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潘越著的《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既是一部日本幕末至明治时代的简明断代史,又是一部日本救亡图存改革史,同时也是一部陆海军发展演变史,一部对外侵略扩张史。本书详细展现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各个阶段:打开国门,幕末维新,明治改革,军事膨胀,对外扩张。
作者还深刻总结了日本从防御政策向侵略扩张转变的军备变化:传统武士沦落,效忠天皇的日本陆军成立;自购军舰,训练海军;木质舰被淘汰,铁甲舰崭露头角;冷兵器时代结束,火绳铳迅速被步枪等取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指文战争事典 |
分类 | |
作者 | 潘越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潘越著的《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既是一部日本幕末至明治时代的简明断代史,又是一部日本救亡图存改革史,同时也是一部陆海军发展演变史,一部对外侵略扩张史。本书详细展现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各个阶段:打开国门,幕末维新,明治改革,军事膨胀,对外扩张。 作者还深刻总结了日本从防御政策向侵略扩张转变的军备变化:传统武士沦落,效忠天皇的日本陆军成立;自购军舰,训练海军;木质舰被淘汰,铁甲舰崭露头角;冷兵器时代结束,火绳铳迅速被步枪等取代…… 内容推荐 由潘越著的《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以时间为轴,讲述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里,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从明治维新到发动日俄战争的整个崛起、扩张过程。着重阐述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百年里日本的历史进程、军事变革、陆军与海军的组织形式、装备的武器以及发动的历次战争。 目录 序 第一章 江户日本 第二章 打开国门 第三章 内忧外患 第四章 萨长联手 第五章 倒幕战争 第六章 走向扩张 第七章 冉冉升起 第八章 十年磨刀 第九章 一战功成 第十章 远去的荣光 后记 试读章节 德川家康,出生于1543年,是三河国(现爱知县东部)松平家的小大名,于1603年(庆长八年)出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此时,家康年六十,在那个遍地战火的时代已算长寿之人。他人生中曾多次面临生死绝境,但都以大毅力坚持下来,即使曾在三方原合战中惨败武田信玄之手,仅以身免,但最终率领东军赢得关原合战(1600年),奠定了两个半世纪有余的江户幕府基业。1614—1615年,家康通过大阪冬、夏两次合战消灭了丰臣家主力,总算给战国乱世画上了句号。 被德川家康夺去天下的丰臣家,却又是丰臣秀吉趁其主君织田家突遭大变(公元1582年本能寺之变)时崛起的。秀吉出身微贱,一生改过好多次名姓,只为博一个出人头地,还曾在织田信长手下负责后勤经营(有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他的第一份工作只是给信长提鞋)。秀吉受到快速提拔并不是因为他是多么了不起的将才,而是因他特别善于统制庞大的人力、财力突击实施战地工程。无论是『央速建造城池,还是快速修建堤坝去堵水淹没敌方城池,他这方面的本事在战国时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 丰臣秀吉基本压服北至陆奥、南至九州的全国各地大名后,营造了宏大的大阪城作为政权中枢,生活极其奢靡。相反,被从老家三河国打发去关东的德川『家康则泥足插土,苦心开拓江户城。这两位风云人物的反差,实质代表了日本未来的两条不同发展道路。丰臣秀吉的事业直接继承自织田信长,而信长的崛起得益于许多划时代的政策:兵农分离,建设城下町为主的重商主义,积极引进西洋热兵器并据此改革作战战术。这些激进的政策必然导致信长与旧有社会势力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对此信长的回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天下布武。说得粗俗点就是谁不服就杀谁,无论男女老幼。这是信长经常搞大屠杀而被天下指为“第六天魔王”,并在本能寺被明智光秀作乱谋害的背景所在。 对一个近似草莽的重商主义政权来说,战争和杀戮可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是必须的。正是掠夺的欲望,促使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进军好望角,发现新大陆,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同时,也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并促使英国女王向海盗颁发许可证,从非洲掳掠奴隶进行贸易。同一个时代,相同的欲望促使一拨拨的日本岛民、落魄武士,驾驶简单的小舟登陆大明和朝鲜的海岸线,四处流窜,烧杀抢掠,这便是“倭寇”。明朝军队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平定倭患,但倭寇的表现已经激起了丰臣秀吉的欲望。他两度发动大军登陆朝鲜,妄图以此为跳板席卷大明。 事实证明,织田一丰臣一系的商业化、技术化革新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天下布武”局限于日本国内尚可,吞并海外实属白日做梦。自明军的辽东精锐部队入朝后,侵朝日军便节节败退,龟缩于朝鲜半岛南端。日军的船队更是连连惨败,其安宅船大而无用,远不及朝鲜军队装备的龟船。侵略战成了消耗战,秀吉最终_尤愁而死,随后日军仓皇撤回国内。在侵朝战争中日本西部大名损失惨重,而立足关东,持隐忍、观望态度的德川家康终于觅得良机,运筹帷幄数年,发动关原合战,一举夺取天下。 P6-7 序言 一幅生动的日本近代军事变革图景 众所周知,从江户幕府到明治时代,整个日本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其中军事领域的改革尤其引人注目。这也是作者此书所要着力展现给读者的主体内容。 江户幕府实行的是以藩国为基础的武士集团军事体制。