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谁是谁,在通往事业高峰处都会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作为晚清时代的核心人物曾国藩也是如此。而曾国藩的为官之路之所以能平步青云,这与他的为人处世和政治军事才能有很大的关系。曾国藩在治军时,能很好地体恤将士们的劳苦。在选拔军事人才方面注重考察勇毅、坚忍、团结、勤劳的人才;在军事战略上,注重主客奇正的方法,行军方面以“稳”字当先,这所有的一切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阅读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用兵谋略--看勇者如何带兵(精粹典藏本)/曾国藩全集》,学习其用人方略、治军韬略,对当代的军事人才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用兵谋略--看勇者如何带兵(精粹典藏本)/曾国藩全集》精心梳理了曾国藩的用兵谋略,从中挑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篇章,辑录成册。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快地理解曾国藩的兵法谋略,本书还专门为每一篇文章配上了译文。整本书结构顺畅,语言通俗易懂,将曾国藩一生的治军谋略精要内容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相信能让读者受益匪浅。打开本书,用心品读,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国藩的时代,去看看这个军事奇才如何带兵打仗。
裁减绿营以节糜饷
【原文】
复毛鸿宾(一)咸丰元年
三月之初,曾陈《练兵》一疏,以国家养兵岁饷千八百馀万,既已不胜其费矣。而乾隆四十七年,一举而增绿旗兵六万有奇,每岁多糜饷而馀万,请仍裁此项兵,缺出不补,以济今日度支之绌。四月之末,又条陈一疏,以乾隆初元,孙文定陈《三习一弊》札子,论者谓足开六十年太平之基。今天子躬尧舜之资,亦当预防美德中之流弊,以开无疆之祚。
【译文】
复毛鸿宾(一)咸丰元年
三月初的时候,曾经向您呈上了《练兵卜疏,在里面写到国家要养兵,每年需要的薪饷为一千八百多万,现在国家已经不能负担这一费用了。但是在乾隆四十七年的时候,又增加了六万多绿旗兵,由此每年又增加了一万多的薪饷,我请求把这部分的兵力裁减,空缺出来的位置不作补充,用这样的办法来解决今日支出的短缺。四月末的时候,我又呈上一疏,引用了乾隆初年,孙文定上陈的《三习一弊》。有人曾说这篇文章足足奠定了六十年太平的基础。现在的皇上具有尧舜的德行,也应该防备一些流弊,让国运能够永保不衰。
壮勇贵精不贵多
设局宜合不宜分
【原文】
与刘蓉咸丰二年十月
然国藩居湘乡之土,为湘乡之民,义不可不同心合力保护桑梓。拟于百日之后前赴县门,一则叩谢石樵先生枉吊敝庐之劳;一则到局与诸君子商榷,以明同舟共济之义。刻下局中章程,国藩未闻知颠末。然鄙意以为壮勇责精而不贵多,设局宜合而不宜分。湘潭、宁乡两县各交界之所,不必另立练局,但在城内立一总局,两处多设探报,贼至则风雨疾驰,仍可御于境上。城内总局人数亦不必多,但得敢死之士四百人,则固可以一战。要须简择精严,临阵不至兽骇鸟散,则虽少亦决其有济。
【译文】
与刘蓉咸丰二年十月 我曾国藩出生在湘乡的土地上,作为湘乡的人民,在道义上不能不同心合力保护家乡。预定在百日之后来到县城,一方面是为了叩谢石樵先生来到寒舍吊丧的劳碌;另一方面就是想要与各位商量要事,以表达我与各位同舟共济的意愿。现在的局中章程,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但是我认为,强壮的兵勇贵在精而不在多,设局宜合而不宜分。湘潭、宁乡两县各交界的地方,不用另外设置练局,只要在城内设立一个总局,在这两处多设立一些收集情况的人就可以了,在贼匪到来的时候,就快速地报告,仍然可以抵御。城内总局的人数也不用太多,只需要选用英勇不怕死的士兵四百人,就肯定能够与之一战了。但在士兵的选择上一定要精严,要确保士兵在战斗的时候不至于像受惊的鸟兽一样逃窜,这样即使人数少也有力量了。
P1-4
曾国藩是晚清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他带领湘军南征北战十余载,将曾轰动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残忍镇压,让腐朽的清朝统治延长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寿命,由此获得了“中兴名臣”的称号,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曾国藩军事思想丰富,用兵谋略精湛,其用兵之道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同一时期的湘、淮军将领都以曾国藩为表率,近代的黄兴、蔡锷等军事家也以曾国藩的治军方略为高标。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更是将曾国藩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军事天才家”,鼓励将领者以曾国藩为楷模,可见其影响之大。
本书精心梳理了曾国藩的用兵谋略,从中挑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篇章,辑录成册。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快地理解曾国藩的兵法谋略,本书还专门为每一篇文章配上了译文。整本书结构顺畅,语言通俗易懂,将曾国藩一生的治军谋略精要内容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相信能让读者受益匪浅。打开本书,用心品读,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国藩的时代,去看看这个军事奇才如何带兵打仗。
威震九万里,安内攘外,旷代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粱启超
晚清“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
——胡适
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