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下旬的一天,从清早开始就是漫天的乌云。连绵的阴雨已使密山形成了秋涝。
与阴沉的天气不同的是,密山县汽车站却是火热异常,红旗飘飘,人山人海,汽车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汽车车身上,电线杆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欢迎来北大荒!”“誓把北大荒建成北大仓!”响亮的锣鼓震得山摇地动,人群中有一群穿着黄军装的人,一望而知是刚刚转业的解放军官兵,还有农场的职工和看热闹的人群。一张张兴奋的充满好奇又带着一点点期盼的笑脸……今天人们欢迎的是从山东来的支边青年姑娘。年轻的女人到哪儿都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更何况在这地处边陲的小县城呢。
汽笛一声长鸣,一列闷罐车稳稳地停在站台上。欢迎的人们手持着从山野中采来的束束野花,高高地举过头顶,欢迎地喊声响得震天。矮个的踮起脚来伸长了脖子,只恨爹妈生的矬。高个子的咧着嘴笑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刚刚打开的闷罐车门。
“一个,二个……下来了。”
“看那个多漂亮,多精神。”
人们情不自禁地抒发着感慨,纷纷议论着。
支边青年们一个个下了车,她们清一色的白上衣,每人都在胸前别着黄底红字的标牌,上面写着“支援边疆建设”六个字。各种各样的花:喇叭花,牡丹花,玫瑰花……仿佛在告诉北大荒的人们,这是一群多么心灵手巧的姑娘,她们白白的皮肤,热情洋溢的脸蛋,丝毫没有显出旅途的劳顿。她们有梳长辫的,有梳短辫的,还有扎着小歪辫的。不管是长发还是短发,青春的亮丽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常言说:“北大荒好地方,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看来北大荒的历史要在今天重新改写了。
“支青”姑娘们中间有一位个头不高,但身材匀称的小姑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你看,那位小姑娘辫子多长啊。”人们顺着说话人的手势望去,一位小姑娘,圆圆白白的脸蛋还透着孩子的稚气,大辫子长过腰际,一直垂到臀下部,辫梢上用粉色绸布扎了两个结。她一会儿帮这个提行李,一会儿帮那个找东西,活动起来,两条长辫一甩一甩的,仿佛两只蝴蝶围着她飞舞。她的行李也很特别,别人都是用花床单、花毯子打的包,只有她的行李是用一条麻袋。粗糙的麻袋与她的青春美丽极不协调。
正当人们热热闹闹议论着的时候,一位山东省委的带队领导站到了闷罐车顶上,高声喊:“青年同志们,人们都说,北大荒黑瞎子能把火车推翻。”
他侧过身指着火车说:“你们看,这火车不是好好的吗?一个黑瞎子也没出来吧?”
大伙哈哈笑了起来,他又接着说:“你们是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青年,连黑瞎子都怕你们!”大伙又是一阵笑。“你们是党中央调来的,你们身上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你们很光荣啊!现在国家贫穷,我们要向北大荒要粮!祖国需要你们,需要你们用青春和力量、建设边疆,希望你们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早一天把北大荒建成祖国的粮仓,用你们的行动来实现党中央对你们的期望。”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个身材匀称、长辫子的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叫刘芳,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人。
天空比早晨亮了一些,但太阳还是躲在薄云之后。汽车上装满了支边的青年,一辆辆徐徐地从车站开了出去。刘芳从车上的指示牌上看到自己的目的地——青山——856农场。离开了欢迎的人群,刘芳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去农场的道路泥泞不堪,车东摇西晃地艰难行驶着。茫茫原野上风越来越大。刘芳身上从山东出发时穿的夏装经不起阵阵寒意,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但她的心里还是热的。身边的女友们还沉浸在兴奋好奇的情绪中。刘芳拍拍身边的李桂芳,指着茫茫的原野说:“你看,一望无际的大豆,望不到天边的大平原,要是晴天就好了。”正说着,汽车一下颠得老高。可能是颠疼了,话像被噎住了似的,她眼睛瞪得老大,却说不出话来,大家一阵大笑。
P1-2