其长期保持稳定的前提是地方各藩大名对幕府的效忠。但由于江户幕府创立者德川氏与各“外样大名”之间从战国时代开始就已积累起了宿怨。而此宿怨并未因幕府的建立和外样大名们对其宣誓效忠而真正消解,到了幕末外来冲击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那些心中早已满怀怨气的地方大名们便开始蠢蠢欲动了。了解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对于真正掌握此后诸番变动的背景和原因是必须的,这也是潘先生此书花了大量篇幅介绍战国以来日本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的理由所在。 在上述那些蠢蠢欲动的外样大名中,当以“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最为突出。而这其中又以萨、长二藩的影响和作用更为巨大。如果能抓住这两大藩及其相关人事脉络则大抵即可认为已经理解了一半的幕末和明治史,尤其是军事史。这不仅因为正是这两大藩出人出力一担两肩挑起了推翻江户幕府的重任,也不仅因为近代那些著名的军人和政治家大都来自这两藩,更重要的是,日本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绝无仅有的那种近代陆海军制度就来源于这两大藩之间的恩怨情仇。明治大正之间曾有人著书《萨之海军,长之陆军》,明确了这一渊源和传承关系,更有人深刻地指出:海军与三菱、陆军与三井各自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于是就形成了所谓“萨一海一三菱VS长一陆一三井”这一政军财三阀双巨头的对抗图景。这一概括虽不全面,但也基本揭示了幕末明治时期日本军事体制变革的内在机制。除此之外,天皇制、现代师团制以及海军建设等都是日本近代以来军事制度变革的重要方面,作者在书中也对此结合具体史实进行了充分阐述。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在潘先生对幕末明治时期历次重要战争的叙述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于这些战争的描述,作者并不单单停留于叙述一般战役过程及相关人物、装备及参战军队序列等战争本身的诸要素,而是在对整个战争的政治、经济及外交背景作充分交代的基础上展开叙事的。这一叙事过程甚至已脱出了日本的一隅之地,更多地放到了当时整个世界大势中去考察,而在此过程中作者更是把同期中国的历史作为参照进行了比对。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之下,我们对战争的了解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全面,而战争本身也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形象了起来。 非但如此,作者显然并不满足于对客观历史的简单陈述,在书中的许多地方,他都不惜笔墨地抒发自己对各类问题的看法。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的百般怜惜,更不难看出他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千种遗憾。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细节的精到之处更是令人拍案,此处仅举其中一处。 在谈到长州藩抵抗外国舰队入侵的下关战争时,作者有这样的叙述: “与长州藩隔海峡相望的北九州小仓藩武士及百姓袖手旁观,令长州藩无比气愤,以至于战后向幕屙提出控诉。而长州藩自己的百姓呢?他们也只是登高观战,见武士们被打跑了,便向登陆的西洋水兵端茶送水,然后帮助对方搬运战利品——火炮,完全是一副长州藩遭攻击如同他人之事的态度(出自木村时夫所著的《日本民族主义史论》)。今日看来不禁令人莞尔。这些事实,能说明外国军队对两藩的攻击(两藩政权主导者日后成为了明治政府首脑)是‘民主的惩罚’吗?” 潘君此书我已细读过,希望日本军事史、日本近代史乃至日本史的爱好者也都来仔细读一下。同时期待潘君在日本史研究方面更上层楼,也祝他有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是为序。 日本史研究专家张轶 于甲午闰九月廿七 后记 本书为读者描绘日本幕末、明治时代军事崛起之进程,不能不涉及到某些东亚各国之间历史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有一些事实是任何一国史学界都无法否认的:当19世纪中期推进近代工业革命的西方殖民者以坚船利炮来到东亚敲开各国国门时,中、日、朝三国都做出类似反应,或早或晚地承认欧美在科技上的进步与其武力的难以抵挡,进而推进自身军事变革,然而真正实现崛起的只有日本。明治时代终结时,日本战前军事体系,连同其整个国家面貌都已基本定型,往后数十年陆军师团将扩张到数以百计,而海军则拥有世界最庞大的战列舰及航母舰队,但其基本的训练组织体系、战略战术思想则直到战败,都不会有明显改变了。朝鲜爆发了三一运动,而中国则在明治时代结束的同一年,推翻两干年帝制,创建民国。辛亥革命在中国解决的问题,远比幕末战争在日本解决的问题少,其后多年更是军阀混战、革命冲突,但民国建立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全体中国人都有了真正的国家认同感。正是这份认同感引发了“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易帜,引发了“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抗战,从而把侵略者驱逐出境。在侵略中国、挑战全世界的过程中疯狂膨胀的日本陆海军,制造了比明治时代庞大许多倍的罪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百万日军成了海外游魂。中国重返世界大国之列的脚步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一日千里,但战败的日本却在美国的扶持下实现战后经济腾飞——其基础亦在于战前积累的教育、科技水准,以及不曾改变的建设强大日本的全民意志。无论日本在未来选择正确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从过往历史寻找错误依据、再次走上错误的非和平道路,相信读者诸君与笔者一样,能够信心满满地向世界宣布: 朋友来了有美酒招待,豺狼来了迎接它的就是猎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