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知食分子系列
分类
作者 (美)斯图尔德·李·艾伦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斯图尔德·李·艾伦编著的《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知食分子系列》是一本有关禁忌的美味及其涵义的故事书,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以圣经中的七宗大罪(淫欲、饕餮、傲慢、懒惰、贪婪、亵渎、暴怒)来分门别类,每一部分由数篇与主体相关的简短章节组成,以人类学的视角,考察食物禁忌的历史故事,介绍曾经被各个民族与文化视为禁忌的美味,以及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禁忌菜肴如何界定出世界上纷呈百态的文化。

内容推荐

人性的本质与可口的、恶心的食物,与神圣的、亵渎的事物之间,有怎样的微妙关联?《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知食分子系列》作者斯图尔德·李·艾伦以旁征博引的典故轶事、技巧敏锐的智慧观察,述说着一则又一则神秘惊异、引人人胜的食物传奇;从烹调、文化、宗教、历史与心理等多元角度,探索人类的禁忌饮食经验,书写出一段异趣的饮食文化史。书中还穿插了作者寻访禁忌美味的异国游历,并搜罗多姿多彩的传奇食谱,带你神游奇幻的美食国度,直探人类心底的欲望。

目录

Part1 淫欲

 第一口

 香甜诱人的外表

 烤苹果汁

 爱欲之果

 千面番茄酱

 哀怨的绿色罗勒

 被食的喜悦

 国王的巧克力

 宝贝巧克力

 同性恋贪食者

 中国式的催情食品

 彩虹蛋

Part2 饕餮

 贪食的原罪

 特洛伊烤猪

 古罗马水煮蛋

 魔鬼鸡尾酒

 苏丹的海枣

 天使的食物

 圣女与超模

 荨麻汤

 红色女神

 享受脂肪之乐

 密特朗的“最后的晚餐”

Part3 傲慢

 餐桌上的自大狂

 食土的人

 基桑加西村的宴会

 最后的晚餐

 卑微馅饼

 先知先觉的鸡

 不洁的印第安玉米

 蝴蝶人

 天蓝色玉米片

 餐桌上的幽灵!

 国王蛋糕

Part4 懒惰

 吃力的美食享受

 美妙的英式烹饪王国

 软面包之战

 鞋匠菲利普不可思议的悲惨故事

 贞女的乳头

 懒惰之根

 马铃薯之战

 最后一滴酒

 享受绿色时光

Part5 贪婪

 贪食者

 懒人的乐土

 神奇食人族

 熏绿猕猴肉

 狂笑不止的人

 不要母乳喂养

 有牛奶吗?

 美国种猪

Part6 亵渎

 神圣的进食行为

 犹太猪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晚餐

 犹太教的饮食戒规

 诡辩的食斋者

 四旬斋蛋

 充分发酵的弥赛亚

 迎接上天来客

 噢,狗朋友

 神圣的母牛

 人和人身上美丽的牛皮

Part7 暴怒

 文明的酱汁

 施虐的主厨

 油炸杀手

 只要有张脸

 希特勒的最后一餐

 小小“奈各达”

 法国走私网

 恶毒的红色小人

 疯狂爆米花

 散发臭味的异教徒

 五辛菜

 盛宴之战

Part8 第八宗罪

 当什么都可以吃的时候,一切便索然味

试读章节

离开修道院时,天色依然漆黑一片。正是行将破晓时分,深蓝的夜空中夹杂着冻雨。脚下,海浪拍打着峭壁,左边小路尽处,圣山阿陀斯…隐约可见。

“好一个圣诞!”我咕哝了一句。总算和乔治两人找到了一个可以避雨的洞穴。我递给他一块受潮的饼干。“今天是二十五号,对吧?”

“不错。”他回答。乔治是希腊人,我为了摆脱一位脾气坏得出奇的修道士的追赶,亡命奔跑时遇到的。“不过可千万别向这里的修道士祝圣诞节快乐!住在阿陀斯山上的人坚信一月份才是圣诞,他们不愿意听人提醒,自认为世上其他人都在错误的日子过圣诞。”

圣山阿陀斯海拔六千英尺,位于靠近希腊和土耳其边境一个半岛的顶端。圣山三面被爱琴海环绕,另一面则是荒无人迹的丛林。这里自11世纪起就是希腊东正教管辖的天下,禁止几乎任何外国影响和现代风气进入。巡逻的士兵对所有游客进行搜查。严格控制非希腊男性进入,至于雌性人类或动物,更是不得入内,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上唯独居住的是数百个修道士,他们在沿峭壁而建的修道院里,过着一千二百年前其先人所过的生活——没有电灯,没有道路,没有汽车,不吃在基督教文献中缺乏专门记载的食物。在阿陀斯山上,就连时间也与外界不同,因为修道士遵循的是古罗马统率恺撒采用的儒略历,该历法与公元历法的不同之一是,它把耶稣诞生之日定为一月中旬而非十二月二十五日。这里的人们除了在农田里干体力活,其主要活动还包括诵经、祷告以及创作得到神启的著作。

