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一天,孩子精彩一生!
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什么样的家长、老师是好诱因,妈妈怎么做才能是女儿的好诱因,为什么只有做女儿的好诱因才能使女儿幸福。
如果你想让女儿成功又不走弯路,请先读关键点2,照着说,照着做。如果你正在为女儿的学业发愁,就到第二章照单点菜,那里有方法,那里有技巧。如果你对女儿的性教育还是讳莫如深、束手无策,请翻到第125页,赶紧补课。如果你和女儿关系紧张,那就先看第四章,让你走进女儿的心,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想让女儿啥事都听你的,那就踏踏实实翻到第1页,该说时说,该做时做。
本书把家长分为正诱因家长——安安妈妈和负诱因家长——珍珍妈妈。
理论上讲,安安趋向和接受来自妈妈的正诱因刺激而获得满足,她的生活中存在的多是好诱因;珍珍却回避或远离妈妈的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因为她的生活中充斥负诱因。
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通俗一些,对于女孩来说,家长、老师的支持或认可是正诱因,批评或惩罚是负诱因。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术,最需要技术的事情是教育子女。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包括计算机在内,最精密、最无可比拟的,是教育子女。假如我们终生只需要拥有一项本领的话,应该首选家庭健康教育——好诱因法。
序
引子 好妈妈,好诱因
第一章 如何保障女儿不断成功
关键点1:让女儿心甘情愿做女孩/9
关键点2:发现女儿的优势/18
关键点3:女儿成功要素之一——学历适中/30
关键点4:女儿成功要素之二——有用/34
关键点5:女儿成功要素之三——高贵/39
关键点6:女儿成功要素之四——体型适中/49
第二章 如何引导女儿爱好学习
关键点7:父母抚养/59
关键点8:母乳喂养/66
关键点9:全脑开发的唯一黄金期——_0—3岁/70
关键点1O:0-_6个月的抚触与按摩/73
关键点11:0一1岁感知觉教育/78
关键点12:早期音乐教育/79
关键点13:早期数学教育/85
关键点14:早期英语教育/91
关键点15:女儿的学习兴趣/95
关键点16:女儿写作业不磨蹭/99
关键点17:女儿生活、学习有规矩/107
关键点18:自律的女儿/116
第三章 如何保障女儿一生平安
关键点19:性教育/125
关键点20:青春期——月经与怀孕/138
关键点21:女儿初中时期的仪表/148
关键点22:关于朋友/153
关键点23:网瘾/156
关键点24:避免女儿青春期成绩下滑/164
关键点25:青春期女儿脾气暴躁/168
关键点26:早孕/177
关键点27:早恋/185
关键点28:保护女儿青春期的童贞/193
关键点29:自我保护术/197
第四章 如何影响女儿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关键点30:母女关系/213
关键点31:父女关系/219
关键点32:简单粗暴型家长与女儿的关系修复/223
关键点33:冷漠型家长与女儿的关系修复/232
关键点34:溺爱型家长与女儿的关系修复/237
关键点35:复杂型家长与女儿的关系修复/247
关键点36:重塑好父母/255
关键点37:女儿与班主任老师/259
关键点38:女儿与男朋友/264
关键点39:女儿与女朋友/267
关键点40:女儿与数学老师/271
第五章 如何协助女儿树立良好的个性
关键点41:女儿快乐之源——不过分认真、严谨/279
关键点42:女儿不受人欺——不过分随和、谦让/282
关键点43:女儿个性的主体——幽默感/285
第六章 如何造就女儿坚强的意志力
关键点44:女儿不生病/297
关键点45:女儿不辍学/302
关键点46:女儿不辞职/315
关键点47:女儿不离婚/318
第七章 如何诱导女儿树立完美的金钱观
关键点48:管住乱花钱的孩子/327
关键点49:管住骗钱、偷钱的孩子/330
关键点50:玩出孩子的财商/335
第八章 女儿的幸福人生
关键点51:让女儿从“丑小鸭”做回“白天鹅”/341
关键点52:女儿找个好归宿/345
关键点53:会做饭的女儿受欢迎/350
关键点54:帮助女儿选择合适的工作/356
关键点55:运动习惯 美好人生/361
关键点19:性教育
