂的人格,还是追求普适,跨越国界?关键是谁树立的标准?多样化与和谐,和而不同,知难行易。反之亦然。

文字是文明的曙光,它以甲骨和竹简上的象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帮助我们告别刀耕火种的部落文明。虽因文字获罪,其九死而未悔,上下求索,走向共和。只可惜,我们诗三百篇,述而不作。太极政治中的圆中带方,阴阳互换的云手,让我们在渐进中实现跨越和稳定。真是中国人的智慧。但是,刘翔之痛,他的放弃和转身,那是一个民族转型的瞬间写照,是历史的裁判和必然。那是一个民族的痛苦和超越。风险的评估,前有上个世纪苏俄“二月政府”和“十月革命”的巨变,后有冷战结束和金融危机的反思。无论新左还是新右派,我们终于基本告别意识形态的争执,驶入民族复兴的快车道。要进化,就要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和信仰。在物质和精神,效率和公正之间,我们的民族准备好了吗?

提到苏俄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转型,我们都知道列宁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的诠释和颠覆,那就是,革命的暴力可以让人类的社会形态从封建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中间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它的宪政精神被布尔什维克一笔带过。一边倒的中国共产党,短暂的失聪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失忆。在谈论大国崛起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让历史告诉未来。

但我们毕竟进入了21世纪,生活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把一切都娱乐和商业化的价值转变。当《阿凡达》席卷国内所有票房时,颠沛流离的《孔子》却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告别鲁国,在麻木的和娱乐之上的国人中破帽遮颜,踽踽独行,讲经布道,宣传文字的精神,弘扬教育的力量,提醒理想的永恒。影片中,爱徒颜回坠入冰窟,舍己救书,成就了理想,幻灭了存在,但是孔圣人的精神没有泯灭。他没有失去传人。新儒家旨在引领回归:尊重权威,以国为家,循序渐进,小康即富。在中国礼崩乐坏同时又顽强崛起的今天,我们当然需要创造概念,另辟蹊径,但更需要价值的重建。

我们的事业前无古人。迄今为止,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世俗化。它是东方的传奇,也是东西方的分歧。各方谋士,纷纷来华解读。它的颠覆性的蛙跳式的发展为南方诸国争相效尤。但是,效率的短视,实用的浮躁,视财富为终极幸福的芸芸众生忘记了人的高端目标,忘记了形而上的精神贵族的高尚。这是中国人的尴尬,忘记了苟无恒产而有恒心。印度固然没有邻国疯狂的GDP,却有产生特莱萨嬷嬷临终关怀的大众土壤,有圣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道德勇气,和宝莱坞偏安江左的逍遥。印度人绝大多数很穷,但是他们的教会,国会和工会三位一体的社会稳定让自己的同胞有着发自内在的从容,骄傲和淡泊。国家未必不强大,人民未必不富有。这是对实力和财富的重新思考和大小写。刘翔的速度是跨越式的奔跑,结果在奥运会世界瞩目和审视下,他未能经受得起考验。这种内伤,和我们民族的发展与形象表里如一。姚明的高度只有配上汶川劫后余生的小英雄才能在奥运开幕式上辩证体现真心英雄的大小写,那才是我们民族高度的写意。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于丹一手烹制的心灵鸡汤,问津者众,实践者寡。结果无非在撒哈拉以南逍遥地寻访了无数部落的干涸,让精神的难民解一时之渴,了一时之需。成为知识界的超级女声,或英国青歌赛中一鸣惊人的“丑女”苏珊大妈。天赋,商业加娱乐。

文字就是文明。文字的简单和它的复杂承载着同样的使命,就是帮助人类审美,思辨,在文明建设中回归,回归生活本身。

在全书的最后,我轻轻地说一句,世俗化虽然体现出多元,但差异只是现象。本质还是高尚,这是追求,这是选择,这是回归。我们需要回归常识。常识是所有人臣服的暴君,说他是暴君,因为违背常识的人,民族和国家一定会被惩罚。

这就是态度和选择。如此,我们才能华山论剑,在黑白两道之间立于不败之地。

我带着书剑情结,十年来,默默坚守在央视九套(2000年成立)精神上的无名高地。在这里,我们身处东西方交流的前沿,捉对厮杀,交流对话。大家各为其主,习武健身,切磋剑法,不求零和,点到为止。

这就是剑道吧。

书评(媒体评论)

杨锐主持的《对话》栏目多年来发挥了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桥梁的功能,使中国人了解世界也使外国人了解中国,可喜可贺。中国已是大国,中国人需以大国心态对待全球,那就是:自信、大度、宽容、雍雅和尊重。

——阮次山(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

这时代,不安静,不好的文字常让你读出金屋与宝马,杨锐的文字不会。在电视这个名利场里,还愿意思考,还愿意写字,还愿意思考并写下一些不那么讨巧的东西来,就更难得。这几年,看杨锐兄白发增多,可再看这些文字,心释然:白发值了!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杨锐是一位咄咄逼人的发问者,又是一位犀利的评论者。他的文字始终坚持着一个新闻记者的温热情怀。

——杨瑞春(《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谁在误读中国》让我读出了一个文采飞扬、个性鲜明、思想敏锐的杨锐。看央视英语频道,20多年来,不知换了多少面孔,而杨锐那略显严峻的神情和纯正的伦敦音,始终在我眼前耳边晃着响着。而今,他更潇洒的文字、更深邃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都印在了书上。您不妨也翻翻、读读、品品,会有收获的。

——王刚(著名影视演员、主持人)

为了不误读中国,就要正读这本书。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