这是一块远离外界、保存完好的中世纪欧洲净土,一个有助于寻找答案,了解苹果如何在伊甸园中生长起来的理想之地。《圣经·旧约》并未揭示这一被禁食的果子究竞为何物,此外,苹果何以被认定为罪恶之果也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听说山那头的修道院里有位修道士对此有独到见解,我和乔治正准备爬山到那里去。

用完早餐,我和乔治继续往上走,翻过海边的峭壁,往山上爬去。这时,雨水已变成团团雪花,很快,四周便已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一串串红色的冬青果包在冰的外衣里,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十分耀眼。让人感觉仿佛走进圣诞节的童话故事中,如此完美、洁净、清纯,没有谎言和欺骗。可是,渐渐地,雪下得大起来,瞬间转为暴风雪,小路看不见了,树木看不见了,圣山也看不见了。眼前只见雪花漫天飞舞。紧接着,就连飘舞的雪花也梦幻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我的眼镜已被厚厚的冰雪包裹,大雪很快便深及膝盖,突然我的头撞到了什么东西,是乔治。他正一边用手抓着脸,一边嘶声大喊。过了好一阵子我才反应过来,他是说眼睛被冻住睁不开了。

我拢起五指,去掉他眼窝上的冰块。很显然,那天圣山不欢迎任何访客。于是,我们只好沿着来路往回走。不用说,两人完全迷失了方向,跌跌撞撞走了好一阵子,偶然间总算才发现了一座破旧不堪的房屋,烟囱正冒着袅袅轻烟。几分钟后,我们已坐在一个小煤炉旁取暖,两位爷爷辈的修道士把长长的胡须塞进了裤腰里,并对我们关心备至。他们是隐士,即所谓“上帝的宠儿”。隐士们往往拒绝舒适的修道院生活,独自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这两人因为年迈,无法独自生活而“成婚”,以求相互照顾。我从未见过如此可爱的一对。其中不太说话的那位为我们准备了饭菜,有生洋葱、面包和自酿雪利酒。听完乔洽说明我们的来意后,另一位修道士拿出一个小小的红苹果。

他用希腊语说(乔治负责翻译),世上万物,无一不反映出造物主的意念:云彩的形状,树叶发出的声音,树枝上果实的各种味道。修道士用小刀切进苹果,指着刀子上斑斑点点青乳色的汁液,说: “来,尝尝。”我和乔治用手指沾了点放到舌尖。先是感觉一阵强烈的蜜甜,接着便是极度的酸涩,令人不由得卷起舌头。甜味是一种诱惑,会使人失信于上帝之言,乔治翻译道。这就是为什么在圣山阿陀斯,每次进餐时都要读《圣经》的缘故。这是为了让兄弟们不要沉迷于摆在面前的食物的享受。此外,巧克力之类的美食在这里也是禁止的。因此,苹果最初的甜味代表着诱惑的意念,其后的酸涩则意味着恶魔作祟。因为苦涩味代表毒药,而所有毒药在中世纪学者看来,都是出自恶魔之手。有人把苹果又甜又苦的味道视为形容夏娃受诱惑的直白譬喻;初尝的甜味代表毒蛇撒旦的“甜言蜜语”,而之后的酸涩则预示着人类被逐出天堂。

修道士切了薄薄的两小角苹果,递给我和乔治,说,你们看,苹果皮红红的,恰似女人的嘴唇。而果肉却是如此白嫩,就像人的牙齿和皮肤。他让我们咬上一口,真是又脆又香。随后他接着说,这也代表恶魔,因为多数果实成熟后都渐渐变软,而苹果却相反,变得越来越硬,法国学者文生·伯斐(vincent de Beauvais)等炼金术士们称这种“非自然”的行为乃“一种大恶的符号……代表邪恶、冷酷以及令人迷乱的本性”。他接着把苹果垂直对半切开,指着果核说,看到了吗?苹果中心,包裹着夏娃。确实,从这个角度看,苹果核与女性生殖器有点相像。我内心对此不以为然,毕竟这不够令人信服。可修道士并没完,他拿出另一个苹果,横着一切两半,问: “看到星形了吗?”这么切,原来看着像女性阴道的果核此刻呈现出五角星的形状。五角形符号,是撒旦的象征,虽然只有分币大小,却真真切切。而五角形小小的凹洞里每颗种子周围的棕黑色果肉,突出了果核的形状,这一点更加令人望而生畏,至少对狂热的宗教信徒是如此。实际上,这只是含铁的化学物质与空气作用的结果,可看上去确实好像有入神奇地将撒旦烙进苹果的心脏。