面对性教育这样一个敏感话题,很多家长朋友们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力都是非常匮乏的。家长天经地义应该是女儿的第一性教育者。我们曾询问过很多夫妇,大家异口同声说,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告诉女儿,或者女儿长大后自然而然自己就明白了。其实,这样的想法会给女儿的性教育问题带来很多麻烦和盲区,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遗憾甚至伤害。
在婚姻与家庭的咨询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来访女性婚姻不幸,人生不幸。导致其不幸的直接原因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许多性的话题和行为,而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此,本书将女儿的性教育话题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误区一:闭口不谈。
很多父母认为女儿不知道性知识,就不会对此感兴趣,不会因此影响学习,也不会对女儿造成伤害。相反,如果将性的知识告诉女儿,可能会使女儿头脑中有很多这样的想法,甚至可能导致女儿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认真听课了。也可能导致孩子们过早地发生性的活动和行为。所以大多数父母从来没有和女儿讲过性的知识、交流过性的话题。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在性生活方面非常严谨,他们也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所有的家庭谈话唯独把性的话题撇开,导致孩子对性知识无知、性观念产生偏差,离开了幸福生活的轨道。
但是,一旦孩子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真实信息,她们会出现反感或者愤怒情绪。
一天,珍珍到邻居家玩,邻居的孩子们告诉了珍珍,孩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孩子。珍珍感到非常吃惊,她不相信伙伴们说的话。与自己想象相冲突,她意识到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一直欺骗自己。珍珍感到愤怒、失望,世界比她想象的丑陋、肮脏。
她认为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绝对不会做“那样”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珍珍开始意识到同学们说的都是事实。珍珍对有关性的话题更加厌恶。认为性是丑陋的,男孩都是肮脏的,甚至自然而然地开始鄙视男性,“性是最可怕、最可耻的,我绝对不会做那样的事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珍珍该上高中了。一天,她问妈妈:“高中,我们都得住学校,我可以住学校吗?”
珍珍妈妈非常担心和害怕,她觉得孩子住学校太危险了,可能会接触一些不良少年。怎么办呢?这时候,珍珍妈妈才开始意识到,该对女儿谈一些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长期闭口不谈的家庭氛围,加上珍珍对爸爸妈妈长期蒙蔽、欺骗自己的不满以及对性的厌恶,蓄积已久的愤怒情绪如洪水泛滥,不仅拒绝交流而且决意住校,态度强硬,“我不听,恶心!”
妈妈气急败坏,于是,她告诉女儿:“珍珍,你不能住校,谁知道你会不会与一些坏孩子玩,谁知道晚上你多晚回宿舍,你要外出怎么办,不允许!”
珍珍大吼,“怎么把我想成坏女孩呢?我才不会那样呢!”
于是,母女俩开始争吵,爸爸回来当然支持妈妈,导致家庭关系更加恶化。最后一次争吵,珍珍夺门而出,干脆离家出走了,“你不是说我学坏吗,我给你看看。”大概十几天的工夫,珍珍妈妈才联系到她,但是这个时候的珍珍,竟然和一个有两次劳教记录的男孩在一起住了十三天。
珍珍的父母难以置信,天塌下来了,对性知识无知的女儿在这十几天里,到底度过了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他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非常后悔,但悔之晚矣!
