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朗读手册》和《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都推荐雷梦拉?
为什么一个百岁老太太的作品能本本获奖,全球销量超过3000,0000册?
为什么美国民谣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要用年少时期的作品唱出雷梦拉的心声?
雷梦拉究竟是谁?
她如何从肆意放纵的小淘气成长为积极乐观的勇敢女孩?
这样的成长之路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贝芙莉·克莱瑞所著的《永远的雷梦拉(共8册)》共八册:《天生的幻想家》《小淘气交朋友》《勇敢的一年级》《我的百万美元梦》《穿睡衣的消防员》《鸡蛋头的三年级》《神秘的陌生人》《真的长大了》。
贝芙莉·克莱瑞的“永远的雷梦拉”系列是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的一套看家畅销书和长销书,共计八册,全球销量超过3000,0000册,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最经典的阳光女孩形象。该系列荣获纽伯瑞银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被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童书理事会列为推荐书目,同时被权威儿童教育和文学专家收入在《朗读手册》和《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中。
该系列已被翻译成11种语言,在1988年被改编成电视剧,2010年被改编成电影,由迪士尼童星担当主演,广受小读者喜爱。
雷梦拉用她的成长经历映射出时代的光辉,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遇到了每个人都曾经遇到的困难,也让每个小读者在自己身上都能找到雷梦拉的影子。她是每个小女孩心中的偶像,也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形象。
《小淘气交朋友》
第一章 雷梦拉的大日子
雷梦拉·昆比告诉她的大姐姐碧泽斯(她的大名叫碧翠西):“我不是个讨厌鬼。”
碧泽斯说:“那就别干让人讨厌的事儿。”她正站在窗边,等着她的朋友玛丽珍跟她一起走着去上学。
雷梦拉说:“我没干让人讨厌的事儿。我只是在蹦蹦跳跳地唱歌。”她最近刚刚学会双脚跳。雷梦拉不觉得自己是个讨厌鬼。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是个讨厌鬼。叫她讨厌鬼的人都比她大,所以他们这么叫她肯定是不公平的。
雷梦拉继续又唱又跳,她觉得穿上裙子比穿家居服更像是个大孩子。她唱道:“今天是个大日子,大日子,大日子!”今天是个大日子,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因为她再也不用坐在三轮车上,看着碧泽斯和亨利·哈根斯,还有周围的男孩女孩们出门去上学了。今天,她也要上幼儿园了,要开始学习读书,学习写字,还要做所有可以帮她赶上碧泽斯的事儿。
雷梦拉暂时停止了唱歌,她催促道:“快点儿啊,妈妈!我们上幼儿园可不能迟到。”
昆比太太说:“雷梦拉,别烦我。时间还早着呢。”
“我没烦你。”雷梦拉抗议道。她从来都没有要故意招人烦。她可不像有些大人那么磨磨蹭蹭。她是个急性子的小姑娘。生活如此有意思,她必须得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玛丽珍到了。她问:“昆比太太,我和碧泽斯可以送雷梦拉去幼儿园吗?”
雷梦拉马上拒绝说:“不要!”玛丽珍这个女孩老是想假装自己是个大人,还老是想让雷梦拉当她的小宝宝。今天是雷梦拉第一天上幼儿园,她可不想让任何人看见自己像个小宝宝。
昆比太太问雷梦拉:“为什么不呢?你可以像个大孩子似的,和碧泽斯、玛丽珍一起走着去。”
雷梦拉根本不会上当,她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因为她知道玛丽珍假装是个大人的时候,会用那种傻里傻气的声音说话,还会牵着她的手领她过马路,这样大家都会觉得她真的是个小宝宝。
碧泽斯哄着她:“求你了,雷梦拉。我们送你进幼儿园,把你介绍给老师认识,会很好玩儿的。” 雷梦拉跺着脚说:“不要!”碧泽斯和玛丽珍可能会觉得很好玩儿,可是她不会。除了真正的大人,谁都甭想送她去上幼儿园。如果实在不行,雷梦拉就会大吵大闹,而她只要一闹,往往就能想怎样就怎样。如果一个女孩是家里最小的成员,也是这个街区最小的孩子,那么大吵大闹通常是很有效的。
昆比太太说:“好了,雷梦拉,不要大吵大闹的。你要是不愿意,不用非得和她们一起走着去,我送你去好啦。”
看着碧泽斯和玛丽珍走出了家门,雷梦拉兴高采烈地说:“快点儿,妈妈。”雷梦拉终于把妈妈拉出了家门,可让她失望的是,妈妈的朋友肯普太太正朝她们走来。她带着儿子豪伊,还用婴儿车推着豪伊的妹妹薇拉珍。雷梦拉赶紧催促说:“妈妈,快点儿。”她不想等肯普太太他们。可是两位妈妈是朋友,她们希望雷梦拉和豪伊能好好相处。
“嗨,你们好!”肯普太太高声打着招呼。这下,雷梦拉的妈妈当然得等着他们了。