P3-5

序言

美食的体验人皆有之,但是有谁曾想过,美味中可能隐藏着罪恶,包裹着危险,折射出人类恶的一面。美国作家斯图尔德·李·艾伦(StewartLee Allen)所作《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In the Devil’s Garden:A Sinful History of Forbidden Food)以种种匪夷所思的趣闻轶事,讲述每天的饮食如何与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甚至与政治、人权、宗教相互关联,讲述大自然无辜的造物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纷呈各异的人类饮食活动中被加上罪的恶名;又有多少珍馐美味曾经被不同民族与各种文化视为禁止食用的异端,并对各国文化产生影响;更有一些禁忌流传至今,以其经过反复验证、颠扑不破的真理警示人类,切勿贪一时口腹之欢。

这是一本有关禁忌的美味及其含义的故事书,全书以《圣经》中淫欲、饕餮、傲慢、懒惰、贪婪、亵渎、暴怒这著名的七宗大罪为题,每一部分由数篇与主题相关的简短章节组成,讲述食物禁忌的社会历史,同时每一章节还提供了相关的食谱。全书集趣味性、知识性、警示性于一体,既有轻松的猎奇,也有严肃的学术和道德思考,可谓一席精神上的美味大餐。

在书中,我们看到一些深受今人喜爱的食物如何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甚至遭遇无端的污蔑,读来令人感到兴趣盎然。例如,在“淫欲”一章中,讲述了苹果、番茄和巧克力等皮薄多汁、柔软香浓的食物,如何被认定是伤风败俗、挑动情欲的食物。由于教派之间的纷争,甘美诱人的苹果成为伊甸园中引诱人类犯罪的禁果(“香甜诱人的外表”),而在另一种说法中,伊甸园中的禁果却由番茄取而代之,因为它是引发爱欲的“邪恶的果实”(“爱欲之果”)。如今,苹果和番茄都已“平反昭雪”,成为人类的佳肴,但这中间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令今人不免要一边为之曾经的无端厄运哀叹,一边庆幸自己拥有可以任意享用这些甜蜜果实的自由。而从热巧克力如何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成为伤风败俗的食品的怪诞故事(“国王的巧克力”)中,我们则看到人类对催情食品的渴求导致了物种灭绝、帝国衰亡。人们在食物中寄托了太多的七情六欲,同时人的欲望也在食物中得以宣泄。书中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咀嚼薯片的咔嚓声会引发愤怒情绪,油炸膨化食品的初衷则是用来迎合人们的进攻本能。对此,作者引用了科普作家大卫·博达尼斯(DaVld B0danls)的话,精彩地解释了食品工程师如何设计产品,操纵人们的进攻本能。“薯片大得让人没法把嘴闭拢,这样它们发出的高频率咆哮就会沿着你的脸庞起伏跌宕,直至耳内,声响一点都不会流失。这些薯片还充满了微小的充满空气的‘细胞’,其作用是使‘淀粉和脂肪的颗粒’像炮弹一样在口腔内飞射,制造出更多可爱的咆哮声。 ‘在中空的细胞内飞镖般高速运动的薯片碎屑,就像最新肩式光导导弹击中敌人坦克内部爆炸所产生的致命的金属碎片’。”(“油炸杀手”)

食物不仅在控制人的七情六欲上发挥作用,在宗教历史上也曾扮演鲜为人知的重要角色。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基督教在欧洲之所以分裂为东正教派和天主教派两大阵营,起因竟是在甜饼的制作方法上存在分歧。东正教派相信能使面包蓬松发涨的酵母代表着基督的生命力,而罗马天主教的食谱来自希伯来人逾越节上的无酵面饼,这场争端将世界上最强大的宗教团体一分为二(“充分发酵的弥赛亚”)。

食物还是检验权力的最重要的试金石。所有的政治斗争或者经济争夺,其最基本内容都是关于何种人吃何种食物。唯有当权者能够操纵对食物的禁忌,吃得好常常是权力的最终体现。在美国南部和等级森严的印度教社会,我们看到食物如何被利用来剥夺权力(“基桑加西村的宴会”)。而围绕犹太人为何不吃猪肉的种种传说,我们则看到种族主义的阴霾在作怪。尊卑之间、贫富之间、敌我之间、种族之间,他们的权力较量就在于所吃的东西。

食物中还暴露出种种人性弱点。如书中描写的北太平洋沿岸美洲印第安人流行的炫财冬宴(宴席上主人有意损毁个人财产并大量赠送礼物,客人随后也回赠),反映出人在饮食中的虚荣:美国社会中食土者低下的身份;玉米从美洲土著居民敬畏的食物到被欧洲入侵者妖魔化的事实,反映了饮食中的傲慢态度;古罗马奢侈的菜肴散发出一种饕餮的颓废;非洲食用人脑和灵长类动物的习俗则显示出人性贪婪的一面。