误区二:行为放纵。
有一些家庭,家里所有的卧室都是开放性的,浴室、洗手间也同样如此。爸妈从来没有让孩子上洗手间的时候记得把门关上,洗澡的时候要拉上浴帘或者把浴室的门锁上。甚至到十几岁青春期的时候,孩子还没有与爸妈分床,看见父母的裸体是常事;爸爸妈妈亲密的时候,经常被孩子撞见,从来不知道把自己卧室的门锁上;当孩子早上起来早一些,或者晚上上厕所的时候,听见父母房间里有动静,就直接冲进去,她们看到了爸爸妈妈亲密的一幕幕场景。
有一些女孩子就认为,爸爸在欺负妈妈,在伤害妈妈,从此她们觉得,性行为是一种很恐怖的事情,甚至开始跟爸爸关系疏远,对妈妈也有了一种不好的看法。
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家长经常把异性伙伴带到家里,在与异性亲密的过程中,也时时被孩子撞见。这些会使孩子认为,性是可以随随便便的,没有什么可遵循的道德和品质方面的问题。那么,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以后,行为可能非常随意,甚至很多女孩子沦落到去“坐台”,被别人包养。
以上两种误区,导致性的信息从父母传递到孩子这个环节是不良传承,直接造成孩子人生不幸。
由于构成社会的不同文化,各个家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性教育问题上,不同的家庭呈现了不同的孩子,直接导致了孩子两种性趋向。一类孩子认为,性是正常、高兴、舒适和快乐的;一类孩子认为,性是见不得人、伤痛、肮脏的,甚至是令人愤怒、令人难以承受的。
正确的方式:阶段性自然交流。
安安4岁。一天,安安与妈妈在游泳池玩耍,珍珍和妈妈也在游泳池一起玩耍。有一个小男孩过来,“安安,我们一起去游泳吧!”这时,男孩的手无意中碰在了安安的后背上,安安妈妈看到这一幕,把安安叫过来,“宝贝儿,妈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清楚了,妈妈给你一个拥抱,好吗?”安安爽快地答应了。
“小宝贝,男孩子不能碰女孩子的哪些部位呢?”安安说:“我穿游泳衣的所有部位都不能碰。”妈妈高兴地说:“回答完全正确!妈妈亲一个!”安安蹦蹦跳跳地和小男孩去玩了。
珍珍妈妈看到这一幕,非常吃惊,忍不住好奇地问:“你给孩子说这些干嘛?这不是让她多想这些事情吗?女孩子老想这些事情不好啊!我们家就从来不谈这些事情。”
安安妈妈说:“孩子的性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孩子要是对这方面不了解,将来会出大问题的。”
珍珍妈妈:“其实我心里也挺矛盾的,我承认我想让珍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你不讲,并不能代表孩子不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很有可能从其他的孩子口中得知一些不正确的答案。但是,她们肯定会有盲区,理解有偏差,甚至将来会对性产生厌恶。会有很多困惑和焦虑。这样的话,孩子将来的生活能顺利吗?”
珍珍妈妈又问道:“那我有必要告诉孩子性行为的细节吗?这有必要吗?”
安安妈妈:“你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你希望和她谈论性的事情,现在还不需要向珍珍解释I生爱的细节,但是她现在确实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性知识。”
听了安安妈妈的话,珍珍妈妈还是有些疑虑,“如果我说了很多那方面的事情,孩子将来会不会提早发生性行为啊?”
安安妈妈:“不管你说不说,孩子迟早都会做的。但如果你说了,她们肯定会避免一些失误,避免受到伤害。养女孩和养男孩不一样,女儿是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的,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真正学会保护自己,你说呢?”听了这些,珍珍妈妈若有所思地点头。
安安妈妈的建议:
第一、你可以去买本关于孩子性教育的书,并试着大声地先读给自己或者珍珍的爸爸听,等你觉得不尴尬了,能勇敢地把这些事情说出来了,你就可以跟孩子自然地交流。
第二、从4岁开始谈,让女儿到9岁的时候把所有的知识都了解到。如果过了9岁你仍然没有和珍珍谈论过有关性的问题和话题,那她可能就不会与你沟通了。
下面我们详细谈谈对女儿性教育的三个阶段。
P125-128
好妈妈,好诱因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诱导。
——艾米尔
周教授的咨询室里来过许多痛苦的妈妈,进门就开始控诉女儿的种种恶劣行为:
——女儿不写作业,怎么哄都不写。
——女儿天天逃学、旷课,就是不愿意在学校待着。
——女儿已经退学了,天天在家玩游戏。
——女儿屡屡离家出走,就是不想回家。
——女儿早恋了,对方是个坏小子。
——女儿偷钱、骗钱,谎话连篇。
——女儿不和我们说话,进家就回自己房间关上门。
——女儿脾气暴躁,我们一张嘴她就瞪眼。
一句话:女儿,我们管不住了。
乍听到女孩子们这些恶劣行为时,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但是,面对这些在痛苦中挣扎的家长们,周教授总是问她们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儿没有这样的行为呢?”