豪伊瞪着雷梦拉,雷梦拉也瞪着豪伊。豪伊长着一头金色鬈发,他妈妈经常说:“一个男孩长着这样的头发真是浪费。”要开始上幼儿园了,他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兴奋。雷梦拉很不喜欢豪伊,他从来不会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样子。而他的小妹薇拉珍就不一样了,她长着一头直发,嘴角沾着湿乎乎的面包渣,显得很邋遢。雷梦拉并不在乎这些,她觉得笑呵呵的薇拉珍挺可爱的。
于是他们几个人沿着克里科泰特大街往格兰伍德学校方向走,昆比太太微笑着说:“今天我的小宝贝要离开我了。”
P1-5
大家都好好的
梅子涵
我其实不愿意在书的前面写这个“序言”。我不明白,这么好的书要我在前面写个序言做什么。我觉得很多好书都是不需要写序言的,儿童们直接阅读就是了。直接阅读,立即喜欢,为什么还非要另外一个人在前面絮絮叨叨说一通,让别人非要先读你的絮絮叨叨,浪费时间。他也许也不愿读,想直接读后面的正式故事,可是弄不好大人会对他说,你应该先读一读前面的序言,它会帮助你读懂后面的故事。其实像雷梦拉的这些故事,儿童们难道会读不懂吗?他们也许比很多大人都更能读懂,他们根本就不会疑惑故事里的雷梦拉怎么有那么多“毛病”和“麻烦”。就像瑞典小孩儿,无数阅读淘气包埃米尔的小孩儿,不会疑惑埃米尔的“毛病”和“麻烦”一样。如果大人不指导,不引导,不刻意安排他们讨论讨论,他们甚至都不会运用“毛病”和“麻烦”这样的词,他们觉得这就是小孩儿身上的“通常”,是理所当然,谁不是这样呢?只不过故事里的雷梦拉,她在一本本书里,更有趣,更好看,更完整,而不是零零碎碎,像校园和大街上的。文学里的故事不是校园和大街上的,它总是有头有尾。校园和大街上的鸡毛蒜皮、一闪而过,在正儿八经的文学书里就成了一个戏,有神有情,有人有景,有你根本想不到的滑稽,也有你想不到的感动。非常优秀的文学故事,是让你想不到的一个一个的吸引,最后搞不清究竟是你捧着书,还是书抱着你,或者是你们互相抱着,你和你喜欢的那个书里的人物也互相抱在一起,成为后来很多年的想念。文学,就是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在文学的面前,我们也都莫名其妙。我指的是那些优秀的文学。我指的就是像雷梦拉的故事这样的文学。我说“文学”这个词的时候,是把那些不怎么样的货色早就剔除了的。在文学的面前,我向来有“立场”。儿童们如果阅读雷梦拉这样的文学,也就自然会渐渐有“立场”。当然,除了雷梦拉,还有很多别的,儿童们是应当一本一本地让自己去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学的,他们就渐渐地有了自己生命的精彩故事,不管他们生命的最后只是一个小剧还是一场大戏,都注定不会是一个恐怖结局,而是令人喜欢,有快活也有诗意,成为目光里的好观赏,成为世界的喜爱。
我一口气说了些什么呢?我说的这些,儿童们又是不是明白?而我们又为什么总是担心他们会不明白?如果我们总是担心他们这个不明白,那个也不明白,那么我们又究竟能明白童年一些什么呢?童年又究竟能从我们的嘴里听见一些什么新鲜的话?而不总是那么几句“教训”和“叮嘱”,总是那乏味的“常谈”,像一个蹩脚老生的哼唱,自己都好险睡着,别人怎么打得起精神?你在台上唱艺术,童年在台下做游戏。我相信他们能明白,因为我说的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那么一点:雷梦拉这样的故事他们读得懂,会喜欢,他们不会因为雷梦拉的“毛病”和“麻烦”而变得更加麻烦,就像阅读埃米尔故事的孩子,不会也去把妹妹升上旗杆,把汤罐子套进脑袋。相反,他们快乐地、符合童年真相地度过每一天,结果和埃米尔一样,成了一个优秀的成年人,领导着别的成年人。我们的这个雷梦拉,她的以后也必然是优秀的,会和瑞典的埃米尔一样,和日本的小豆豆一样,从小小的窗边开始,成为大大的明星。
雷梦拉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漂亮的老师欢迎她,让她坐下,好好的。雷梦拉真是高兴,心想,漂亮老师会送一个叫“好好的”礼物给她,而且只送给她一个人,于是她就一直安静地坐着,老师让她站起来她也不愿意,因为如果站起来,就得不到“好好的”礼物了。这个懵懂的小孩儿,心里原来那么喜爱“好好的”,而雷梦拉的故事,作家写出的她的这些书,正是送给所有孩子的“好好的”,他们都会盼望的,他们会十分喜爱这个礼物,他们愿意端端正正坐着等候,得到这样的礼物以后,也就会阅读着好好长大。如果我们这些早不是儿童的大人们也愿意读一读,那么我们便会懂得多一些怎么当我们身边的雷梦拉的父母、长辈、老师,我们也会好好的。像雷梦拉这样的好故事、好文学,是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好好的”,所以我愿意称它们是“好好的故事”,或者“好好的文学”。
我认为没有必要写这个“序言”,可是结果还是好好地写了。儿童们,如果你愿意,那就麻烦好好读一读吧,浪费你的时间了,对不起。
克莱瑞通过雷梦拉的眼睛展示给我们真实的生活,告诉年少的读者们,他们并不孤独。
——《科克斯书评》杂志
能同时获得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实属难得,从克莱瑞的作品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氛围。无论是雷梦拉的冒险经历还是她的休闲生活,都如此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原貌。
——《纽约时报》
真实,温暖,又能让人发笑。
——《书单》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