书中还有许多对一些传统观念具有颠覆性的有趣发现。例如,传统观念认为素食主义者性情温和,热爱和平,更具有道德感,更崇高更纯洁。素食食谱和天堂乐园在人心目中一直有着紧密联系。但是,书中告诉我们,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希特勒却是一个虔诚的素食主义者,“看到电影中动物受伤的镜头都会流泪”(“希特勒的最后一餐”);针对人们对脂肪的恐惧,作者风趣地告诫我们:不要害怕脂肪,“真正无脂肪的食物,就像没有脂肪的人一样,是缺乏个性的。脂肪就好比音量调节旋钮,如果没有它,我们的味蕾就无法辨认味道,然而它本身却是一点味道都没有。脂肪是如何成为当今世界的食品禁忌的呢?当然,脂肪并不是禁忌,我们忌讳的是脂肪所体现的观念。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简直爱死脂肪了,他们耗费巨资,研制出脂肪的人工替代品,使他们既能大快朵颐,又不至于吸收过多的卡路里。”(“享受脂肪之乐”)肴抱有强烈兴趣。这种现象在美国尤为突出。‘熔炉’观要求美国移民放弃原来的文化身份,从心底到饮食习惯都成为‘白面包’美国人。”(“餐桌上的自大狂”)

对古老的食物禁忌和规则,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 “这些古老的食物禁忌和规则,不论曾经如何荒谬和邪恶,它们都为我们最常见的社交聚会注入了意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深刻。”(“第八宗罪”)

这是一部全景武的世界饮食文化史。在趣味盎然的轻松笔触下,不乏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与文学传统的旁征博引,背景知识中详尽的出处考证和参考资料为这部另类异趣的饮食文化史增添了严谨、求实的学术气氛。这一融娱乐和学术为一体的独特风格使该书既具趣味性又富知识性,对译者的知识面是一极大挑战。其间的难度不仅包括鲜为人知的另类饮食历史和对历史事件的悉心考证,还处处带有当代大众文化的痕迹,更有在描述古代菜肴和引经据典时所使用的欧美、中东、西亚的各国语言,这些都给本书的翻译带来了一般字典帮不上忙的困难,需要译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译出。尤其是原著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标题,寥寥数字中匠心独具,妙趣横生,如某评论所言“赏心悦目……每一章的标题都令人心荡神驰”。要译出其中的蕴涵,又要在中文语境中可读达意,需要译者调动各方面知识积累,反复推敲。这里略举几例:Beljlng L1bido,字面义为“北京里比多”,从该章节的内容和读者接受习惯考虑,译为“中国式的催情食品”;The Rootof Lazlness,译为“懒惰的块根”未尝不可,但考虑到该标题是仿拟了英语中root,of evl](万恶之源)之说,译为“懒惰之根”更为恰当;The FrenchCorlflectlon一章的标题如果缺乏相关知识,可能译为“与法国的联系”,实际上该标题套用了电影《法国贩毒网》(French CorIrlectlon)之名,联系文中涉及的走私鹅肝的内容,译为“法国走私网”;Love Apple通常译为“爱情果”,但根据文中历史上番茄曾被用来象征催情的内容,译为“爱欲之果”更符合语境;Greerl Hour,字面义是“绿色时间”,考虑到它实际上是仿拟了英语中happy hour“快乐时光”.(酒吧或餐馆中削价供应饮料的时间)的说法,加上必要的补衬,译为“享受绿色时光”;Five Angry Vegetables.字面义为“五种致怒蔬菜”,但文中介绍的是戒食葱蒜等五种辛菜的佛家传统菜肴,根据佛教“辛菜致怒”的传统说法,译者将该标题准确译为“五辛菜”。相信读者读到这些标题,会有奇妙的联想,发出会心一笑,从而增加阅读的乐趣。

读完这样的一本书,甚至连顿便餐都有了惊人的暗示意义。但读者不必太在意,太多心。在了解食物含义的同时,权且将其当做一道美味,欣赏,但不要过量,毕竟食物就是食物。怀抱感恩之心,珍惜大自然的万物,美味虽然可口,但万万不可贪食。

本书由陈小慰、朱天文、叶长缨三人合译。具体分工为:“引子”、“淫欲”、“傲慢”、“亵渎”、“致谢”、“背景知识”等章节由陈小慰翻译;“懒惰”、“贪婪”等章节由朱天文翻译;“饕餮”、“暴怒”、“第八宗罪”等章节由叶长缨翻译。陈小慰同时负责全书的统稿、审校工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