家长们顿时愕然无语。
“因为你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是‘好诱因’!家长是好诱因,进一步地说,妈妈是好诱因,女儿就会优秀。”
“好诱因”这个词,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听到,相信读者朋友们也很陌生。
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什么样的家长、老师是好诱因,妈妈怎么做才能是女儿的好诱因,为什么只有做女儿的好诱因才能使女儿幸福。
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我们的女儿更是如此。
动机一词是从英文motivation翻译过来的,来源于拉丁文,它是推动的意思,是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是立即让你的女儿动起来的内在机制。
女儿动机的引发需要两个条件: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孩子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但是,孩子的需要强度必须在生活中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发动机。
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即引起孩子动机并满足她需要的外在刺激是家长、老师、亲戚、朋友,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健康、长相等。其中,家长、老师是最重要的诱因,而家长是重中之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对女儿的影响强度最大。
本书把家长分为正诱因家长——安安妈妈和负诱因家长——珍珍妈妈。
理论上讲,安安趋向和接受来自妈妈的正诱因刺激而获得满足,她的生活中存在的多是好诱因;珍珍却回避或远离妈妈的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因为她的生活中充斥负诱因。
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通俗一些,对于女孩来说,家长、老师的支持或认可是正诱因,批评或惩罚是负诱因。
我们来检测一下你是哪一类家长。
你的女儿放学同家是马上躲在自己的房间,不愿意见你,还是与你侃侃而谈?
如果她回家是马上躲在自己的房间,不愿意见你,说明你就是她的负诱因了,女儿只有回避你,离开你而获得满足。假如女儿不想去上学,则说明学校、教师、学习内容已经成为她的负诱因了。若女儿离家出走,不想回家,家已经成为她的负诱因了,刺激了女儿的一种动机,即离开家。孩子内在的机制状态是:家对她而言,排斥力大于吸引力。 依此类推,女儿厌学、不写作业、懒惰、邋遢、偷钱骗钱、迷恋于网络、早恋,甚至于成为不良少女等,均说明了两个问题:
——女儿生活当中刺激性正诱因不足。生活当中有大量负诱因的存在,而且负诱因占的比重较大,孩子就去找生活以外的满足。
——生活当中的不良行为、越轨行为已经对她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孩子迷恋于此。
当上述情景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家庭、妈妈已经成为她的负诱因。此刻,家长应多从自身和家庭方面找原因,因为你本该是女儿的正诱因。
怎样成为孩子的正诱因,又该怎么使孩子在正诱因的状态下幸福成长、生活?请记住:要像安安妈妈一样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动机、了解孩子内在的动力,这是让女儿走向幸福之路的基础。新鲜吗?
可能妈妈们看到这里就嘀咕,我女儿内在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使女儿产生朝向幸福之路的动力呢?
动机是孩子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因此,它不能被家长、老师直接观察到,只能靠孩子自己内省或家长、老师根据自己对女儿的刺激和女儿的行为反应去推测。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女儿在大口大口地喝水,便可以推测她一定非常口渴,在她大口喝水的行为背后是干渴动机在起作用。同样,一位女孩子努力学习的背后则是学习动机在起作用。孩子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指引和激励的,但动机和行为之问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类似的动机引发的行为可能在表现上截然不同。例如,每个孩子都在家长的指引下成长,正诱因指引的动机引导女儿寻找正确的方向,安安在学习动机支配下,会去学习场所(图书馆、教室等),珍珍在厌学动机支配下,要去非学习场所(游戏厅、网吧等)。
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由一定的动机引起,没有动机就没有相应的积极活动。安安妈妈是个正诱因妈妈,对安安内在动力及行为的影响,可用二三种方式概括:引发——指引——激励安安;珍珍妈妈是个负诱因妈妈,对珍珍内在动力及行为的影响,也可用三种方式概括:无引发或者反方向引发——禁止——惩罚珍珍。
比较一下,应该怎样引发女儿的动机,结果不言自明。
安安婴儿时期手指精细动作水平很高,因为妈妈自女儿降生后就让她把小手露出来自由活动。珍珍婴儿时期手指精细动作水平很低,因为妈妈自女儿降生后就把她的小手裹在衣服中,从未让她自由活动过。
安安婴儿时期看到妈妈就会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这就涉及动机,因为安安妈妈时刻用笑脸、玩具吸引安安的注意力,而不是经常让女儿无趣地呆坐着。珍珍婴儿时期看到妈妈以及任何人依然保持静止状态,这也涉及动机,因为珍珍妈妈认为小婴儿什么都不懂,不需要游戏,根本没有引发,于是,经常让女儿无趣地呆着。
动机引发孩子的行为,同时也指引其向预定的方向前进。那么,何为指引呢?比如:
安安妈妈为了让女儿摆脱孤独而经常指引安安寻找好伙伴,安安一生不缺乏朋友。珍珍妈妈为了保护女儿而指引珍珍放弃与伙伴玩耍的活动,珍珍从此不能摆脱孤独。
安安妈妈为了安安获得优异的成绩而诱发女儿首先实现生活意义的活动,安安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珍珍妈妈为了珍珍获得优异的成绩而诱发女儿放弃所有实现生活意义的活动,只能学习,导致女儿厌学、厌世。
安安妈妈为了女儿获得幸福而暗示安安——你一定会幸福,指引了安安更加自尊自爱,向往幸福的活动方向。珍珍妈妈口无遮拦,一味强调女儿倒霉、不幸,指引珍珍更加自暴自弃的活动方向,真正走向不幸。
安安妈妈给安安从小接触男孩子的活动机会,从而指引安安长大能够寻找一个最佳的人生伴侣。珍珍妈妈从小禁止女儿接触男孩子的机会,从而指引珍珍长大成为一个对男孩子一无所知的女孩,不能够寻找一个最佳的人生伴侣。
动机是孩子积极性的主要方面,它对孩子的行为具有激励功能,换言之,对孩子行为起着鼓励和加强的作用。何为激励?
安安做完作业,妈妈肯定奖励一个冰激凌,安安更加喜欢做作业。珍珍做完作业,妈妈毫无表示,因为妈妈认为这是女儿应该做的,珍珍对做完作业后的活动没有向往,因此缺乏动力。
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对孩子行为的激励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高尚的动机比低级的动机更具有激励作用。
安安妈妈给安安的定位——你是一个美丽、漂亮的女孩子,于是安安愈发注重形象。珍珍妈妈无意中给珍珍进行了另一种定位——你是一个丑陋、邋遢的女孩子,于是珍珍愈发不注重形象。
强度大的动机比强度小的动机对孩子行为的激励作用更大。
因为知道妈妈会奖励去迪斯尼游玩,就激励了安安顺利完成整个暑期计划;因为知道做美丽、漂亮的女孩子的结果是人见人爱,这甚至能激励安安顺利完成整个人生计划。因为没有激励,珍珍整个暑期无计划,开学了作业还没有完成,甚至整个人生都没有计划。
同样都是妈妈的指引,有的孩子幸福,有的孩子不幸。同样都想爱护自己的儿女,有的父母是鼓励,而有的父母则是打击。同样是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学生成为优等生,并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的则彻底放弃学习,甚至放弃人生。
亲爱的朋友,你心里要清楚:教育,不是全盘授予,而是相应正确的诱导。
假如你对女儿的作用不是引发,而是限制;不是指引,而是指责;不是激励,而是压制,那么,你就要作重大调整。因为,如果孩子没有指引,她自己不知道要干什么;如果生活中没有激励,女儿就会越来越怀疑自己。
你的女儿如果今天背会了100个单词,你去奖励个亲吻、拥抱、买个冰激凌犒劳一下孩子,这就是引发,下次再背单词时孩子就会更有动力,快乐地想着再接再厉。
可怕的是,母亲在引发、指引、鼓励三个方面起的全是负诱因。当母亲成为负诱因的时候,会比所有人影响更大,因为她管得太全面,深度也很强。
孩子厌学、成绩不好、不听话,彻底管不住孩子的这些家长多是负诱因妈妈。
做回孩子的正诱因吧!这是你唯一应该做的,因为你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周正教授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术,最需要技术的事情是教育子女。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包括计算机在内,最精密、最无可比拟的,是教育子女。假如我们终生只需要拥有一项本领的话,应该首选家庭健康教育——好诱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